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牛肝菌目真菌物种多样性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蒋帅 符永清 +4 位作者 符新华 陈运 邓晓华 陈徐敏 米红旭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86-2096,共11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拥有我国华南最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热带雨林,真菌多样性丰富,其中具重要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的牛肝菌目真菌更是种类多样。在过去的10余年,本研究采用踏查法对鹦哥岭片区的牛肝菌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拥有我国华南最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且保存最为完好的热带雨林,真菌多样性丰富,其中具重要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的牛肝菌目真菌更是种类多样。在过去的10余年,本研究采用踏查法对鹦哥岭片区的牛肝菌目真菌进行调查,采集标本近300号。利用形态解剖与分子系统发育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综合考虑生态特性及地理分布特征,鉴定出该目真菌5科37属82种,包括了以鹦哥岭片区为模式产地的2个属和26个物种,中国新记录种2个,海南新记录种20个。牛肝菌目真菌物种组成分析表明,鹦哥岭片区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为牛肝菌科,其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91.46%;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6属,即金牛肝菌属(Aureoboletus)、条孢牛肝菌属(Boletellus)、新牛肝菌属(Neoboletus)、褶孔牛肝菌属(Phylloporus)、松塔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和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这6属包含的种类占物种总数的48.78%。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评估表明,鹦哥岭片区的牛肝菌目真菌有食用菌20种、药用菌4种、毒菌8种,部分种类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目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热带森林恢复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文志 陈沂章 +4 位作者 倪一农 董鹏 符明开 王永另 郑华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4期223-231,共9页
如何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是国家公园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实施自然恢复被认为是重要的保护修复原则,然而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要素的变化仍需明确。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为对象,选择正常经营橡胶林、弃管后恢复2年橡胶林、10年次... 如何进行生态保护修复是国家公园建设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实施自然恢复被认为是重要的保护修复原则,然而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要素的变化仍需明确。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为对象,选择正常经营橡胶林、弃管后恢复2年橡胶林、10年次生林、30年次生林、60年次生林和成熟林构成森林恢复梯度,探索森林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森林恢复过程中植物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恢复30年次生林具最高植物多样性,恢复60年后植物多样性趋于稳定;土壤有机质和总氮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总磷呈现降低趋势;植物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和总氮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明确了以橡胶林为自然恢复起点的植物多样性恢复所需年限,证实了在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与土壤总磷的关系,为评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的效应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恢复 植物多样性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区系与多样性特征
3
作者 商乃演 杨小波 +4 位作者 王伟锋 李东海 戚春林 邓勤 苏欣 《热带林业》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为了解海南岛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特征,进一步解译加勒比松林生态系统,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岛内设置总面积为9500m2的样方。在对海南岛加勒比松林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该区域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地理成分及分... 为了解海南岛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特征,进一步解译加勒比松林生态系统,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岛内设置总面积为9500m2的样方。在对海南岛加勒比松林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该区域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地理成分及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岛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种类丰富,共调查记录到102科314属510种,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2科18属39种、裸子植物有1科1属2种、被子植物有89科295属469种,优势科明显,优势属、种不明显;(2)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地理联系广泛,热带性质明显,含少穗竹属、山黄麻属、半枫荷属3个特有属;(3)海南岛加勒比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受不同地形条件共同影响,在海拔为600m≤~<800m、坡度为10°≤~<20°、阳坡和半阳坡的条件下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加勒比松 林下植物 植物区系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研究历史和划分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许涵 李艳朋 +6 位作者 李意德 洪小江 周璋 骆土寿 陈洁 林明献 张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5-1604,共10页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 热带森林是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森林植被类型分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和保护管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中国热带森林植被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我国各省区植被类型分类的研究历史,在综合考虑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供探讨。结果表明:(1)尽管针对我国热带森林的分布范围和群落特征等都已开展了诸多研究,但对我国热带森林植被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分类体系仍存在争议。(2)尽管我国的热带森林都处于季风气候区带内,但许多热带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并不只是受季风影响,而是气候带、关键气候因子、地形、土壤反馈和物种适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的热带森林植被包括5个植被型,即非典型性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山顶苔藓矮林(热带云雾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热带季雨林植被型包含4种植被亚型[热带落叶季雨林、热带半落叶(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季雨林和热带石灰岩(石山)季雨林]。(4)阐明了上述热带森林植被型和植被亚型在我国各省区的分布情况,并提出未来有必要对人工恢复后的热带森林进行评估和植被类型划分。综上所述,该文提出一个新的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分类框架,以期为今后基于不同地区开展热带森林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热带雨林 植被型划分 系统性监测 热带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亭近腹吸鳅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建议
5
作者 邓树庆 蔡杏伟 +5 位作者 王韩 符成慧 张清凤 申志新 李高俊 李芳远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4期419-426,共8页
为了提供保亭近腹吸鳅(Plesiomyzon baotingensis)遗传多样性现状与种质资源保护相关实验数据,采集海南省保亭八村、鹦哥岭、琼中、红军潭和崩岭等5个地理群体共计103尾保亭近腹吸鳅,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1 ... 为了提供保亭近腹吸鳅(Plesiomyzon baotingensis)遗传多样性现状与种质资源保护相关实验数据,采集海南省保亭八村、鹦哥岭、琼中、红军潭和崩岭等5个地理群体共计103尾保亭近腹吸鳅,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开展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1 047 bp的Cytb序列中共检测出58个变异位点和11个单倍型,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815)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24 71)。AMOVA分析显示,保亭近腹吸鳅的大多数遗传差异来自群体间(77.86%);5个群体间的Fst值为0.779(P <0.01),种群间的遗传距离0.000 3~0.046 4,其中八村和红军潭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046 4),鹦哥岭和琼中群体遗传距离最小(0.000 3)。中性检验结果显示鹦哥岭群体的Fu’s Fs值为负值(P <0.05),表明鹦哥岭群体可能经历了种群扩张事件。研究发现保亭近腹吸鳅群体核苷酸多样性低,表明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低;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保亭近腹吸鳅的5个地理种群形成了2个谱系。为了更好地保护保亭近腹吸鳅野生资源和遗传结构,建议应重点关注保亭近腹吸鳅的2个线粒体DNA谱系分支。此外,崩岭地理种群在2个遗传谱系中均有分布,且在5个地理种群中含有的单倍型和特有单倍型数量均最多,建议应加大崩岭地区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亭近腹吸鳅 线粒体DNA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