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支滤棒成形纸爆口的控制措施分析
1
作者 范翔 徐岚 +2 位作者 邢伟 卢琳 葛英亮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年第3期1-3,226,共4页
文章介绍了烟支滤棒的结构,从控制滤棒材料、控制滤棒成形工艺、控制环境因素等层面提出了烟支滤棒成形纸爆口的控制措施,旨在为烟草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烟支滤棒 成形纸 爆口 黏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lumina PE300高通量测序的海南糟粕醋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慧玲 葛英亮 +3 位作者 仲瑞文 许舒雨 孙嘉航 卢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8,共10页
目的研究海南糟粕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海南糟粕醋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时的优势菌及风险菌。方法采用Illumina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南糟粕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扩增糟粕醋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序列。结果细菌... 目的研究海南糟粕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海南糟粕醋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时的优势菌及风险菌。方法采用Illumina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南糟粕醋中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扩增糟粕醋中细菌的16S rDNA和真菌的ITS序列。结果细菌多样性测序获得306,600条序列,130,745,424碱基(base pair,bp),505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可归属为23门(phylum)、51纲(class)、115目(order)、191科(family)、312属(genus)、432种(species);真菌多样性测序获得612,015条序列,132,784,567 bp,27 OTU,可归属为3 phylum、7 class、12 order、18 family、24 genus、25 species。糟粕醋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时,主要细菌属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s)、乳酪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主要真菌属为: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未经灭菌的糟粕醋可能存在的风险菌为: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布鲁氏菌(Brucella)、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结论在糟粕醋中细菌的组成更为复杂,但真菌对糟粕醋品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获得糟粕醋在自然放置条件下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为糟粕醋的贮藏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 PE300测序 糟粕醋 微生物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结合拉曼光谱评价乳液界面蛋白结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冬雪 冯紫蓝 +1 位作者 申铉日 裴志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5,共9页
使用质量分数1.5%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玉米油(0%、10%、68%、70%,V/V)制备乳液体系,并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结合拉曼光谱技术探究乳液界面蛋白结构的变化。MD模拟显示,蛋白吸附到不同油相... 使用质量分数1.5%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玉米油(0%、10%、68%、70%,V/V)制备乳液体系,并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结合拉曼光谱技术探究乳液界面蛋白结构的变化。MD模拟显示,蛋白吸附到不同油相体积分数的乳液界面上,肌球蛋白的空间构象改变,二级结构中均含有48%左右α-螺旋结构,且吸附到界面后结构相对稳定。肌球蛋白空间构象改变伴随溶剂可及表面积增大,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使乳液呈稳定状态。拉曼光谱与MD模拟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变化。此外,拉曼光谱结果还显示,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暴露于蛋白质表面,参与氢键形成和疏水相互作用,有利于乳液体系保持稳定。综上,MP主要通过改变界面蛋白质空间构象和侧链基团微环境,促进蛋白质之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使MP在油-水界面形成紧密的界面膜,有利于提高乳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界面蛋白 分子动力学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稳定乳液油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肉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卉 邵东旭 陈献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以大豆蛋白为稳定剂,葵花籽油为油相,通过高速剪切乳化技术制备乳液油凝胶,研究载油量、大豆蛋白浓度和热处理时间对乳液油凝胶的影响,并将乳液油凝胶应用于肉糜中替代动物脂肪。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颗粒可以承载体积分数达70%的油相,且... 以大豆蛋白为稳定剂,葵花籽油为油相,通过高速剪切乳化技术制备乳液油凝胶,研究载油量、大豆蛋白浓度和热处理时间对乳液油凝胶的影响,并将乳液油凝胶应用于肉糜中替代动物脂肪。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颗粒可以承载体积分数达70%的油相,且在大豆蛋白浓度超过1%的条件下,能形成稳定的乳液油凝胶,其粒径随着大豆蛋白浓度的增加而略微变小。乳液油凝胶经80℃热处理后,粒径大小随加热时间基本不变,显示良好的热稳定性。流变分析表明乳液油凝胶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下降,不同加热时间下的储能模量均比损耗模量高,表明乳液形成了弹性的类凝胶网络,且加热处理45 min的乳液油凝胶黏弹性最为突出。肉糜经高温蒸煮后,肉糜蒸煮得率随乳液油凝胶替代比例的升高而提高,当乳液油凝胶完全替代猪油脂时,油脂和水分的渗出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乳化 乳液油凝胶 肉糜 替代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法提取香茅草精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对金鲳鱼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亦朵 胡之恒 +4 位作者 卢紫腈 吴梅艳 杭瑜瑜 陈耀贤 胡亚芹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4,共7页
研究香茅草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金鲳鱼的保鲜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草精油的工艺,并通过香茅草精油乳液对金鲳鱼贮藏期间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 研究香茅草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金鲳鱼的保鲜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草精油的工艺,并通过香茅草精油乳液对金鲳鱼贮藏期间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及鲜度(K值)的影响验证其保鲜作用。结果表明:香茅草精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60 W,在此条件下香茅草精油的平均得率为6.77%;香茅草精油乳液可降低金鲳鱼贮藏期间TBARS值、TVB-N含量及K值。本研究结果表明,香茅草精油对金鲳鱼有保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茅草 精油 超声辅助法 金鲳鱼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科理科化的致因与现阶段的重塑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春桃 闫佳 +2 位作者 万武波 钟胜奎 吴亚琴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37-43,102,共8页
工科教育复制理科教育模式使得“工科理科化”。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扭转这种“重理论轻实践、产研用能力弱”的工科教育局面迫在眉睫。教育观念理科化、工科师资理科化、培养方案理科化、人才供需的结... 工科教育复制理科教育模式使得“工科理科化”。在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背景下,扭转这种“重理论轻实践、产研用能力弱”的工科教育局面迫在眉睫。教育观念理科化、工科师资理科化、培养方案理科化、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缺少统筹机制与政策合力、工程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或错配等,是造成“工科理科化”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可从评估现有条件实现精准改革、强化统筹机制形成政策合力、调整价值取向优化资源配置、重构实践体系夯实产学研用、变革师资管理强化工程能力、加强示范引领激励先行先试六个方面,逐步推进高校的工程教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教育 理科化 产学研用结合 校企合作育人 工程技术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7
作者 王玉杰 冯素萍 +3 位作者 郭熠 钱粤淼 王宇浩 马樱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224-233,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方法。方法对吉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花生品种进行去皮处理,采用HS-GC-IMS分别对其... 目的建立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分析花生烘烤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方法。方法对吉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花生品种进行去皮处理,采用HS-GC-IMS分别对其带种皮和不带种皮时烘烤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采用GC×IMS Library Search V2.2.1分析软件,利用内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Reporter插件、Gallery Plot插件、Dynamic PCA插件采用实验室观察分析器(laboratory analytical viewer,LAV)对其建立标准曲线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检出化合物共42种,主要为醛类、醇类、脂类、酮类等。带皮烘烤的花生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异丙醇、2-甲基丁醇和正辛醛等,去皮烘烤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戊醛、2-甲基丁醛、糠醛和异戊醛等。发现经过烘烤后的林四粒红和琼花1号两种样品均有着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吉林四粒红在烘烤后的挥发性成分比琼花1号多,尤其是去皮烘烤的样品中1-辛烯-3-醇、E-2-庚烯醛、2-庚酮、2-己烯-1-醇、戊醇、戊醛、己醇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远高于琼花一号;结论GC-IMS可实现花生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简便、快捷、灵敏、科学测定,该研究结果可为花生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吉林四粒红 琼花1号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蛋白酶解条件优化及高活性体外抗凝血类蛋白修饰物制备
8
作者 张铁涛 武天明 杭瑜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77-85,共9页
选取牡蛎肉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和体外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为考核指标,考察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的酶解效果,其中胃蛋白酶对牡蛎的酶解效果最好。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响应变量(酶添加量、温度、酶解时间)... 选取牡蛎肉为研究对象,以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和体外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为考核指标,考察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的酶解效果,其中胃蛋白酶对牡蛎的酶解效果最好。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响应变量(酶添加量、温度、酶解时间)之间的交互影响,并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5%、温度37.7℃、酶解时间4 h,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达到了3.60 g·mL^(-1)。采用超滤膜技术筛选四-六牡蛎肽组分,采用可控酶解技术,在抑制活性较高的牡蛎肽组分C-端,外结合位点结合一定量的天冬氨酸/谷氨酸。通过体外活性试验确定生成的牡蛎类蛋白修饰物具有体外凝血因子Xa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肉 酶解 抗凝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葡萄糖对罗非鱼鱼糜冻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9
作者 杭瑜瑜 张铁涛 +1 位作者 齐丹 胡亚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131-138,共8页
本研究以罗非鱼糜为原料,研究聚葡萄糖对其冻融过程中解冻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蛋白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LF-NMR)、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聚葡萄糖对鱼糜水分分布、微观结构、蛋白质... 本研究以罗非鱼糜为原料,研究聚葡萄糖对其冻融过程中解冻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蛋白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通过低场核磁(LF-NMR)、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聚葡萄糖对鱼糜水分分布、微观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对鱼糜冻融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添加4%聚葡萄糖经过6次冻融循环后,鱼糜解冻损失率为6.93%、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下降19.05%、Ca^(2+)-ATP酶活性下降了26.25%,均优于对照组(16.51%、43.46%、56.55%)。聚葡萄糖的加入能够抑制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的转化,从而减少鱼糜冻融过程中冰晶的生成。聚葡萄糖能够抑制冻融处理引起的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改变,提高鱼糜冻融稳定性。因此,聚葡萄糖对罗非鱼鱼糜具有明显的冷冻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鱼糜抗冻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葡萄糖 罗非鱼鱼糜 冻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生红球藻酒酿造工艺优化
10
作者 高天佑 张大为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29-35,45,共8页
以雨生红球藻为主要原料,通过保温发酵方式开发酿造酒,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雨生红球藻添加量、蔗糖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5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雨生红球藻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雨生红球藻粉5 g、糖度19%、... 以雨生红球藻为主要原料,通过保温发酵方式开发酿造酒,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雨生红球藻添加量、蔗糖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5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雨生红球藻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雨生红球藻粉5 g、糖度19%、酵母浓度0.3%、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 d。在此条件下,发酵雨生红球藻酒有明显的发酵风味,醇香浓厚,酸香可口,酒香浓郁,颜色呈现为深红色,酒精度为9.5%vol,糖度为2.5%,总酸为5.6‰,pH4.05,此时感官评分为83分。为雨生红球藻的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工艺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营养成分保留与转化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晋源 陈祉舟 +1 位作者 张思佳 李鑫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4期95-97,共3页
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营养成分的保留与转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的比较分析,发现温度、湿度和发酵程度等因素在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成分的稳定性和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绿茶通过高温杀青有效保留... 不同加工工艺对茶叶营养成分的保留与转化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的比较分析,发现温度、湿度和发酵程度等因素在茶叶中多酚类、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成分的稳定性和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绿茶通过高温杀青有效保留多酚和氨基酸,红茶的发酵工艺促进了多酚氧化转化,生成新的风味物质,而乌龙茶则通过半发酵工艺保持了清新与醇厚的风味平衡。研究表明,合理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营养成分 风味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子脂肪含量的直接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冰艳 胡京枝 +12 位作者 张新友 苗利娟 石磊 吕登宇 柴芃沛 冯素萍 刘华 韩锁义 汪晓 齐飞艳 孙子淇 秦利 董文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 种子脂肪含量是花生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花生脂肪含量遗传的直接效应和母体效应,为高脂肪含量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开发及基因组选择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选用不同脂肪含量的中间型花生品种豫花9326及潍花6号,龙生型农家品种永城小麻壳,珍珠豆型品种湛油62及泉花6号,配置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索氏残渣法分析5个亲本、20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等3个世代种子的脂肪含量,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脂肪含量遗传的种子胚基因直接效应、母体效应及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双亲之一具有较高脂肪含量,另一亲本具有中等以上脂肪含量,则F1的脂肪含量较高;双亲脂肪含量中等,或者亲本之一脂肪含量较低,则后代脂肪含量较低。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方差最大,其次为母体加性效应,母体显性效应的方差较小,种子脂肪含量无细胞质效应。种子直接效应的遗传力大于母体效应。高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正值较大,低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的负值较大,中间脂肪含量亲本的直接加性效应数值基本居中,方向有正有负。本研究表明脂肪含量的遗传主要受种子自身基因型的加性效应控制,其次是母体加性效应,无细胞质效应。高脂肪含量花生品种豫花9326和永城小麻壳是优良的高脂肪含量供体亲本。挖掘种子脂肪含量关键调控基因应该兼顾荚果皮中表达基因对种子脂肪含量的调控作用。杂交后代选择及分子标记开发应注重基因的累加效应和优良单倍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脂肪含量 双列杂交 直接效应 母体效应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吸器多糖的结构和体外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玉锋 陈颖娴 +4 位作者 温远芬 唐敏敏 宋菲 朱婷婷 张有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8-84,共7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了椰子吸器多糖,并初步分析了其单糖组成、分子量大小与分布、红外光谱等结构特征和抗氧化、降糖酶抑制等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吸器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中性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2.33%和21.34%,可能含有吡喃... 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了椰子吸器多糖,并初步分析了其单糖组成、分子量大小与分布、红外光谱等结构特征和抗氧化、降糖酶抑制等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吸器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中性糖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2.33%和21.34%,可能含有吡喃环结构,主要由岩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醛酸7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00:4.40:21.27:21.07:51.76:7.06:4.33。分子量分析表明吸器多糖由3个组分构成,其中峰3为主成分,分子质量为1.53×10^(4) g/moL。吸器多糖在6 mg/mL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49%和85.83%,100 m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达69.91%。研究结果可为椰子吸器在功能性食品或医药等领域的加工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吸器多糖 清除自由基 单糖组成 结构分析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低温降解玉米秸秆真菌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丽萍 姜喆 +2 位作者 葛英亮 王鑫 倪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99-103,共5页
玉米秸秆及根际土壤中纤维素降解菌资源丰富,本研究旨在分析其真菌群落结构及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采集玉米秸秆及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筛选低温纤维... 玉米秸秆及根际土壤中纤维素降解菌资源丰富,本研究旨在分析其真菌群落结构及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筛选。采集玉米秸秆及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筛选低温纤维素降解真菌并通过ITS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秸秆及秸秆根部土壤测序共获得20715913 bp,共拼接成82250个基因片段,平均长度为249.29 bp,其中共发现5个真菌门,确定共有的优势菌属为Guehomyce;通过在15℃低温筛选、比较0、5、10、15℃低温下经刚果红染色产生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得到3株产酶能力较强的纤维素降解真菌,分别为FB1、FB7、FB8。结合液态发酵测定其降解率分别是27.66%、21.53%、23.01%,最终确定菌株FB1分泌纤维素酶效果最好、降解效果最佳,经鉴定后确认为假枝孢菌(Cladosporium pseudocladosporio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真菌菌群 筛选 降解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裴志胜 薛长风 +5 位作者 文攀 房佳琪 唐婷婷 李资政 王子轩 徐云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1,共7页
以金鲳鱼、草鱼(均为白肉鱼)和鲣鱼、鲐鱼(均为红肉鱼)为原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探讨4种鱼糜不同凝胶阶段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4种鱼糜凝胶过程的水分状态存在显著影... 以金鲳鱼、草鱼(均为白肉鱼)和鲣鱼、鲐鱼(均为红肉鱼)为原料,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影响,探讨4种鱼糜不同凝胶阶段水分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4种鱼糜凝胶过程的水分状态存在显著影响;金鲳鱼与草鱼及鲣鱼与鲐鱼的鱼糜凝胶各阶段的水分状态变化趋势相似;食盐添加量对同种鱼糜凝胶过程中的水分分布无影响,其主要影响水分的弛豫时间;水分迁移的变化与鱼种肌球蛋白(盐溶性蛋白)种类及其热稳定性有关;4种鱼糜凝胶过程中水分状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出凝胶温度及食盐添加量对鱼糜凝胶结构的影响,导致不同鱼种鱼糜凝胶质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鱼糜 食盐 水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结构和理化性质的鱼糜蛋白-油脂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佳滢 胡之恒 +4 位作者 黄佳茵 李高尚 胡玲萍 陈健初 胡亚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1,共7页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大豆油和猪油,研究油脂对金鲳鱼鱼糜凝胶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在油脂质量分数范围内(0%~20%),8%的猪油与大豆油使鱼糜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储能模量(G’)和感官评价显著增加。而油脂质量分数高于8%后,鱼...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大豆油和猪油,研究油脂对金鲳鱼鱼糜凝胶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的影响。在油脂质量分数范围内(0%~20%),8%的猪油与大豆油使鱼糜白度、持水性、凝胶强度、储能模量(G’)和感官评价显著增加。而油脂质量分数高于8%后,鱼糜凝胶强度、持水性、G’等指标下降。与大豆油相比,含有猪油的鱼糜凝胶(8%)的指标更优。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油脂不仅以颗粒填充的方式占据蛋白间的空隙,还在表面形成界面蛋白膜,通过蛋白丝与蛋白基质结合。研究表明油脂在鱼糜凝胶中所产生的作用是由油脂-界面蛋白膜-蛋白质共同作用而形成。拉曼光谱图谱表明,添加油脂会使蛋白质α-螺旋相对含量下降,β-折叠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大豆油的加入,使得鱼糜凝胶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也明显增加,而猪油处理组中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变化不如大豆油组。大豆油和猪油的添加均导致鱼糜凝胶的蛋白侧链疏水基团暴露。这些结果表明油脂的存在会改变鱼糜蛋白的微环境和分子结构,进而影响鱼糜凝胶的理化性质。当猪油质量分数为8%时,鱼糜凝胶表现出更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蛋白质结构 油脂 相互作用 拉曼光谱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裴志胜 冯紫蓝 +1 位作者 王会博 薛长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08,共8页
本文以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乳化剂,以玉米油为油相制备乳液凝胶。利用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电镜对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筛选优化制备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最佳蛋白浓度(C)、最佳油相比(φ),采用激光共聚... 本文以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作为乳化剂,以玉米油为油相制备乳液凝胶。利用SDS-PAGE、傅里叶红外光谱、电镜对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进行表征;筛选优化制备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最佳蛋白浓度(C)、最佳油相比(φ),采用激光共聚焦对乳液凝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pH和NaCl浓度对乳液凝胶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金鲳鱼肌原纤蛋白具有典型的蛋白结构峰,β-折叠的含量最高,由椭圆颗粒聚集形成的纤维状结构,其蛋白浓度(C)为2.5%,油相比(φ)为0.68时制备出的乳液凝胶弹性模量G’最佳,平均粒径小。激光共聚焦结构显示,乳液凝胶的结构为W/O/W的多重乳液结构。乳液凝胶在pH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碱性环境下相对稳定,pH对乳液凝胶流变和粒径分布影响较大,NaCl的浓度改变对乳液凝胶的影响较小。综上,本文探究了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乳液凝胶的制备及表征,为金鲳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乳液凝胶 粒径 流变性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对吐温20与海藻酸钠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燕 宋爽 +3 位作者 朱蓓薇 孙宏元 左文健 胡梅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作为一种阴离子聚电解质,海藻酸钠在溶液中的状态易受电解质的影响。通过测定表面张力、荧光光谱和黏度,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与海藻酸钠的相互作用,以及NaCl对该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吐温20-海藻酸钠复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在... 作为一种阴离子聚电解质,海藻酸钠在溶液中的状态易受电解质的影响。通过测定表面张力、荧光光谱和黏度,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与海藻酸钠的相互作用,以及NaCl对该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吐温20-海藻酸钠复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在cmc之前高于不添加海藻酸钠的吐温20溶液,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越大,表面张力升高越多;加入NaCl溶液后,吐温20-海藻酸钠-NaCl复合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较高质量分数(0.10%)的海藻酸钠会使吐温20-海藻酸钠复合溶液的I_(1)/I_(3)下降;在cpc之前加入NaCl溶液,吐温20-海藻酸钠-NaCl复合溶液的I_(1)/I_(3)升高;在吐温20浓度大于cmc*时,吐温20-海藻酸钠复合溶液的黏度略微降低;在吐温20达到一定浓度后,NaCl会促使复合溶液的黏度略微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温20 海藻酸钠 表面张力 荧光光谱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精油/海藻酸钠/膨润土复合凝胶微球的制备及缓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聪颖 张诗韵 +1 位作者 孙建安 王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57-164,共8页
以海藻酸钠/膨润土(Sodium alginate/Bentonite,SA/BT)共混改性后的复合材料为载体,采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装载肉桂精油的凝胶微球,探究海藻酸钠浓度、膨润土添加量、肉桂精油与载体的比例、CaCl2浓度、tween-80浓度对凝胶微球包封率... 以海藻酸钠/膨润土(Sodium alginate/Bentonite,SA/BT)共混改性后的复合材料为载体,采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装载肉桂精油的凝胶微球,探究海藻酸钠浓度、膨润土添加量、肉桂精油与载体的比例、CaCl2浓度、tween-80浓度对凝胶微球包封率的影响,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同时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凝胶微球的释放实验,并用零级,一级,Ritger-Peppas,Hixson-Crowell等动力学模型拟合肉桂精油的释放曲线。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膨润土添加量1.1%,肉桂精油与载体的比例2.1∶1,CaCl2浓度1.5%,tween-80浓度0.2%,包封率可达80.74%。在不同温度(25、40、60、80℃)和相对湿度(55%,75%,90%)下,海藻酸钠/膨润土复合凝胶微球释放肉桂精油速率均低于单一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同时发现Ritger-Peppas动力学模型更符合肉桂精油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规律,为肉桂精油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海藻酸钠 膨润土 凝胶微球 缓释 Ritger-Peppas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源链霉菌L-谷氨酸氧化酶的异源表达以及诱导条件优化
20
作者 林怡颖 刘凯文 +5 位作者 马小倩 连惠勇 李莹 王芳 张泽生 刘清岱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59,共8页
L-谷氨酸氧化酶(L-glutamate oxidase,LGOX)能够专一性氧化L-谷氨酸生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在食品领域以及临床生化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提高LGOX的活性,本文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显色法,筛选得到一种新型... L-谷氨酸氧化酶(L-glutamate oxidase,LGOX)能够专一性氧化L-谷氨酸生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在食品领域以及临床生化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提高LGOX的活性,本文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显色法,筛选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有LGOX基因的茂源链霉菌株(Streptomyces mobaraensis CGMCC 4.1719),以其基因组序列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LGOX基因,与pET21b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1b-SmLGOX,化转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诱导条件加以优选。通过电泳分析结果可知,SmLGOX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确定了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终浓度0.4 mmol/L,30℃下诱导6 h。纯化后在不同pH条件下测定酶活,该重组菌最适pH为6.0,且在pH=4.0~6.0时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好,适于LGOX的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源链霉菌 L-谷氨酸氧化酶 诱导表达 条件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