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贸港背景下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1
作者 殷安齐 王兴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225-227,共3页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推进,海洋科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盛。海洋藻类学是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该研究从教材选用、野外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探索了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以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推进,海洋科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盛。海洋藻类学是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该研究从教材选用、野外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探索了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以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藻类学 课程 教学 科研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海域日本金线鱼耳石微量元素分析
2
作者 赵海龙 倪振宇 +3 位作者 张羽翔 吴程宏 陈敏 刘维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为了解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2022年3月—4月利用延绳钓渔船在我国海南岛西部海域(19.3°~20.0°N,108.4°~109.2°E),采集54尾日本金线鱼样本,采用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法测定20枚日本... 为了解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耳石微量元素组成特征,2022年3月—4月利用延绳钓渔船在我国海南岛西部海域(19.3°~20.0°N,108.4°~109.2°E),采集54尾日本金线鱼样本,采用耳石元素微化学分析法测定20枚日本金线鱼耳石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其组成和分布。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耳石主要由55种微量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10种元素依次为:钙(Ca)、锶(Sr)、钠(Na)、硅(Si)、磷(P)、钾(K)、镁(Mg)、铁(Fe)、钡(Ba)和硼(B);样本群体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耳石微量元素(Ca、Sr、Na、Si、P、K、Mg、Fe、Ba和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主要微量元素含量与Ca含量的比值(Sr/Ca、Na/Ca、Si/Ca、P/Ca、K/Ca、Mg/Ca、Fe/Ca、Ba/Ca和B/Ca)在耳石的各部位差异也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海南岛西部海域日本金线鱼在觅食、越冬和产卵等生活史中可能存在小范围的洄游,但不会进行大范围的洄游。本研究结果可为金线鱼类资源评估和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金线鱼 耳石 微量元素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海南岛西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
3
作者 陈永敢 王小琴 +1 位作者 谢小玲 李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379-4383,共5页
为了研究热带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从海南莺歌海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株分离自近海沉积物的细菌菌株均属于Bacillus;8株分离自潮... 为了研究热带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从海南莺歌海盐场域近海及潮间带沉积物中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菌株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9株分离自近海沉积物的细菌菌株均属于Bacillus;8株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细菌菌株分为5个属,分别为Acinetobacter、Massilia、Pseudomonas、Pantoea、Paenibacillus;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自近海沉积物的菌株YGHWSB2、YGHWSB3、YGHWSB4、YGHWSB5、YGHWSB6、YGHWSB10、YGHWSB21与B.amyloliquefaciens聚为一支,而菌株YGHWSB13、YGHWSB30与B.altitudinis、B.aerophilus、B.stratosphericus、B.xiamenensis聚为一支;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的菌株聚类较分散,YGHISB1、YGHISB2、YGHISB3、YGHISB4与A.johnsonii聚类;而其他4株菌株YGHISB5、YGHISB6、YGHISB7、YGHISB8分别与4个属的菌株M.haematophila、P.psychrotolerans、P.eucrina、P.peoriae亲缘关系较近。这些结果展现了分离自潮间带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见莺歌海近海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资源分类地位单一,而潮间带沉积物由于所处环境变化多样,可培养细菌资源多样性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 近海 潮间带 可培养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问卷调查法分析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不同授课方式的效果差异
4
作者 陈治 王海山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15期27-31,共5页
文章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授课方式各有优缺点——线上授课师生互动程度更高,线下授... 文章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两种授课方式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授课方式各有优缺点——线上授课师生互动程度更高,线下授课学生测评成绩更高。建议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以线下授课为主,线上授课为辅;两种授课方式灵活运用促进该课程的良好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法 渔业资源生物学 线上授课 线下授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人工金鲳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5
作者 陈攀 刘龙勋 +4 位作者 伍勤乐 沈华建 王啟成 杨宁 黄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金鲳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生长迅速,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随着海南金鲳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工养殖技术也逐步完善,但各种病害的发生,也成为了影响金鲳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汇总... 金鲳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生长迅速,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受到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随着海南金鲳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工养殖技术也逐步完善,但各种病害的发生,也成为了影响金鲳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汇总了近年来海南人工金鲳养殖中常见的病害类型和处理方法,为海南金鲳鱼养殖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病害 防治方法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干扰对西沙全富岛、银屿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王炎炎 宋丹瑛 陈治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94,共18页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西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全富岛、银屿与临近非旅游区的物种数、物种相似性指数、丰度、生物量、相对重要性指数、W统计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结果表明:(1)从旅游区和非旅游区本底数据来看,... 为了探究旅游干扰对西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全富岛、银屿与临近非旅游区的物种数、物种相似性指数、丰度、生物量、相对重要性指数、W统计量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结果表明:(1)从旅游区和非旅游区本底数据来看,西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自然波动;(2)基于标准值的综合差异分析显示旅游干扰带来了额外的负面影响,其干扰效应在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已经达到显著水平;(3)综合所有检测指标的P值比较结果可以确认旅游干扰存在降低生物多样性的趋势;随着旅游干扰效应的积累,全富岛、银屿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可能会遭到更显著的破坏;(4)合理的旅游管理对珍稀物种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本研究对推动西沙旅游开发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干扰 西沙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水产养殖科普基地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1 位作者 苏婉淇 黄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5期173-176,共4页
该文探讨高校水产养殖科普基地在科研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水产养殖科普基地在全国高校的发展现状,阐述其在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应用,同时指出水产养殖科普基地面临的经费运营机... 该文探讨高校水产养殖科普基地在科研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通过分析水产养殖科普基地在全国高校的发展现状,阐述其在教学实践、课程改革、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应用,同时指出水产养殖科普基地面临的经费运营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科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表明,充分发挥高校水产养殖科普基地的作用,对于推动水产养殖及相关涉海学科的发展、培养应用型水产人才、助力水产科研成果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水产养殖 科普基地 教学 科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节对虾养殖管理方式探索
8
作者 李坤锋 赵志轩 +4 位作者 苏婉淇 黄海 姜芳燕 郑雨龙 杨宁 《科学养鱼》 2025年第6期41-42,共2页
斑节对虾是十足目对虾科节肢动物,又名草虾、金刚虾、竹节虾,是一种常见的养殖虾类。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池塘条件、水质管理、日常投喂、病害防治来为养殖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指标,为斑节对虾的土塘养殖提供数据对照,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 斑节对虾是十足目对虾科节肢动物,又名草虾、金刚虾、竹节虾,是一种常见的养殖虾类。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池塘条件、水质管理、日常投喂、病害防治来为养殖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指标,为斑节对虾的土塘养殖提供数据对照,以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一、池塘条件斑节对虾养殖基地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海南神农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养殖周期为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条件 日常投喂 水质管理 斑节对虾 养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黎安港海草床分布特征、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石泉 庞巧珠 +4 位作者 蔡泽富 吴钟解 沈捷 王道儒 陈海鹰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64,共8页
通过对黎安港海草资源进行调查,并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对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黎安港海草种类主要有2科3亚科4属4种,分别为圆叶丝粉草、泰来草、海菖蒲及卵叶喜盐草;海菖蒲分布广泛,其次... 通过对黎安港海草资源进行调查,并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对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黎安港海草种类主要有2科3亚科4属4种,分别为圆叶丝粉草、泰来草、海菖蒲及卵叶喜盐草;海菖蒲分布广泛,其次为圆叶丝粉草及泰来草,海草床分布面积约为0.93 km^2,黎安南岸海草分布面积最大,西岸次之,东岸最小。海草平均覆盖度为37.80%。圆叶丝粉草平均密度872.00株/m^2,平均生物量150.34 g/m^2,泰来草平均密度405.00株/m^2,平均生物量62.45 g/m^2;海菖蒲平均密度251.00株/m^2,平均生物量778.50 g/m^2,卵叶喜盐草平均密度6768.00株/m^2,平均生物量70.63 g/m^2,2015年黎安港海草床处于健康状态;2018年处于健康状态边缘;2016年、2017年及2019年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体现在沉积物环境、栖息地健康以及生物指标存在亚健康,2015年至2019年期间,黎安港海草床的健康状况总体呈现为健康转为亚健康的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水产养殖活动影响、沿岸围填海工程及其他人为活动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安港 海草床 分布特征 健康评价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草床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泽富 陈石泉 +6 位作者 吴钟解 沈捷 谢珍玉 骆丽珍 庞巧珠 章翔 王道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共13页
海草是一类生长于海洋环境中的单子叶植物。细菌、真菌、微藻、古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栖息在海草器官及其周围环境中,对海草生长、营养和健康以及海草床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参考文献,简要介绍了海草床微生物... 海草是一类生长于海洋环境中的单子叶植物。细菌、真菌、微藻、古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栖息在海草器官及其周围环境中,对海草生长、营养和健康以及海草床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国内外参考文献,简要介绍了海草床微生物的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将来可能进行的研究方向。海草微生物组与沉积物和海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存在较大差异,其分布在离散且高度异质性的生态位,且该模式在广泛的地理尺度上保持不变,不是受海草种类和沉积物类型控制,而是主要取决于环境驱动与海草代谢。大部分海草核心微生物群落都参与硫循环。今后可采用模拟实验、生态模型、基因组、宏基因组、转录组与代谢组等技术方法研究海草床微生物的多样性、组成、功能、定植与病害等。此外,揭示海草床中微生物、海草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保护受威胁的海草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共生功能体 核心微生物组 多样性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高隆湾海草床修复成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石泉 蔡泽富 +3 位作者 沈捷 吴钟解 陈益忠 王道儒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缓解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的持续退化,在高隆湾光滩区采用单株定距移植法移植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及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进行海草床修复研究,修复面积约为1000 m 2。结果表明,采用铁架加网的修复方式,泰来草1 a后平均成... 为缓解海南岛东海岸海草床的持续退化,在高隆湾光滩区采用单株定距移植法移植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及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进行海草床修复研究,修复面积约为1000 m 2。结果表明,采用铁架加网的修复方式,泰来草1 a后平均成活率为56.39%,其成活率在移植7个月后下降比较明显,容易被掩埋;由于其植株高大,受风浪影响较小,海菖蒲移植1 a后其成活率为88.75%。泰来草比海菖蒲明显容易生根出芽,其新分枝率比海菖蒲高很多,移植1 a后,其斑块平均新分枝率达到22.64%,海菖蒲仅为3.13%;由于海菖蒲植株高大,且不易死亡,其平均盖度为21.90%,远远高于泰来草(4.25%)。由椰子壳、竹筐及泥框作为移植固定修复方式,其修复成活率、新分枝率、盖度及美观程度远远低于铁架加网的修复方式。修复效果优劣为:铁架加网>竹筐>泥框>椰子壳。高隆湾海草床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水动力及悬沙、修复品种、人工岛及人为活动(捕鱼)等的影响。为确保修复效果,本研究提出在我国南方底质为珊瑚礁碎屑及潮汐动能较大的开放水域,宜选用海菖蒲及泰来草相互间隔单株移植,并竖立警示及标识牌,雇佣当地渔民看护,定期监测及管理,加强海草床群落结构及生物功能提升方面的研究等建议,可为今后其他开放水域海草床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草 移植 修复 效果评估 高隆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淡水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参考数据库的初步构建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治 蔡杏伟 +3 位作者 张清凤 李高俊 马春来 申志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为确定海南岛淡水鱼类环境DNA研究的最优参考数据库及最优目标基因,比较了自建数据库与公共数据库在COI、12S、16S 3个条形码片段上的物种覆盖度、注释准确率及种间差异阈值。结果表明:1)实地采集鱼类72种,其中有16(COI)、20(12S)和22(1... 为确定海南岛淡水鱼类环境DNA研究的最优参考数据库及最优目标基因,比较了自建数据库与公共数据库在COI、12S、16S 3个条形码片段上的物种覆盖度、注释准确率及种间差异阈值。结果表明:1)实地采集鱼类72种,其中有16(COI)、20(12S)和22(16S)种鱼类的参考序列为该研究首次提供;2)仅有68.06%(COI)、66.67%(12S)和69.44%(16S)的鱼类在公共数据库比对到高相似度序列;3)自建数据库对两个数据库共有鱼类的物种注释准确率显著高于公共数据库(COI:100%vs 69.64%;12S:96.15%vs 67.30%;16S:96%vs 70%);4)COI基因是判别海南岛淡水鱼类的最优目标基因,16S次之;5)基于K2P遗传距离确定的种间差异阈值分别为0.0069(COI)、0.0056(12S)和0.0075(16S),其物种判别准确率为94.96%(COI)、89.05%(12S)和92.70%(16S)。结果表明自建数据库优于公共数据库,建议使用COI、16S作为海南岛淡水鱼类环境DNA宏条形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海南岛 淡水鱼类 参考序列 种间差异阈值 CO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文昌沿岸海草床的现状及其退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步欣 张剑 +3 位作者 郎尚昆 陈石泉 吴钟解 王道儒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4-624,共11页
通过对比2012、2018、2020年海南文昌沿岸海草床的调查数据,对文昌海草床的现状、退化状况以及退化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文昌海域海草有2科6属6种,分别为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单脉... 通过对比2012、2018、2020年海南文昌沿岸海草床的调查数据,对文昌海草床的现状、退化状况以及退化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文昌海域海草有2科6属6种,分别为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圆叶丝粉草(Cymodocea rotunda)、单脉二药草(Halodule uninervis)、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及针叶草(Syringodium isoetifolium)。文昌海草床的分布呈明显退化的趋势,海草床面积由2012年的31.8 km^(2)减少到2018年的24.2 km^(2),2020年进一步降低至18.8 km^(2)。分析数据显示,Cu、Cd、Cr等重金属离子与调查区海草床的盖度显著负相关,表明在低营养负载时文昌周边虾塘养殖废水排放带来的重金属污染也会导致文昌海草床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草退化 资源调查 拟合分析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淡水鱼类eDNA宏条形码COⅠ通用引物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治 蔡杏伟 +6 位作者 申志新 张清凤 李芳远 谷圆 李高俊 赵光军 王镇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57,共18页
已知的鱼类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主要位于线粒体核糖体基因区,这些12S和16S引物存在部分近缘鱼类无法识别及参考序列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海南岛淡水鱼类为调查对象,基于8目26科101属150种鱼类COⅠ序列,筛选... 已知的鱼类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宏条形码通用引物主要位于线粒体核糖体基因区,这些12S和16S引物存在部分近缘鱼类无法识别及参考序列不足等问题。本研究以海南岛淡水鱼类为调查对象,基于8目26科101属150种鱼类COⅠ序列,筛选出6个侧翼保守区;综合碱基变异、物种鉴定、e DNA降解及高通量测序读长需求,在4个侧翼保守区设计了26条引物,其中6条引物未达到Premier评分要求;72种海南淡水鱼类的首轮PCR结果显示,有11条引物的通用性较高,其中,PCR成功种数≥70且条带亮度均大于marker的引物有5条;次轮PCR结果显示,5条引物相互搭配产生的3(正向)×2(反向)套引物组合的扩增成功率均为100%(72种/72种),经PCR条带长度、亮度筛选后表现最优的引物组合为“HN-A-F4、HN-D-R3”(以下简称HN-COⅠ)。30个水样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HN-COⅠ产生的待分析序列总数、鱼类序列总数、OTUs总数和鱼类OTUs总数分别为MiFish-U的0.77倍(8919976/11532126)、1.22倍(2264965/1863905)、0.85倍(406/477)和1.32倍(86/65);HN-COⅠ产生的鱼类OTUs注释到种、属、科及科以上水平的占比分别为81.40%、11.63%和6.98%,MiFish-U则分别为81.54%、4.62%和13.85%。“引物+水样”的NMDS聚类图形成边界明显的2组(胁强系数=0.15);HN-COⅠ的属内物种扩增子两两遗传距离最小值及平均值均分别是MiFish-U的1.23倍(0.0069/0.0056)和1.57倍(0.1559/0.0994)。室内6个密度组鲤鱼(Cyprinus carpio carpio)“生物量–拷贝数”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较低,HN-COⅠ及MiFish-U均无法准确反映鲤鱼的生物量。本研究筛选并比较了HN-COⅠ与MiFish-U的优劣,表明HN-COⅠ对海南岛淡水鱼类具有更高的靶向性,不仅在防止微生物、哺乳类等非目标生物e DNA污染方面有优势,而且更有利于海南岛淡水鱼类的检出和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淡水鱼类 EDNA COⅠ 通用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海南岛3种弹涂鱼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柯宏基 陈傅晓 +4 位作者 李向民 樊佳伟 王永波 符书源 谭围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采集中国海南岛3种弹涂鱼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使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部分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获得3种弹涂鱼共195个长度为836 bp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弹涂鱼多样... 采集中国海南岛3种弹涂鱼群体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使用线粒体控制区基因部分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获得3种弹涂鱼共195个长度为836 bp的D-loop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1)弹涂鱼多样性最为丰富,大鳍弹涂鱼次之,大弹涂鱼较为缺乏。(2)遗传分化指数(Fst)表明海南岛弹涂鱼群体中三亚的与临高、东方、乐东的存在中等程度分化,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总体不存在遗传分化;大弹涂鱼群体Fst表明文昌和东方的群体存在分化,AMOVA分析结果表明总体存在中等程度分化;弹涂鱼与大鳍弹涂鱼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线粒体控制区基因标记可将它们较好地区分。(3)中性检验和不配对分布结果表明大弹涂鱼文昌群体经历过扩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弹涂鱼应该作为优先保护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涂鱼 大弹涂鱼 大鳍弹涂鱼 海南岛 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春秋季游泳动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羽翔 刘维 +2 位作者 赵海龙 吴程宏 陈敏 《渔业研究》 2021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 根据2017年4月和9月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2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215种,隶属于23目97科153属,春季和秋季的渔业资源生物量均值分别为751.61 kg/km2和1426.03 kg/km2。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生物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3.44和3.6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为4.38和5.29;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的春季和秋季平均值分别为0.68和0.69,生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优势种有日本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和银光梭子蟹(Portunus argentatus)。春季优势种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状态,秋季主要种类中经济种类比例有所提高。根据ABC曲线和W值结果显示,游泳动物群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岸渔获调查的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程宏 张羽翔 +2 位作者 刘维 赵海龙 陈敏 《渔业研究》 2021年第2期200-206,共7页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 根据2015年海南岛6个渔港伏季休渔前后各1个月的渔船(898艘次)上岸渔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渔获指标,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效果。结果表明:1)休渔前后灯光围网和单拖网皆是海南岛近海渔场最主要的捕捞类型,其产量分别占渔船总产量的36.18%和43.67%;2)休渔后灯光围网、单拖网、刺网和钓具渔船的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增幅分别为41.14%、20.85%、7.86%和33.73%,主要经济种类的CPUE平均增幅为19.06%;3)休渔后主要经济种类新增了头足类和鲷科,其总渔获比例增加了10.07%;4)休渔前后各类型渔船的日均产量和日均产值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增幅分别为14.92%和49.55%。总体评价,海南岛近海渔场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改善渔业资源状况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季休渔 上岸渔获调查 效果评价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海域砗磲资源的调查
18
作者 吴程宏 刘维 +3 位作者 符丹凤 张羽翔 赵海龙 陈敏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砗磲 资源分布 珊瑚覆盖率 西沙群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观赏虾养殖技术
19
作者 郝有祺 姜芳燕 +3 位作者 黄海 蔡佳荣 焦健 杨宁 《科学养鱼》 2023年第7期85-86,共2页
水族观赏产业其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空间大,产品附加值高。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传播的兴起以及各大水族观赏比赛的进行,使得包括观赏虾在内的水族产业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观赏虾需求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进入观赏虾养殖业,良好的饲... 水族观赏产业其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空间大,产品附加值高。近年来,短视频平台传播的兴起以及各大水族观赏比赛的进行,使得包括观赏虾在内的水族产业不断发展。随着人们对观赏虾需求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进入观赏虾养殖业,良好的饲养环境以及规范的日常管理等细节决定其养殖成效。本文通过对海南省水族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总结观赏虾养殖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游产业链 产品附加值 观赏虾 短视频 水族产业 养殖业 海南省 延伸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野生黄鳍金枪鱼肌肉营养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龙龙 罗鸣 +2 位作者 刘洪涛 陈傅晓 韩丽娜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规格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实验以野捕的3种规格黄鳍金枪鱼J1(4.2±1.2)kg、J2(22.5±2.5)kg和J3(50.8±3.9)kg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金枪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 为探究不同规格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实验以野捕的3种规格黄鳍金枪鱼J1(4.2±1.2)kg、J2(22.5±2.5)kg和J3(50.8±3.9)kg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金枪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J1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J2、J3组;J2、J3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J1组(P<0.05);J3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J1、J2组(P<0.05)。(2)检出19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3.04~3.25 g/100 g),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2.02~2.15g/100g),最低的为色氨酸(0.31~0.45 g/100 g)。非必需氨基酸含量J3>J2>J1(P<0.05);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J1组显著低于J3组(P<0.05)。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化学评分(CS)为评分标准,J1、J2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J3组为苯丙氨酸+酪氨酸。(3)各组共检出25种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含量最高的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46%~39.18%。DH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J2、J3组显著高于J1组;DHA∶EPA比值J1组显著高于J2、J3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J3>J2>J1;PUF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PUFA/饱和脂肪酸(SFA)、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比值J2、J3组显著高于J1组(P<0.05)。h/H比值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4)J2、J3组Na、Ca含量显著高于J1组,J1组K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J2、J3组(P<0.05)。4种重金属元素均低于食品中建议的最大允许限量,其中Fe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J3>J2>J1(P<0.05);Cu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显著高于J1组(P<0.05)。综合分析,大规格黄鳍金枪鱼具有更好的营养质量,本研究为居民膳食的选择及黄鳍金枪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肌肉 规格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