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2/Ar比值估算海洋混合层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桂玲 韩玉 +1 位作者 郑文静 秦川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群落净生产力(NCP)是海洋混合层中光合作用和群落呼吸作用的差值,代表了从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洋输送的最大有机质量,是衡量生物活动对上层海洋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指标。海洋混合层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控制,而惰性气体氩(Ar... 群落净生产力(NCP)是海洋混合层中光合作用和群落呼吸作用的差值,代表了从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洋输送的最大有机质量,是衡量生物活动对上层海洋碳循环影响的有效指标。海洋混合层的溶解氧浓度主要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控制,而惰性气体氩(Ar)的分布主要受物理过程以及温度和盐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由于O2和Ar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因此氧氩比值(O2/Ar)消除了物理过程对海水中溶解氧的影响,其偏离平衡值的量(ΔO 2/Ar)可表征生物过饱和氧,并可据此估算群落净生产力。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连续走航测定O2/Ar比值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可以获得高时空分辨率NCP分布,因此成为估算海洋混合层NCP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基于O2/Ar比值法估算群落净生产力的原理,综述了用O2/Ar比值法估算海洋混合层中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估算模型中存在的不足及解决办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氩比值 群落净生产力 生物过饱和氧 生物泵 连续走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湾潮上带和潮间带微塑料的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王昭允 刘汉劲 +6 位作者 王艳艳 姚世强 刘行 石晓然 韩玉 董文静 张义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I0004,共7页
为探究三亚湾滩涂微塑料的污染情况,选取了三亚湾滩涂上的9个站位,系统分析三亚湾潮滩微塑料丰度、粒径、形状和颜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亚湾潮滩夏季和冬季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54.92、66.08个/kg。潮上带的微塑料年平均丰度(79.83个... 为探究三亚湾滩涂微塑料的污染情况,选取了三亚湾滩涂上的9个站位,系统分析三亚湾潮滩微塑料丰度、粒径、形状和颜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亚湾潮滩夏季和冬季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54.92、66.08个/kg。潮上带的微塑料年平均丰度(79.83个/kg)高于潮间带(41.17个/kg)。夏季微塑料丰度在中段大于东西两段,而冬季则是东段大于西段和中段。三亚湾夏季和冬季的微塑料粒径在>0.10~0.50 mm范围占比最高。三亚湾沉积物样品中存在纤维状、碎片状和泡沫状3种形状的微塑料,其中纤维状微塑料所占比例最大。样品中检测到7种颜色的微塑料:红色、蓝色、黑色、透明、绿色、紫色和橙色,其中透明微塑料占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三亚湾 丰度 粒径 形状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细微特征提取的水下鱼类识别方法研究
3
作者 陈郁隈 朱晓龙 +3 位作者 李超凡 褚文敬 陈宗乙 张振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9-498,共10页
为增强在水下复杂环境识别鱼类的能力,采用一种基于深度细微特征提取的水下鱼类识别方法(DFFE-Net),该方法首先选择具有较强鲁棒性的YOLOv8作为基础模型;其次提出采用可变形卷积DCNv4代替传统卷积构成E-DCN模块,提取深层特征图中的鱼类... 为增强在水下复杂环境识别鱼类的能力,采用一种基于深度细微特征提取的水下鱼类识别方法(DFFE-Net),该方法首先选择具有较强鲁棒性的YOLOv8作为基础模型;其次提出采用可变形卷积DCNv4代替传统卷积构成E-DCN模块,提取深层特征图中的鱼类细微特征;然后为了更精准定位鱼类目标,提出采用Shape-IoU算法优化鱼类边界框位置;最后通过自建的水下鱼类图像数据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识别方法DFFE-Net能够在不增加参数量和计算量的同时,分别提升水下鱼类识别的mAP_50、mAP_75和mAP至95.1%、87.2%、80.3%。研究表明,DFFE-Net能够为水下智能精准监测鱼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识别 水下复杂环境 YOLOv8 细微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负载棉花生物炭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4
作者 白世伟 唐正芳 +6 位作者 蔡向兵 覃子皓 杨波 吴千惠 廖芝建 刘洁群 钟胜奎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0-184,190,共6页
采用改性酸刻蚀法和高温碳化法分别制备了MXene材料及棉花生物炭材料。通过SEM与XRD表征,筛选出MXene修饰棉花生物炭的适宜质量比,并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MXene材料... 采用改性酸刻蚀法和高温碳化法分别制备了MXene材料及棉花生物炭材料。通过SEM与XRD表征,筛选出MXene修饰棉花生物炭的适宜质量比,并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测试及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MXene材料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434.3 mAh/g,而MXene/棉花生物炭(质量比1∶3)复合材料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486.60 mAh/g,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及电导率,为MXene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MXene 生物炭材料 负极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固化垃圾焚烧飞灰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董发鑫 徐子凡 +3 位作者 汪峻峰 鲁刘磊 叶伟开 尚春静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80-3287,共8页
垃圾焚烧飞灰(MSWI FA)因富含重金属、二噁英等有害物质,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安全处置是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硫铝酸盐水泥(SAC)以早强、快硬、耐腐蚀及低碳排放优势,成为固化MSWI FA的理想胶凝材料。通过在SAC中掺入5%~20%(... 垃圾焚烧飞灰(MSWI FA)因富含重金属、二噁英等有害物质,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其安全处置是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硫铝酸盐水泥(SAC)以早强、快硬、耐腐蚀及低碳排放优势,成为固化MSWI FA的理想胶凝材料。通过在SAC中掺入5%~20%(质量分数,下同)的MSWI FA制备高强砂浆,研究了不同MSWI FA掺量对固化体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环境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WI FA掺量为5%时,砂浆的6 h抗压强度达44.8 MPa,与空白组相比仅降低了3.9%,28 d抗压强度达91.6 MPa,与空白组相比降低了16.2%,且凝结时间缩短了34.9%;当MSWI FA掺量为20%时,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为60.2 MPa,孔隙率为18.0%。微观分析表明,氯离子通过与硫铝酸钙反应生成水铝钙石,抑制钙矾石形成,导致孔隙粗化。此外,各组高强固化体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均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限值,且在20%MSWI FA掺量下碳排放较传统硅酸盐水泥降低44.7%,为危险废物资源化与低碳建材开发提供理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硫铝酸盐水泥 孔结构 重金属浸出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荷载下蓝晶石高压性质的原位拉曼光谱实验研究
6
作者 赵霞 何明烨 梅升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I0002,共8页
蓝晶石在变质岩中具有温度和压力指示作用,而有关其高压相态和相态间转换的热力学边界研究尚存争议。本文运用动态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在线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探究了常温(25℃)、高压(至20 GPa)下蓝晶石的相态行为。结果表明,在20 GPa以... 蓝晶石在变质岩中具有温度和压力指示作用,而有关其高压相态和相态间转换的热力学边界研究尚存争议。本文运用动态金刚石压腔装置结合在线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探究了常温(25℃)、高压(至20 GPa)下蓝晶石的相态行为。结果表明,在20 GPa以下的压力范围,蓝晶石一直以蓝晶石-Ⅰ的相态出现,未发生从-Ⅰ态到-Ⅱ态的相转变,而且不受实验荷载速率的影响;蓝晶石的Si-O对称弯曲振动的拉曼位移(υ_(2),485.4 cm^(–1))随压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变化:υ_(485.4)=1.9 P+487.6。这一特性可用于高压实验中的压力标定,将常用的通过拉曼光谱进行压力标定的标定范围从10 GPa扩展到20 GPa,这对高压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晶石 动态金刚石压腔 拉曼光谱 压标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PM_(2.5)影响因素和人口暴露风险的表征分析
7
作者 杜嘉欣 王平 +5 位作者 那广水 曾映旭 路放 黄鼎 沈御开 施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61,共9页
文章旨在利用频率比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影响PM_(2.5)浓度变化的主要前体物和气象影响因素,制作PM_(2.5)的人口相对暴露风险图,为改善三亚市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选取2014-2023年常规气象数据(日均气温、日均压强、日均风速、日... 文章旨在利用频率比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影响PM_(2.5)浓度变化的主要前体物和气象影响因素,制作PM_(2.5)的人口相对暴露风险图,为改善三亚市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选取2014-2023年常规气象数据(日均气温、日均压强、日均风速、日均风向、日均云量、日均露点)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PM_(2.5)、SO_(2)、NO_(2)、O_(3)、CO)作为自变量参数,研究三亚市6个监测站点的因变量PM_(2.5)浓度季节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线性关系下,使用频率比模型探究主成分影响因子的自然层段对PM_(2.5)影响程度。季节性气象和前体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自然层段和频率比值分别是春季的SO_(2)(1.54~2.14μg/m^(3),FR_(春)=1.0028)和气压(1010.70~1011.95 hPa,FR_(春)=1.0041),夏季的O_(3)(66.57~69.80μg/m^(3),FR_(夏)=1.0030)和温度(21.90~22.45℃,FR_(夏)=1.0060),秋季的CO(0.58~0.63 mg/m^(3),FR_(秋)=1.0040)和风速(4.71~5.10 m/s,FR_(秋)=1.0005),冬季的NO_(2)(6.90~7.46μg/m^(3),FR_(冬)=1.0060)和风向(90.21°~92.57°,FR_(冬)=1.0001)。(2)在非线性关系下,基于网格搜索调参,优化机器学习算法的3个模型(RF、AdaBoost和SGD),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拟合优度验证比较,得出季节性最优模型是随机森林,计算影响因素的特征值大小,其结果与线性关系下的相关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结果一致。(3)在ArcGIS中,基于POI兴趣点数据,优化人口数据格网配分权重,结合PM_(2.5)空间插值浓度,计算三亚市PM_(2.5)人口相对暴露风险值和评估其风险聚类等级。前者4个行政区年均暴露风险值大小顺序分别是吉阳区(2.69)>天涯区(0.77)>海棠区(0.66)>崖州区(0.56);后者危险聚类等级表明三亚市4个行政区都处于安全等级范围,较安全等级主要聚集在吉阳和天涯区滨海岸,极安全等级主要聚集在三亚市北部离海靠山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 PM_(2.5) 频率比 随机森林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去离子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管若伶 胡湘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26,共9页
电去离子技术作为将电渗析及离子交换技术有效结合的新一代的水处理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的优势,成为了现代主要的纯水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在研究分析电去离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对现有淡室的填充材料... 电去离子技术作为将电渗析及离子交换技术有效结合的新一代的水处理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的优势,成为了现代主要的纯水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在研究分析电去离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对现有淡室的填充材料及填充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混合填充为最佳方式,且未来可加强对离子交换纤维膜材料的开发,减少电去离子技术工艺处理时间。最后,对电去离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近10 a的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未来可推进电去离子技术广泛应用于无机离子提取等领域。对新型无膜电去离子技术的机理研究有利于该项技术后期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去离子技术 装置材料 无膜电去离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管若伶 彭心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22-25,共4页
膜技术处理水具有效率高、不需要添加剂、无污染等优点。但由于膜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其应用推广。梳理了海水养殖的主要污染物,分析了传统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各种膜技术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技术未... 膜技术处理水具有效率高、不需要添加剂、无污染等优点。但由于膜污染等问题,影响了其应用推广。梳理了海水养殖的主要污染物,分析了传统海水养殖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各种膜技术在海水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膜技术未来的主要改进方向,旨在为膜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尾水处理 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产渔游蛇分类地位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3 位作者 黄叶萍 林炽贤 陈晓丽 郑晓霞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0-486,共7页
《中国动物志》与文献记载渔游蛇属分类存在矛盾,故本文探讨了海南产渔游蛇的分类地位。通过统计国内渔游蛇的腹鳞、尾下鳞等鳞片的数量及差异系数计算,分析色斑差异,结合其他文献与数据库信息和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动物志》与文献记载渔游蛇属分类存在矛盾,故本文探讨了海南产渔游蛇的分类地位。通过统计国内渔游蛇的腹鳞、尾下鳞等鳞片的数量及差异系数计算,分析色斑差异,结合其他文献与数据库信息和地理分布信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各地的鳞片数几乎无显著性差异,网纹渔游蛇与黄斑渔游蛇色斑差异不明显,海南产渔游蛇与两者差异也不明显。由此得结论为:海南产渔游蛇与中国大陆的渔游蛇为同一物种,中国除西藏地区外只有一种渔游蛇;建议将其中文名更名为网纹渔游蛇,拉丁名暂时保留Xenochrophis pisc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游蛇 海南 鳞片计数 差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前处理和絮凝法去除重金属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若伶 符平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18-21,31,共5页
水产养殖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这些有害成分会对水产养殖生物产生重大危害,甚至通过食物链等方式对人体产生伤害。对养殖水预处理技术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用絮凝技术对微小悬浮物、重金属进行去除的方法以及对絮凝剂进行优化的方法... 水产养殖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这些有害成分会对水产养殖生物产生重大危害,甚至通过食物链等方式对人体产生伤害。对养殖水预处理技术进行概述,重点阐述了用絮凝技术对微小悬浮物、重金属进行去除的方法以及对絮凝剂进行优化的方法,旨在为养殖水前处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列举了针对各种污染成分的传统处理方法,以及对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生物絮凝剂3种不同类型絮凝剂性能介绍,通过对比常见絮凝剂性能,为水产养殖业找寻污染成分去除效果更好、经济代价更低、更适合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用水处理方式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水处理 絮凝剂 重金属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资源与主要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若伶 吴杰龙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6期223-227,共5页
由于溴是第一个在海水中发现和单离成功的元素,有“海洋元素”之称,且溴资源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概述了溴的理化性质及溴资源在自然中的分布情况,如海水、地壳、卤水等地,其中海水中分布最广;其次重点阐述了主要提溴方法,如空... 由于溴是第一个在海水中发现和单离成功的元素,有“海洋元素”之称,且溴资源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概述了溴的理化性质及溴资源在自然中的分布情况,如海水、地壳、卤水等地,其中海水中分布最广;其次重点阐述了主要提溴方法,如空气吹出法、水蒸汽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乳状液膜法、气态膜法、超重力法、沉淀法等,并从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其中空气吹出法、水蒸汽蒸馏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最后探讨了主要的含溴化合物—阻燃剂、医药中间体、消菌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资源 分布 提溴技术 含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白唇竹叶青蛇扩散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王湘君 陈文 +1 位作者 林炽贤 林杰曼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据《中国动物志》记载,海南岛的竹叶青蛇为两个物种,即白唇竹叶青蛇和福建竹叶青蛇。为研究白唇竹叶青蛇在海南岛上的扩散路线,作者采集了海南岛不同方位的标本共12号,PCR扩增其12S、16S、Cyt b、ND_4四个线粒体基因序列,共约1 446 bp,... 据《中国动物志》记载,海南岛的竹叶青蛇为两个物种,即白唇竹叶青蛇和福建竹叶青蛇。为研究白唇竹叶青蛇在海南岛上的扩散路线,作者采集了海南岛不同方位的标本共12号,PCR扩增其12S、16S、Cyt b、ND_4四个线粒体基因序列,共约1 446 bp,并从GenBank下载了10个个体的Cyt b和ND_4基因序列;通过绘制单倍型的统计简约网络图,进行原始单倍型分析,再绘制扩散路线图。结果显示,采自海南岛西部的单倍型较多,故初步得出结论,白唇竹叶青蛇在岛上很可能自西向东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唇竹叶青蛇 海南岛 扩散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与L-亮氨酸复配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单文昊 王琳 +3 位作者 吴祥恩 杨雨奇 王菊慧子 蔡玉叶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对基于水合物法的天然气储运、气体分离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恒温恒容法研究了w_(B)=0.05%功能化(羟基化、羧基化和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w_B=1.0%L-亮氨酸复配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动力学特征... 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对基于水合物法的天然气储运、气体分离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恒温恒容法研究了w_(B)=0.05%功能化(羟基化、羧基化和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w_B=1.0%L-亮氨酸复配体系中甲烷水合物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多壁碳纳米管、羧基化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与L-亮氨酸的复配,可使甲烷水合物诱导成核时间大幅缩短至25,22,13 min左右,促进效果与典型促进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相当,且促进效果优于单一添加剂体系。复配体系甲烷储气质量分数具有良好表现,可达136~142 mg/g。对甲烷平均吸收速率和瞬时吸收速率的分析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对生长阶段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动力学影响很小。复配体系和L-亮氨酸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的生长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甲烷气体吸收速率快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并完成生长的特点。综合分析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和L-亮氨酸的复配对甲烷水合物的成核速率具有协同增强效应,而生长阶段的进程与速率主要受L-亮氨酸影响。该研究为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在强化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上的差异化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多壁碳纳米管 L-亮氨酸 协同促进 成核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合成方法制备NaNi_(0.5)Mn_(0.5)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世和 白世伟 +5 位作者 杨波 吴千惠 陈庆荣 廖芝建 钟胜奎 刘洁群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7,30,共6页
分别采用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i_(0.5)Mn_(0.5)O_(2),探究了合成方法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合成的材料均表现为O3型结构;不同方法制备的材料形貌各... 分别采用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i_(0.5)Mn_(0.5)O_(2),探究了合成方法对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法合成的材料均表现为O3型结构;不同方法制备的材料形貌各不相同,其中固相法合成的材料颗粒呈现出特殊的层状结构,有利于钠离子的脱嵌;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的材料在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6.1 mAh/g、92.8 mAh/g和92.3 mAh/g,0.5C下循环1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4.3%、46.5%和36.5%。固相法是适宜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Ni_(0.5)Mn_(0.5)O_(2) 固相法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河营养盐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玉 郑忠陆 +3 位作者 陈贤伟 李霞 郭雨昂 公维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4-535,共12页
为了解三亚河营养盐污染状况,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三亚河流域进行逐季调查,分析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河流富营养化状况,并进一步估算三亚河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三亚河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显著... 为了解三亚河营养盐污染状况,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对三亚河流域进行逐季调查,分析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估河流富营养化状况,并进一步估算三亚河营养盐入海通量.结果表明,三亚河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季节变化显著,三亚河水体中DIN的浓度范围为0.028—2.096 mg·L^(-1),平均浓度为(0.700±0.279)mg·L^(-1),冬季>秋季>夏季>春季,NO_(3)^(-)-N和NH_(4)^(+)-N是水体中DIN的主要存在形式.DIP浓度范围为0.007—0.442 mg·L^(-1),平均浓度为(0.140±0.066)mg·L^(-1),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上,N、P营养盐均呈现出上游及入海口河段浓度低,中下游河段浓度高的特点.河段环境特征、人为活动、降雨、潮汐作用是影响三亚河营养盐分布的主要因素.综合富营养盐指数(EI)结果显示,各季节三亚河上游及入海口河段均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中下游河段均处于富营养化和重富营养化状态.春、夏、秋季N/P值表明河流多处于N限制状态,冬季大部分河段适合藻类生存,有发生藻华的风险.根据营养盐浓度和三亚河年平均径流量估算出,DIN、NO_(3)^(-)-N、NO_(2)^(-)-N、NH_(4)^(+)-N、DIP年入海通量分别为118.37、70.93、11.18、38.67、23.7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河 营养盐 时空分布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海水环境下离子浓度对MICP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滕秀英 王子玉 +1 位作者 贾永刚 陈文婧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微生物岩土技术通过生物矿化过程改善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质,使其更适用于建筑或解决多学科领域的环境问题。微生物矿化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是改善基础材料力学性质的主要成分,但其生成量及形态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离子计、pH计、SEM、... 微生物岩土技术通过生物矿化过程改善基础材料的力学性质,使其更适用于建筑或解决多学科领域的环境问题。微生物矿化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是改善基础材料力学性质的主要成分,但其生成量及形态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离子计、pH计、SEM、EDS和XRD等手段探究天然海水和去离子水环境在矿化过程中氯化钙和尿素浓度、比例及菌液和胶结液(氯化钙、尿素)体积比等因素对沉淀物质形貌及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和尿素浓度及比例低时,碳酸钙的产率较高,但当初始钙离子、尿素浓度超过1.0 mol/L时,离子浓度增大对细菌产脲酶有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对脲酶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沉淀物产率也随之减小,海水环境总体沉淀量与沉淀效率均高于去离子水环境。菌胶结液体积比去离子水中为1∶4、海水中不高于1∶10时,碳酸钙生成量较高,去离子水环境晶型以方解石为主,海水环境晶型以球霰石为主且沉淀中含有镁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水环境 离子浓度 碳酸钙沉淀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路径台风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影响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泽铭 韩树宗 +1 位作者 王明杰 苏翰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共15页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 文章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最佳台风路径资料,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2002年至2021年由西太暖池进入中国近海的台风分为3类,并依据台风路径特征将3类台风分别命名为西行路径台风、西北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并使用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 systems,REMSS)提供的海表面温度最优插值日产品和区域海气浪耦合模型(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COAWST)的模拟结果,对这3类台风造成的上层海洋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结果显示,3种台风对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影响特征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SST的冷却幅度和作用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对SST的冷却幅度最大并且作用时间最长,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而西行路径台风冷却幅度最小且作用时间最短;3种台风对混合层厚度(mixed layer thickness,MLT)与温跃层厚度(thermocline thickness,TT)影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LT和TT的变化幅度和恢复时间上:转向路径台风的MLT和TT变化幅度最大,西北路径台风次之,西行路径台风最小。对于MLT与TT的恢复速度,西北路径台风整体上要明显快于西行路径台风和转向路径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台风路径 西太暖池 中国海 上层海洋 海表面温度 混合层厚度 温跃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鼓鱼肠道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攀 刘龙勋 +3 位作者 沈华建 刘豫皖 林晨洁 黄海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44-49,57,共7页
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又名多纹钱蝶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金钱鱼科(Scatophagidae)、钱蝶鱼属(Selenotoca),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泰国、大洋洲及我国东海南部至南海和北部湾的沿海、河口地区。其体表有多个黑... 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又名多纹钱蝶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金钱鱼科(Scatophagidae)、钱蝶鱼属(Selenotoca),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泰国、大洋洲及我国东海南部至南海和北部湾的沿海、河口地区。其体表有多个黑色圆点,体色呈亮白色,兼具观赏和食用价值。该鱼具有生长速度快、广盐、广温、可进行混养和密养等特点,养殖前景广阔,深受养殖户欢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分离鉴定 银鼓鱼 药敏试验 体色 东海南部 鲈形目 生长速度 河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图像采集存储、增强程序设计及验证
20
作者 陈祥子 刘柏言 +1 位作者 江高清 贠子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9,共5页
水下光学成像探测技术是水下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下环境错综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下图像采集过程和成像质量。文中基于LabVIEW软件设计水下图像采集存储和图像增强程序,利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采集组件和存储模块进行水下图... 水下光学成像探测技术是水下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下环境错综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下图像采集过程和成像质量。文中基于LabVIEW软件设计水下图像采集存储和图像增强程序,利用LabVIEW视觉与运动采集组件和存储模块进行水下图像采集存储,利用NI视觉重构器和IMAQ视觉系统模块完成水下图像的增强,从而改善水下图像的对比度、RGB亮度及伽马校正,增强水下图像成像效果。经过多次测试验证,该程序具有性能稳定,水下图像存储及增强效果显著的特点,为水下图像采集存储、增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光学成像 LabVIEW程序设计 图像采集 图像增强 NI视觉重构器 IMAQ视觉系统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