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指形软珊瑚的鉴定
1
作者
罗晏杰
郁强
+2 位作者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指形软珊瑚(Sclerophytum spp.)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是具有药用前景的海洋生物,但目前国内对此属珊瑚种类描述报道处于停滞状态,单纯依靠表面形态难以鉴定种类。本研究在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开展调查,共采集到软珊瑚106株...
指形软珊瑚(Sclerophytum spp.)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是具有药用前景的海洋生物,但目前国内对此属珊瑚种类描述报道处于停滞状态,单纯依靠表面形态难以鉴定种类。本研究在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开展调查,共采集到软珊瑚106株,共鉴定出指形软珊瑚21种,并基于骨针形态初步建立了指形软珊瑚骨针分类系统。本研究建立了形态、骨针和分子条形码(COⅠ+28S+MutS)的指形软珊瑚种类鉴定系统,在WORMS新分类体系下对国内该属珊瑚各物种进行详细描述,为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此属珊瑚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我国珊瑚种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
指形软珊瑚
骨针
分子标签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贸港背景下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2
作者
殷安齐
王兴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225-227,共3页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推进,海洋科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盛。海洋藻类学是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该研究从教材选用、野外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探索了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以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推进,海洋科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盛。海洋藻类学是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该研究从教材选用、野外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探索了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以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藻类学
课程
教学
科研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蒙
王兴华
+4 位作者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4,共16页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甲藻5目13科17属50种,按类群分类赤潮甲藻可分为25种,其中有毒赤潮甲藻占13种;3个水期共计优势甲藻10种,其中9种为赤潮甲藻,有毒赤潮甲藻占5种;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第一优势甲藻均为赤潮甲藻,分别为凯伦藻(Karenia sp.)、四齿多甲藻(Peridinium quadridentatum)和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同一站点不同水期水环境因子波动较小,空间上无机氮磷营养盐两端站点质量浓度高,中间站点质量浓度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N、NO_(3)^(-)-N及NO_(2)^(-)-N是影响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优势赤潮甲藻分布与水温、盐度、无机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总体而言,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尤其是优势赤潮甲藻,对无机氮磷营养盐响应最为密切。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作为三亚湾浮游甲藻种类分布统计数据的补充,并为分析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监测该海域甲藻赤潮风险程度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水环境因子
赤潮
三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病原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敏
车文学
+2 位作者
边伟杰
甘禧霖
赵怀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3,I0001,I0002,共14页
红树林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新菌种的重要来源。为获得更多新的放线菌资源以用于开发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了解放线菌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研究采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培养法对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进行了非培...
红树林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新菌种的重要来源。为获得更多新的放线菌资源以用于开发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了解放线菌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研究采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培养法对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进行了非培养和培养水平多样性研究,同时对其抗病原菌活性进行了分析。对于非培养水平多样性研究,与细菌通用引物相比,利用放线菌相关引物可以提高放线菌丰度的检测水平,其百分比含量提高2.47倍;可以检测到放线菌门更多的目、科和属;对于在目水平上的放线菌类群组成来说,Acidimicrobiales、Corynebacteriales、Gaiellales、Kineosporiales、Solirubrobacterales是优势类群,但是在用两对不同引物得到的结果中,其百分含量差异较大。放线菌相关引物更适合环境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的分析。对于培养水平多样性研究,分离到256株放线菌,属于7个目、9个科、14个属,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32,Streptomyces(42.58%)和Micromonospora(42.19%)是优势属;与模式菌株的相似性小于98.5%的有13株,其中菌株HA161004和HA161010与Amycolatopsis thermoflava N1165T相似性分别为95.56%和96.80%,是潜在新种。病原微生物拮抗活性测定表明,来自9个属的92株代表性菌株具有抗病原菌活性,其中对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Fusarium oxysporum、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和Vibrio neocaledonicus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数量分别为71、25、6、9和19株。研究为选择更合适的引物以便更客观地反映环境中放线菌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后续红树林放线菌资源收集、活性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菌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多样性
抗菌活性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茜
王兴华
+3 位作者
王蒙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为了解海南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21年夏冬两季对该海域6个站位进行水采取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属15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15.07×10^(5)个·L^(-1),远...
为了解海南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21年夏冬两季对该海域6个站位进行水采取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属15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15.07×10^(5)个·L^(-1),远高于冬季;全年优势种共18种,夏冬季共有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直链藻(Melosira sp.);夏冬季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44、0.73、3.33和3.84、0.67、2.93;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季节更替和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夏冬两季优势种的演替规律表现为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e)-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处于围填海状态的S1站位(109.37°E,18.29°N)、S6站位(109.48°E,18.21°N)都与处于海上浅桥下的S4站位(109.48°E,18.27°N)差异性显著,S1、S6站位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低于S4站位;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盐度(S)、酸碱度(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氨氮(NH3-N)。总体而言,2021年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强,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三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棠湾近岸海域冬季浮游甲藻初步调查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兴华
吴小韵
+2 位作者
何树旋
李格乐
殷安齐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1期43-44,77,共3页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甲藻
形态特征
海棠湾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指形软珊瑚的鉴定
1
作者
罗晏杰
郁强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机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现代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省
近岸
海洋
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崖州湾创新
研究
院
海南省
海洋
与渔业科
学院
三亚海昌梦幻
海洋
不夜城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基金
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ZDYF2021SHFZ104)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CEPFQS202169-27)
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方案研究(2024-XNYSY-004)。
文摘
指形软珊瑚(Sclerophytum spp.)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分布广泛,是具有药用前景的海洋生物,但目前国内对此属珊瑚种类描述报道处于停滞状态,单纯依靠表面形态难以鉴定种类。本研究在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开展调查,共采集到软珊瑚106株,共鉴定出指形软珊瑚21种,并基于骨针形态初步建立了指形软珊瑚骨针分类系统。本研究建立了形态、骨针和分子条形码(COⅠ+28S+MutS)的指形软珊瑚种类鉴定系统,在WORMS新分类体系下对国内该属珊瑚各物种进行详细描述,为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此属珊瑚的鉴定提供了参考,并为我国珊瑚种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分类学
指形软珊瑚
骨针
分子标签
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taxonomy
Sclerophytum spp.
sclerites
molecular barcoding
biodiversity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贸港背景下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2
作者
殷安齐
王兴华
机构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热带海洋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近岸
海洋
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现代
化
海洋
牧场
工程
研究
中心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生态环境
学院
出处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2期225-227,共3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RHYjg2023-15,No.RHYjg2021-31)资助。
文摘
随着海洋强国建设的推进,海洋科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盛。海洋藻类学是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该研究从教材选用、野外实践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探索了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以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海洋藻类学
课程
教学
科研训练
Keywords
marine phycology
course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蒙
王兴华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机构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热带海洋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现代
化
海洋
牧场
工程
研究
中心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热带海洋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近岸
海洋
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生态环境
学院
中国科
学院
深海科学与
工程
研究
所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中心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9-724,共16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HYjg2023-15)。
文摘
为了解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分布状况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水采了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样品及水环境样品,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样品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共鉴定出甲藻5目13科17属50种,按类群分类赤潮甲藻可分为25种,其中有毒赤潮甲藻占13种;3个水期共计优势甲藻10种,其中9种为赤潮甲藻,有毒赤潮甲藻占5种;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第一优势甲藻均为赤潮甲藻,分别为凯伦藻(Karenia sp.)、四齿多甲藻(Peridinium quadridentatum)和环状异帽藻(Heterocapsa circularisquama);同一站点不同水期水环境因子波动较小,空间上无机氮磷营养盐两端站点质量浓度高,中间站点质量浓度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NH_(4)^(+)-N、NO_(3)^(-)-N及NO_(2)^(-)-N是影响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RDA分析结果显示,三亚湾近岸海域优势赤潮甲藻分布与水温、盐度、无机氮磷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总体而言,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尤其是优势赤潮甲藻,对无机氮磷营养盐响应最为密切。本研究调查结果可作为三亚湾浮游甲藻种类分布统计数据的补充,并为分析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监测该海域甲藻赤潮风险程度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甲藻
水环境因子
赤潮
三亚湾
Keywords
dinoflagellate
water environment factor
red tide
Sanya Bay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病原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
4
4
作者
刘敏
车文学
边伟杰
甘禧霖
赵怀宝
机构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现代
化
海洋
牧场
工程
研究
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63,I0001,I0002,共14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RHDRC201901号
海南省重点计划项目,ZDYF2020190号
海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RC241号。
文摘
红树林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是新菌种的重要来源。为获得更多新的放线菌资源以用于开发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了解放线菌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研究采用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和传统培养法对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进行了非培养和培养水平多样性研究,同时对其抗病原菌活性进行了分析。对于非培养水平多样性研究,与细菌通用引物相比,利用放线菌相关引物可以提高放线菌丰度的检测水平,其百分比含量提高2.47倍;可以检测到放线菌门更多的目、科和属;对于在目水平上的放线菌类群组成来说,Acidimicrobiales、Corynebacteriales、Gaiellales、Kineosporiales、Solirubrobacterales是优势类群,但是在用两对不同引物得到的结果中,其百分含量差异较大。放线菌相关引物更适合环境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的分析。对于培养水平多样性研究,分离到256株放线菌,属于7个目、9个科、14个属,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32,Streptomyces(42.58%)和Micromonospora(42.19%)是优势属;与模式菌株的相似性小于98.5%的有13株,其中菌株HA161004和HA161010与Amycolatopsis thermoflava N1165T相似性分别为95.56%和96.80%,是潜在新种。病原微生物拮抗活性测定表明,来自9个属的92株代表性菌株具有抗病原菌活性,其中对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Fusarium oxysporum、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和Vibrio neocaledonicus有拮抗活性的菌株数量分别为71、25、6、9和19株。研究为选择更合适的引物以便更客观地反映环境中放线菌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后续红树林放线菌资源收集、活性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菌种保障。
关键词
放线菌
多样性
抗菌活性
红树林
Keywords
Actinobacteria
diversity
antimicrobial activity
mangrove
分类号
R915 [医药卫生—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茜
王兴华
王蒙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机构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热带海洋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热带海洋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近岸
海洋
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汇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现代
化
海洋
牧场
工程
研究
中心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生态环境
学院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中心
出处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RHDYC-202123)。
文摘
为了解海南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21年夏冬两季对该海域6个站位进行水采取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64属158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夏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达15.07×10^(5)个·L^(-1),远高于冬季;全年优势种共18种,夏冬季共有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直链藻(Melosira sp.);夏冬季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44、0.73、3.33和3.84、0.67、2.93;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季节更替和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夏冬两季优势种的演替规律表现为链状曲壳藻(Achnanthes catenate)-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处于围填海状态的S1站位(109.37°E,18.29°N)、S6站位(109.48°E,18.21°N)都与处于海上浅桥下的S4站位(109.48°E,18.27°N)差异性显著,S1、S6站位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低于S4站位;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盐度(S)、酸碱度(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氨氮(NH3-N)。总体而言,2021年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结构复杂且稳定性较强,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三亚湾
Keywords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factor
Sanya Bay
分类号
Q948.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棠湾近岸海域冬季浮游甲藻初步调查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兴华
吴小韵
何树旋
李格乐
殷安齐
机构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生态环境
学院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现代
化
海洋
牧场
工程
研究
中心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热带海洋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
热带海洋
学院
海南省
热带海洋
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1期43-44,77,共3页
基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RHYjg2020-07,No.RHYjg2021-31)
海南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No.Hys2020-395)。
文摘
2020年12月,在海棠湾近岸海域采集了浮游生物样品,显微分析结果表明,海棠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共9种,其中有害种4种,均为赤潮生物,分别为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倒卵形鳍藻(Dinophysis fortii)、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渐尖鳍藻和倒卵形鳍藻是腹泻性贝毒种,微小原甲藻是蛤仔毒素种,海洋原甲藻则是常见赤潮种。
关键词
浮游甲藻
形态特征
海棠湾
海南岛
Keywords
Planktonic dinoflagellat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itang Bay
Hainan Island
分类号
Q949.24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海域指形软珊瑚的鉴定
罗晏杰
郁强
曹政
CHIN Yaoxian
王沛政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自贸港背景下海洋藻类学课程教学探索与思考
殷安齐
王兴华
《黑龙江水产》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甲藻与水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王蒙
王兴华
李翔
赵茜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八门湾红树林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及抗病原菌活性分析
刘敏
车文学
边伟杰
甘禧霖
赵怀宝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亚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赵茜
王兴华
王蒙
李格乐
王辉
殷安齐
《热带生物学报》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棠湾近岸海域冬季浮游甲藻初步调查
王兴华
吴小韵
何树旋
李格乐
殷安齐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