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4项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的海南汽车试验场改造建设
1
作者 刘建社 王宣锋 《汽车文摘》 2024年第9期48-54,共7页
为了全面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建设标准,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及相关标准、法规,总结了智能网联汽车在封闭测试场进行14项测试的具体要求,梳理了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按照相关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封闭试验场建设标准,通过分析《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及相关标准、法规,总结了智能网联汽车在封闭测试场进行14项测试的具体要求,梳理了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按照相关要求从园区改造、硬件设备设施建设及软件平台建设3大方面对海南汽车试验场进行了智能网联化改造,使其满足所有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要求,为封闭测试场建设或传统试验场改造为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封闭测试 汽车试验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研究
2
作者 程思博 王宣锋 林俊山 《汽车文摘》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环境测试是实现高级自动驾驶的重大技术问题,阐述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测试发展现状,阐明了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建设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建设项目提出的场景框架,然后提取场景框架中的环境要素,指出... 环境测试是实现高级自动驾驶的重大技术问题,阐述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测试发展现状,阐明了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建设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建设项目提出的场景框架,然后提取场景框架中的环境要素,指出相应环境要素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影响。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的环境要素,并凝练了海南热带测试场景环境要素中的气候、交通和植被要素特征,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智能网联汽车热带测试场景,为高级自动驾驶实施落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测试 热带场景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防撞系统的规避控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保林 周汽一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介绍了该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规避控制进行了研究。依据汽车运动学理论对安全车距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括安全临界、锁定目标、危险临界和极限临界的汽车纵向安全车距模型以及横向安全车距模型;结... 提出了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介绍了该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规避控制进行了研究。依据汽车运动学理论对安全车距模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包括安全临界、锁定目标、危险临界和极限临界的汽车纵向安全车距模型以及横向安全车距模型;结合安全车距对危险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针对不同危险程度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规避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防撞系统 安全车距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救护车产品准入申报质量控制探讨
4
作者 黄山 《上海汽车》 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简称《公告》)管理及救护车市场销售情况,结合救护车产品准入申报流程,从车辆技术参数填报、检验方案、样车检验检测、符合性材料上传提交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控制建议。提高救护...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简称《公告》)管理及救护车市场销售情况,结合救护车产品准入申报流程,从车辆技术参数填报、检验方案、样车检验检测、符合性材料上传提交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控制建议。提高救护车辆产品准入申报质量,有助于适应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规范行业管理及提高自我检验管理能力,在车辆产品质量、检验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参数 检验方案 救护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强化腐蚀试验评价体系浅析
5
作者 李志强 徐辉 +1 位作者 符小锋 李莉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18年第3期7-13,共7页
基于乘用车强化腐蚀试验数据归纳分析,结合国、内外整车腐蚀试验评价方法,研究出适用于评价整车防腐性能的评价体系。根据腐蚀试验特点、评价体系要因,从故障管理、故障评分方法、评价者培训、整车评分及腐蚀年限(星级)评价5个维度进行... 基于乘用车强化腐蚀试验数据归纳分析,结合国、内外整车腐蚀试验评价方法,研究出适用于评价整车防腐性能的评价体系。根据腐蚀试验特点、评价体系要因,从故障管理、故障评分方法、评价者培训、整车评分及腐蚀年限(星级)评价5个维度进行全面分析,得出整车防腐性能最终评分。该评价体系量化了抽象的腐蚀缺陷,使同型号车型、不同厂家车型的整车防腐性能对比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管理 故障评分方法 评价者培训 整车评分 腐蚀年限(星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ICA的中心区转向试验数据提取
6
作者 王彦会 曲卫东 +2 位作者 张艳辉 郭平 范革中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7,17,共5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利用PCA降维功能及ICA独立盲源信号分离挖掘技术,对PCA/ICA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车辆中心区转向试验数据处理环节,有... 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利用PCA降维功能及ICA独立盲源信号分离挖掘技术,对PCA/ICA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车辆中心区转向试验数据处理环节,有效排除了测试中各种干扰因素,实现了原始信号降噪,从统计学意义上保证了所提取数据指标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区转向试验 主成分分析 独立分量分析 数据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7
作者 林明瀚 《时代汽车》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影响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的因素很多,在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测试过程中,人们对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存在疑问,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应用于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的测量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营运货车 燃料消耗量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自动驾驶场景多换道需求下的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 被引量:8
8
作者 祁宏生 应雨燕 +1 位作者 林俊山 姚志洪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1年第4期36-51,共16页
为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状态下车辆可行换道间隙少、换道时间长,进而导致停车等待、堵塞后续车流等问题,本文基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之间的交互协同,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驾驶场景多换道需求下的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模型。首先,采用多... 为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状态下车辆可行换道间隙少、换道时间长,进而导致停车等待、堵塞后续车流等问题,本文基于智能网联环境下车辆之间的交互协同,提出了一种混合自动驾驶场景多换道需求下的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模型。首先,采用多项式和三角函数分别描述了换道过程中的空间轨迹和速度曲线,得出了换道间隙可行性判别依据。在此基础上,构造了换道启动可行状态集合,并构建了单个换道请求下的间隙适配和协同换道的最优控制模型。然后,考虑多换道需求,构建了主动间隙适配和换道序列规划模型,对换道序列进行整体优化。最后,设计了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模型可对多换道需求进行时空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降低换道行为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且适用于不同的交通需求,模型可提升24%的道路通过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智能网联车辆 换道 轨迹规划 间隙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车碳平衡油耗计算模型的修正 被引量:6
9
作者 阎汝真 陈振斌 +2 位作者 何金戈 肖明伟 陈迅晓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在分析各国碳平衡油耗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柴油车尾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烟,而碳烟的影响会使碳平衡油耗试验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针对我国柴油车碳平衡燃油消耗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汽车等速行驶工况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修正前、... 在分析各国碳平衡油耗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柴油车尾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烟,而碳烟的影响会使碳平衡油耗试验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针对我国柴油车碳平衡燃油消耗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汽车等速行驶工况试验验证结果显示、修正前、后的碳平衡油耗计算值相对于实测值的误差均在4%以内,修正后的误差更低.绘制修正后的数据拟合曲线并且验证其线性显著性,结果表明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关系.由此可见,修正后的碳平衡油耗计算模型适用于柴油车等速行驶工况油耗检测,修正后的碳平衡法计算模型考虑到碳烟中碳颗粒对柴油车油耗计算结果的影响,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车 燃油消耗量 碳平衡法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车自然曝晒与用户实际使用之间的当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章皎琅 庄奕玲 季强 《上海汽车》 2013年第5期43-46,50,共5页
为了成功预测汽车内饰产品在不同区域的耐老化性能,需要了解汽车内饰典型环境下的自然曝晒与用户实际使用的当量系数,通过了解影响汽车内饰的主要环境因素:光辐射强度和温度,并利用TNR方法确定当量系数。
关键词 老化 光氧化 内饰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参数对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美隆 刘宇航 张凯 《汽车工程师》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燃料电池三维模型,研究了工作温度、氧气浓度和膜厚度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工作温度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其适合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60~180℃;提高氧气浓度,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明显提高;增加膜层... 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燃料电池三维模型,研究了工作温度、氧气浓度和膜厚度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工作温度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其适合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60~180℃;提高氧气浓度,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明显提高;增加膜层的厚度会降低燃料电池的输出性能,最佳的膜厚度为20~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工作温度 COMSOL 氧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常见腐蚀原因分析与防腐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健豪 《时代汽车》 2020年第12期173-175,共3页
针对车身腐蚀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各区域特点,从车身空腔结构、石击区域、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设计与优化。
关键词 车身 腐蚀原因 防腐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