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琼西南九所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艺颖 欧阳正平 +7 位作者 徐子东 王文梅 杨勇昌 王江思 黄泽佼 马荣林 梁海艳 林毅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8,共13页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以往的地热勘查大多停留在生产层面,而对地热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水-岩作用、多方法评价热储温度和地热田成因机制等未深入研究。基于前人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成因机制的认识,为地热田开发提供参考。利用离子... 海南岛地热资源丰富,以往的地热勘查大多停留在生产层面,而对地热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水-岩作用、多方法评价热储温度和地热田成因机制等未深入研究。基于前人资料的深入分析,可以加深对成因机制的认识,为地热田开发提供参考。利用离子的比值及相关性、Piper图、F−浓度分布图、硅-焓图解与SiO_(2)混合模型和硅-焓方程法,探讨了九所地热田热水化学组分的来源、阳离子交换、F^(−)成因、热储温度和循环深度,提出了成因概念模型。结果显示:热水化学类型为SO_(4)·HCO_(3)-Na型;SO_(4)^(2-)主要源于安山岩、流纹岩区硫化物氧化;含F矿物溶解、离子交换是F−浓度的控制因素;热储温度99~169℃,冷水混合比例80%~93%,冷、热水混合前蒸汽损失的质量分数约10%;循环深度1.8~3.8 km。概念模型揭示:热水沿构造运移,从花岗岩区流向安山岩、流纹岩区,同时汲取热能,发生矿物溶滤和离子交换,导致F^(−)、SO_(4)^(2−)等组分浓度改变,引起水化学类型演化,在水力差和浮力差双重驱动下上升,于地下浅部与孔隙冷水混合存储于沉积盖层之下形成地热田。关于琼西南地热田的热源是否存在幔源热的问题目前没有充分证据,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所地热田 地热水化学成分 离子交换 热储温度 热水成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爱国 孙自永 +1 位作者 徐恒力 徐忠胜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 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是正确处理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阐述了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内涵及其评价步骤的基础上 ,研究了地质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理与方法 ,并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 ,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探讨了有待研究的评价标准、现状评价与预测评价、评价方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生态适宜性 指标体系 生态因子 可持续发展 河西走廊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艳 陈胜礼 +4 位作者 张炜 熊鹏 姜玲 邱耿彪 王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5-82,共8页
通过建立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储层和盖层的二维模型,对江陵凹陷进行了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注入CO2的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情况,并对储盖层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二维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CO2... 通过建立江汉盆地江陵凹陷新沟嘴组储层和盖层的二维模型,对江陵凹陷进行了CO2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注入CO2的运移分布和溶解扩散情况,并对储盖层垂直方向的渗透率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二维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CO2在储层中的运移过程和分布状况,而且在实际地质封存工作中必须要考虑一些地质上的因素如储盖层的渗透率、毛细管压力、岩石矿物组分丰度等的变化对封存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江陵凹陷 CO2地质封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刺槐林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4
作者 李世杰 魏天兴 +5 位作者 于欢 范德卉 叶小曼 江姗 辛鹏程 谢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0,150,共10页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关系,分析刺槐纯林与刺槐混交林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晋西黄土区人工林营造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山西黄土区典型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关系,分析刺槐纯林与刺槐混交林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晋西黄土区人工林营造及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山西黄土区典型人工刺槐纯林和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刺槐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土壤理化特征与二者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刺槐混交林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刺槐纯林(p<0.05),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刺槐混交林各植被层生物量显著高于刺槐纯林(p<0.05)。各人工刺槐林分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刺槐混交林群落稳定性优于刺槐纯林。(2)刺槐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刺槐纯林(p<0.05),刺槐纯林各土层容重均高于刺槐混交林。(3)研究区人工刺槐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显著相关,刺槐纯林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弱于刺槐混交林。[结论]刺槐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灌草生物量和群落稳定性,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因此,在晋西黄土区未来的生态恢复过程中,营建方式建议采用刺槐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群落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海口江东新区地面沉降时空特征与成因分析
5
作者 徐亚欣 刘琼 +5 位作者 冯耀武 魏恋欢 王世留 敖萌 曾东灵 李显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511-7523,共13页
为揭示江东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及成因,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InSAR)技术,对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的17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提... 为揭示江东新区地面沉降的时空特征及成因,采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BAS-InSAR)技术,对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期间的175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地面形变参数。研究发现,江东新区的沉降速率经历了由极慢到快再到慢的变化,形成了多个严重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沿线及填海造陆区。在此基础上,定性及定量分析了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填海造陆区的固结沉降以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沉降速率的加剧与区域的快速开发建设紧密相关,其中地面的过度荷载已成为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SBAS-InSAR 江东新区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条件下地下水含盐量对基坑坑底冻结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继勋 佳琳 +3 位作者 阳建新 胡俊 林小淇 曾东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8,166,共9页
地下水含盐量不同会影响土体的热力学性质,探究渗流条件下地下水含盐量对基坑坑底冻结温度场的影响,可为市政地下工程、矿井工程、海底隧道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运用COMSOL水热耦合模块对含盐量不同的地下水基坑坑底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 地下水含盐量不同会影响土体的热力学性质,探究渗流条件下地下水含盐量对基坑坑底冻结温度场的影响,可为市政地下工程、矿井工程、海底隧道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运用COMSOL水热耦合模块对含盐量不同的地下水基坑坑底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冻结壁的厚度和路径分析得到渗流条件下地下水含盐量对基坑坑底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含盐量>3%时,渗流对基坑坑底冻结帷幕的形成影响较大,相较于上游,下游区域受到的影响更明显;随着地下水含盐量的增加,积极冻结40 d后冻结帷幕温度逐渐升高,降温速率逐渐减慢,形成的冻结帷幕厚度也逐渐变薄,含盐量越高,冻结效果越差,降温速率越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坑底冻结 水热耦合 渗流场 含盐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导热系数的试验研究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58
7
作者 张伟平 童菲 +1 位作者 邢益善 顾祥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采用防护热板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粗骨料、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考察了砂率、骨料种类及其体积分数、水灰比和饱和度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模型,分析了饱和/干燥状态下混凝土内水泥砂浆与粗骨料间界... 采用防护热板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测试了粗骨料、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考察了砂率、骨料种类及其体积分数、水灰比和饱和度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模型,分析了饱和/干燥状态下混凝土内水泥砂浆与粗骨料间界面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导热系数随饱和度、骨料体积分数、骨料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加,随水灰比的增大而减小;对干燥混凝土导热系数的预测需考虑界面热阻的影响.在假定混凝土固相导热系数随着饱和度线性增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饱和度影响的混凝土导热系数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导热系数 复合材料 试验研究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丰宁县洪汤寺温泉的水化学与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雪 周训 +3 位作者 李再光 王莹 许庭武 郭小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河北丰宁县的洪汤寺温泉出露于燕山期第四期的钾长花岗岩中,是由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向深处循环获得热量上升到地表后形成的。其TDS小于400mg/L,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HCO 3-,水化学类型属于SO4.HCO3—Na型水,... 河北丰宁县的洪汤寺温泉出露于燕山期第四期的钾长花岗岩中,是由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向深处循环获得热量上升到地表后形成的。其TDS小于400mg/L,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SO42-和HCO 3-,水化学类型属于SO4.HCO3—Na型水,特点为F-、偏硅酸以及氡含量高,分别为17.5mg/L、75.7mg/L和131.1 Bq/L。热水的同位素资料表明,洪汤寺温泉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用氚法估算出的年龄在22a以上。利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范围为79~109℃。钻孔揭露后自流量增大,达11.6 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地下热水 水化学 同位素 热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性分析的基坑土钉支护稳定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罗晓辉 李再光 何立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0-484,共5页
土钉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土钉与土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其相互作用过程的特征,一方面是具体包含了众多影响因素,如土体性质、土钉倾角、长度、支护深度等;另一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是各种影响因素在具体开挖设计中的组合方式及其理... 土钉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取决于土钉与土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过程。其相互作用过程的特征,一方面是具体包含了众多影响因素,如土体性质、土钉倾角、长度、支护深度等;另一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是各种影响因素在具体开挖设计中的组合方式及其理论分析模型。因此,在理论分析模型方面,应用Sarma所提出的扰动力概念与条分法相结合,建立了考虑条间作用力影响的土钉支护结构稳定分析极限状态方程;在开挖支护设计方面,运用可靠度理论分析了各项设计参数(随机变量)及其组合方式对安全系数与可靠度影响的敏感性,以及安全系数与可靠度的相互关系。结合工程实例展示了理论分析模型的构成及其分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钉支护结构 极限状态 安全系数 可靠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土壤盐渍化影响因素的信息统计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延锋 曹英兰 欧阳正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6,36,共5页
土壤盐次生渍化是干旱内陆盆地绿洲区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程度常以表层土壤含盐量来衡量。表层土壤含盐量是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岩性、潜水位埋深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新疆焉耆盆地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用信息统计... 土壤盐次生渍化是干旱内陆盆地绿洲区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程度常以表层土壤含盐量来衡量。表层土壤含盐量是气候、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岩性、潜水位埋深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新疆焉耆盆地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采用信息统计方法研究了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岩性和潜水位埋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开都河北岸地区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表层盐分空间差异的主控因素,耕地内表层土壤含盐量最低,草地和荒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高;土壤岩性对表层土壤盐分的影响较小,壤土区表层土壤含盐量最高,粉土区最小;潜水位埋深对表层土壤含盐量的影响明显,并具有显著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盐量 信息熵 焉耆盆地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层析法刻画非均质含水层K与S采样时间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文梅 孙蓉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水力层析法(hydraulic tomography,简称HT)是一种高精度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性的抽水试验新技术,通过在不同地点及深度进行多组抽水试验并收集含水层水位变化资料,进行地下水流数值反演,对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做详细的识别。由于观测水... 水力层析法(hydraulic tomography,简称HT)是一种高精度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性的抽水试验新技术,通过在不同地点及深度进行多组抽水试验并收集含水层水位变化资料,进行地下水流数值反演,对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分布做详细的识别。由于观测水位数据随着时间变化与渗透系数K、储水系数S的相关性不断变化,因此运用不同时刻水位数据反演参数K与S精度不一样。基于水力层析理论,采用剖面二维承压含水层数值模型研究了时间采样对估计参数K与S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大,渗透系数K的估计逐渐变好,最后趋于一个稳定值;在K已知条件下,采样时间t0(t0定义为JACOB直线图解法中s-lgt曲线直线段的延长部分与lgt轴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时刻之前,储水系数S的估计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而变好,t0之后随着采样时间的增加反演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层析 时间采样 优化设计 渗透系数 储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影响下雷达探测范围表现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白玉兵 余小游 +2 位作者 陈寿辙 殷玲 陈铁军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A期29-32,共4页
通过分析雷达探测范围边界与数字地形高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的雷达探测范围受复杂地形影响的修正算法。采用雷达传播衰减模型和混合采样方法,应用该修正算法,实现了对复杂地形影响下雷达探测范围的修正。实验结... 通过分析雷达探测范围边界与数字地形高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几何光学原理的雷达探测范围受复杂地形影响的修正算法。采用雷达传播衰减模型和混合采样方法,应用该修正算法,实现了对复杂地形影响下雷达探测范围的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对复杂地形适应性强,而且表现效果真实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探测范围 三维可视化 修正算法 数字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联络通道温度场发展规律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珂 胡俊 +6 位作者 林小淇 周文 曾晖 曾东灵 王志鑫 黄兴强 佳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4-186,共13页
为探究地铁联络通道在砂卵石地层中冻结加固进程的温度场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冻结效果的影响,结合呼和浩特市地铁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研究其三维冻结壁温度场演变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值计算的准... 为探究地铁联络通道在砂卵石地层中冻结加固进程的温度场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冻结效果的影响,结合呼和浩特市地铁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研究其三维冻结壁温度场演变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冻结管呈放射状排列时,特别是对于不同的Y剖面,冷冻管密度引起的冻结效果差异较大;冻结壁交圈时间是冻胀变形快速增长的关键时间点,冻结效果最好的X=-3.1 m断面相关冻结参数满足后续开挖施工要求的最早时间为积极冻结18 d左右;通过模拟冻土幕的发育过程,可以提前发现冻结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其中土体的导热系数与不同的盐水降温方案对最终形成的冻结壁有效厚度有较大的直接影响,为类似地质条件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联络通道 冻结法施工 隧道工程 仿真模拟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地震反应的拟静力稳定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再光 罗晓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38-1142,共5页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所建议的拟静力分析属于毕肖普总应力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静态与动态条间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根据渗流场的分析结果得到静态孔隙水压力分布,依据动力液化分析确定动态孔隙水压力增量...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1]所建议的拟静力分析属于毕肖普总应力分析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静态与动态条间孔隙水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根据渗流场的分析结果得到静态孔隙水压力分布,依据动力液化分析确定动态孔隙水压力增量,并应用于条间水压力分析之中,提出了拟静力分析的改进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应用于某一尾矿坝动力稳定分析中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静力分析 条间孔隙水压力 尾矿坝 稳定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管幕冻结法温度场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雨薇 李春芳 +2 位作者 胡俊 王志鑫 汪树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新型管幕冻结法中冻结管周围温度场的发展状况是这一工法施工的技术重点,为研究这一工法中温度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模型中选取2条路径,并在路径上布设分析点,通过分析土体导热系数、容积热容量、相变潜热、原始地温这4个因素对温度场发... 新型管幕冻结法中冻结管周围温度场的发展状况是这一工法施工的技术重点,为研究这一工法中温度场的发展变化规律,在模型中选取2条路径,并在路径上布设分析点,通过分析土体导热系数、容积热容量、相变潜热、原始地温这4个因素对温度场发展规律的影响,形成如下结论:与港珠澳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法相比,新型管幕冻结法支护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受地形制约更小;土体导热系数对温度场有显著的影响,导热系数越大,温度下降越快,且幅度越大;容积热容量对温度场的影响效果较大,容积热容量越小,温度下降越快,且幅度越大;土体相变潜热对温度场变化几乎没有影响;原始地温越低,达到相同温度所需要的冻结时间越短。所得结果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管幕冻结法 温度场 影响参数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
16
作者 张举刚 易武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1996年第5期14-17,共4页
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经济的发展要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两者达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从改进投资结构入手,提高资源... 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经济的发展要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两者达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从改进投资结构入手,提高资源效益,促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优势 经济优势 持续发展 资源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管幕冻结法在河堤防渗加固中的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禹暄 胡俊 +3 位作者 熊辉 任军昊 占健健 王志鑫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7,共8页
为了探究新型管幕冻结法是否能够对河堤进行有效的防渗加固,利用有限元软件基于温度场对新型管幕冻结法在防渗固堤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设置4条分析路径,对冻土帷幕的基本情况和各路径的冻结效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帷幕自冻结管... 为了探究新型管幕冻结法是否能够对河堤进行有效的防渗加固,利用有限元软件基于温度场对新型管幕冻结法在防渗固堤中的应用展开研究,设置4条分析路径,对冻土帷幕的基本情况和各路径的冻结效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帷幕自冻结管处形成后向周围蔓延,从第8天起,0.5 m深度上侧的冻土帷幕发展开始“加速”,相较于另一侧冻土帷幕,其发展更快、强度更高、冻结更密实。冻结完成后,0.5 m深度上侧冻土帷幕均匀密实,坡面上温度最低可降至-25.34℃,各观测点温度均在-24℃以下,最终冻结温度和降温速率均呈现出“M”形特征;堤面最快可在第11天开始冻结,在第14天冻土覆盖整个堤面,土体最终冻结温度与深度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管幕钢管边界冻结差异较大,最高温点与最低温点温度分别为-24.94℃和-2.89℃,相差约22℃,冻土帷幕最小厚度约0.78 m。所得结果可为将来的相关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管幕 人工冻结 河堤 防渗加固 温度场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清淤人工冻结板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雨薇 胡俊 +2 位作者 王志鑫 曾东灵 汪树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6,共9页
为研究水下清淤人工冻结板温度场的发展规律以及冻土帷幕形成的过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水下人工冻结板在几何及物理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冻结规律。结果表明:冻结板不同几何尺寸与清淤深度的相关性较... 为研究水下清淤人工冻结板温度场的发展规律以及冻土帷幕形成的过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水下人工冻结板在几何及物理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冻结规律。结果表明:冻结板不同几何尺寸与清淤深度的相关性较弱,调整冻结板的几何尺寸仅能改变清淤面积;对清淤环境来说,土层的导热系数越大,比热容越小,原始地温越低,其降温速度越快,清淤越高效;砂土的冻结效果要明显优于黏土;相变潜热对土体降温的影响十分有限;盐水降温计划中最低温度对清淤深度有较大影响,在–50℃以前,冻土帷幕发展较快,每降低10℃冻土帷幕的发展厚度增加约0.4 m,而在–50℃以后冻土帷幕的发展较慢,每降低10℃冻土帷幕厚度的发展仅约为0.05m。因此,在工程实际中,冻结初期通过调节盐水降温计划可以较好的实现冻结效果;建议盐水降温计划最低温度设置为–50℃,此时可以得到的有效清淤深度约1.5m。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的相关实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冻结板 人工冻结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A-SVM模型在滑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虎 吴北平 +1 位作者 陈美华 李前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8,共6页
针对滑坡位移时间序列含大量噪声、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小波分析(WA)-支持向量机(SVM)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即WA-SVM模型)。该模型在混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用WA将滑坡位移序列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分量... 针对滑坡位移时间序列含大量噪声、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小波分析(WA)-支持向量机(SVM)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即WA-SVM模型)。该模型在混沌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用WA将滑坡位移序列分解成不同频率的分量,然后采用PSO算法优选SVM模型参数,并利用SVM模型预测各分量值,最后将各分量预测值组合得到最终预测值。结合滑坡位移序列实例,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A-SVM模型的预测结果与WA-BP模型、单独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滑坡位移序列存在混沌特性,基于粒子群优化的WA-SVM模型克服了噪声的干扰和参数优选的问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效率,为滑坡位移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位移预测 混沌 粒子群优化 小波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对接半圆环形冻结加固结构温度场数值优化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军昊 胡俊 +4 位作者 周禹暄 熊辉 林小淇 李珂 王志鑫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1-168,共8页
盾构对接施工冻结法加固,确立最佳的冻结方案、掌握冻土的帷幕情况及工程中温度场的发展规律等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对接半圆环形冻结加固结构进行温度场发展规律分析,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圆形刀盘冻... 盾构对接施工冻结法加固,确立最佳的冻结方案、掌握冻土的帷幕情况及工程中温度场的发展规律等是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对接半圆环形冻结加固结构进行温度场发展规律分析,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圆形刀盘冻结加固结构进行对比,通过改变冻结管数量(圆心角度数)来优化冻结设计,对比确定最优冻结方案。结果表明:在冻结9 d时,-1℃等温线开始交圈,在冻结15 d时,-1℃等温线基本完成交圈并形成圆环形的冻土帷幕,在冻结40 d时,冻土帷幕厚度达到2.3 m;在冻结13 d时,-10℃等温线开始交圈,在冻结28 d时,-10℃等温线基本完成交圈并形成圆环形的冻土帷幕,在冻结40 d时,冻土帷幕厚度达到1.2 m。从最终冻结效果以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历程可以看出,离冻结管越近,受盐水降温影响越大,冻结效果越好;采用半圆环形冻结加固效果优于圆形刀盘冻结加固;原方案偏于保守,可适当减少冻结管数量(增加圆心角度数),优化分析出最优冻结方案,建议今后类似工程设计采用方案1,即圆心角8°或45根冻结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对接 半圆环形冻结管 冻结法 温度场 数值模拟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