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永强 张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2,共4页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仍然有现实的影响。地租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起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地租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随着我国城市...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仍然有现实的影响。地租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起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地租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不少问题都可以从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寻找答案。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施背景下,更需要积极地研究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节作用,根据客观的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地租理论 城市建设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析历史中的偶然与必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华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70,共7页
历史认知模式可以建立在以"偶然"和"必然"为最简单的范畴基础上。偶然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既往历史事实进行确定的、规律性的解释,因此许多实在性要素便以随机方式发生;必然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 历史认知模式可以建立在以"偶然"和"必然"为最简单的范畴基础上。偶然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人们不可能对所有的既往历史事实进行确定的、规律性的解释,因此许多实在性要素便以随机方式发生;必然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它建立起历史规律性表述的基本范式,从而使得历史叙述具有一致的逻辑。偶然与必然既有历史中在人们把握能力之内外的客观指称,又不外在于我们的历史意识,而是历史认知中内在辩证法的概念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偶然 必然 辩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华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非常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提出了包括著名"五步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其中,建构方法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却相当重要的一种经验方法。杜威的建构方法是建立在他的新经验观基础上的,它以自然与文化之...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非常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提出了包括著名"五步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其中,建构方法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却相当重要的一种经验方法。杜威的建构方法是建立在他的新经验观基础上的,它以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连续性为前提,是一个基于具体历史情境的、反复建构的综合性过程。建构方法与逆向追溯事物发展过程的"起源方法"相辅相成,分别从分析和综合两个方面解释着经验及经验过程。建构方法在杜威教育、心理学、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思想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在帮助人们实现在政治、伦理学和宗教等诸方面的圆满经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方法 杜威 实用主义 工具主义 起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的原初经验及其现实意义: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华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2,共8页
杜威对传统哲学的改造是建立在批判传统的经验概念基础上的,而他对经验概念的改造是通过重释原初经验来实现的。杜威认为,原初经验是人与自然之间前反思的基础性存在关系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展现所在,也是反思的认知结果回复到其中,从而得... 杜威对传统哲学的改造是建立在批判传统的经验概念基础上的,而他对经验概念的改造是通过重释原初经验来实现的。杜威认为,原初经验是人与自然之间前反思的基础性存在关系的集中体现和具体展现所在,也是反思的认知结果回复到其中,从而得以验证的标准;原初经验直接地连接着人与自然、社会与世界,是圆满经验的意义得到充实,审美效果得以呈现的载体。因此,杜威的原初经验概念成为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也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存在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原初经验 生态美学 生态伦理学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相结合”共享的实践范式: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兼与许全兴老师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增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175,共5页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两次相结合"的共享实践范式。"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并在走自己的路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 在道路选择意义上,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两次相结合"的共享实践范式。"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并在走自己的路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因如此,毛泽东于1956年"第一个站出来力图冲破苏联模式"在中国的影响,从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相结合",并在邓小平的努力下成功地实现"第二次相结合"的历史任务,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相结合 实践范式 走俄国人的路 走自己的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威民主观与孔孟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6
作者 刘华初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共6页
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主张的参与式民主理论与中国儒家先哲孔子孟子的民本思想虽出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对于伦理价值和社会性交往的宣扬,这对建构现代民主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 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主张的参与式民主理论与中国儒家先哲孔子孟子的民本思想虽出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二者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对于伦理价值和社会性交往的宣扬,这对建构现代民主社会的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因为它是克服当今西方基于个人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原子式个人主义民主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民本思想对调节个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冲突,实现现代社会和谐和个人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参与式民主 孔子 孟子 民本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过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的解读看中西文化差异
7
作者 刘华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8,159,共5页
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的解释对近代中国实用主义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传播影响很大,然而,胡适的理解和传播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侧重点与倾向性上都打上了胡适自己的思想和中国时代性特征的深刻烙印,形成了一种有偏差性的"误解",... 胡适对杜威实用主义的解释对近代中国实用主义思想和教育观念的传播影响很大,然而,胡适的理解和传播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侧重点与倾向性上都打上了胡适自己的思想和中国时代性特征的深刻烙印,形成了一种有偏差性的"误解",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中西文明的思想内核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别。对此差异性的思想探源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中西传统哲学思想之间的异质性要素,从而对建立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实用主义 胡适 中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中的条件、假设和预测
8
作者 刘华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历史假设广泛地运用于历史学的比较研究和历史推论中。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寻找历史条件的相似性和结果的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就是在想象中进行不同于历史发展的某些假设,进行归纳推演,而在诸历史事件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或者进行假设性的预测,... 历史假设广泛地运用于历史学的比较研究和历史推论中。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寻找历史条件的相似性和结果的差异性之间的关系,就是在想象中进行不同于历史发展的某些假设,进行归纳推演,而在诸历史事件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或者进行假设性的预测,条件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基本概念。条件在逻辑上可分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或者非充分非必要条件。历史预测不仅是逻辑关系的推演,还带有强烈的道德责任,包含人们对当下社会某些方面期待变化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条件 假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