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变观念 整合资源 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海南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中外园林简史”课程为例
1
作者 叶绵源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3期173-175,178,共4页
海南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于2008年设置,“中外园林简史”课程在2013版人才培养计划中作为专业必修基础课首次开设,最初的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较单一、课堂教学管理和组织不够、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有效性较差等问题,针对“中外园林简史”教... 海南师范大学园林专业于2008年设置,“中外园林简史”课程在2013版人才培养计划中作为专业必修基础课首次开设,最初的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较单一、课堂教学管理和组织不够、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有效性较差等问题,针对“中外园林简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改变课堂教学中以“教为主”及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维目标的发展,并通过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增加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园林史 整合资源 有效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影像技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型真菌自然教育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磊 江天 +5 位作者 张思琴 林文飞 胡礼贵 胡思源 李盛韬 曾念开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6期401-404,共4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最完整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其中,大型真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分,在物质循环、共生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气候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时,该区...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最完整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1]。其中,大型真菌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分,在物质循环、共生关系、生物多样性维护及气候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同时,该区域分布的大型真菌中,大部分具有食药用开发潜力[3],而有毒种类则可导致区域内中毒事件的发生[4—6]。这一生物类群兼具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开发潜力和公共安全风险,其相关知识有待通过自然教育加以普及。然而,当前依赖静态媒介的传统自然教育模式存在时空局限、互动不足等缺陷,难以有效传播这类生物的复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大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猕猴的种群数量与分布现状
3
作者 陈光乐 邢露 +1 位作者 杜宛儒 任宝平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猕猴(Macaca mulatt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猕猴(M.m.brevicaudus)是该物种在中国分布纬度最低的一个亚种,目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有关海南猕猴数量和分布的科研文献记录停滞于30年前。为更好地保护海南猕猴,亟需对其开展种... 猕猴(Macaca mulatta)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猕猴(M.m.brevicaudus)是该物种在中国分布纬度最低的一个亚种,目前主要分布在海南岛。有关海南猕猴数量和分布的科研文献记录停滞于30年前。为更好地保护海南猕猴,亟需对其开展种群数量和分布等本底资源调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结合文献资料信息、访问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海南全境的猕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1)目前海南岛生活着204个群体约5100只猕猴个体,这些猴群的分布范围不足海南岛总面积的1%,主要集中于海南岛南部山区;(2)海南猕猴群体平均大小为(25±11)只,是中国6个猕猴亚种中最小的;(3)按其分布的空间距离和猴群的生存状态,划分为8个分布区域;(4)近30年来,海南猕猴的分布范围呈现极度缩小趋势,由35年前的18个县市缩减到目前的10个;(5)96.1%的海南猕猴群体生活于各个保护区中。建议重点关注孤立的猕猴群体,优先关注文昌市的一群。强烈的人为干扰、栖息地退化和生境丧失是海南猕猴生存的主要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南猕猴 数量和分布 主要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大学芳香植物调查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辉 刘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8期9778-9781,共4页
对海南大学校园芳香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了目前校园芳香植物应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丰富芳香植物种类,加强植物多样性建设;建立以芳香植物为主的专类园,逐步形成校园特色景观;发挥芳香植物韵味,渲染校园文化;营造夜花园,以适应海... 对海南大学校园芳香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了目前校园芳香植物应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丰富芳香植物种类,加强植物多样性建设;建立以芳香植物为主的专类园,逐步形成校园特色景观;发挥芳香植物韵味,渲染校园文化;营造夜花园,以适应海南气候特点等。最后阐述了校园中应用芳香植物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海南 大学校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及其在国家公园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肖繁荣 梁伟 +3 位作者 严岳鸿 曾念开 郝馨 汪继超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3-49,50-55,共13页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唯一地处热带且生物多样最高的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极其丰富的物种为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是在生物多样性资源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全国首批唯一地处热带且生物多样最高的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极其丰富的物种为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是在生物多样性资源分布不均、受胁程度不同以及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缓解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有效手段。为有序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推动国家公园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优先保护物种名录遴选工作,拟定了包含脊椎动物、植物和大型真菌在内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先保护物种名录》。研究总结名录的遴选方法与结果,阐明名录对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海南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 优先保护 热带雨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海岸海防林植被恢复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强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108-113,103,共7页
文章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海岸存在植被生态退化问题,针对主要的退化问题钛锆砂矿废弃地的植被退化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木麻黄海防林的缺陷,提出了分三步走恢复海岸海防林植被的学术思路,即恢复和巩固木麻黄海防林;建立引入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型... 文章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海岸存在植被生态退化问题,针对主要的退化问题钛锆砂矿废弃地的植被退化和单一树种的人工木麻黄海防林的缺陷,提出了分三步走恢复海岸海防林植被的学术思路,即恢复和巩固木麻黄海防林;建立引入乡土树种的混交林型海防林;促进混交林演替成具地带性植被特征的天然林型海防林。按照这个思路开展了近20年的海岸植被生态恢复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实践,验证了其可行性,实现了初步构建乡土林型的海防林植被,达到了研究构想预期的效果。研究成果为海南岛以及华南沿海热带海岸的海防林生态恢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海岸 海防林 生态退化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臂猿下地行为初报
7
作者 李萍 任宝平 +4 位作者 邓怀庆 金崑 李文永 周江 齐旭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0-664,共5页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周江,2008;Fan,2017;Geissmann and Bleisch,2020;Ren et al.,2022)。海南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CR)物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灵长类动物,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周江,2008;Fan,2017;Geissmann and Bleisch,2020;Ren et al.,2022)。海南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CR)物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也被评为“极度濒危”(蒋志刚等,2021)。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旨在保护以海南长臂猿为旗舰物种的热带雨林栖息地,经过持续保护,其野生种群得以缓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长臂猿 下地行为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尔辉 罗战 +5 位作者 朱萧文 施雪岩 梁笑 杨卓 吴庭天 王力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调查表明:海陆蛙主要分布在管理局、道学和三江片区,而塔市和博度片区海陆蛙分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个年度海陆蛙种群密度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江、道学和管理局;2020年度三江种群密度为221.6只/hm^(2)、道学164.7只/hm^(2)和管理局137.4只/hm^(2),明显高于2022年度(三江151.2只/hm^(2)、道学144.8只/hm^(2)和管理局116.3只/hm^(2))和2021年度(三江113.2只/hm^(2)、道学99.6只/hm^(2)和管理局51.9只/hm^(2));2020—2022年三江、道学和管理局片区总的海陆蛙种群数量分别为6498、3357、4847只。盐度高、水体污染、牡蛎附生和潮汐裸滩面积少等是导致海陆蛙在塔市和博度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非法捕捉、周边养殖塘包围及其导致的繁殖生境减少和污染是影响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蛙 红树林 潮沟 种群数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新盈红树林自然恢复的群落演替
9
作者 刘顿 周佳逸 +2 位作者 陈春莲 李虹柯 刘强 《热带林业》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文章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中受到人为干扰的生境——退出的养殖塘(简称退塘)中自然恢复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的演替进行研究,试图探究红树林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演替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退塘自然恢复的红树植物群落形成的恢复演替序... 文章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中受到人为干扰的生境——退出的养殖塘(简称退塘)中自然恢复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的演替进行研究,试图探究红树林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演替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退塘自然恢复的红树植物群落形成的恢复演替序列中,演替初期红树植物快速生长,后期的红树植物缓慢生长、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物种由少增多,植物群落演替序列:白骨壤+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多种红树物种共存。退塘周围自然红树植物群落对退塘的红树林恢复有影响,且不同演替阶段受到周围的自然红树植物群落影响作用不同。退塘自然恢复演替10年~12年后红树植物群落接近演替后期。研究可为合理利用红树林自然恢复方式,促进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为提高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效益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塘 红树林 自然恢复 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过程性评价在植物学实验课程考核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燕华 陈玉凯 关亚丽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86-92,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考核方式单一、偏重实验结果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师生互动不足,学生主体地位模糊等问题,突破以往过度依赖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构建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体系,... 为了解决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考核方式单一、偏重实验结果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和师生互动不足,学生主体地位模糊等问题,突破以往过度依赖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构建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考核体系,侧重从多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价。实践表明,新型考核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为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该体系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 植物学实验 考核体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辛琨 颜葵 +2 位作者 李真 胡杰龙 邱明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8-1086,共9页
以海南岛为例,选择环岛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典型红树林群落,对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通过对比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探讨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碳储量的主要... 以海南岛为例,选择环岛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典型红树林群落,对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通过对比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探讨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出现在20-4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值出现在0-20cm;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东寨港红树林为例,海莲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0.89±6.75 g kg-1,人工无瓣海桑林最低,为12.71±3.62 g kg-1,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群落植株胸径和基盖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无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方四泌湾〉文昌清澜港〉儋州新英湾〉海口东寨港〉三亚湾。最后结合海南岛红树林面积,得出海南岛红树林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2.39×10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分布规律 红树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从举 吴喆滢 +3 位作者 康慕谊 范文斌 林智 卓志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4-1742,共9页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环境相似、不同林龄与连栽代次的桉树林样地和椰树林对照样地,通过2010—2012年连续3a定点取样,研究桉树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分析桉树林种植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1...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环境相似、不同林龄与连栽代次的桉树林样地和椰树林对照样地,通过2010—2012年连续3a定点取样,研究桉树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分析桉树林种植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1—4月土壤含水量持续减少,5—6月波动较大,7—10月增加到年内极大值,11—12月降低,但处于年内较高水平。(2)短伐桉树林(二代5年桉树林、三代1年桉树林、三代4年桉树林)、20a桉树林以及10a椰树林5个样地的月均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二代5年桉树林与三代1年桉树林之间以及20a桉树林与10a椰树林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林地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短伐桉树林与20a桉树林、10a椰树林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增大。表层0—30 cm短伐桉树林年均土壤含水量为6.08%,20a桉树林为7.53%,10a椰树林为6.93%;80 cm以下则分别为8.10%、11.72%和11.95%。与10a椰树林、20a桉树林相比,短伐桉树林对土壤深层水分有较大负面影响。(4)短伐桉树林、20a桉树林和10a椰树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由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其中林龄较大的短伐桉树林变异系数较大,且变异系数较大的土层也较深厚。与20a桉树林、10a椰树林相比,林龄较大的短伐桉树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较多。(5)连栽代次愈多,林龄越大,土壤含水量愈少;采伐之后1a桉树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桉树后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短伐连栽 桉树林 椰树林 儋州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储粮稻谷的霉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红萍 翟世博 +3 位作者 杜晨辉 徐志霞 李燕华 王锐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为海南省储粮水稻霉菌危害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iolog鉴定系统结合菌落培养及菌丝形态特征和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南省储粮稻谷的含水量、含菌量及其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储粮稻... 为海南省储粮水稻霉菌危害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iolog鉴定系统结合菌落培养及菌丝形态特征和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海南省储粮稻谷的含水量、含菌量及其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差异。结果表明:海南省各市县储粮稻谷含水量均低于13%的谷类粮食安全水分,整体呈东部>中部>西部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市县储粮稻谷平均含菌量分别为1.374×105 cfu/g、2.3×104 cfu/g和2.42×103 cfu/g,含菌量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各市县储粮稻谷外部菌相不同,主要为单端孢霉属、镰刀霉属、木霉属、头孢霉属、交链孢霉属和曲霉属、典型市县储粮稻谷微生物利用全部碳源能力为万宁>海口>三亚>儋州,4个市县的微生物生理活性不同。海南省各市县储粮稻谷入仓水分控制较好,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霉菌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 稻谷 霉菌 多样性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兴亮 李泰辉 +3 位作者 章卫民 钟琼芯 宋斌 郭建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坝王岭是我国多孔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资源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热带森林区的多孔菌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就种类和数量而言,山地雨林中的多孔菌最丰富,河谷雨林的多孔菌次之,山地苔藓林和山... 坝王岭是我国多孔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坝王岭自然保护区的多孔菌资源及其环境作了简要论述。热带森林区的多孔菌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就种类和数量而言,山地雨林中的多孔菌最丰富,河谷雨林的多孔菌次之,山地苔藓林和山顶矮林中的多孔菌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坝王岭 热带森林 多孔菌 生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山栏稻稻米品质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国峰 黄春燕 +3 位作者 王波 钟兆飞 严小微 唐清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海南山栏稻是一类地方特有旱稻,是海南中部山区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已深深植根于黎苗文化之中。本研究检测了17个海南山栏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并对品质性状进行了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对供测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 海南山栏稻是一类地方特有旱稻,是海南中部山区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已深深植根于黎苗文化之中。本研究检测了17个海南山栏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并对品质性状进行了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对供测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山栏稻米的糊化温度较低,属于中、软胶稠度和低直链淀粉含量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较好。17个海南山栏稻品种被初步分成2类,其中2个品种被鉴定为优质糯米,而且发现了独特的黑尾山栏稻,其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较好。本研究为海南山栏稻品种改良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山栏稻 品质性状 分析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滨海木麻黄林下三种乡土树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姚宝琪 刘强 +1 位作者 蔡梓 王孝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101,共10页
主要研究了海南3种乡土树种肖槿Thespesia lampas、海棠果Calophyllum inophyllum、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在海岸木麻黄林下生长的光合作用特征。定植植株的滨海沙土进行了添加木屑、蔗渣、及空白对照处理。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 主要研究了海南3种乡土树种肖槿Thespesia lampas、海棠果Calophyllum inophyllum、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在海岸木麻黄林下生长的光合作用特征。定植植株的滨海沙土进行了添加木屑、蔗渣、及空白对照处理。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con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结果表明:1)3种乡土树种一年中的Pn、Ccond、Tr日平均最大值均表现为肖槿>莲叶桐>海棠果。2)不同土壤处理下,肖槿、海棠果、莲叶桐Pn、Ccond、Ci、Tr日变化基本相似,只有添加蔗渣处理的肖槿、莲叶桐叶片在2009年11月Ccond、Tr明显大于对照处理,添加木屑处理的海棠果叶片在2009年8月Ccond、Tr明显大于对照处理;3)4个光合参数在一年的四次测定中,肖槿、莲叶桐的日变化曲线主要为单峰型,仅在2月份Pn、Ci日变化出现双峰;海棠果的日变化曲线也主要为单峰型,仅在5月份Pn、Tr日变化以及2月份Ci日变化出现双峰;且肖槿只有Ci在5月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Pn、Ccond、Tr均在8月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而海棠果和莲叶桐的Pn、Ccond、Ci、Tr均在5月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4)这3种乡土树种均具有较好的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率,肖槿Pn在8月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7.68 mmol.m-2s-1,而海棠果和莲叶桐的Pn均在5月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分别为3.82和4.13 mmol.m-2s-1;3种植物的水分利用率均在2月份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分别为9.96、12.43和19.56 mmol.mol-1。研究发现它们能在木麻黄林下的滨海沙地上良好地生长,可以作为与木麻黄林混交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树种 肖槿 海棠果 莲叶桐 光合特性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树仔菜保健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澜 刘强 +1 位作者 钟琼芯 毕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21-123,共3页
应用等离子谱仪(ICP-MS)等测定了树仔菜55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树仔菜是富含Zn、Mn的植物,可能会有抗癌作用;树仔菜中人体必需无机元素(除Na外)K、Ca、Mg、Fe、Zn、Mn、Cu、P、粗蛋白的含量均比常见蔬菜高。
关键词 树仔菜 抗癌植物 保健价值 化学成分 蔬菜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映虹 汪继超 +6 位作者 傅丽容 徐志霞 李燕华 杨勇 何滨 王同亮 吴红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4-157,193,共5页
依托生物科学省级特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开展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竞赛结果表明,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整体成绩中等偏下,因此,在确保实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进一步重视实验操作细节的训练,同时强化学生对实验结果处理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实验 技能竞赛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木麻黄防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12
19
作者 伍恩华 刘强 王敏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 4 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 4 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 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凋落物 养分归还 海南岛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脸琵鹭在海南岛的越冬地及其保护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2 位作者 刘冬平 楚国忠 Mike Kilburn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 于2003、2004和2005年连续3年对黑脸琵鹭在海南岛已知和潜在的越冬地进行调查。分别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临高县后水湾和东方市北黎湾发现了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后两者是在海南岛首次记录到。2005年海南岛黑脸琵鹭的越冬种群数量已达77只,约占全球越冬种群数量的5%以上,这是继香港和台湾等地之后黑脸琵鹭在中国的又一重要越冬地。调查结果表明:黑脸琵鹭越冬栖息地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湿地滩涂的围垦、海产品挖采和非法猎捕。建议有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分别在2个新发现地建立保护机构,并对越冬地周围的村民进行保护意识教育和宣传,以加强黑脸琵鹭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东寨港 后水湾 北黎湾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