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惠阳 刘园 +1 位作者 林婧 陈文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4,共6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海南地区三叶鬼针草花、叶和地上部位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海南三叶鬼针草花、叶和地上部位挥发油中分...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海南地区三叶鬼针草花、叶和地上部位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海南三叶鬼针草花、叶和地上部位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1,15,36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4.89%,91.21%和91.74%。三个部位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其中共有成分7种。化合物苯基-1,3,5-庚三炔为三个部位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51.84%,62.16%和55.82%,进一步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获得其单体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MTT法测试发现该化合物对宫颈癌Hela和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中等抑制增殖活性。由实验结果可知:海南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苯基-1,3,5-庚三炔是其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该研究结果为海南三叶鬼针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鬼针草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nich碱类苯并异噻唑啉酮化合物抑菌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文 王向辉 +3 位作者 宋煌旺 吴禄勇 史载锋 林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764,共7页
以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取代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合成11个曼尼希碱类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选取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对化合物进行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化... 以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取代苯胺和甲醛为原料一步法合成11个曼尼希碱类苯并异噻唑啉酮类衍生物。选取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对化合物进行初步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除对绿脓杆菌抑制效果稍差外,对其余测试菌种有非常好的生长抑制活性,MIC50介于4~16mg·mL^(-1)。采用Gaussian03半经验计算方法 AM1对分子几何构型进行全优化,计算得到量子化学参数和物理化学参数,针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取代基为供电子取代基时,摩尔浓度的MIC50值和最低空轨道能级ELUMO、EL-H、LS-N、QN以及二面角D相关性显著,当取代基为氯、溴、硝基等吸电子取代基团时,摩尔浓度的MIC50值和分子体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苯并异噻唑啉酮 曼尼希碱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向辉 邵艳东 +4 位作者 谢灵杰 谷茂然 门睿 林强 朱林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62-1866,共5页
本文选用1,3-二溴丙烷、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硫脲、二硫化碳及取代溴苄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辣根素类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取大肠杆菌(DH5a)、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葡萄球... 本文选用1,3-二溴丙烷、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硫脲、二硫化碳及取代溴苄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辣根素类化合物,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及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取大肠杆菌(DH5a)、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葡萄球菌(ATCC8799)、藤黄八叠球菌(ACCC11001)、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蜡状芽孢杆菌(ACCC11077)及四联球菌(ATCC35098)测试室内杀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合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中6a对藤黄八叠球菌的最小杀灭浓度仅为4μ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素 杀菌活性 取代溴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叶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孝平 张海晖 +2 位作者 段玉清 黄婷 陈光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6-71,共6页
以萝卜叶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依次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PERs)、氯仿部位(Chloroform,CRs)、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fraction,EARs)、水饱和正丁醇部位(Water saturated butanol,WBRs... 以萝卜叶为研究对象,经乙醇提取、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依次萃取获得石油醚部位(Petroleum ether fraction,PERs)、氯仿部位(Chloroform,CRs)、乙酸乙酯部位(Ethyl acetate fraction,EARs)、水饱和正丁醇部位(Water saturated butanol,WBRs)和水部位(Aqueous fraction,AQRs),并考察各部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总抗氧化活性。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研究萝卜叶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对其寿命及生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ARs的总酚((78.58±0.51)mg GAE/g dw)、总黄酮((244.40±1.00)mg RE/g dw)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不同极性部位均能延长果蝇的寿命,并提高其生殖活性,其中以EARs效果最佳。经饲喂高剂量(15 mg/kg)EARs后,果蝇的平均寿命延长22.98%、最高寿命延长27.27%、交配持续期延长39.75%、交配潜伏期缩短72.12%。各不同极性部位均能提高果蝇SOD活性和MDA含量,且EARs和WBRs均能提高果蝇CAT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萝卜叶乙醇提取物的EARs和WBRs具有延长果蝇寿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叶 不同极性部位 果蝇 寿命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拉维酸对人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英 姚小军 +5 位作者 华英杰 黄国雷 吴秀丽 李小宝 韩长日 宋小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42-2148,共7页
利用多种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并结合分子模拟等方法,表征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一种植物药活性组分考拉维酸(KA)影响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构信息.同步荧光及紫外光谱证实考拉维酸的存在影响了HSA的微环境;二维及三维荧光光谱表明考拉维... 利用多种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并结合分子模拟等方法,表征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一种植物药活性组分考拉维酸(KA)影响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构信息.同步荧光及紫外光谱证实考拉维酸的存在影响了HSA的微环境;二维及三维荧光光谱表明考拉维酸可以猝灭HSA的内源荧光,使其构象发生变化.荧光偏振的测定提供了考拉维酸与HSA作用后生成的配合物弛豫时间与聚集特性的信息,揭示KA的存在使HSA的流动性和微粘度发生变化.定量求得不同温度下(298、308和318 K)考拉维酸与HSA作用的键合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拟表明考拉维酸键合位点于HSA分子的疏水腔内,并与赖氨酸Lys195和天冬氨酸Asp451形成三个氢键,与HSA的键合模式主要是疏水作用;位点竞争实验证明考拉维酸在HSA亚结构域的位点II位发生作用.另外,获得的相关物理化学参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考拉维酸与HSA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HSA对考拉维酸有较强的结合能力,提示人血清白蛋白对考拉维酸可起到储存和转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拉维酸 人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荧光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生物降解制备可溶性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芳 劳邦盛 +3 位作者 吉立 尹学琼 林叶挺 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93-94,109,共3页
以生物降解剂对甘蔗渣进行降解处理,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考察降解条件对水溶性、酸溶性和碱溶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表明,N源用量、水分含量、菌液用量及发酵时间均对低聚糖产量存在影响,在发酵后... 以生物降解剂对甘蔗渣进行降解处理,制备低分子量可溶性糖,考察降解条件对水溶性、酸溶性和碱溶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表明,N源用量、水分含量、菌液用量及发酵时间均对低聚糖产量存在影响,在发酵后的甘蔗渣中,碱溶性低聚糖含量最多,可达2.96%;水溶性低聚糖含量最高,为1.21%;酸溶性低聚糖的含量相对偏少,最高可达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降解 低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素和壳聚糖复合涂膜对草莓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煌旺 冯文 +3 位作者 王向辉 颜慧琼 史载锋 林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以1.25%的壳聚糖为涂膜基质,通过添加辣根素,分别配制了辣根素质量分数为0.2%、0.4%、0.6%、0.8%、1.0%的辣根素/壳聚糖复合涂膜液。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通过浸泡处理,考察不同辣根素浓度对室温下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 以1.25%的壳聚糖为涂膜基质,通过添加辣根素,分别配制了辣根素质量分数为0.2%、0.4%、0.6%、0.8%、1.0%的辣根素/壳聚糖复合涂膜液。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通过浸泡处理,考察不同辣根素浓度对室温下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辣根素/壳聚糖复合膜涂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草莓失重率和腐烂指数的上升,同时可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的下降,其中,浓度为0.6%的辣根素/壳聚糖复合保鲜液对草莓的保鲜效果最佳。因此,辣根素/壳聚糖可以作为天然抗菌膜液控制草莓表皮微生物的生长,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素 壳聚糖 复合涂膜 草莓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豆蔻中的山姜素与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安琪 吴宁宁 +4 位作者 吴雪春 刘平 姚小军 陈光英 何文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7,共7页
利用多种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并结合分子模拟等方法,表征模拟生理条件下草豆蔻中的主要活性组分山姜素(alpinetin,Alp)影响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G)的结构信息,探讨Alp与BHG的作用机制。重叠光谱数据证实,Alp与BHG的相互... 利用多种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并结合分子模拟等方法,表征模拟生理条件下草豆蔻中的主要活性组分山姜素(alpinetin,Alp)影响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G)的结构信息,探讨Alp与BHG的作用机制。重叠光谱数据证实,Alp与BHG的相互作用符合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据此依据不同的作用机理,获得3种温度(299、309、319 K)条件下的键合常数(猝灭机理为5.880×10~4、4.337×10~4 L/mol及4.935×10~4 L/mol;增敏机理为3.239×10~3、5.225×10~3 L/mol及7.692×10~3 L/mol)及热力学常数(ΔS:182.073 J/(mol·K),ΔH:34.320 k J/mol,ΔG:-20.119(299 K)、-21.940 k J/mol(309 K)及-23.760 k J/mol(319 K));分子模拟表明,Alp键合位点于BHG分子的疏水腔内,并与BHG的键合模式主要是疏水作用;荧光偏振显示,Alp与BHG结合后生成的配合物弛豫时间较短,结合的较松;同步荧光及紫外光谱证实,Alp的存在影响了BHG的微环境;二维及三维荧光光谱表明,Alp可以猝灭BHG的内源荧光,使其构象发生变化。结论表明,BHG对Alp有较强的结合能力,提示BHG对Alp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贮存和转运的作用。另外,考察了几种共存金属离子对Alp与BHG相互作用的影响,表明加入共存离子后的键合常数均有较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素 血红蛋白 能量转移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纳米纤维膜的液喷纺丝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辉 李治明 +3 位作者 尹学琼 吕菊 林强 朱莉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2,共5页
本文以聚苯乙烯/二氯甲烷体系为纺丝液,使用普通市售喷笔,采用液喷纺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纳米纤维膜,探究了不同溶液质量分数、气流风压和纺丝距离对纤维直径及其孔隙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得微纳米纤维膜直径在200~1 600 nm内,纤维直... 本文以聚苯乙烯/二氯甲烷体系为纺丝液,使用普通市售喷笔,采用液喷纺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微纳米纤维膜,探究了不同溶液质量分数、气流风压和纺丝距离对纤维直径及其孔隙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所得微纳米纤维膜直径在200~1 600 nm内,纤维直径随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风压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发现,不同条件对纤维直径和孔隙率的显著影响顺序为:溶液质量分数>风压>纺丝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喷纺丝 聚苯乙烯 纳米纤维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糖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友法 曾斯杰 +2 位作者 宋小平 马瑞佳 陆登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3-197,共5页
菊糖是一种天然果聚糖,在制药、食品以及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近年来菊糖的提取工艺及其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菊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菊糖 提取 食品 医药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辅助海藻酸钠降解工艺参数的优化及其产物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正月 李东泽 +5 位作者 孙秀英 蔡沛文 廖雨青 陈秀琼 颜慧琼 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209,共6页
为了促进海藻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采用机械球磨法辅助海藻酸钠(SA)的降解,以获得低分子量SA。以降解SA的质均分子量(M_(W))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考察球磨时间、CuCl_(2)浓度和溶液pH值对响应值的影响,进而采用凝胶... 为了促进海藻资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采用机械球磨法辅助海藻酸钠(SA)的降解,以获得低分子量SA。以降解SA的质均分子量(M_(W))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考察球磨时间、CuCl_(2)浓度和溶液pH值对响应值的影响,进而采用凝胶色谱仪(GPC)、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对降解S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响应值与三因素关系对二次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在试验范围内,该数学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预测最佳工艺参数为:球磨时间94.38 min、CuCl_(2)浓度4.00 mmol/L、溶液pH值1.43。同时,对降解SA的结构和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由于在H_(2)O_(2)的强氧化作用和金属铜离子的配位作用下,SA分子链发生裂解,分子量降低,分子内氢键遭受破坏,作用力减弱,使得部分分子骨架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分子内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海藻酸盐 降解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型抗氧剂对叔丁基杯[4]芳烃的合成及其对LLDPE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12
作者 黄英 罗怡 +5 位作者 朱林华 林川玲 谭佳 高杰 韩傲雪 戴春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1-163,共3页
以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抗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对叔丁基杯[4]芳烃在300℃以下均表现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制备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抗... 以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抗氧剂,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对叔丁基杯[4]芳烃在300℃以下均表现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制备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抗氧剂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共混体系,通过差热扫描量热法评价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抗氧剂对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热氧化降解行为。差热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对叔丁基杯[4]芳烃能明显改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使其氧化诱导温度提高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抗氧化性能 氧化诱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叶山姜叶挥发油GC-MS分析及活性研究
13
作者 开亮 蔡月 +3 位作者 付艳辉 宋小平 陈光英 韩长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革叶山姜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从革叶山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检测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细胞Hela、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共分离出39个峰,鉴... 目的:分析研究革叶山姜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取水蒸气蒸馏法从革叶山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检测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细胞Hela、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共分离出39个峰,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81%。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34.91%)、橙花叔醇(18.23%)和桉叶油醇(14.48%)。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革叶山姜叶挥发油对2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好,其IC50值为14.01μg·m L-1。结论:该实验为革叶山姜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叶山姜 挥发油 GC-MS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