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各市县旅游用水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艳菊 黄宇 +2 位作者 毕华 谢跟踪 张明湖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在建立GIS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海南省各市县的旅游用水进行计算,对各市县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各市县的旅游用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南省旅游旺季正好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季节,因而各市县发生水资源季... 在建立GIS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海南省各市县的旅游用水进行计算,对各市县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各市县的旅游用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海南省旅游旺季正好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季节,因而各市县发生水资源季节性短缺的可能性增大。存在资源性缺水风险的城市是海口、三亚、东方、乐东和陵水。旅游用水影响分析表明:三亚是全省受旅游业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海口、万宁为中度影响地区;其余城市为低影响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旅游 水资源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与海南“中国旅游特区”发展 被引量:27
2
作者 付业勤 李勇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46-654,共9页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分析该战略与旅游业、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对海南发展"中国旅游特区"的现状、内涵、背景、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以及发展愿景等内容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分析该战略与旅游业、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对海南发展"中国旅游特区"的现状、内涵、背景、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以及发展愿景等内容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海南"中国旅游特区"在发展理念、发展内容、发展形式、运作方式与体制机制等方面都有所拓展创新,有利于海南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解决旅游业发展的现有问题,实现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海南发展"中国旅游特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优势和机遇是发展的主流。"中国旅游特区"的发展愿景主要表现在海南整体旅游目的地的规格档次、国际化程度和产品多样化水平等方面。最后根据"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和海南旅游产业现状,提出树立发展理念、完善支持配套政策、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打造特色产品体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旅游特区 SWOT-PEST方法 发展策略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部沿海居民对滨海旅游开发影响的感知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少霞 侯璇音 +2 位作者 赵志忠 罗艳菊 毕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134,共6页
以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文昌市及陵水县为研究靶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海南岛东部居民对滨海旅游开发带来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影响的感知差异及其原因机制,结果显示,海南岛东部各市县居民:(1)对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 以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文昌市及陵水县为研究靶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海南岛东部居民对滨海旅游开发带来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影响的感知差异及其原因机制,结果显示,海南岛东部各市县居民:(1)对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2)对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与当地旅游业占GDP的比例成正相关关系;(3)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而负面感知非常弱;(4)对环境影响负面感知强于正面感知;(5)海南滨海旅游开发的规模越大海滩私有化程度越强,近海海域环境质量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居民 滨海旅游 感知差异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对海南热带农业旅游的启示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双凤 王薛平 +3 位作者 刘志伟 肖智 金联平 毕华 《绿色科技》 2011年第4期23-26,29,共5页
指出了国外的农业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在农业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农业旅游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农业旅游发展的管理和策略研究等。在分析了国外农业旅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海南... 指出了国外的农业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在农业旅游的概念、发展模式、农业旅游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农业旅游发展的管理和策略研究等。在分析了国外农业旅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发展海南热带农业旅游的启示:当地居民的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走生态型、特色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热带"资源,形成"不可替代性";提高农业旅游管理和接待人员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旅游 研究综述 海南岛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森林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双凤 王薛平 +2 位作者 金联平 王鹏 毕华 《热带林业》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们长期生活于城市,精神压力大,生活环境质量差,人们向往和需要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以"健康休闲"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异军突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人们长期生活于城市,精神压力大,生活环境质量差,人们向往和需要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以"健康休闲"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异军突起,以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的森林旅游以其独有的资源优势成为人们选择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本文阐述了海南热带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在分析了海南热带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优势和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海南森林旅游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研究进展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背景下概念图在高考地理综合题解答中的应用研究——以2007-2015年海南省高考地理综合题为例
6
作者 袁建平 毕会洁 《地理教学》 2015年第20期19-21,共3页
运用概念图进行高考地理综合题解答有助于将零碎的地理知识条理化,形成地理知识网络系统。本文以2007至2015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的综合题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概念图辅助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备考,同时提出了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培养构建概念图习... 运用概念图进行高考地理综合题解答有助于将零碎的地理知识条理化,形成地理知识网络系统。本文以2007至2015年高考地理海南卷的综合题为例,探讨了如何运用概念图辅助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备考,同时提出了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培养构建概念图习惯的方案,针对以往考生在地理综合题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强调了运用概念图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图 高考地理 综合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郝书文 杜娜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9期98-102,共5页
海南省正在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同时也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这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契机。由于海南省区域存在差异性,经济发展也处于不同层次,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研究,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 海南省正在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同时也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这为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契机。由于海南省区域存在差异性,经济发展也处于不同层次,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研究,分析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从举 吴喆滢 +3 位作者 康慕谊 范文斌 林智 卓志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4-1742,共9页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环境相似、不同林龄与连栽代次的桉树林样地和椰树林对照样地,通过2010—2012年连续3a定点取样,研究桉树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分析桉树林种植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1... 在海南西部儋州林场选取空间相邻、自然环境相似、不同林龄与连栽代次的桉树林样地和椰树林对照样地,通过2010—2012年连续3a定点取样,研究桉树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林龄的响应,分析桉树林种植对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1—4月土壤含水量持续减少,5—6月波动较大,7—10月增加到年内极大值,11—12月降低,但处于年内较高水平。(2)短伐桉树林(二代5年桉树林、三代1年桉树林、三代4年桉树林)、20a桉树林以及10a椰树林5个样地的月均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二代5年桉树林与三代1年桉树林之间以及20a桉树林与10a椰树林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各林地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3)随着土壤深度增加,短伐桉树林与20a桉树林、10a椰树林之间的土壤含水量差异增大。表层0—30 cm短伐桉树林年均土壤含水量为6.08%,20a桉树林为7.53%,10a椰树林为6.93%;80 cm以下则分别为8.10%、11.72%和11.95%。与10a椰树林、20a桉树林相比,短伐桉树林对土壤深层水分有较大负面影响。(4)短伐桉树林、20a桉树林和10a椰树林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由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其中林龄较大的短伐桉树林变异系数较大,且变异系数较大的土层也较深厚。与20a桉树林、10a椰树林相比,林龄较大的短伐桉树林对深层土壤水分的消耗较多。(5)连栽代次愈多,林龄越大,土壤含水量愈少;采伐之后1a桉树林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桉树后期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短伐连栽 桉树林 椰树林 儋州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潮间带红树林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鹏 赵志忠 +2 位作者 马荣林 李香 王军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2-846,共5页
对海南岛北部潮间带红树林湿地7种红树植物(根、茎、叶)及其根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沉积物中Ni、Cu、Zn、As和Cd的变异系数大于0.50,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很不稳定。其中Cr、Cu、Zn、As和Cd的含量均高... 对海南岛北部潮间带红树林湿地7种红树植物(根、茎、叶)及其根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沉积物中Ni、Cu、Zn、As和Cd的变异系数大于0.50,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很不稳定。其中Cr、Cu、Zn、As和Cd的含量均高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可能存在外源的输入。仅有Pb的含量略低于海南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总体来看,大部分植物显示了对Cd元素的较强的富集能力(BAC>1),瓶花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总体上要比其他红树植物强一些,木果楝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总体上最弱。其中,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对Cr、Zn、As和Cd的吸收能力较强,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对Cr和Ni的吸收能力较强,角果木(Ceriops tagal)对Pb的富集能力较强。角果木(Ceriops taga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对Cd和Pb的运输能力较强,瓶花木(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对Cu、Zn和Cd的运输能力较强,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对Cr、Ni、Cd和Pb的运输能力较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对Ni、Cu、Cd和Pb的运输能力较强,木果楝(Xylocarpus granatum)对Cr、Zn和Cd的运输能力较强,莲叶桐(Hernandia sonora)对Cr也有较强的运输能力。但此次所研究的红树植物对As元素的运输能力均很弱,建议适量引入适宜在研究区生长并且对As元素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富集 红树林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土壤中Zn、Pb、Cu、Cd四种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朱维晃 杨元根 +1 位作者 毕华 刘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对海南63个土壤样品中的Zn、Pb、Cu、Cd四种重金属的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以及45个植物样(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采样点基本上覆盖了海南全省,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Zn总量低于全国平均值,而Pb、Cu、Cd高于全国平均值... 对海南63个土壤样品中的Zn、Pb、Cu、Cd四种重金属的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以及45个植物样(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采样点基本上覆盖了海南全省,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Zn总量低于全国平均值,而Pb、Cu、Cd高于全国平均值,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一般低于其总量的10%,其中Pb最高为7.71%,而Cu仅为1.13%,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呈现负相关性,但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一般呈现正相关性,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Zn(0 726),Cu(0 626),Pb(0 774),Cd(0 512)。这说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土壤的环境效应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应该把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应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植物中该元素含量之间作相关分析,根据其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其生物有效性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植物 生物有效性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邱彭华 徐颂军 +1 位作者 符英 谢跟踪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2-592,共11页
以多年平均高潮线向陆一侧延伸2km的陆域部分作为研究范围,分析和评价了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状况及问题。结果表明:1)海南岛12个沿海市县位于2km宽度海岸带内的土地资源共计228166.44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2)文昌市海岸带土... 以多年平均高潮线向陆一侧延伸2km的陆域部分作为研究范围,分析和评价了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状况及问题。结果表明:1)海南岛12个沿海市县位于2km宽度海岸带内的土地资源共计228166.44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63%;2)文昌市海岸带土地面积及农用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但海岸带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的为三亚市,其次是海口市;3)海岸带是全省建设用地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其建设用地平均密度约为全省的4.5倍;4)海岸带土地利用率高,但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尚待优化;5)海岸带土地利用已引起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明显退化,这在文昌、万宁与海口3市表现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最后从海岸带土地利用程度、利用结构、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和开发效益5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用地结构 生态效应 海岸带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忠伟 张京红 +2 位作者 赵志忠 刘少军 谢瑞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87-6590,共4页
[目的]对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方法]以自然灾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选取台风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海南岛为研究对象,采用1949~2009年台风灾害数据库相关资料,以台风致灾因子发生的频次、日最大降雨量... [目的]对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方法]以自然灾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和支撑点,选取台风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海南岛为研究对象,采用1949~2009年台风灾害数据库相关资料,以台风致灾因子发生的频次、日最大降雨量、台风的大风潜在破坏力为评价指标,建立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绘制海南岛台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区划图,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台风在海南岛发生较为频繁,其年际变化无一定的规律性,月际变化主要发生在6~10月份。台风登陆频次高危险区主要分布东部沿海一带;年均日降雨量呈现由中部山区向四周递减的规律;台风潜在破坏力的高危险区出现东部、南部、西部沿海;低危险区主要出现在中部地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致灾因子危险性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各等级分布面积呈现低危险区>中等危险区>较高危险区>次低危险区>高危险区。[结论]该研究为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和指挥防灾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台风 致灾因子 风险性评价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入境旅游流的收敛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纪小美 陈金华 付业勤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60,共14页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流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流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与验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探讨了2005年-2013年中国市域入境旅游流增长收敛、溢出效应的时空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入境旅游流分布呈不同层级的"中心-外围"格局,港澳台客流东南向西北递减,外国客流由沿海、沿边向中部不断填充;②旅游流增长空间自相关,高增长率地市集中于中西部,供需结构的优化推动中西部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③旅游流增长率满足绝对与条件收敛假设,中西部初始值低,后续增速较快,东部初始值高,后续增速放缓;④旅游资源、经济外向度、与京沪穗的距离这三大全域型影响因素的作用最显著;⑤空间外溢效应具有距离敏感性与市场差异性,对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资金流,对外国人客流的促进作用大于港澳台。本文提出加强与京沪穗及边境国家的合作、完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关注游客偏好动向,延长停留时间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时空格局 收敛 空间溢出 市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富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志忠 王鹏 +1 位作者 赵广儒 王军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对海南岛西部农业用地表层土壤进行了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指数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农业用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大小依次为As>Pb>Zn>Cu>Ni>Cd>Cr。各采样点Cr、Cd和C... 对海南岛西部农业用地表层土壤进行了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指数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西部农业用地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大小依次为As>Pb>Zn>Cu>Ni>Cd>Cr。各采样点Cr、Cd和Cu元素处于贫乏状态,As和Pb元素达到严重富集,可能与当地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中重金属As与Pb元素可能存在复合富集与复合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元索 富集 相关性 农用地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草豆蔻及其主要活性组分、金属元素含量的谱学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秀丽 赵志忠 +5 位作者 吴丹 陈光英 刘红 何猛雄 丁国华 何文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1196,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海南白沙和霸王岭两个产地的草豆蔻进行了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都具有1 051,1 390,2 976及3 300cm^(-1)左右表征黄酮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二阶红外导数谱图...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海南白沙和霸王岭两个产地的草豆蔻进行了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都具有1 051,1 390,2 976及3 300cm^(-1)左右表征黄酮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二阶红外导数谱图显示了在2 977.72及2 899.94有相似吸收峰,在1 922.36及1 650.87cm^(-1)有显著差异吸收峰,可以鉴定区分海南不同产地的草豆蔻。利用紫外光谱法表征了两个不同产地草豆蔻的特征谱图,并根据有关的吸收原理,建立了测定草豆蔻植物中主要组分山姜素与豆蔻明含量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分析精密度(0.42%~0.29%)和回收率(84.28%~117.41%)。测得白沙草豆蔻中山姜素和豆蔻明的含量分别为4.23%和3.83%,而霸王岭的分别为3.72%和3.34%。荧光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草豆蔻乙醇提取物具有相似的荧光发射及激发光谱谱图,荧光强度的差别也再次证明白沙草豆蔻乙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霸王岭的。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草豆蔻中的K,Ca,Mg,Na,Al,Fe,Mn,Cu,Zn等十七种金属元素及其含量。该研究为定性、定量地鉴定区别不同产地或不同种植批次的草豆蔻及测定其中主要活性组分的含量建立了简单可行的方法;根据实验测得的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的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草豆蔻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草豆蔻 山姜素 豆蔻明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鹏 赵志忠 +2 位作者 王军广 张忠伟 张子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10-5212,5339,共4页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 [目的]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和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 6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Cr、Cu、Zn、As、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5.57、35.16、93.56、8.50、0.24、79.29 mg/kg。其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Zn>Cr>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Pb>Cd>Cu>As>Cr>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5.14,属于低生态危害范畴。[结论]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重金属污染属于轻微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砖红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鹏 赵志忠 +2 位作者 王军广 张忠伟 鲁双凤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1-463,共3页
分析了海南岛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海南岛砖红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 分析了海南岛砖红壤中的Cr、Cu、Zn、As、Cd、Pb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海南岛砖红壤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是Pb,各重金属影响因子的顺序为Pb>Cu>Cr>Zn>As>Cd;各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小顺序为Cd>Pb>As>Cu>Cr>Zn。海南岛砖红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40.06,属于轻微潜在生态危害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军广 赵志忠 +1 位作者 赵广孺 张忠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215-4218,共4页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 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在介绍研究区概况的基础上,依据1999~2008年《海南统计年鉴》、1999~2008年《海南年鉴》、2000~2004年《海南生态省建设年鉴》等数据,依据科学性、代表性、综合性、简明性、可操作性、适用性等原则,结合海南岛特殊的地理环境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框架模型,以土地生态压力、土地生态状态、土地生态响应为子系统,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原理和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2000~2007年海南岛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根据评价结果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2000~2007年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处于敏感级(预警状态),2007年处于良好级(较安全状态),并且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制约海南岛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土地资源后备资源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倍斜率聚类法的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焱 张勇 +2 位作者 邱鹏华 徐越 徐颂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8-241,共4页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 为了探讨倍斜率聚类法在湿地旅游景区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构建了包括聚类指标溶解氧(DO)等在内的宽域式倍斜率聚类隶属函数,测量了南沙湿地公园和附近6个采样点的水体温度、pH值、DO、BOD5、COD、TP和NH+4等物化指标。结果表明,南沙湿地公园水域整体处于"尚清洁"状态,内部3个采样点均为Ⅱ级水质标准,但与外围的2个采样点的Ⅰ级水质标准相比,水质稍有下降。外围的另外1个采样点虽也处于Ⅱ级,但已接近Ⅲ级水平,在6个采样点中水质最差。评价结果与南沙湿地公园的实际较为接近,表明用倍斜率聚类法能较好地评价湿地旅游景区的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水环境质量评价 倍斜率聚类法 湿地旅游景区 广州南沙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建设研究——以海南儋州市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娜 赵志忠 +2 位作者 赵从举 卓志清 朱敏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162-167,共6页
儋州为海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研究其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可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0-2014年儋州市统计资料,计算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率和变异系数,分析儋州近15年来农业产... 儋州为海南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农业结构调整的缩影,研究其农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可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决策依据。利用2000-2014年儋州市统计资料,计算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率和变异系数,分析儋州近15年来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0年儋州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4.2∶18.0∶27.8,2014年则为49.0∶14.9∶36.1;(2)种植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中所占比例下降,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变化明显;2000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的种植面积比例为32.7∶52.8∶14.5,2014年调整到28.0∶54.3∶17.7;(3)2000-2014年粮食、油料作物、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而橡胶、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林地、糖蔗面积波动较大。在揭示海南农业结构变动特征及演变趋势基础上,提出海南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与优化 农业基地 儋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