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山苍子芳香油分离纯化工艺 被引量:6
1
作者 于长江 宋小平 +1 位作者 武晗 韩长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5-697,共3页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提纯海南山苍子油,用GC对山苍子里面柠檬醛质量分数和收率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获得高纯度、高收率柠檬醛的工业条件是:转数395 rpm,加料速度1.5滴/s,冷却水-5℃,一次分馏温度45℃、压力1 mbar;二次分流温度60℃,压力1 mb...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提纯海南山苍子油,用GC对山苍子里面柠檬醛质量分数和收率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获得高纯度、高收率柠檬醛的工业条件是:转数395 rpm,加料速度1.5滴/s,冷却水-5℃,一次分馏温度45℃、压力1 mbar;二次分流温度60℃,压力1 mbar,柠檬醛的质量分数为95.68%,产率为8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山苍子油 柠檬醛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暗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宝 陈光英 +2 位作者 宋小平 韩长日 邵泰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0-593,共4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海南暗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从中分离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7.03%。其中主要成分为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二烯环十烷(18.305%),丁子香烯(6.256%)和γ-...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海南暗罗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从中分离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7.03%。其中主要成分为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二烯环十烷(18.305%),丁子香烯(6.256%)和γ-榄香烯(6.211%)。所得的挥发油抑菌试验表明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暗罗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联合化学计量学在柑橘类水果质量无损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晋 张琛 +2 位作者 刘红 张伟清 何鸿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7-379,共13页
柑橘类水果以其诱人的风味和高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口感、质量的双重需求,高品质柑橘类水果成为消费偏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为柑橘类水果的安全生产和消费保驾护航。近红外(near-infrared,... 柑橘类水果以其诱人的风味和高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口感、质量的双重需求,高品质柑橘类水果成为消费偏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为柑橘类水果的安全生产和消费保驾护航。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便捷、高效的绿色检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水果质量检测研究。文章全面归纳综述了近5年来N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柑橘类水果内部成分、外部缺陷、活性物质、病害、品种、分类、产地等方面的检测研究及应用进展,阐明了NIR光谱技术在柑橘类水果质量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完善光谱技术检测柑橘类水果理论和研发专用水果检测设备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 柑橘 检测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柏木阴沉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耐腐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严宗达 卢圣楼 +7 位作者 郭飞燕 阎瑾 何光鸿 王博云 周占胜 周志斌 刘红 于长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采用GC-MS法对海南柏木阴沉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1.843%。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GC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柏木醇(23.516%)、邻苯二甲酸(11.843%)... 采用GC-MS法对海南柏木阴沉木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56个色谱峰,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1.843%。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GC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柏木醇(23.516%)、邻苯二甲酸(11.843%)、D-柠檬烯(10.10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843%)和苯酚(5.324%)等。耐腐性试验结果表明,海南柏木阴沉木对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Murr.)和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 Quel)具有较好的耐腐性(木材平均质量损失率:基部4.365%,中部4.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沉木 挥发油 化学成分 耐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天料木茎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中奇 郑彩娟 +4 位作者 陈光英 李小宝 查杨静 宋小平 韩长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03-2208,共6页
目的研究海南天料木茎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茎提取物采用正相、反相、Sephadex LH-20凝胶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再经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然后,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所得化合物进... 目的研究海南天料木茎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方法茎提取物采用正相、反相、Sephadex LH-20凝胶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再经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然后,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中分离出3个三萜类和8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肉桂酸白桦脂酸酯(1)、3,4-二羟基肉桂酸白桦脂酸酯(2)、白桦脂酸(3)、邻甲氧基苯甲酸(4)、香草醛(5)、丁香醛(6)、水杨醇(7)、4-乙氧基-3-羟甲基苯酚(8)、对羟基肉桂酸(9)、松柏醛(10)、苯甲酸(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天料木茎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具有较广泛的抗菌活性;化合物1-3、8、9、11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μg/m L;化合物6和8能明显抑制枯草芽孢杆菌,MIC值为1.25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天料木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俊燕 王燕 +4 位作者 陈文豪 宋小平 陈光英 傅波 陈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44-1947,共4页
研究海南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对海南染木树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甲基苯并喹啉-5,10-二酮(1)、白兰花碱(2)... 研究海南染木树茎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hadex LH-20、ODS、HPLC等色谱技术对海南染木树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结合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4-甲基苯并喹啉-5,10-二酮(1)、白兰花碱(2)、鹅掌楸碱(3)、吲哚-3-甲醛(4)、羽扇豆醇(5)、霍烷-3,30-二醇(6)、熊果酸(7)、白桦酯酸(8)、30-羟基羽扇豆醇(9)、豆甾醇(10)、3β-乙酰基齐墩果醛(11)。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染木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5、6、8、9-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2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木树属 海南染木树 生物碱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抗肿瘤活性(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卢圣楼 刘红 +2 位作者 陈光英 韩长日 臧文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神秘果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挥发油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化合物,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9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神秘果叶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挥发油的抑菌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8个化合物,鉴定出44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质量分数的92.14%。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为匙叶桉油烯醇(24.194%),柠檬烯(15.805%),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2.40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326%),棕榈酸(4.865%)和芳樟醇(2.139%)。体外抗菌试验的结果表明,神秘果叶挥发油除了对绿脓杆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他7个试验菌株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茵浓度(MIC)范围为39.06~252.15mg/L。抗肿瘤活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神秘果叶挥发油能够有效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丰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3.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5
8
作者 莫峥嵘 陈光英 +3 位作者 韩长日 戴春燕 王世峰 吴海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和纯化,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岩白菜素(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β-胡萝...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和纯化,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岩白菜素(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β-胡萝卜甙(4)和熊果酸(5)。其中化合物(2)、(4)和(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龙脑香科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叶红厚壳叶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光英 韩长日 +2 位作者 宋小平 黄华容 林永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纯化,从海南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membranaceumGardn.etChamp.)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木栓酮(1),β 谷甾醇(2),海棠果醇(3),异海棠果酸...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薄层纯化,从海南薄叶红厚壳(CalophyllummembranaceumGardn.etChamp.)叶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数据对照和波谱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木栓酮(1),β 谷甾醇(2),海棠果醇(3),异海棠果酸(4),穗花杉双黄酮(5),海棠果酸(6)。其中异海棠果酸在药理实验中发现对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9.074和6.372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红厚壳 化学成 植物药 药理 肝癌细胞 肺癌细胞 细胞毒性 异海棠果酸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菠萝蜜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鉴定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飞燕 纪明慧 +2 位作者 舒火明 陈静 陈益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以海南菠萝蜜果肉为原料,分别采用乙醚浸提法、水蒸气蒸馏法、吸附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分离出38、22、14种组分,鉴定出37、21、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47%、99.36%... 以海南菠萝蜜果肉为原料,分别采用乙醚浸提法、水蒸气蒸馏法、吸附法对其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3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分离出38、22、14种组分,鉴定出37、21、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47%、99.36%、99.63%。其中共同成分为乙酸丁酯、戊酸丙酯、丁酸丁酯、3-甲基-丁酸丁酯、9-十八碳烯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草豆蔻及其主要活性组分、金属元素含量的谱学测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秀丽 赵志忠 +5 位作者 吴丹 陈光英 刘红 何猛雄 丁国华 何文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1196,共6页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海南白沙和霸王岭两个产地的草豆蔻进行了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都具有1 051,1 390,2 976及3 300cm^(-1)左右表征黄酮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二阶红外导数谱图...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海南白沙和霸王岭两个产地的草豆蔻进行了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红外光谱都具有1 051,1 390,2 976及3 300cm^(-1)左右表征黄酮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二阶红外导数谱图显示了在2 977.72及2 899.94有相似吸收峰,在1 922.36及1 650.87cm^(-1)有显著差异吸收峰,可以鉴定区分海南不同产地的草豆蔻。利用紫外光谱法表征了两个不同产地草豆蔻的特征谱图,并根据有关的吸收原理,建立了测定草豆蔻植物中主要组分山姜素与豆蔻明含量的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分析精密度(0.42%~0.29%)和回收率(84.28%~117.41%)。测得白沙草豆蔻中山姜素和豆蔻明的含量分别为4.23%和3.83%,而霸王岭的分别为3.72%和3.34%。荧光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草豆蔻乙醇提取物具有相似的荧光发射及激发光谱谱图,荧光强度的差别也再次证明白沙草豆蔻乙醇提取物的浓度大于霸王岭的。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了草豆蔻中的K,Ca,Mg,Na,Al,Fe,Mn,Cu,Zn等十七种金属元素及其含量。该研究为定性、定量地鉴定区别不同产地或不同种植批次的草豆蔻及测定其中主要活性组分的含量建立了简单可行的方法;根据实验测得的金属元素种类及含量的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草豆蔻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草豆蔻 山姜素 豆蔻明 红外光谱 紫外光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毕和平 韩长日 +2 位作者 梁振益 祝振华 钟琼芯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24-126,共3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 %,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 %)、...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破布叶叶片中的挥发油,得油率为0.63 %,采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首次鉴定出1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9.99 %。破布叶叶片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烃类和脂肪酸类物质,主要有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18.12 %)、二十八烷(11.77 %)、十六烷酸(11.29 %)、二十五烷(10.32 %)、二十七烷(8.61 %)、2,3-二氢苯并呋喃(6.29 %)、四十四烷(5.99 %)和三十六烷(5.5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布叶叶片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皮树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韵小娟 舒火明 +2 位作者 纪明慧 陈光英 陈木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0-613,共4页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从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树皮的78%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1),豆甾-4-烯-6β-醇-3-酮(2),蒲公英赛酮(3),蒲公英赛醇(4),乙酰蒲公英赛醇(5),5α-豆甾... 采用各种柱色谱法从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树皮的78%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槲皮素-3-O-芸香糖苷(1),豆甾-4-烯-6β-醇-3-酮(2),蒲公英赛酮(3),蒲公英赛醇(4),乙酰蒲公英赛醇(5),5α-豆甾烷-3,6-二酮(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香草醛(9)。除了化合物(7),其他化合物都是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树 厚皮树属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茎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玖慧 陈光英 +2 位作者 韩长日 莫峥嵘 宋小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7,共3页
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的茎中分离鉴定了10种成分:豆甾-4-烯-3-酮(Ⅰ),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Ⅱ),丁香醛(Ⅲ),东莨菪内酯(Ⅳ),对羟基苯甲醛(Ⅴ),2,6-二甲氧基苯醌(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烯醛(Ⅶ),积雪草酸(Ⅷ),3-(1-C... 从青梅(Vatica mangachpoi Blanco)的茎中分离鉴定了10种成分:豆甾-4-烯-3-酮(Ⅰ),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Ⅱ),丁香醛(Ⅲ),东莨菪内酯(Ⅳ),对羟基苯甲醛(Ⅴ),2,6-二甲氧基苯醌(Ⅵ),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丙烯醛(Ⅶ),积雪草酸(Ⅷ),3-(1-C-β-葡萄糖)-2,6-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Ⅸ),1,3,3a,4,9,9a-hexahydro-4-(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5,7-dimethoxynaphtho[2,3-c]furan-6-ol(Ⅹ)。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Ⅵ、Ⅶ、Ⅷ、Ⅸ、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秘果种子多酚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艺丹 刘红 +2 位作者 马思聪 闫瑞昕 廖小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分别采用6种大孔树脂(AB-8、D101、HPD-500、S-8、DM130、X-5)纯化神秘果种子多酚,以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量、解吸率为评定参数,优选出X-5为最佳树脂。研究其吸附等温线,发现其与Langmuir等温线拟合良好。静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最佳p... 分别采用6种大孔树脂(AB-8、D101、HPD-500、S-8、DM130、X-5)纯化神秘果种子多酚,以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量、解吸率为评定参数,优选出X-5为最佳树脂。研究其吸附等温线,发现其与Langmuir等温线拟合良好。静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最佳pH 5.8,最佳解吸液为70%乙醇。动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最优样品液浓度为1.2mg/mL,吸附液体积为100mL,解吸液体积为50mL,吸附流速为1.0mg/mL,解吸流速为1.5mg/mL。研究结果表明:经X-5纯化后的神秘果种子多酚含量提高了2倍,T-AOC测定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2.5倍。说明该工艺适用于神秘果种子多酚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果 多酚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山苍子挥发油GC-MS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于长江 宋小平 +2 位作者 张鑫 韩长日 朱林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849-1852,共4页
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提取海南山苍子挥发油,GC-MS对其成份进行分析,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65%。通过分子蒸馏分离山苍子油,测试各组分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海南山苍子挥发油以及分子蒸馏分离的各组份均具有抗肿瘤活性... 利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技术提取海南山苍子挥发油,GC-MS对其成份进行分析,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65%。通过分子蒸馏分离山苍子油,测试各组分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海南山苍子挥发油以及分子蒸馏分离的各组份均具有抗肿瘤活性。海南山苍子挥发油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为6.29μg/m L。组份D1、R1、D2、R2对人白血病细胞抑制活性最好,IC50分别为16.6、7.76、6.73、5.97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 挥发油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6种药用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忠 张晓婷 +3 位作者 高唐英 刘佳 李继东 陈光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33-3034,3050,共3页
[目的]测定6种海南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扩散法测定猪肚木(根、茎、叶)、血桐、黄皮(核、叶)、鸡屎藤(茎、叶)、毛鸡屎藤叶、苍耳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浸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 [目的]测定6种海南药用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扩散法测定猪肚木(根、茎、叶)、血桐、黄皮(核、叶)、鸡屎藤(茎、叶)、毛鸡屎藤叶、苍耳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浸膏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毛霉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结果]猪肚木茎氯仿提取物、血桐没食子酸粗提物、黄皮果核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血桐没食子酸粗提物对毛霉、黑曲霉生长也有抑制作用。[结论]猪肚木茎氯仿提取物、血桐没食子酸粗提物和黄皮果核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肚木 血桐 黄皮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ggin型铬取代杂多离子PW_(11)O_(39)Cr(Ⅲ)(H_2O)^(4-)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华英杰 王崇太 +4 位作者 李天略 毛彦超 黄永龙 彭婷 于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共6页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详细研究了Keggin型铬取代杂多离子PW11O39Cr(Ⅲ)(H2O)4-(PW11Cr)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扫描表明,1.0 mmol.L-1PW11Cr的H3PO4-HAc-H3BO3缓冲溶液(pH2.16)在玻碳电极上有三对氧化-还原波,发生在1.30/0....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详细研究了Keggin型铬取代杂多离子PW11O39Cr(Ⅲ)(H2O)4-(PW11Cr)的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扫描表明,1.0 mmol.L-1PW11Cr的H3PO4-HAc-H3BO3缓冲溶液(pH2.16)在玻碳电极上有三对氧化-还原波,发生在1.30/0.631 V处的准可逆波属于Cr(Ⅲ)/Cr(Ⅴ)电对的双电子氧化-还原响应,而位于-0.553/-0.505 V和-0.782/-0.725 V处的两对可逆波则对应于W-O骨架的双电子还原-氧化响应。PW11Cr三对氧化-还原波的峰电位皆与溶液的pH有关,随着溶液pH的增大,峰电位负移,峰电流降低,阴极和阳极的峰电位差增大,电极过程的可逆性降低。由第一个W-O骨架还原波的峰电流与电位扫描速率平方根的关系得到PW11Cr在H3PO4-HAc-H3BO3溶液(pH 2.16)中的扩散系数为4.4×10-6cm2.s-1。交流阻抗谱表明,Cr(Ⅲ)/Cr(Ⅴ)电对的电极过程受异相电荷传递动力学控制,由相角与频率的关系得到其动力学参数ko为0.67 cm.s-1;而W-O骨架的两个电极过程则受扩散控制。PW11Cr的电极过程存在吸附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型铬取代杂多离子 循环伏安 交流伏安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62的电化学性质和对O2还原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崇太 华英杰 +4 位作者 孙振范 韦吉崇 李天略 童叶翔 刘晓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3-478,共6页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6-2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循环伏安结果显示,P2W18O66-2在pH2.52的0.1mo·lL-1Na2SO4+NaHSO4溶液中有两对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氧化波和两对可逆的双电子还原-...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6-2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循环伏安结果显示,P2W18O66-2在pH2.52的0.1mo·lL-1Na2SO4+NaHSO4溶液中有两对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氧化波和两对可逆的双电子还原-氧化波.单电子波的峰电位和电流与溶液的pH无关,双电子波的峰电位则随溶液pH的增加而负移,峰电流降低,表明双电子电极过程完全受扩散控制,实验测定其扩散系数(DO)为2.5×10-6cm2-1.循环伏安结果表明P2W18O6-62的第III对波对O2还原为H2O2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催化效率约达300%.将P2W18O6-62应用于PW11O39Fe(III)(H2O)4-构成的类电-芬顿过程,使该过程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 电催化 氧还原 过氧化氢 硝基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耳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文洁 张大帅 +1 位作者 陈文豪 陈光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0-1684,共5页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苍耳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出其中6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370%。其中主要成分为1-甲基-5-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28.490%),叶绿醇(12.25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苍耳叶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出其中6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370%。其中主要成分为1-甲基-5-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28.490%),叶绿醇(12.253%)和1-石竹烯(5.237%)。所得的挥发油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其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BEL-7402)表现出很好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4.56和17.99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