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自主知识体系
1
作者 赵炎秋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对于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拥有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特色文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拥有自己的特色和独立性,推动中国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构特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1)立足中国现实,加强知识原创;(2)保持主体性,实现“第二个结合”;(3)创造新的知识,打造标识性知识;(4)加强系统建设,完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自主知识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从道不从君”的“臣道”论
2
作者 祁志祥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22-29,共8页
周代“外王之道”探讨的一个专题是“臣道”。“臣”是协助君主平定天下、为天下苍生服务的“辅翼”,既有“君令臣共”、事君以忠的责任,又有“从道不从君”的权利。周代并未出现“君为臣纲”的单向要求,而是设置了“君义臣忠”的互为... 周代“外王之道”探讨的一个专题是“臣道”。“臣”是协助君主平定天下、为天下苍生服务的“辅翼”,既有“君令臣共”、事君以忠的责任,又有“从道不从君”的权利。周代并未出现“君为臣纲”的单向要求,而是设置了“君义臣忠”的互为因果契约。如果君主失去“仁义”之道,臣子就应当“逆命而利君”;如果君主一意孤行,成为独夫民贼,臣子就有“革命”的权利把他推翻。周代的“臣道”学说从辅君为民的发生机制论及君臣的各自职责,强调匡君之邪、“纳善于君”的谏诤之道才是真正的“忠臣”之道。其核心主张是:“忠臣”所忠,应是国泰民安之道;明君行道,就从道忠君;昏君悖道,就从道逆君。周代的“臣道”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外王之道中的民本基石和对君主的制衡机制,为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外王之道 臣道 从道不从君 逆命而利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六重形象
3
作者 祁志祥 《艺术广角》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以儒生的文化积累和“君子儒”的远大理想为基础,创立了以人为本的儒家学说。通过仁德修养,孔子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同时孔子也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从“...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以儒生的文化积累和“君子儒”的远大理想为基础,创立了以人为本的儒家学说。通过仁德修养,孔子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同时孔子也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从“仁”入手,“修己以安百姓”,将“爱人”之心推行到爱民、安民、利民的政治实践中。晚年,孔子整理、编订的周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学说 仁德 六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