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生境适宜性动态评价
1
作者 王虹博 符明利 +4 位作者 韦玲艳 王永师 符运南 饶晓东 龚文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50,共14页
适宜的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种群资源发展的重要保障,明确其时空变化特征对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的8个评价指标,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对1988—2023年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 适宜的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种群资源发展的重要保障,明确其时空变化特征对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的8个评价指标,采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对1988—2023年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坡鹿(Rucervus eldii hainanus)的栖息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23年,卫星项圈跟踪数据显示海南坡鹿出现在评价结果为“最适宜”“适宜”和“次适宜”区域的记录比例达99.91%;(2)1988—2023年,“最适宜”和“适宜”区域面积整体均呈增减反复波动变化趋势,“最适宜”区域总面积减少93.40 hm^(2),“适宜”区域总面积增加161.13 hm^(2);(3)1988—1993年、1998—2003年和2018—2023年,研究区“次适宜→适宜”“适宜→最适宜”和“适宜→次适宜”的转移面积较大,分别为265.46、178.45、347.67 hm^(2);(4)“最适宜”区域重心变化最复杂,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迁移均值为495.15 m,“适宜”区域重心迁移距离最大,整体向东南方向偏移,迁移均值为528.79 m;(5)保护区海南坡鹿的栖息地适宜性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自保护区西部逐渐扩散到南部和北部,冷点区域一直围绕保护区边缘分布。本研究结果对恢复海南坡鹿种群数量和提高栖息地管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HSI模型 栖息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海 王丽冰 +2 位作者 卢学理 袁喜才 张春兰 《热带林业》 2009年第2期37-39,共3页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 科学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采用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和中国山岳观赏旅游地评价因子模型树,从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3个方面对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良好的风景质量、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较大。文章还对降低或减少生态旅游对海南坡鹿等野生动物的干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风景质量 区位条件 区域经济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蟒种群动态及进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符明利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为了解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蟒(Python bivittatus)与坡鹿(Rucervus eldii)等野生动物之间的种群关系,在2012—2021年对该保护区蟒实施监测,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蟒种群动态、进食动物种类、进食节律和进食生境进行研究,共记录到蟒实... 为了解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蟒(Python bivittatus)与坡鹿(Rucervus eldii)等野生动物之间的种群关系,在2012—2021年对该保护区蟒实施监测,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蟒种群动态、进食动物种类、进食节律和进食生境进行研究,共记录到蟒实体133条,记录到蟒进食野生动物63件。研究表明:蟒种群数量因区内猎物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59条(44.36%)蟒位于鹅炸河管理站,25条(18.80%)位于公建坡管理站,48条(36.09%)位于罗鼓山管理站,1条(0.75%)位于英梅管理站。蟒捕食的野生动物包括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坡鹿、野猪(Sus scrofa)、海南兔(Lepus hainanus)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进食频率分别为4.76%、90.47%、1.59%、1.59%和1.59%,其中坡鹿幼崽(84.12%)为蟒最主要的捕食对象。07:00—13:00和19:00—次日01:00是蟒进食高峰期(68.26%),01:00—07:00和13:00—19:00进食明显减少(31.74%)。蟒进食行为发生的主要生境为低平地热带草原(49.21%),其后依次为灌丛草地(25.40%)、有刺灌丛(15.87%)和人工草地(9.52%)。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蟒种群现状及进食特征,探讨蟒对坡鹿种群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动态 捕食行为 活动节律 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田保护区火烧草地植被对海南坡鹿栖息地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符明利 文小梅 +2 位作者 冯英 何斌斌 张恩彬 《热带林业》 2018年第4期33-36,共4页
海南坡鹿(Cenvus eldi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草地类型是海南坡鹿重要的生境类型,为了弄清楚火烧草地后对海南坡鹿坡鹿栖息地的影响,我们在1~10月份内采用了样地法和样线法分别从坡鹿食物量变化、外来植物覆盖... 海南坡鹿(Cenvus eldi hainanus)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草地类型是海南坡鹿重要的生境类型,为了弄清楚火烧草地后对海南坡鹿坡鹿栖息地的影响,我们在1~10月份内采用了样地法和样线法分别从坡鹿食物量变化、外来植物覆盖度变化、坡鹿对栖息地选择的变化及其行为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经调查发现海南坡鹿的食物量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内平均每月分别为953.7g/m^2和903.3g/m^2;外来植物的覆盖度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内平均每月分别为12.7%和7.9%;坡鹿对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选择分别为55.3%和44.7%;坡鹿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的各种行为比是:采食60.7%和39.3%;运动53.3%和46.7%;休息44.4%和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海南坡鹿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田保护区海南坡鹿种群发展的主要因子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符明利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田保护区经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海南坡鹿种群取得稳定发展,目前坡鹿种群数量已经发展到300余头,但是影响海南坡鹿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该文从人类活动、坡鹿栖息地、蟒蛇捕食坡鹿、坡鹿... 海南坡鹿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田保护区经过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海南坡鹿种群取得稳定发展,目前坡鹿种群数量已经发展到300余头,但是影响海南坡鹿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该文从人类活动、坡鹿栖息地、蟒蛇捕食坡鹿、坡鹿遗传多样性及坡鹿的疾病等5个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保护对策,为保护海南坡鹿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使海南坡鹿种群能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影响因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坡鹿食性植物资源调查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蓝俊 李承臻 +5 位作者 王合升 符运南 符明利 罗丽娟 虞道耿 胡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6,共6页
试验旨在调查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南坡鹿食性植物资源,并分析其营养成分。试验共调查海南坡鹿食性植物92种,其中豆科植物20种,禾本科植物23种,其他科植物49种。结果显示,豆科植物中灰色关联度排名前5的分别是猪屎豆、银合欢、... 试验旨在调查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南坡鹿食性植物资源,并分析其营养成分。试验共调查海南坡鹿食性植物92种,其中豆科植物20种,禾本科植物23种,其他科植物49种。结果显示,豆科植物中灰色关联度排名前5的分别是猪屎豆、银合欢、含羞草山扁豆、大叶山蚂蝗和毛蔓豆,禾本科植物前5名分别是细穗草、细柄黍、坚尼草、斑茅和牧地狼尾草,其他科中植物前5名分别是黄花棯、叶被木、土坛树、楝和破布叶。研究表明,这15种综合得分高的植物是优质的海南坡鹿食性植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植物资源调查 营养成分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坡鹿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 被引量:1
7
作者 符运南 曾治高 《野生动物》 2008年第5期254-256,共3页
社区共管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其基本目的是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海南坡鹿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进行的调查与分析,本文提出了成立坡鹿共管小组、完善坡鹿采食补偿机制和科技... 社区共管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一种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其基本目的是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海南坡鹿野放种群的社区共管进行的调查与分析,本文提出了成立坡鹿共管小组、完善坡鹿采食补偿机制和科技扶贫等进一步开展社区共管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迁地保护 社区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贤梅 《热带林业》 2014年第4期43-45,42,共4页
掌握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是开展疾病防治诊断的重要前提工作,只有掌握了临床检查,才能准确的了解坡鹿的健康状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该文阐述了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体温的检查;呼吸频率的检查;采食与反刍的检查;胃肠道... 掌握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是开展疾病防治诊断的重要前提工作,只有掌握了临床检查,才能准确的了解坡鹿的健康状况。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观察,该文阐述了海南坡鹿一般临床性检查:体温的检查;呼吸频率的检查;采食与反刍的检查;胃肠道的检查;心搏频率的检查;排粪及粪便检查;排尿及尿液的检查。不同年龄、性别的坡鹿个体各种指标的检查结果有所差异;坡鹿在静止或者是运动状态下各种指标的检查结果也不相同。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临床性检查与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临床检查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柱花草的种植与放牧管理技术
9
作者 符运南 符海豪 王菊 《热带林业》 2013年第2期19-21,共3页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是一种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高产优质牧草。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种植,供海南坡鹿食用。文中就184柱花草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基于放牧海南坡鹿的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提...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是一种粗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的高产优质牧草。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种植,供海南坡鹿食用。文中就184柱花草的种植栽培技术和基于放牧海南坡鹿的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提出了科学种草、适时放牧、以草定畜、合理安排载畜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柱花草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季雨林疏伐后对海南坡鹿生境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符明利 白振清 +4 位作者 贾康胜 文小梅 冯英 张恩彬 何斌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2-506,共5页
海南坡鹿是我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种群数量的增多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海南坡鹿的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区过去很少对落叶季雨林这种生境采用疏伐的方式进行调节,我们为了弄清楚它们在疏伐前后海南坡鹿对其选择的... 海南坡鹿是我国特有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种群数量的增多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对海南坡鹿的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保护区过去很少对落叶季雨林这种生境采用疏伐的方式进行调节,我们为了弄清楚它们在疏伐前后海南坡鹿对其选择的变化情况,在一年的时间内采用样线调查的方法,发现坡鹿后记录其数量、行为活动、性别和年龄结构等,经过分析后发现海南坡鹿在全年对疏伐区有较高的选择;在疏伐区内的行为活动主要以采食为主,在非疏伐区内的行为活动主要以采食和休息为主;从不同年龄结构看出,亚成体和成年坡鹿相对于幼仔来说更喜欢在疏伐区内活动;在交配期,海南坡鹿更喜欢在疏伐区活动,繁殖期更喜欢在非疏伐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落叶季雨林 疏伐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猕岭野放坡鹿种群与栖息地现状
11
作者 卢学理 张春兰 +3 位作者 张海 符运南 赵仁东 袁喜才 《热带林业》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2003年开始由大田自然保护区向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至2005年止共野放296头。2007年5月,海南林业局组织了海南坡鹿种群全面调查。我们对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直观点数调查、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相... 2003年开始由大田自然保护区向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至2005年止共野放296头。2007年5月,海南林业局组织了海南坡鹿种群全面调查。我们对猴猕岭野放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与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现场直观点数调查、样方调查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为海南坡鹿530头,种群年均增长率约21.4%。事实证明了迁地野放坡鹿是成功的,为促进坡鹿种群的进一步发展及栖息质量不断改善,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坡鹿 种群 栖息地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