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海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志国 陈卫军 +1 位作者 张伟敏 陈文学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18期117-120,共4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育。“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尤为关注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育。“食品化学”课程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对培育社会发展所需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内涵基础上,侧重对“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培育更多契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食品类优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食品化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ose、GC-MS和GC-IMS分析不同制油工艺对海南山茶油品质及风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兰韬 陈李品 +4 位作者 王涛 谢玫珍 张伟敏 云永欢 张良晓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3-77,共15页
为了明确制油工艺对海南山茶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常温和高温下压榨法(NT-P、HTP)、亚临界丁烷萃取法(NT-SBE、HT-SBE)以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NT-SCE、HT-SCE)提取的海南山茶油的品质和风味特征,旨在探索最优加工工艺... 为了明确制油工艺对海南山茶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常温和高温下压榨法(NT-P、HTP)、亚临界丁烷萃取法(NT-SBE、HT-SBE)以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NT-SCE、HT-SCE)提取的海南山茶油的品质和风味特征,旨在探索最优加工工艺。本研究聚焦于6种不同工艺对海南山茶油出油率、油脂品质指标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运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以及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鉴定,并且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处理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山茶油的出油率和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P<0.05),其中HT-SCE出油率最高(32.22%)。NT-SBE、NT-SBE、HT-SCE及HT-P、HT-P油样分别表现出最低的酸价(0.66 mg/g)、碘值(77 g/100 g)、过氧化值(0.02 g/100 g)、水分含量(0.03 g/100 g)。NT-SCE油样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86.606%)。在6种油样中共检测出160种挥发性物质,醛类、酮类、醇类和部分萜烯类化合物对海南山茶油风味的形成贡献较大。高温处理的山茶油中含有较多的醛类,酮类和酯类。在6种油样中,HT-PO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HT-SCEO。最后,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了29种对海南山茶油风味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并发现不同工艺的油样在特征风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比较品质指标和风味特征,该研究发现超临界CO_(2)工艺更适用于海南山茶油的加工,为海南山茶油的加工工艺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山茶油 制油工艺 品质指标 挥发性化合物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硕博一体化的食品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为例
3
作者 林雪 王露 +2 位作者 张琳 张家超 李从发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 课程建设是践行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工作。综述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情况,提出从优化教学目标、创新设计课程内容、匹配教学方式方法和建立形成性评价反馈体系4个方面探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建设,并对现阶段实践效果进行总结,旨在切实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服务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本硕博一体化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志国 张伟敏 +1 位作者 陈卫军 陈文学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期124-127,133,共5页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在“食品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科研与... 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在“食品化学”课程实验教学中,以创新能力培育为目标,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科研与教学相长教学模式。在阐述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侧重从创新能力培育视角出发,提出从合理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评价形式等方面改革食品类专业“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升“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实效,助力新形势下高校食品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实验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FastDIA定量蛋白质组的富硒与非富硒鸡蛋差异表达蛋白鉴定及功能分析
5
作者 袁琳 赵文竹 +2 位作者 吴春剑 于一丁 于志鹏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3-170,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四维快速数据非依赖性采集(4D-fast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4D-Fast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富硒鸡蛋与非富硒鸡蛋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及其功能特性。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组间... 本研究旨在利用四维快速数据非依赖性采集(4D-fast 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4D-FastDIA)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富硒鸡蛋与非富硒鸡蛋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及其功能特性。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组间相对定量的蛋白质,探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规律,并利用基因本体论注释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法对蛋白质功能和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257种蛋白质,其中251种蛋白质被定量分析。蛋清中共鉴定到48种差异蛋白,其中28种蛋白表达下调,20种蛋白表达上调。蛋黄中共鉴定到82种差异蛋白,其中58种蛋白表达下调,24种蛋白表达上调。通过比较天然富硒鸡蛋与非富硒鸡蛋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发现丝氨酸肽酶抑制剂、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蛋白、卵转铁蛋白和黏蛋白-6在富硒鸡蛋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富硒鸡蛋。通过基因本体注释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天然富硒鸡蛋中与免疫调节、抗菌、抗氧化相关的蛋白质在表达水平上显著高于非富硒鸡蛋。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富硒鸡蛋与非富硒鸡蛋在营养成分价值上的差异及其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天然富硒 非富硒 蛋白质组学 四维快速数据非依赖性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转录因子SlERF.F4在番茄果实抵御灰霉病中的功能分析
6
作者 陈霞 李珊 +1 位作者 张正科 孟兰环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但其极易受到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ERF转录因子在植物胁迫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获得番茄SIERF.F4过...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但其极易受到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ERF转录因子在植物胁迫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获得番茄SIERF.F4过表达材料,比较其与野生型果实的差异,研究其介导的番茄果实抗灰霉病的功能。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番茄品种‘AC’(‘Ailsa Craig’)果实相比,SIERF.F4过表达(SIERF.F4-OE)番茄果实对灰葡萄孢的抗性较强,表现在灰葡萄孢接种后果实病斑扩展速率较慢。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SIERF.F4-OE果实体内的活性氧(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和MDA含量低于‘AC’果实,同时,抗氧化酶活性(POD、CAT和SOD酶)高于‘AC’果实。此外,SIERF.F4-OE番茄果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于‘AC’果实。研究结果说明,SIERF.F4可通过调节番茄果实活性氧稳态及防御酶活性增强果实对灰葡萄孢的抵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转录因子ERF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家会 房佳琪 +1 位作者 杨维 夏光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 为探索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对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能的影响,实验以罗非鱼MP为原料,以质构、持水、分子间作用力等为指标研究了真空热处理与谷蛋白添加对罗非鱼MP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浴条件下,加入0.7%的谷蛋白显著提高了MP的硬度、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谷蛋白使MP凝胶网络趋于平整,孔洞减小,有利于凝胶的形成。与水浴加热相比,经过一段式真空热处理1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弹性、凝胶强度显著提高,真空热处理2 h后,MP凝胶的内聚性与凝胶强度进一步提高。另外,真空热处理和谷蛋白添加改善了MP凝胶的水分状态,T22固定水的含量下降,同时T22固定水与T23自由水的迁移受到限制,使凝胶内水分趋于稳定。分子间作用力结果显示,离子键与疏水相互作用增强,促进了MP的凝胶化。综上所述,真空加工和谷蛋白添加促使MP结构伸展,形成更加致密的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 真空热处理 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凤婷 王旭 +8 位作者 韩新雨 许振岚 吴声敢 黄浩 汤涛 盛清 王强 沈国强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4-942,共9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铁皮石斛最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为探究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茎叶喷雾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复硝酚钠处理一年生铁皮石斛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末次施药后0、7、15、22、30、45、60、90、120、150、180... 黄酮类化合物是铁皮石斛最主要的功效成分之一。为探究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中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茎叶喷雾的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复硝酚钠处理一年生铁皮石斛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末次施药后0、7、15、22、30、45、60、90、120、150、180 d(采收期)取样,测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QuEChERS的方法定量检测铁皮石斛中17种黄酮化合物。结果表明,施用复硝酚钠能够提高铁皮石斛茎中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同时,复硝酚钠对铁皮石斛茎中不同黄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不同。施用复硝酚钠对柚皮素、圣草酚等13种黄酮化合物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因此,施用复硝酚钠可以提高铁皮石斛的总黄酮含量,从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复硝酚钠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油脂体基乳液凝胶制备及其对β-胡萝卜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津 田燕 +3 位作者 赵鑫鑫 张伟敏 王志国 蒋志国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132,共7页
本研究以椰子油脂体为乳化剂制备乳液并表征不同浓度对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卡拉胶相互作用构建油脂体基乳液凝胶,探究其流变性质、质构性能及其负载β-胡萝卜素后对其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椰子油脂体浓度使得乳... 本研究以椰子油脂体为乳化剂制备乳液并表征不同浓度对其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与卡拉胶相互作用构建油脂体基乳液凝胶,探究其流变性质、质构性能及其负载β-胡萝卜素后对其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椰子油脂体浓度使得乳液透光率由80%降低为40%,且不稳定性指数由0.82降低为0.36(P<0.05)。所有椰子油脂体基乳液凝胶呈现非牛顿流体行为,且黏弹模量随着扫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油脂体浓度能显著增加乳液凝胶的硬度(P<0.05)将其持水力保持在80%。椰子油脂体乳液凝胶负载β-胡萝卜素后呈现亮黄色。负载在椰子油脂体乳液凝胶中的β-胡萝卜素在55℃储存12d后的保留率(40.5%~65.6%)明显高于空白组;且降解速率常数与半衰期最大。研究证明椰子油脂体乳液凝胶负载β-胡萝卜素后能显著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脂体 乳液凝胶 Β-胡萝卜素 储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HNU502和粪菌移植缓解抗生素副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琳 李敖 +2 位作者 黎嘉和 张增 张家超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是会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胀气和消化不良等副作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因具有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缓解各种病症的功能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以常见的抗生素... 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是会使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引起腹泻、胀气和消化不良等副作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因具有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并缓解各种病症的功能引起广泛关注。本实验以常见的抗生素头孢噻肟为代表,结合宏基因组学、病理学分析和气相色谱技术开展FMT和益生菌副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HNU502)缓解抗生素副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FMT通过恢复紊乱的肠道菌群缓解抗生素副作用,而HNU502通过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发挥作用。FMT和益生菌补充不同程度地改善了肠道菌群组成,并能够防止杯状细胞缺失,增加黏蛋白2和紧密连接蛋白1含量,从而帮助肠道黏膜恢复。这两种手段也能改善短链脂肪酸代谢紊乱,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清尿素氮分泌,有效减少毒力因子的富集。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健康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可为缓解抗生素副作用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粪菌移植 副干酪乳酪杆菌HNU502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发酵芒果渣生产虾青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天宇 杨劲松 +2 位作者 谭海生 谯化化 赵松松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33,共8页
为了确定益生菌联合发酵芒果残渣生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提高虾青素产量。以芒果残渣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HCA6-2、红法夫酵母XYV_3共发酵,以虾青素产量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益生菌复合发... 为了确定益生菌联合发酵芒果残渣生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提高虾青素产量。以芒果残渣为原料,利用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HCA6-2、红法夫酵母XYV_3共发酵,以虾青素产量和生物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了益生菌复合发酵生产虾青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前发酵阶段酿酒酵母与植物乳杆菌菌株比例为2∶1,接种量为7.4%,发酵时间为63 h,后发酵阶段接入红法夫酵母,虾青素产量达到3.356 mg/L,较红法夫酵母单独发酵的1.822 mg/L产量提高了84.30%,3个因素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发酵时间>菌株比例>接种量。该研究为益生菌复合发酵生产虾青素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法夫酵母 益生菌 联合发酵 虾青素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多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江榕 仲磊 +2 位作者 纪阳 胡秋辉 赵立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4-104,共11页
为研究食用菌多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杏鲍菇干粉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杏鲍菇粗蛋白,再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酶解,将获得的杏鲍菇粗蛋白酶解液通过超滤分离、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进行纯化,并构建R... 为研究食用菌多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以杏鲍菇干粉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杏鲍菇粗蛋白,再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复合酶解,将获得的杏鲍菇粗蛋白酶解液通过超滤分离、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进行纯化,并构建RAW264.7巨噬细胞模型,测定其增殖率、NO释放率、吞噬率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对各组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0、5~10、3~5 kDa和<3 kDa 4种分子质量不同的超滤纯化组分中,<3 kDa组分的免疫活性最高。Sephadex G-15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获得免疫活性最高的组分Peak 2-2。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Peak 2-2组分进行de novo测序,根据可信度评分(≥99),筛选获得51条多肽序列。最后,利用分子对接手段确定杏鲍菇多肽DFPALR和LLGVD与TLR4蛋白的结合稳定,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确定两条多肽与TLR4蛋白的结合是可自发的、稳定的。本研究表明杏鲍菇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活性多肽 免疫调节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高压微射流制备黑胡椒精油纳米乳液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亚欣 吴松 +2 位作者 杨涵越 袁小雅 潘永贵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5-223,共9页
为改善黑胡椒精油(Black Pepper Essential Oil,BPEO)在食品保鲜方面应用时存在的刺激性气味和稳定性问题,以BPEO为油相,吐温80(Tween 80)为乳化剂,并使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制备纳米乳液的工... 为改善黑胡椒精油(Black Pepper Essential Oil,BPEO)在食品保鲜方面应用时存在的刺激性气味和稳定性问题,以BPEO为油相,吐温80(Tween 80)为乳化剂,并使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制备纳米乳液的工艺参数。通过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BPEO纳米乳液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175 MPa、均质2次以及Tween 80浓度1.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BPEO纳米乳液粒径为126.64 nm,聚合物分散系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为0.238。BPEO纳米乳液中存在Tween 80和纯精油的大部分官能团,其特征吸收峰的波数变化较为微小,证明BPEO被成功地包裹在液滴中。BPEO纳米乳液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含β-石竹烯(29.32%)、D-柠檬烯(14.05%)、β-蒎烯(13.17%)、桧烯(8.69%)、α-蒎烯(2.89%)、石竹素(1.61%)、芳樟醇(0.27%)、4-松油醇(0.62%)和γ-松油烯(0.21%)等化合物,多数活性成分在BPEO中检测到。说明高压微射流均质技术并没有破坏BPEO生物活性成分,所制备的BPEO纳米乳液有望保持与BPEO相同的生物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食品防腐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椒精油(BPEO) 高压微射流 响应面法 纳米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资源中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晓蓉 齐沛沛 +3 位作者 王新全 王萌 张善英 章程辉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4-170,共7页
桑资源主要包括桑叶、桑椹和桑白皮等,深入挖掘桑资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桑资源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热点如生物碱、多糖、多酚、黄酮等,并对其在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食品原料及添加剂... 桑资源主要包括桑叶、桑椹和桑白皮等,深入挖掘桑资源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桑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桑资源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热点如生物碱、多糖、多酚、黄酮等,并对其在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食品原料及添加剂、家畜饲料等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了介绍。本综述旨在对桑资源的深度加工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助力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资源 生物活性成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采后处理对贮藏期间贵妃杧果实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陈叶珍 弓德强 +5 位作者 胡美姣 李敏 高兆银 孙进华 杨毅 潘永贵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2,共7页
为寻找杧果采后保鲜新方法,探讨γ-氨基丁酸(GABA)采后处理对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贵妃杧”果实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测定比较2.0 mmol/L GABA采后处理对果实在相对湿度85%~95%、(25±1)℃常温贮藏下果皮色泽、果实硬度,维生素C... 为寻找杧果采后保鲜新方法,探讨γ-氨基丁酸(GABA)采后处理对杧果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贵妃杧”果实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测定比较2.0 mmol/L GABA采后处理对果实在相对湿度85%~95%、(25±1)℃常温贮藏下果皮色泽、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淀粉、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以及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ABA处理延缓果皮L值和b值增大,促进贮藏前期a值增大;延缓贮藏前期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并提高中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同时,GABA处理延缓果实维生素C、柠檬酸、莽草酸及总酸含量降低,并提高贮藏中后期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降低贮藏期间果实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说明GABA采后处理能有效保持供试杧果果实采后常温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γ-氨基丁酸(GABA) 采后处理 贮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复合肉桂酸钾处理对芒果采后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陈叶珍 胡美姣 +3 位作者 李敏 高兆银 潘永贵 弓德强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复合肉桂酸钾(PC)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抗病性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以‘贵妃’芒果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mol/L的MeJA复合PC(25、50、100 mmol/L)溶液浸泡芒果10 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各处理组随机选取部分果实接... 为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复合肉桂酸钾(PC)处理对芒果果实采后抗病性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以‘贵妃’芒果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mol/L的MeJA复合PC(25、50、100 mmol/L)溶液浸泡芒果10 min,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各处理组随机选取部分果实接种炭疽菌,处理后的果实在室温(25±1)℃下贮藏12 d,并定期(每3 d)测定接种炭疽菌果实的病斑直径和未接菌果实的病情指数、果皮防御相关酶活性及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有机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相比,MeJA复合PC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果实的病斑直径和病情指数,其中10μmol/L MeJA复合50 mmol/L PC处理效果最好,在12 d时,病斑直径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43.56%和52.94%,并且该复合处理显著提高了接菌芒果果皮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β-1,3-葡聚糖酶(GLU)4种与抗病性相关防御酶的活性,其中在9 d时,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9.22%、31.35%、57.28%和13.72%。另外,该复合处理也有效提高了芒果常温贮藏后期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VC、柠檬酸、莽草酸和奎宁酸的降解,并提高了苹果酸含量,从而较好地保持果实的品质。因此,MeJA复合PC处理可有效提高芒果采后抗病性,并保持果实品质。研究结果可为芒果采后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茉莉酸甲酯 肉桂酸钾 抗病性 采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土壤中的消解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杜颂 汤涛 +7 位作者 程曦 赵学平 张春荣 梁晓宇 王萌 张震 李永成 章程辉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7,共11页
砜吡草唑是新型异唑类芽前除草剂,已被登记在小麦上使用,但其主要代谢物M-1和M-3对土壤环境的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黑土、褐土、红土3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研究了不同理化条件对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消解性的影响,以及砜吡草唑... 砜吡草唑是新型异唑类芽前除草剂,已被登记在小麦上使用,但其主要代谢物M-1和M-3对土壤环境的风险尚不明确。本研究使用黑土、褐土、红土3种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研究了不同理化条件对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消解性的影响,以及砜吡草唑及其主要代谢物对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3在不同土壤中的消解速率低于母体,3种土壤培养120 d后,砜吡草唑的消解速率为12.3%~38.0%;M-1的消解速率为3.8%~4.6%;M-3的消解率为4.6%~21.0%。砜吡草唑易在高pH值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黑土)中消解,M-1易在高阳离子交换量的土壤(黑土)中消解,M-3易在低pH值和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红土)中消解。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是影响M-1和M-3消解的主要因素。同时,M-1和M-3均在母体消解过程中逐渐累积,3种土壤中M-1和M-3的总累积量分别占砜吡草唑消解总量的41.0%、27.2%、32.6%。M-1易在有机质含量高的环境中生成,而M-3易在高pH值环境中生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砜吡草唑母体及其代谢物M-1和M-3对土壤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脱氢酶等均具有明显的活性抑制作用,而且代谢物的抑制作用要强于母体。因此,在评估砜吡草唑对土壤的潜在风险时,需综合考虑砜吡草唑及其代谢物的生态风险,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砜吡草唑 代谢物 消解动态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暗色肉蛋白肽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18
作者 孙慧 赵永强 +2 位作者 于刚 杨涛 夏光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4,共9页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 [目的]实现金枪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从中制备抗氧化蛋白肽。[方法]以黄鳍金枪鱼暗色肉为原料,采用蛋白酶分步酶解制备抗氧化蛋白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分析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氨基酸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抗氧化蛋白肽的最优制备工艺为风味蛋白酶酶解温度50℃,pH 7.00,酶添加量6000 U/g,酶解时间4.00 h;二步酶解中,胃蛋白酶酶解温度55.69℃,pH值1.41,酶添加量3200 U/g,酶解时间5.16 h。该条件下,蛋白肽的水解度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21.55%,85.89%。金枪鱼暗色肉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肽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为1.613 mg/mL,同时,该蛋白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比约39.60%,疏水性氨基酸占比约35.13%。另外,其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3000以下,占比约为63.86%。[结论]从金枪鱼副产物中采用分步酶解法所获蛋白肽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营养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暗色肉 分步酶解 蛋白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菠萝皮渣生产虾青素工艺优化
19
作者 刘伟 谯化化 +5 位作者 杨劲松 谭海生 鲁天宇 赵松松 窦颖 许馨丹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6-211,共6页
为确定复合菌种发酵菠萝皮渣生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该研究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选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G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P-8、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XYV3作为发酵菌种,以虾青素... 为确定复合菌种发酵菠萝皮渣生产虾青素的最佳工艺,该研究以菠萝皮渣为原料,选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G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P-8、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XYV3作为发酵菌种,以虾青素产量和红法夫酵母生物量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酿酒酵母FP-8与植物乳植杆菌CG1接种比例2∶1,接种量10%,发酵51 h后接入8%红法夫酵母,22.5℃、180 r/min摇床好氧发酵96 h。在此条件下,虾青素产量达3.12 mg/L,相较于红法夫酵母单独发酵的产量(1.86 mg/L)提高了67.47%。这表明,酿酒酵母、植物乳植杆菌联合红发夫酵母发酵是一种比红法夫酵母单独发酵更高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虾青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渣 复合菌种 红法夫酵母 虾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胶原酶的异源表达、鉴定及其在抗氧化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
20
作者 吴海星 黄安妮 +3 位作者 高霞 申铉日 夏光华 张雪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216,共11页
目的:对来源于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胶原酶LsCol1进行异源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底物特异性研究,并用于水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期为新型胶原酶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 目的:对来源于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的胶原酶LsCol1进行异源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底物特异性研究,并用于水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期为新型胶原酶资源的开发及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序列分析工具BLAST、Clustal Omega等分析LsCol1的氨基酸序列,利用AlphaFold 3预测其三维结构,借助化学合成技术获得LsCol1的基因序列全长并在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使用镍亲和层析色谱分离纯化LsCol1,研究其酶学特性及底物特异性,最后利用LsCol1水解罗非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结果:LsCol1基因序列全长为3219 bp,编码1072个氨基酸,N端含有催化域,C端附属结构域由一个多囊肾病样结构域和两个胶原结合结构域组成。纯化后的重组胶原酶LsCol1分子量为120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7.5,在低于30℃和pH7.0~10.0范围内稳定性较好,Ca^(2+)对LsCol1的酶活力呈促进作用。底物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LsCol1的最适作用底物为罗非鱼皮胶原蛋白。以罗非鱼皮胶原蛋白为底物制备的水解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水解物浓度为4 mg/mL时,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5.9%、97.6%和32.1%。结论:L.sphaericus来源的重组胶原酶LsCol1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抗氧化活性肽制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胶原酶 酶学特性 胶原蛋白水解物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