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道君 刘国民 +3 位作者 梁远发 鄢东海 令狐昌弟 田永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ISSR-PCR反应参数。筛选出了10个有效引物,并以中国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共21份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对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的重复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优化后...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木犀科苦丁茶ISS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一套稳定的ISSR-PCR反应参数。筛选出了10个有效引物,并以中国木犀科苦丁茶8个物种共21份种质材料为供试材料对优化后的反应条件的重复性、多态性进行了检测。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10×buffer2.5μL,2.0~3.0mmol·L-1 MgCl2,150~300μmol·L-1 dNTPs,Taq酶1.0~1.5U,引物0.4~0.5μmol·L-1,DNA模板5~32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然后按94℃变性40s,50~54℃退火45s,72℃延伸120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8min。该反应条件可应用于中国木犀科苦丁茶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科 苦丁茶 ISSR 影响因子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属苦丁茶的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邱丰艳 王小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0350-10352,共3页
介绍了冬青属苦丁茶原植物的种类,从其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降压作用、降脂减肥作用、抗炎杀菌作用、抗生育作用、抗氧化作用、单体化合物的药理等多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其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冬青属苦丁茶 原植物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冬青科苦丁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芽产品中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低。6种供试的冬青科苦丁茶样品中总三萜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依次排序为:大叶冬青(4.209%)>枸骨(3.866%)>霍山冬青(3.064%)>华中枸骨(2.775%)>苦丁茶冬青(2.74%)>五棱冬青(2.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总三萜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郑道君 刘国民 +1 位作者 何声进 李娟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苦丁茶冬青共50份种质材料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计算了供试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共显示出其13条谱带,材料间的酯酶同工...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苦丁茶冬青共50份种质材料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计算了供试种质材料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并运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50份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共显示出其13条谱带,材料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显著,其具体表现在迁移率、酶带数目和酶带强弱的显著不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基于酯酶酶谱的50份供试种质材料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3000~1.0000之间,UPGMA法聚类结果与不同种质材料的地理起源有显著的相关性。聚类结果可以把不同地域起源的材料分开,而同一地域来源的材料则归聚在一起。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评价苦丁茶冬青种内遗传多样性以及种下类群划分的重要参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酯酶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田建平 李娟玲 +1 位作者 胡远艳 刘国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0-1807,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冬青属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 C.J.T seng)与5个近缘种和一形态居间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气孔器均位于下表皮,每种植物均有正常气孔器和大气孔器,气孔器类型均以环列型为主,其次为双环列型。(2)7种冬青属苦丁茶植物的差异性体现在叶表皮细胞的垂周壁形态和气孔外缘角质层纹饰等方面。(3)霍山冬青叶表皮微形态与华中枸骨存在着较大区别。(4)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叶表皮特征,形态居间物种类型应为五棱苦丁茶的变种。研究认为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分类学意义,能够为苦丁茶冬青及其近缘种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近缘种 叶表皮 微形态特征 分类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杂交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符岸军 李娟玲 +2 位作者 李劲松 张勇 刘国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77-2580,共4页
[目的]研究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杂交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方法]以"绿色星辰"为母本、"出水芙蓉"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杂交种子进行了离体培养和组培快繁。[结果]石斛兰杂交种"绿... [目的]研究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杂交种子无菌萌发与组培快繁。[方法]以"绿色星辰"为母本、"出水芙蓉"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杂交种子进行了离体培养和组培快繁。[结果]石斛兰杂交种"绿色星辰×出水芙蓉"的F1代种子在改良Knudson培养基上(附加1.00 mg/L 6-BA、1.00 mg/L NAA和10.0%熟香蕉泥)可获得理想的无菌萌发效果,且原球茎在该培养基上也能较快增殖。以1/2MS最适合于该杂种石斛兰F1代无菌实生苗的组培快繁;8种供试培养基用于增殖培养的效果为:1/2MS>MS>1/3MS>1/4MS≈N6>改良Knudson≈B5>H。NAA用于杂种石斛兰"绿色星辰×出水芙蓉"F1代无菌实生苗的生根壮苗效果要优于IBA;NAA的推荐浓度为2.00 mg/L。[结论]为今后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解兰 杂种 无菌萌发 组培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科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44-7246,共3页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5.0μm,4.6mm×150.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含量为枸骨(1.64%)>霍山冬青(1.63%)>大叶冬青(1.54%)>五棱冬青(1.23%)>苦丁茶冬青(0.96%)>华中枸骨(0.69%)>苦丁茶产品(<0.28%);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大叶冬青(0.22%)>霍山冬青(0.18%)>枸骨(0.17%)>五棱冬青(0.14%)>苦丁茶冬青(<0.12%)>华中枸骨(0.10%)>苦丁茶产品(0)。[结论]测定结果有助于指导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加工产业选择合适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科 苦丁茶 熊果酸 齐墩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炭疽病菌一新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国民 刘媛 +3 位作者 付乾堂 郑道君 李清山 张中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53-555,共3页
报道苦丁茶炭疽菌一新种Colletotrichumilicis kudingchae寄生在冬青科(Aquifoliaceae)植物苦丁茶冬青Ilexkudingcha上,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和附图,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关键词 苦丁茶炭疽菌 苦丁茶冬青 新种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冬青属苦丁茶叶片中绿原酸含量的RP-HPLC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建平 李娟玲 +1 位作者 胡远艳 刘国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89-2891,2897,共4页
采用超声提取和RP-HPLC法分析了6种冬青属苦丁茶新干燥的功能叶及苦丁茶冬青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地域、野生与栽培材料、不同存放时间下功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材料中的绿原酸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苦丁茶冬青... 采用超声提取和RP-HPLC法分析了6种冬青属苦丁茶新干燥的功能叶及苦丁茶冬青植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地域、野生与栽培材料、不同存放时间下功能叶中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样品材料中的绿原酸含量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苦丁茶冬青、霍山冬青、大叶冬青、五棱苦丁茶、华中枸骨、枸骨;新干燥的成熟叶样品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绿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在野生的苦丁茶冬青叶片不同发育阶段中,一般是以老叶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高;野生苦丁茶冬青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要高于栽培植株叶片中绿原酸的含量。6种冬青属苦丁茶叶片样品中的绿原酸含量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属苦丁茶 绿原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和纯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58-260,270,共4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w=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苦丁茶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ISSR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丰艳 邓用川 +1 位作者 林栖凤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4期301-306,313,共7页
以改良CTAB法提取胡萝卜基因组DNA作为ISSR-PCR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建立了一套适合胡萝卜ISSR-PCR的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液中含10×buffer2.5μL,2.0mmol.L-1Mg2+,200μmol·L-1dNTPs,Taq酶1.5U,引物0.5μmol·L-1,... 以改良CTAB法提取胡萝卜基因组DNA作为ISSR-PCR模板,通过单因素试验建立了一套适合胡萝卜ISSR-PCR的优化的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液中含10×buffer2.5μL,2.0mmol.L-1Mg2+,200μmol·L-1dNTPs,Taq酶1.5U,引物0.5μmol·L-1,DNA模板20ng。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40s,48~58℃退火45s,72℃延伸2min,进行35个循环,72℃延伸8min,在16℃保存。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筛选出了24条有效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ISS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嵩晓 李碧英 +2 位作者 李娟玲 刘国民 韦江云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以广藿香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途经诱导出大量丛生芽,然后将丛生芽分别转接到含有不同质量浓度6-B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有不同质量浓度IBA的生根培养基上,筛选出最适增殖培养基:MS+6-BA 0.1~0.2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1/2 MS+IB... 以广藿香幼嫩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途经诱导出大量丛生芽,然后将丛生芽分别转接到含有不同质量浓度6-BA的增殖培养基和含有不同质量浓度IBA的生根培养基上,筛选出最适增殖培养基:MS+6-BA 0.1~0.2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1/2 MS+IBA 0.25~1.0 mg.L-1。广藿香组培苗株高达5~6 cm时进行炼苗移栽,移栽成活率高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丛生芽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移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苦丁茶冬青雄性性状连锁的RAPD标记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轶奇 李娟玲 +3 位作者 刘国民 成善汉 潘学峰 翟丽艳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08-215,194,共8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丁茶冬青RAPD-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苦丁茶冬青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20ng,Mg2+2.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聚合酶浓度为2.0U,dNTP...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苦丁茶冬青RAPD-PCR反应的5种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苦丁茶冬青RAPD-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DNA模板20ng,Mg2+2.5mmol·L-1,引物浓度为0.3μmol·L-1,Taq聚合酶浓度为2.0U,dNTPs浓度为200μmol·L-1。最佳的RAPD-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94℃变性30s,36℃退火30s,72℃延伸120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然后通过RAPD技术筛选了91条随机引物,共计有24条引物能在雌/雄DNA/样品池间显示多态性,其中引物S164和S191分别扩增得到2个雄性特异标记S164-900和S191-800。经多次重复实验,RAPD标记均能在雄性个体中稳定出现,故此标记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性别的早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RAPD标记 优化 性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丽艳 李娟玲 +4 位作者 刘国民 谢俊 罗轶奇 成善汉 潘学峰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研发出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SCAR特异标记,本研究中首先利用92条RAPD随机引物对苦丁茶冬青中已知对炭疽病高抗或高感的不同种质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从中寻找到4个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特异标记特... 为了研发出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SCAR特异标记,本研究中首先利用92条RAPD随机引物对苦丁茶冬青中已知对炭疽病高抗或高感的不同种质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从中寻找到4个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特异标记特异性片段S69-300,S227-300,S227-2000和S247-400。后续的研究可对这些RAPD特异片段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作为开发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苦丁茶炭疽病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对苦丁茶冬青成叶样液抗氧化活性与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燕 赵峰 +3 位作者 刘国民 罗志平 柳贤德 李丽辉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3期273-278,292,共7页
分别用0,10,20,30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苦丁茶冬青成叶的15℃水提物、90℃热水提取物、70%甲醇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及70%丙酮提取物的样液进行辐照,采用ABTS和DPPH法测定样液在辐照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观察、比较样液在辐照前后的... 分别用0,10,20,30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对苦丁茶冬青成叶的15℃水提物、90℃热水提取物、70%甲醇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及70%丙酮提取物的样液进行辐照,采用ABTS和DPPH法测定样液在辐照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观察、比较样液在辐照前后的颜色变化。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成叶的15℃水提物样液经过60Co-γ射线辐照后,抗氧化活性有小幅提升;而90℃热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的提取物样液的抗氧化活性则在辐照前后无明显差异。不同溶剂的苦丁茶冬青提取物样液在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后,其颜色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褪减。其中,经20 kGy照射后的70%乙醇提取物的颜色最浅,10kGy照射后的甲醇提取物颜色次之。苦丁茶冬青成叶的提取物作为抗氧化剂应用于肉食品保鲜防腐、保健品或化妆品生产时,从食品和化妆品安全、抗氧化活性强弱以及颜色深浅等方面综合考虑,宜选用甲醇提取,辐照剂量以10 kGy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60Co-γ射线辐照 抗氧化活性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属植物系统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建平 李娟玲 +1 位作者 胡远艳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4期393-400,共8页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冬青属植物系统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植物形态、化学分类学、分子系统发生、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生物学具体应用等领域。
关键词 冬青属 冬青科 系统学 遗传多样性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冬青不同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学峰 邵国伟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8年第3期350-357,共8页
笔者对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圃内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的花果形态与经典分类学文献中的描述有所不同。经典分类学文献记载苦丁茶冬青的花为4基数,子房4室,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 笔者对定植于海南大学苦丁茶种质资源圃内的苦丁茶冬青种质材料的花果形态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的花果形态与经典分类学文献中的描述有所不同。经典分类学文献记载苦丁茶冬青的花为4基数,子房4室,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雄异株。笔者观察结果:1)花瓣数通常为4,但也有花瓣数为3,5,6和8的情况;雄蕊通常为4枚,但也有3,5,6和8枚的情况。2)子房通常为4室,但也有3,5,6室,甚至是8室的情况。3)分核通常为4枚,但也观察到2,3,5,6枚甚至8枚的情况。4)子房4宫,每室中着生1胚珠,而且雌雄异株。每个子房室通常只着生1胚珠,但可在少数子房室中观察到同一子房室中着生有2胚珠,即苦丁茶冬青中的"多胚现象"。5)通常为雌雄异株,典型的雄性种质材料占45. 45%,典型的雌性种质材料占44. 16%。但约有10. 39%种质材料,其不同雄花的不发育子房退化程度各不相同,从不发育子房仅残留一个小突起痕迹到雄蕊和雌蕊发育基本正常的两性花均有存在,即在典型的雄花与两性花之间,子房发育程度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苦丁茶冬青 形态学 分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CAR标记技术对苦丁茶炭疽病抗性进行早期鉴定的构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娟玲 潘学峰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4期293-300,共8页
讨论了苦丁茶冬青的经济价值及其抗炭疽病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对苦丁茶抗炭疽病育种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苦丁茶冬青炭疽病抗性基因成功进行SCAR标记所必须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必需解决的关键问... 讨论了苦丁茶冬青的经济价值及其抗炭疽病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对苦丁茶抗炭疽病育种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苦丁茶冬青炭疽病抗性基因成功进行SCAR标记所必须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必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此项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并就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的抗炭疽病育种工作的创新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苦丁茶炭疽病 RAPD-SCAR AFLP-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喜热灵芝菌种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国民 李娟玲 周经阳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采用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对野生喜热灵芝的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取小块子实体进行离体培养,继而用小容器栽培检测法检测菌种是否分离提纯。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现已从9个野生喜热灵芝子实体中获得... 采用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中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对野生喜热灵芝的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然后取小块子实体进行离体培养,继而用小容器栽培检测法检测菌种是否分离提纯。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现已从9个野生喜热灵芝子实体中获得了纯化的菌种。这种分离纯化野生喜热灵芝菌种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属 喜热灵芝 菌种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葙组培快繁与试管内开花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扬 李亚峰 +1 位作者 李宏杨 刘国民 《热带林业》 2019年第4期37-43,共7页
报道青葙组培快繁与试管内开花的研究结果。以青葙种子作为外植体成功地构建了无菌材料。当青葙无菌苗株高6cm^8cm时,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切割成带有2节2叶的茎段并转接到追加有1.0 mg/L 6-BA和0.1 mg/LNAA的增殖培养基上,经30 d左右的培... 报道青葙组培快繁与试管内开花的研究结果。以青葙种子作为外植体成功地构建了无菌材料。当青葙无菌苗株高6cm^8cm时,可在无菌条件下将其切割成带有2节2叶的茎段并转接到追加有1.0 mg/L 6-BA和0.1 mg/LNAA的增殖培养基上,经30 d左右的培养,每个茎段可在生长出1株6cm^8cm高的无菌苗,增殖系数可达3.4左右。可如此多次继代增殖,以实现青葙无菌苗的组培快繁。将青葙无菌苗植株基部1/3切除的实生苗或增殖苗分别用0.00、0.25、0.50、1.00、2.00 mg/L的ABA预处理15d然后转接到成花培养基上修改的MS培养基上(×1/20 N;×5 P;追加0.5mg/L的6-BA和1.0mg/L的IBA),可成功地诱导青葙无菌苗的花芽形成,其花芽形成的频率与预处理阶段的ABA浓度有密切相关。当预处理阶段的ABA浓度为0.00、0.25、1.00和2.00mg/L时,青葙花芽形成的频率分别是0.00%、55.00%、96.00%、30.00%和13.00%。如果用同样浓度梯度的ABA将青葙无菌苗处理120 d(中途不转接),青葙无菌植株亦能开花,其花芽形成频率分别为30.9%、30.9%、67.28%、65.72%和50.00%;但这些植株花序短小,观赏价值低。长时间培养在追加有ABA培养基上的植株,或者转接到N元素含量仅有常量MS中N元素的1/20的培养基上培养的青葙植株,其叶片发黄,基部叶片脱落,将其转接到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后,植株叶片明显转绿,可观赏期达45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葙 组培快繁 试管内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