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尺寸金属纳米线力学行为的原位电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锡涛 陈国靖 +4 位作者 符立波 谢盼 王立华 韩晓东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68,共18页
金属纳米线在信息采集、存储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金属纳米线常处于应力状态下,对关键器件的性能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原位研究金属纳米线在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原子机制是确保重要元器件在复杂环境下依旧保... 金属纳米线在信息采集、存储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金属纳米线常处于应力状态下,对关键器件的性能稳定性有直接影响。原位研究金属纳米线在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原子机制是确保重要元器件在复杂环境下依旧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输出的实验依据。本文介绍了纳米力学原位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纳米材料力学性能曲线的测量策略;在此基础上,从材料的尺寸效应出发,总结了不同直径尺寸金属纳米线的位错、孪晶、表面原子扩散等变形机制与纳米线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展望了小尺寸金属纳米线原位纳米力学技术和原位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研究 透射电子显微镜 原子尺度 金属纳米线 变形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P钢低温塑性变形机理的原位电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符晓倩 余倩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低温拉伸测试技术,进行了-50℃、-120℃及-180℃下孪晶诱导塑性变形(TWIP)钢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变形缺陷行为分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于TWIP钢中的位错滑移与孪生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TWIP钢在-50℃下激活了常...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中的原位低温拉伸测试技术,进行了-50℃、-120℃及-180℃下孪晶诱导塑性变形(TWIP)钢均匀塑性变形阶段的变形缺陷行为分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于TWIP钢中的位错滑移与孪生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TWIP钢在-50℃下激活了常规滑移之外的其它滑移系;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TWIP钢中位错活性未发生明显下降,特别是需要热激活辅助的位错交滑移在-180℃下仍可发生。同时研究结果说明,低温下TWIP钢强塑性的保持由多种变形机制共同协调作用:形变孪生、孪晶与位错相互作用、位错交滑移及其引起的位错相互作用,本质是其孪生行为与位错滑移的活性同时得到了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原位电镜 低温变形 位错滑移 形变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强化汽车铝合金析出相的原子分辨电子显微学和谱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谢君 李婷玉 +1 位作者 赖玉香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463,共10页
原子分辨率的电子显微学和谱学技术是研究析出强化铝合金微结构的最有力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原子分辨率的EDS能谱成像技术为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铝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颗粒结构及其与铝基体的界面匹配关系至关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对于汽... 原子分辨率的电子显微学和谱学技术是研究析出强化铝合金微结构的最有力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原子分辨率的EDS能谱成像技术为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铝合金中的析出强化相颗粒结构及其与铝基体的界面匹配关系至关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对于汽车轻量化用Al⁃Mg⁃Si合金中Mg、Si合金元素的亚稳析出聚集颗粒,原子分辨率的EDS能谱成像很难实现。本工作为国内首次报道对汽车用Al⁃Mg⁃Si合金中轻质Mg、Si元素的析出颗粒成功实现原子分辨率的EDS能谱成像的案例。作者利用最先进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一种典型汽车用Al⁃Mg⁃Si合金在250℃时效强化过程中工艺-微结构-性能的演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富Mg合金在高温峰值时效阶段析出相的主要类型为β′相(Mg_(9)Si_(5))。通过先进原子分辨率的能谱成像揭示了β′相与Al基体界面层的精细原子结构和元素分布。β′相颗粒最外层总是以Mg原子层对接Al基体,这有助于帮助理解析出相界面能问题。本文的研究结果清楚解答了该合金硬度和屈服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的微结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原子分辨能谱成像 析出相 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片/密胺复合泡沫性能增强机制研究
4
作者 周莹 刘世盟 +3 位作者 赵近川 WANG Chongda 沈义俊 王桂振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探究三聚氰胺与甲醛原料比例、发泡剂正戊烷含量、乳化剂OP-10含量和固化剂甲酸含量对密胺泡沫发泡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制备石墨烯纳米片/密胺复合泡沫材料,改善密胺泡沫力学性能,提高密胺泡沫材料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方法通... 目的探究三聚氰胺与甲醛原料比例、发泡剂正戊烷含量、乳化剂OP-10含量和固化剂甲酸含量对密胺泡沫发泡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制备石墨烯纳米片/密胺复合泡沫材料,改善密胺泡沫力学性能,提高密胺泡沫材料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方法通过调整原料比例、改变不同助剂的掺量探究发泡工艺对泡沫结构的影响,并研究石墨烯纳米片对复合泡沫性能的增强机制。对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仪对泡沫微观结构和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当三聚氰胺与甲醛物质的量之比为1︰3~1︰4时,预聚体交联度高,结构完整;当正戊烷质量分数为33%时,能够为预聚体提供足够的成核点;当甲酸质量分数为8%时,固化速度适宜;当OP-10质量分数为4%~6%时,有效降低了界面张力。添加石墨烯纳米片使复合泡沫最高压缩强度达到23.86 kPa,最高残碳率上升为8.24%,热导率仅上升0.006 W/(m·K),保持了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结论甲醛与三聚氰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会影响预聚体交联程度;正戊烷因其低沸点而促进了泡沫成核;甲酸通过为基体提供更多的交联点加速了固化速度;OP-10在发泡过程中通过调整与发泡剂的相容性以及作为表面活性剂发挥了作用。石墨烯纳米片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泡沫的力学性能,在保持低密度和低热导率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其热稳定性及其阻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密胺泡沫 发泡机理 热稳定性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马氏体时效钢中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虎 刘咏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4,共8页
马氏体分数和第二相纳米颗粒的数量对钢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液氮淬火并进行时效(liquid nitrogen quenching and aged,LNQ-A)处理,成功获得了屈服强度高达2 GPa的Fe-18Ni-5Mo-2Cr-2Ti-1.2Al-0.8V-0.2Si马氏体时效钢,并同时保... 马氏体分数和第二相纳米颗粒的数量对钢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液氮淬火并进行时效(liquid nitrogen quenching and aged,LNQ-A)处理,成功获得了屈服强度高达2 GPa的Fe-18Ni-5Mo-2Cr-2Ti-1.2Al-0.8V-0.2Si马氏体时效钢,并同时保留8%的良好延伸率。作为对比,水淬并进行时效处理(water quenching and aged,WQ-A)的样品其屈服强度仅为1.5 GPa,这是由于其在淬火过程中马氏体相变不彻底的缘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揭示了WQ-A和LNQ-A的样品中均形成了大量的纳米级η-Ni_(3)Ti析出相。然而,在WQ-A的样品中观察到残余或反转奥氏体,且马氏体基体中析出相的数量较LNQ-A的少。此外,LNQ-A样品的马氏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的位错,这也是钢的力学性能显著提升的另一原因。因此,采用深冷处理和简单时效工艺,是提高马氏体时效钢的强度并保留良好延伸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时效钢 热处理 纳米析出相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变形对Al⁃4.0Cu⁃0.9Li⁃0.2Mg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少青 李石勇 +1 位作者 伍翠兰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工艺对时效Al⁃4.0Cu⁃0.9Li⁃0.2Mg(wt.%)合金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前引入预变形的T8工艺能显著加快合金的时效响应速率并提高合金的峰值时效强度,但合金的延伸率却明显降低。未变形合金在160℃下峰值时效时主要析出相为δ′/θ′/δ′共生相和T_(1)相,引入预变形的合金中主要析出相均为T_(1)相,而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则明显受到抑制,并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中δ′/θ′/δ′共生相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T_(1)相也逐渐变得更加细小。T8工艺促进了形变强化和析出强化,使得合金强度提高,但预变形的引入使得合金在后续变形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位错塞积,因此合金塑性明显下降。引入变形后合金中存在着大量的位错,给T_(1)相的形核析出提供了大量的异质形核点,又由于合金中的溶质原子数量有限,因此δ′/θ′/δ′共生相的析出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Li⁃Mg合金 形变时效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像差测量数据集的构建及优化
7
作者 杨威威 郭惠 +5 位作者 陈桂森 李德响 王翰为 何玉涛 明文全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1-544,共14页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准确测量像差参数对波函数重构、高分辨率三维电子断层成像及图像定量模拟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像差的方法通常需要在已知球差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平均算法估算其他低阶像差参数。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非线性图像...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准确测量像差参数对波函数重构、高分辨率三维电子断层成像及图像定量模拟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像差的方法通常需要在已知球差的前提下,利用几何平均算法估算其他低阶像差参数。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非线性图像分析工具,理论上可通过监督学习从大量功率谱图中直接检测像差参数(包括球差)。然而,实验获取的二维功率谱图易受衰减和噪声影响,往往无法准确呈现环形特征,且实验中获取大量图像费时繁琐,这使得构建庞大且高质量的数据集成为该方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功率谱图数据集构建程序及可视化用户操作界面。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只需输入一张待检测的二维功率谱图,即可自动生成所需的数据集,并自动确定各项像差参数的范围、删除重复项以及排除采样伪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镜 衬度传递函数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中的成分非均匀性及其作用
8
作者 符晓倩 余倩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高熵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最初,高熵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固溶体,具有完全随机混乱的元素分布。而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熵合金中广泛存在元素分布的非均匀性,包括局域的化学短程有序和... 高熵合金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和优异的力学性能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最初,高熵合金被认为是理想的固溶体,具有完全随机混乱的元素分布。而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熵合金中广泛存在元素分布的非均匀性,包括局域的化学短程有序和元素浓度波动,这里统称为成分非均匀性。了解高熵合金中成分非均匀性的结构细节及其对于力学行为的作用至关重要。近五年,不少工作对此进行了探究。简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熵合金中成分非均匀性的研究,基于其对位错滑移的影响总结了相关材料强化机制,并展望了高熵合金中成分非均匀性的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成分非均匀性 化学短程有序 元素浓度波动 位错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TWIP钢中形变孪晶界缺陷的电镜表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盼 伍翠兰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4,共9页
通常认为孪晶界是完全共格和无缺陷的,但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孪晶界往往带有很多缺陷。本文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高锰孪生诱发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中形变孪晶界的缺陷特征。结果表明,高锰TWIP钢中形变孪晶界... 通常认为孪晶界是完全共格和无缺陷的,但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孪晶界往往带有很多缺陷。本文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高锰孪生诱发塑性(twinning induced plasticity,TWIP)钢中形变孪晶界的缺陷特征。结果表明,高锰TWIP钢中形变孪晶界的缺陷包括界面原子台阶、9R结构单元和由于位错和孪晶界相互作用产生的高密度位错。与传统认为9R结构由Σ3{112}非共格孪晶界的分解产生不同,形变孪晶界上9R结构单元由晶界直接发射不全位错形成。位错和孪晶界的交互作用造成了孪晶的退化,并在孪晶界附近产生了大量位错,包括高密度的全位错和Frank分位错。基于形变孪晶界缺陷的电镜表征,分析和总结了高锰TWIP钢的强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P钢 形变孪晶 位错 9R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Zn-Mg-Cu-Li合金均匀化与固溶热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军军 袁欣 +2 位作者 明文全 伍翠兰 陈江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8-595,共8页
本文研究了Al-7-4Zn-1-5Mg-1-7Cu-1-1Li(wt-%)合金在不同均匀化和固溶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铝合金的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Li_(3)CuAl_(5)相和Mg_(32)(Al,Zn)_(49)相构成。为充分溶解第二相,提高过饱和固溶... 本文研究了Al-7-4Zn-1-5Mg-1-7Cu-1-1Li(wt-%)合金在不同均匀化和固溶处理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铝合金的铸态组织主要由α-Al基体、Li_(3)CuAl_(5)相和Mg_(32)(Al,Zn)_(49)相构成。为充分溶解第二相,提高过饱和固溶度,需要改善该含Li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为510℃/24 h均匀化处理加510℃/1 h固溶处理。对比发现,使用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可明显减少该合金中第二相颗粒的含量,且不发生过烧。相比传统均匀化和固溶热处理制度(460℃/24 h+475℃/1 h),采用新的均匀化和固溶工艺后,合金120℃时效峰值硬度提升了34-3 HV,提升幅度约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 LI 均匀化处理 固溶处理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