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室内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义 胡美姣 +4 位作者 李敏 高兆银 洪小雨 张绍刚 赵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4-1641,共8页
西沙群岛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发生普遍,前期笔者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苯... 西沙群岛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发生普遍,前期笔者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菌菌落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DA),其次是马铃薯蔗糖固体培养基(PSA);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pH为5.0~7.0,最适pH为6.0;最佳碳源为蔗糖,而果糖不利于菌落生长;最佳氮源为甘氨酸,而尿素不利于菌落生长;光照时间对菌落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15μg/mL,其次是氟硅唑乳油、己唑醇悬浮剂和戊菌唑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37、0.44和0.51μg/mL,嘧菌酯悬浮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均大于30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桐 长柄链格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价铬在斜带石斑鱼胚胎中的生物累积及其对igf2、glut2和pparg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小芳 张鹏飞 +6 位作者 曾会玲 叶恒振 冯浩 李慧莹 靳方方 梁智策 郭志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1198,共8页
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中不同浓度梯度六价铬(0、0.20、0.60、1、5、10、20、40、60和80 mg/L)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末期、脑泡形成期和心脏跳动期)的生物累积及其对细胞生长基因i... 以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中不同浓度梯度六价铬(0、0.20、0.60、1、5、10、20、40、60和80 mg/L)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末期、脑泡形成期和心脏跳动期)的生物累积及其对细胞生长基因igf2和营养代谢基因glut2、pparg的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中Cr6+生物累积量和吸收率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吸收率随胚胎发育时期的延伸而降低。在桑葚期时,斜带石斑鱼胚胎吸收Cr6+能力最强,是心脏跳动期的20倍。在桑葚期、囊胚期和原肠末期,Cr6+对胚胎中igf2和glut2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但对pparg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在原肠末期和脑泡形成期,Cr6+对胚胎中pparg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研究表明水中Cr6+暴露在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生物累积,且对细胞生长水平和营养代谢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为斜带石斑鱼早期生活史阶段适宜生境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生物累积 斜带石斑鱼 胚胎 IGF2 GLUT2 PPA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芋螺毒素TxID对肺癌的细胞毒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江 孙志华 +3 位作者 刘益巧 谢品希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5,共7页
对α-芋螺毒素TxID在小细胞肺癌DMS114中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使用两步氧化法对α-芋螺毒素TxID进行合成,质谱鉴定TxID,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其纯度;对DMS114中的α3和β4 nAChR亚基进行克隆;使用MTT试验检测α-芋螺毒素TxID单... 对α-芋螺毒素TxID在小细胞肺癌DMS114中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使用两步氧化法对α-芋螺毒素TxID进行合成,质谱鉴定TxID,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定其纯度;对DMS114中的α3和β4 nAChR亚基进行克隆;使用MTT试验检测α-芋螺毒素TxID单用或与阿霉素(ADM)联用对DMS114和HEL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本实验通过固相合成和两步氧化法,成功制备了α-芋螺毒素TxID;通过基因克隆实验,在DMS114细胞中检测到α3和β4 nAChR亚基;细胞毒性试验表明α-芋螺毒素TxID对肺癌细胞DMS114和正常细胞HEL都具有细胞毒性且在一定浓度TxID对肺癌细胞的毒性大于正常细胞;此外,TxID和ADM等比联用对DMS114细胞的毒性大于各自单独给药之和。本研究首次证明α3β4 nAChR特异性阻断剂α-芋螺毒素TxID能够抑制小细胞肺癌DMS114的增殖并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可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芋螺毒素TxID 小细胞肺癌 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基因克隆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化转移酶hsdM基因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婷 李宏 +4 位作者 王丹 唐燕琼 唐鸿倩 马香 刘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探究I型RM系统甲基转移酶基因hsdM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研究构建hsdM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ΔhsdM,并探究该基因敲除对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运动能力及鞭毛基因表达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ΔhsdM菌株的生长速率在... 为探究I型RM系统甲基转移酶基因hsdM对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的影响,研究构建hsdM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ΔhsdM,并探究该基因敲除对维氏气单胞菌生长、运动能力及鞭毛基因表达的影响。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ΔhsdM菌株的生长速率在对数期生长后期开始缓慢降低,但总体生长水平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平板运动实验结果显示,hsdM基因敲除后,维氏气单胞菌运动性极显著下降;RT-qPCR结果表明,ΔhsdM菌株部分鞭毛基因表达显著下调。探究hsdM基因敲除对细菌表观性状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探究N6-甲基腺嘌呤(6mA)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甲基转移酶 维氏气单胞菌 细菌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草快对斑马鱼组织损伤及慢性肝脏损害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沈文静 张潇 +4 位作者 赵子昂 方再光 谢曦 王蓉 胡文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956,共8页
探讨敌草快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观察敌草快对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并分析慢性敌草快胁迫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 探讨敌草快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观察敌草快对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急性损伤效应,并分析慢性敌草快胁迫对斑马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甘油三酯(TG)的影响。敌草快对斑马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16.92 mg·L^(-1);斑马鱼暴露于8.46、4.23、1.69 mg·L^(-1)敌草快中96 h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鳃小片出现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和细胞脱落现象,肝细胞呈现明显的肿大,胞质产生空泡化,局部区域细胞坏死、溶解,斑马鱼鳃和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随着敌草快浓度的增加而加重;暴露于1.69、0.84 mg·L^(-1)和0.34 mg·L^(-1)敌草快中28 d后,斑马鱼肝脏的SOD活性变化表现为降-升-降,并呈现出剂量效应;1.69 mg·L^(-1)和0.8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28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34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GST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在第7 d和14 d变化均不明显(P>0.05),在第28 d时0.84 mg·L^(-1)和1.69 mg·L^(-1)敌草快处理组肝脏的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处理组斑马鱼肝脏中TG的含量均从14 d开始出现增加。水体中的敌草快对斑马鱼有较严重的急性损伤作用,长时间暴露于低浓度敌草快中的斑马鱼,其肝脏会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肝脏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斑马鱼 组织结构 肝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菜花异形叶片叶绿素荧光特征与HCO3-利用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金泉 李鹏鹏 +1 位作者 张瑞花 尹黎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7-643,共7页
以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异形叶的水生植物水菜花( Ottelia cordata (Wall.) Dandy)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和pH-漂移(pH-drift)实验测定具有两型叶片的水菜花正常沉水叶(submerged leaves, S)、正常浮水叶(floating leaves, F)、处于... 以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异形叶的水生植物水菜花( Ottelia cordata (Wall.) Dandy)为材料,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和pH-漂移(pH-drift)实验测定具有两型叶片的水菜花正常沉水叶(submerged leaves, S)、正常浮水叶(floating leaves, F)、处于淹没状态的浮水叶(submerged floating leaves, SF)以及只有浮水叶植株的浮水叶(floating leaves only, OF)的叶绿素荧光特征与HCO3^-利用能力。快速光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沉水叶(S)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 rETR )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的叶片,且随着光强的增强,差异增大;由光化学引起的荧光淬灭 q P 、潜在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rETR max )、半饱和光强( E k )等指标均为沉水叶(S)显著低于浮水叶(F)。沉水叶(S)与淹没状态的浮水叶(SF)表征HCO3^-利用能力的C T /Alk值显著低于两种浮水叶(F和OF)。研究结果表明水菜花成年期的浮水叶比幼年期的沉水叶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并且更适合在高光强下生长;当水位发生波动时被淹没的浮水叶会增强对HCO3^-的利用能力以适应淹水低浓度CO 2 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菜花 异形叶 叶绿素荧光 无机碳利用策略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中假单胞菌对聚氨酯清漆涂层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雄 吴进怡 +1 位作者 闫小宇 柴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2-308,共7页
目的研究在海洋环境中假单胞菌对聚氨酯清漆涂层分解作用的影响。方法将聚氨酯清漆涂层样品分别浸泡于无菌海水与含假单胞菌的海水中,对浸泡环境不同的样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涂层防腐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 目的研究在海洋环境中假单胞菌对聚氨酯清漆涂层分解作用的影响。方法将聚氨酯清漆涂层样品分别浸泡于无菌海水与含假单胞菌的海水中,对浸泡环境不同的样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价涂层防腐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观察对比涂层的表面形貌,并表征其分子结构变化。结果1h^35d时,在无菌海水及假单胞菌海水中,样品Nyquist图的容抗弧直径以及Bode图的低频端阻抗模量均减小。与此同时,假单胞菌海水中浸泡样品的Nyquist图容抗弧直径与Bode图低频端阻抗模量的减小量明显大于无菌海水中的减小量。无菌海水浸泡的等效电路在1~48h时为1个时间常数,5~35d时增加为2个时间常数;假单胞菌海水浸泡的等效电路在1~48h时只有1个时间常数,5~29d时为2个时间常数,35d时增加为3个时间常数。浸泡36h时,无菌海水中浸泡样品的涂层电阻值为8.23×10^7Ω·cm^2,而假单胞菌海水中样品的涂层电阻为5.14×10^7Ω·cm^2;至35d时,无菌海水中样品的涂层电阻降为5.61×10^6Ω·cm^2,假单胞菌海水中样品的涂层电阻降至7.03×10^5Ω·cm^2。假单胞菌海水中样品的涂层电阻在36h^35d的减小量明显大于无菌海水中的减小量。由SEM结果可以观察到,浸泡30d后,无菌海水中浸泡样品的表面光滑完整,而在含假单胞菌海水中的样品表面附着了大量细胞及其代谢产生的生物膜,并出现了大量微孔与粉化痕迹。通过FTIR结果可以发现,浸泡在假单胞菌海水中的样品的N—H和醚基中的C—O含量明显比无菌海水中浸泡的样品要低。结论电化学结果表明,假单胞菌显著降低了涂层的腐蚀抗性,并导致了涂层的分解。SEM和FTIR的分析结果证明,假单胞菌通过破坏聚氨酯分子中的N—H和醚基中的C—O,造成了涂层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聚氨酯清漆涂层 海洋环境 分解作用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氏气单胞菌acrR敲除株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康 张伊动 +3 位作者 唐燕琼 李宏 马香 刘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5,共4页
从维氏气单胞菌C4(A.veronii C4)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acrR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和下游同源臂片段,连接到自杀质粒pRE112中以构建敲除重组质粒pRE112-ΔacrR,并通过电转化将敲除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WM3064中,再通过双亲接合将其转入维氏... 从维氏气单胞菌C4(A.veronii C4)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acrR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和下游同源臂片段,连接到自杀质粒pRE112中以构建敲除重组质粒pRE112-ΔacrR,并通过电转化将敲除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WM3064中,再通过双亲接合将其转入维氏气单胞菌C4中,以筛选得到acrR基因敲除的维氏气单胞菌突变株。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acrR基因敲除不会影响维氏气单胞菌的生长。生物膜测定表明,敲除acrR基因的维氏气单胞菌株表现出生物膜的形成显著增加。所构建的敲除株为进一步探索AcrR在维氏气单胞菌中的功能提供了必要材料,并提示AcrR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潜在调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R基因 基因敲除 生物膜 维氏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辣椒热胁迫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热胁迫响应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崇伦 黄家权 +2 位作者 成善汉 汪志伟 尹黎燕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全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得到28个热胁迫转录因子(HSF)候选基因,并对这些候选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的3D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8个候选基因的编码蛋白长度为...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全基因组序列中鉴定得到28个热胁迫转录因子(HSF)候选基因,并对这些候选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及编码蛋白的3D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8个候选基因的编码蛋白长度为128~526 a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HSF可分为A、B、C 3个亚家族。进一步对热胁迫处理后的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转录组分析,共检测到27个HSF转录本,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有25个基因对热胁迫有不同程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辣椒 热胁迫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g-ALD融合载体构建及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欣 唐燕琼 +2 位作者 李宏 马香 刘柱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2期132-137,155,共7页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感染鱼类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中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的调控功能,笔者通过分子克隆获得Flag-ALD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蛋白。即以...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感染鱼类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中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的调控功能,笔者通过分子克隆获得Flag-ALD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蛋白。即以维氏气单胞菌C4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N端带有Flag标签的ald基因,将带有标签的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ACYCDuet连接,并将重组质粒pACYCDuet-Flag-ald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中。添加异丙基-β-D-1-硫代半乳糖吡喃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重组蛋白大量表达。SDS-PAGE分离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来源于维氏气单胞菌的Flag-ALD重组蛋白在E.coli中以可溶性形式成功表达。本实验构建的Flag标记靶标蛋白可为研究丙氨酸脱氢酶在维氏气单胞菌中的功能以及在生物抑菌剂方面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重组质粒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6/α3β4乙酰胆碱受体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洋 朱晓鹏 +2 位作者 吴勇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4期391-398,共8页
α6/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6β4*nAChRs,*代表其他亚基)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区、外周神经节和人源肾上腺嗜铬细胞等,与神经性疼痛和炎症反应、情绪等生理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对大鼠α6/α3β4 nAChR在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 α6/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6β4*nAChRs,*代表其他亚基)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区、外周神经节和人源肾上腺嗜铬细胞等,与神经性疼痛和炎症反应、情绪等生理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对大鼠α6/α3β4 nAChR在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卵母细胞膜上进行重组表达,并利用双电极电压钳电生理学技术检测该重组受体的功能。在不同浓度的激动剂乙酰胆碱的刺激下,比较了α6/α3和β4亚基的不同配比形成的受体通道开放而产生的电流大小,并用其拮抗剂α−芋螺毒素TxID验证了该受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亚基不同配比的α6/α3β4 nAChR均可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成功表达,并具有较好的配体门控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6/α3β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双电极电压钳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