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桉叶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东升 谢晓红 罗先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6期11-14,共4页
综述了桉叶提取物的一般应用研究进展及其生物活性物质(芦丁、槲皮素等)在医药领域作为药物前体物的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桉叶在环境减毒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介绍了桉叶活性物质的常见提取方法。
关键词 桉叶 活性物质 芦丁 槲皮素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桉叶浸提物的抗菌及降解双酚A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东升 张青苗 +1 位作者 谢晓红 罗先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1期35-37,共3页
研究了海南桉叶浸提物的抗菌特性。发现采用乙醇浸提可以得到较高的收率及较好的抗菌效果,乙醇浸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青霉素效价约为670 U.mL-1。桉叶的甲醇和乙醇浸提物对双酚A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
关键词 海南桉叶 浸提物 抗菌活性 双酚A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海南野生蜂蜜酸奶的工艺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东升 罗先群 刘月园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11期42-44,共3页
以脱脂奶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海南野生蜂蜜,加入乳酸菌发酵而制成蜂蜜酸奶。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 接种量及蜂蜜浓度等方面研究蜂蜜酸奶的制作条件,以正交法优选蜂蜜酸奶制作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6 h、发 酵温度为42℃、接种量... 以脱脂奶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海南野生蜂蜜,加入乳酸菌发酵而制成蜂蜜酸奶。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 接种量及蜂蜜浓度等方面研究蜂蜜酸奶的制作条件,以正交法优选蜂蜜酸奶制作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为6 h、发 酵温度为42℃、接种量为4%、蜂蜜浓度为8%。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可生 产出高品质的酸奶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蜂蜜 酸奶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β-TCP生物陶瓷成骨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芳 闫玉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91-2393,2396,共4页
主要对多孔β-TCP生物陶瓷在体内对新骨生成的诱导性进行研究.首先,人为造成兔股骨髁部骨腔洞,建立骨缺损模型,将自制β-TCP多孔陶瓷植入,然后逐月取一系列处死、取材,并综合运用扫描电镜观察(SEM)、电子探针X显微分析(EPMA)、甲苯胺蓝... 主要对多孔β-TCP生物陶瓷在体内对新骨生成的诱导性进行研究.首先,人为造成兔股骨髁部骨腔洞,建立骨缺损模型,将自制β-TCP多孔陶瓷植入,然后逐月取一系列处死、取材,并综合运用扫描电镜观察(SEM)、电子探针X显微分析(EPMA)、甲苯胺蓝染色(toluidine blue staining,TBS)和四环素双标记法(tetracycline double labeling,TDL)等测试手段,对材料植入区进行研究,试图探明β-TCP多孔陶瓷修复骨缺损时的成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β-TCP生物陶瓷 修复骨缺损 成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汉地区葎草花粉变应原蛋白质组分的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东栋 何韶衡 陶爱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分析技术对武汉地区生长的主要过敏原———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花粉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分析。应用三氯乙酸法提取葎草花粉总蛋白质,通过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获得了完整的葎草花粉... 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分析技术对武汉地区生长的主要过敏原———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花粉的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分析。应用三氯乙酸法提取葎草花粉总蛋白质,通过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获得了完整的葎草花粉全蛋白质图谱。应用专业分析软件(Im ageM aster 2D)对电泳图谱分析表明:通过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PAGE电泳,有122个不同的蛋白质组分被检测出来,并进一步确定每个蛋白质相应的分子量、等电点和相对含量。研究中获得的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图谱是我国葎草花粉变应原蛋白质第一张完整的蛋白质图谱,将为今后葎草花粉中致敏蛋白质的检测、分离、基因克隆和变应原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 花粉变应原 蛋白质组分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过敏性蛋白(变应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东栋 范永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34-37,共4页
据相关资料最新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25%的人口受到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影响。植物中的花粉、汁液和果实可以分别作为吸入性、接触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目前,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脱敏治疗)。而... 据相关资料最新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25%的人口受到I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影响。植物中的花粉、汁液和果实可以分别作为吸入性、接触性和食入性过敏原影响过敏体质的人群。目前,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特异性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脱敏治疗)。而在应用天然变应原提取物进行传统免疫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合成的修饰后的高纯度特异变应原在保持过敏性蛋白完整的免疫活性的同时可降低其本身的过敏原性。这种修饰后的过敏性蛋白的应用将使免疫治疗更趋于标准化操作同时避免应用天然过敏性蛋白天然提取物时的危险性,最终可达到提高治疗的效果的目的。目前,重组这种新的过敏性蛋白已经成为过敏性疾病研究的新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过敏性蛋白 变应原 变态反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杨东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4年第3期7-9,共3页
研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基于其结构和活性进行的清除氧自由基的机制和化学修饰的作 用原理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医学领域和生物保健领域的最新应用发现。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自由基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