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天然橡胶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晓兰 《中国热带农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产业链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个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循环经济是闭路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传统的线性经济转向非线性经... 产业链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某一个产业中具有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的企业为链核,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以产品、技术、资本等为纽带结成的一种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战略关系链。循环经济是闭路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传统的线性经济转向非线性经济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是运用循环经济原理,根据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构建的产业链,其特征是整个经济系统中物质、能量闭环流动,提高系统的生态效率。海南是我国天然橡胶的主要种植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天然橡胶 产业链 海南 经济系统 竞争潜力 相关产业 增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总结及启示——灾害防治的“规划软措施” 被引量:10
2
作者 韦仕川 杨杨 +1 位作者 栾乔林 葛成军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美国是国际上开展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作为防灾减灾手段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减灾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政策的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和总结,美国防灾减灾"规划软措施"的经验主要为:①从制度上把防灾... 美国是国际上开展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作为防灾减灾手段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减灾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政策的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和总结,美国防灾减灾"规划软措施"的经验主要为:①从制度上把防灾减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日常任务确定下来,并对减灾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软措施"在法律法规中得到了确立和强化,重视灾前减灾和防灾规划;③重视地质调查局、规划协会等职能部门的联合防灾机制的建设,确保地质灾害信息有效服务于土地利用防灾政策;④注重GIS、监测、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文中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土地利用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 美国 自然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粪吸附水中Cu^(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月华 彭越 杨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以蚯蚓粪为吸附剂,测定了不同Cu^(2+)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 H、吸附时间等对蚯蚓粪吸附Cu^(2+)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25℃、Cu^(2+)初始质量浓度87.9~575.0 mg/L、蚯蚓粪用量25 ... 以蚯蚓粪为吸附剂,测定了不同Cu^(2+)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 H、吸附时间等对蚯蚓粪吸附Cu^(2+)的影响,并对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25℃、Cu^(2+)初始质量浓度87.9~575.0 mg/L、蚯蚓粪用量25 g/L、振荡速率200 r/min、吸附时间12 h的条件下,吸附效率可达95.27%~98.07%,p H对吸附影响甚小;蚯蚓粪对溶液中Cu^(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不同温度下吸附呈现相似的非线性吸附等温线,且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过程的拟合优于Langmuir模型,同时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ΔGo<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CU2+ 吸附效率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变化风场条件的危险气体扩散模型改进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悦 陈东升 +3 位作者 程水源 岳德钰 黄青 唐晓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6-443,共8页
以应用广泛的危险气体扩散模式SLAB为例,对此类模型在扩散过程中风向和风速保持不变的不合理假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时间单元划分和坐标系旋转平移的方法使SLAB模式能在变化的风向风速条件下进行危险气体的扩散计算... 以应用广泛的危险气体扩散模式SLAB为例,对此类模型在扩散过程中风向和风速保持不变的不合理假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时间单元划分和坐标系旋转平移的方法使SLAB模式能在变化的风向风速条件下进行危险气体的扩散计算,该计算理念更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为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支持,最大程度地降低危险事故造成的各项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SLAB 危险气体 变化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滨海砂土植被与大气通量监测初报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杨 杨众养 +4 位作者 宿少锋 王小燕 林之盼 赵俊福 谭正洪 《热带林业》 2016年第4期48-52,47,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滨海砂土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兼顾探索航天活动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热带滨海砂土植被开展了定位观测研究。以涡度相关系统、辐射仪以及各种小气候和土壤监测设备组成综合观测塔,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通量进... 为了深入研究滨海砂土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兼顾探索航天活动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热带滨海砂土植被开展了定位观测研究。以涡度相关系统、辐射仪以及各种小气候和土壤监测设备组成综合观测塔,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通量进行了监测。监测期内(2015年12月~2016年6月)热带滨海砂土植被是一个碳汇,平均碳汇强度约为1.90(或1.98)g C day^(-1);涡度通量监测系统的能量闭合度约为75%,不闭合的部分极有可能是因为辐射仪与涡度通量的贡献区不同所致;夜间通量低估数据的比重不高,大约占20%左右,进行u*-filtering对碳通量的估计影响不大;昼间和夜间碳通量分别对辐射强度和温度有较强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砂土 涡度相关技术 通量贡献区 夜间通量低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