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青科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244-7246,共3页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 [目的]开展不同种苦丁茶、不同产地苦丁茶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考察,以期为熊果酸产业化开发提供基础资料。[方法]HPLC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5.0μm,4.6mm×150.0m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检测波长为220nm,流速为0.8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结果]熊果酸的平均含量为枸骨(1.64%)>霍山冬青(1.63%)>大叶冬青(1.54%)>五棱冬青(1.23%)>苦丁茶冬青(0.96%)>华中枸骨(0.69%)>苦丁茶产品(<0.28%);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大叶冬青(0.22%)>霍山冬青(0.18%)>枸骨(0.17%)>五棱冬青(0.14%)>苦丁茶冬青(<0.12%)>华中枸骨(0.10%)>苦丁茶产品(0)。[结论]测定结果有助于指导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加工产业选择合适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科 苦丁茶 熊果酸 齐墩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和纯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58-260,270,共4页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 对超临界CO2萃取苦丁茶中熊果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酸碱沉淀法纯化萃取液。结果表明:在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CO2流量为20L·h-1,萃取温度为45℃,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时间为3h的萃取条件下,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可达0.453%,最终能得到w=21.44%纯度的熊果酸粗品。该工艺优于传统的熊果酸提取方法,适于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 苦丁茶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冬青科苦丁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宏杨 刘飞 +2 位作者 张凤琴 李小龙 刘国民 《热带生物学报》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 用φ=5%的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以熊果酸纯品为对照,在波长548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冬青科苦丁茶功能叶和4种市售苦丁茶冬青嫩芽产品中的总三萜含量。结果显示:大叶冬青功能叶中的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市售苦丁茶冬青的嫩芽产品中其总三萜类物质含量最低。6种供试的冬青科苦丁茶样品中总三萜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依次排序为:大叶冬青(4.209%)>枸骨(3.866%)>霍山冬青(3.064%)>华中枸骨(2.775%)>苦丁茶冬青(2.74%)>五棱冬青(2.6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 总三萜 熊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