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典型水土流失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过程研究
1
作者 黄艳萍 洪德伟 +4 位作者 韩宇杰 王康 余燕 陈夙怡 涂志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75-79,共5页
为研究海南省典型水土流失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特征,采用室内浸泡法及模拟失水试验定量分析了海南省蚂蝗岭小流域3种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厚度为4.67~5.87 cm,储量为8.01~12.30... 为研究海南省典型水土流失区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恢复特征,采用室内浸泡法及模拟失水试验定量分析了海南省蚂蝗岭小流域3种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厚度为4.67~5.87 cm,储量为8.01~12.30 t/hm^(2),表现为马占相思×桉树×竹混交林大于其他混交林。②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7.16~29.32 t/hm^(2),有效持水量为13.07~22.68 t/hm^(2),均表现为马占相思×桉树×竹混交林>马占相思×桉树混交林>马占相思×橡胶树混交林。③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动态过程表现为2 h内增幅较大,2~8 h内增幅减缓,8 h后趋于平稳,至24 h趋于稳定;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吸水速率动态过程表现为1 h内迅速下降,1~4 h内降幅减缓,4 h后趋于平稳,至24 h趋于稳定。④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水分含水量在0.25 h内急剧下降,随后逐渐减缓,到72 h时基本恢复到自然状态。⑤不同混交林枯落物失水速率随失水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在1 h之内急剧下降,6 h后下降趋势变缓,至72 h下降趋势基本停止。⑥不同混交林枯落物持水能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恢复,在12 h时大约恢复到50%,在48 h时恢复到84%以上。研究认为,马占相思×桉树×竹混交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较优,建议该区域营造水土保持林时选用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以促进区域水土保持林发挥更强的涵养水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能力 恢复过程 枯落物 混交林 水土流失区 蚂蝗岭小流域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大粒种咖啡单株观赏价值评价
2
作者 陆玲 兰寒俏 +1 位作者 陈泰臻 凌鹏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281-289,共9页
以128株海南岛大粒种咖啡实生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其观赏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C1叶、 C2果、 C3花、 C4其他共4个评价准则和14个评价因子建立海南岛大粒种咖啡观赏性状评价体系。同时,对128株海南岛大粒种咖啡... 以128株海南岛大粒种咖啡实生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对其观赏性状进行调查统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C1叶、 C2果、 C3花、 C4其他共4个评价准则和14个评价因子建立海南岛大粒种咖啡观赏性状评价体系。同时,对128株海南岛大粒种咖啡单株进行观赏等级划分,以期为海南岛大粒种咖啡的园林绿化应用及观赏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总排序值中,C2(0.534)果所占权重最大,其次是C1(0.240)花,这表明花果的观赏性状对于大粒种咖啡资源的观赏评价具有重要影响。(2) 14个评价指标中,P4成熟果实颜色(28%)、 P6果期(17.8%)、 P10花枝量(13.8%)是影响大粒种咖啡观赏价值的主要指标。(3)根据综合指数分值,可筛选出63株优良大粒种咖啡单株,有望成为园林景观生产中的重要资源。综上所述,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对大粒种咖啡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海南热带景观运用的大粒种咖啡单株,并为其在景观园林中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种咖啡 层次分析法 观赏特性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石斛茎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3
作者 迟利航 陈惠琴 +4 位作者 黄圣卓 吴妃 梅文莉 宋希强 戴好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7-473,共7页
目的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 目的研究美丽石斛Dendrobium formosum Roxb.ex Lindl.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美丽石斛茎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PNPG法测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RAW264.7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niferyl p-coumarate(1)、(-)-松脂醇(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柚皮素(4)、spiropreussomerin A(5)、7-hydroxy-14-de-O-methyl-lasiodiplodin(6)、(4 S,5S,6Z,8E)-5-hydroxydeca-6,8-dien-4-olide(7)、(6 S,9R)-blumenol C(8)、对羟基苯甲酸(9)、间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丙酸(11)、5,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2)、2-(4-羟基苯基)-乙醇(13)、β-谷甾酮(14)、β-谷甾醇(15)。化合物1、4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IC 50值分别为(65.60±3.31)、(98.95±2.53)μmol/L;化合物3可抑制RAW264.7细胞产生NO,IC 50值为(3.97±0.12)μmol/L。结论化合物5~6、8、12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3具有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石斛 茎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体外抗炎活性 PNPG法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叶巴豆枝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4
作者 吕俣颉 陈惠琴 +4 位作者 王昊 袁靖喆 梅文莉 刘寿柏 戴好富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9-2254,共6页
目的研究银叶巴豆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枝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银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诱导的RAW 2... 目的研究银叶巴豆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枝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银叶巴豆枝叶95%乙醇提取物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活性,牛磺胆酸诱导的GES-1损伤模型筛选其胃黏膜保护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ullatantriol(1)、(-)-boscialin(2)、(+)-dehydrovomifoliol(3)、3-(hydroxylacetyl)-indole(4)、松脂素(5)、3,7-dimethyl-octa-1,7-diene-3,6-ol(6)、(+)-syringaresinol(7)、curcasinlignan B(8)、臭氏菜素C(9)、臭氏菜素D(10)、2,6-dimethyl-octa-1,7-dien-3,6-diol(11)、香草醛(12)、香草酸(13)、香草酸甲酯(14)。化合物4对LPS诱导RAW 264.7产生N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 50值为73.62μmol/L。25μmol/L化合物1~4、6、9~12、14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30.07%、34.18%、23.91%、30.92%、17.51%、19.69%、31.76%、22.46%、30.56%、14.49%。结论化合物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表现出抗炎活性,1~4、6、9~12、14具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保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叶巴豆 枝叶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胃黏膜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木香AsCYP13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黄兴 梅文莉 +4 位作者 王昊 黄圣卓 陈欣 刘寿柏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6-1083,共8页
白木香果实中含有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葫芦素,其具有抗炎、保肝和抗肿瘤等活性。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CYP)是葫芦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白木香中参与葫芦素合成的P450基因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白木香转录组数据... 白木香果实中含有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葫芦素,其具有抗炎、保肝和抗肿瘤等活性。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CYP)是葫芦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白木香中参与葫芦素合成的P450基因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白木香转录组数据,克隆了1个P450基因(AsCYP13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5.39kDa,理论等电点(pI)为7.65,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053,不稳定系数为47.16,属于不稳定蛋白,包含40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AsCYP131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报道参与葫芦素生物合成的CsCYP、CmCYP和ClCYP聚为一支,C端的功能结构域序列表现出显著的一致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AsCYP131在白木香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sCYP131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在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AsCYP131基因在葫芦素生物合成中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P450酶 AsCYP131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生物量分配与生理特性对4种杂草根系干扰的响应差异
6
作者 肖云霈 王坚 +1 位作者 李雪枫 王俐媛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98-2310,共13页
牧草和杂草的种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牧草的生长环境和资源分配,从而显著影响牧草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探究不同杂草根系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生物量分配和生理特性的干扰情况,以根系完全分隔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柱花草... 牧草和杂草的种间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牧草的生长环境和资源分配,从而显著影响牧草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探究不同杂草根系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生物量分配和生理特性的干扰情况,以根系完全分隔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柱花草分别与鬼针草(Bidens pilosa)、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和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为邻株时,根系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两种情况下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生理特性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鬼针草、蒺藜草和假臭草分别为邻株时,柱花草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相互作用强度(RII)<0,且地下生物量的RII值显著小于地上生物量的(P<0.05);羽芒菊为邻株时,尼龙网分隔时总生物量和根冠比显著高于对照、RII>0且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地上生物量的RII值(P<0.05)。4种杂草分别为邻株时,除有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根系不分隔时增幅更显著外,其他生理指标的变化无一致规律性,但柱花草生物量积累与有机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生物量分配与叶绿素、总酚含量和根系活力极显著负相关(P<0.01)。推测柱花草的根系直接竞争能力弱于4种杂草,鬼针草、蒺藜草和假臭草的根系分泌物对柱花草具有抑制作用且对地下部的抑制更强烈,羽芒菊的根系分泌物对柱花草有促进作用且对地下部的促进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干扰 根系分隔方式 生物量分配 有机酸含量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分析
7
作者 王策 王朵隆 +2 位作者 马钊月 唐明 刘寿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为提高雷公笋综合利用价值,建立一种雷公笋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高效提取方法。以雷公笋为原料,雷公笋IDF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雷公笋IDF提取工艺,并分析雷公笋IDF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优雷公笋IDF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2∶1(mL... 为提高雷公笋综合利用价值,建立一种雷公笋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高效提取方法。以雷公笋为原料,雷公笋IDF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雷公笋IDF提取工艺,并分析雷公笋IDF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最优雷公笋IDF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2∶1(mL/g)、碱解温度44℃、pH 11、碱解时间69 min,在此条件下雷公笋IDF得率为65.13%。红外光谱表明,雷公笋IDF羟基含量丰富,具有良好的亲水性;与雷公笋原样相比,雷公笋IDF持水力、持油力、膨胀力分别增加了0.52、0.48、0.75倍,且其对胆固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笋 不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吸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化菠萝蜜幼苗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8
作者 郭雨彤 董俊娜 +4 位作者 张西 瞿倩 于旭东 罗佳佳 蔡泽坪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3-1545,共13页
光合色素缺失的白化植株是研究光合作用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在前期考察时发现白化菠萝蜜幼苗(albino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seedlings, AAS)。AAS的叶片较大,存活时间较长,且表型性状稳定,是不可多得的木本白化植物。通过转录组测序... 光合色素缺失的白化植株是研究光合作用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在前期考察时发现白化菠萝蜜幼苗(albino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seedlings, AAS)。AAS的叶片较大,存活时间较长,且表型性状稳定,是不可多得的木本白化植物。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AAS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现AAS叶光合色素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光反应和碳固定反应通路中诸多基因的发生下调表达,质体-核信号通路中关键调控因子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heat shockprotein90(HSP90)和HSP70–HSP90-organizingprotein3(HOP3)的编码基因发生上调表达。本研究从光合色素合成途径讨论了AAS的成因,以及从质体-核信号方面探讨了其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该逆行信号通路的探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白化苗 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嫁接愈合过程组织解剖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9
作者 冯建行 刘伟伟 +3 位作者 杨思怡 蔡泽坪 罗灿 于旭东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5期743-754,共12页
为了深入研究木棉(Bombax ceiba)嫁接及其愈合机制,以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砧木,以木棉1年生枝为接穗,采用劈接嫁接技术,于嫁接后不同时期取嫁接结合部位组织采用硬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嫁接愈合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测定可溶性... 为了深入研究木棉(Bombax ceiba)嫁接及其愈合机制,以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砧木,以木棉1年生枝为接穗,采用劈接嫁接技术,于嫁接后不同时期取嫁接结合部位组织采用硬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嫁接愈合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嫁接结合部相关内源激素含量。木棉嫁接愈合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隔离层形成期(第0~3天);愈伤组织形成期(第3~10天);愈伤组织分化和连接期(第10~22天);形成层连接和维管组织分化阶段(第22~40天);前22 d是决定嫁接成活的关键期,40 d内则是嫁接苗成活的重要阶段。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嫁接愈合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在整个嫁接愈合过程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两者均在形成层连接和维管组织分化阶段含量达到最高峰。POD、SOD和CAT活性在嫁接愈合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三者协同作用均在愈伤组织分化和连接期活性达到高峰。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3种激素促进细胞分裂与维管组织形成;IAA与CTK在愈伤组织分化和连接阶段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峰,GA在形成层连接和维管组织分化阶段质量浓度达到最高峰,脱落酸(ABA)质量浓度则呈下降后上升趋势,ABA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嫁接愈合 解剖结构 内源激素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研2号’柱花草对不同邻近植物的识别与生物响应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雪枫 陈七双 +3 位作者 许超 肖云霈 罗瑛 王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25-3232,共8页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邻近植物的识别与生物响应对策,研究了其分别与自我、近亲、远亲和非亲4个亲缘关系组的10种植物伴生时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株高和分...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对邻近植物的识别与生物响应对策,研究了其分别与自我、近亲、远亲和非亲4个亲缘关系组的10种植物伴生时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亲缘关系对‘热研2号’柱花草的株高和分枝数均值无显著影响,但近亲组伴生使其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值显著增加而根冠比均值显著减小(P<0.05),远亲和非亲组伴生使其根长、根冠比、生物量均值均显著降低而侧根数均值显著增加(P<0.05)。生长指标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表明:与‘热研21号’(S.guianensis‘Reyan No.21’)、‘热研24号’(S.guianensis‘Reyan No.24’)、‘热研5号’(S.guianensis‘Reyan No.5’)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邻株时,‘热研2号’柱花草的地上部生长显著增强,且程度依次减弱;与西卡柱花草(S.scabra)、细茎柱花草(S.gracilis)、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羽芒菊(Tridax procumbens)和大叶柱花草(S.grandifolia)为邻株时,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均变差,且程度依次增强。说明‘热研2号’柱花草与近亲缘品种伴生时地上部生长相对较强,与远亲缘和非亲缘种伴生时地上、地下生长均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居识别 响应策略 侧根数 分枝数 生物量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等10种校园植物枯落物层及其土壤层水文效应
11
作者 陈夙怡 黄艳萍 +9 位作者 戴矜君 周凌峰 陈金辉 涂志华 韩琳 张伟 韩宇杰 何芸芸 陈俊锦 王康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为了研究校园植物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利于植物配置更加合理,以校园内10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对不同植物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10种植物的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介于... 为了研究校园植物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以利于植物配置更加合理,以校园内10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浸泡法、环刀法对不同植物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功能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10种植物的枯落物未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介于2.08—3.03 g·g^(-1)之间,表现为:桂花树>印度紫檀>大花紫薇>巴西木蝶豆>香樟>含笑>黄兰>大叶榄仁>伊朗紫硬胶>小叶榄仁。(2)枯落物未分解层持水量、吸水速率均在0—2 h变化较大,而后逐渐趋于变缓,24 h基本达到饱和,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R2>0.87);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R2>0.91)。(3)枯落物未分解层在0.5 h内水分蒸发、下渗量大,之后逐渐减缓,到72 h时枯落物的蒸发、下渗基本停止,枯落物累积失水量与失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R2>0.67);失水速率在1 h前下降较快,4 h明显减缓,72 h时基本停止失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R2>0.94)。(4)不同植物表层土壤容重均值变化范围为1.38—1.60 g·cm^(-3),总孔隙度为30.73—41.31%,有效持水量在26.15 t·hm^(-2)—141.26 t·hm^(-2)范围内,土壤有效拦蓄深介于6.19—21.67 mm之间,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印度紫檀>香樟>伊朗紫硬胶>含笑>大花紫薇>巴西木蝶豆>桂花树>黄兰>小叶榄仁>大叶榄仁。(5)不同植物土壤层初渗速率为0.55—10.37 mm·min^(-1),稳渗速率为0.20—8.06 mm·min^(-1),土壤入渗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80。综合10种植物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表明印度紫檀、香樟、大花紫薇水源涵养能力较好,建议校园景观植物优先配置印度紫檀、香樟、大花紫薇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物 枯落物层 土壤层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林1号’降香黄檀茎段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12
作者 李斌 饶丹丹 +4 位作者 王思雅 陈彧 陶昱辰 孟新亚 董晓娜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12,共7页
为建立降香黄檀茎段组织培养体系,以‘海林1号’降香黄檀初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间、基础培养基、消毒方案、外源激素及抗生素添加对茎段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瓶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 为建立降香黄檀茎段组织培养体系,以‘海林1号’降香黄檀初萌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间、基础培养基、消毒方案、外源激素及抗生素添加对茎段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瓶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最佳消毒方式为1/15 ClO_(2)消毒7 min,以1/2 MS为基础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茎段初代诱导基础培养基激素配方为6-BA 1.50 mg·L^(-1)+NAA 0.20 mg·L^(-1)。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氯霉素100.00 mg·L^(-1)+利福平100.00 mg·L^(-1)时,腋芽诱导率高达到84.24%,污染率仅为13.89%。最适丛生芽增殖配方为1/2 MS+6-BA 2.0 mg·L^(-1)+NAA 0.10 mg·L^(-1),增殖系数为3.33。改良的培养基1/2 MS+6-BA 0.15 mg·L^(-1)+NAA 2.50 mg·L^(-1)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为7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林1号’降香黄檀 茎段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