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槟榔间座壳菌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超 王玉梓 +3 位作者 王照琪 陈代朋 郑丽 谢昌平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为明确引起槟榔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从海南省万宁市龙滚镇黄竹塘村附近槟榔(Areca catechu Linnaeus)种植基地采集的病害标本上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病原菌纯化后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CA... 为明确引起槟榔叶斑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从海南省万宁市龙滚镇黄竹塘村附近槟榔(Areca catechu Linnaeus)种植基地采集的病害标本上通过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病原菌纯化后测定其致病性,通过形态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CAL、HIS和TUB)的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该槟榔叶斑病的病原菌为云南间座壳菌(Dia⁃porthe yunnanensis),其最适生长条件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28℃和pH为6,且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病原菌致病机理、室内药剂筛选和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叶斑病 云南间座壳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假芝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吴进钧 李增平 +1 位作者 张宇 刘芝妤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鉴定引起海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假芝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明确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马占相思茎腐病发生和防治提供科学理论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对造成海南马占相思的茎腐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后获得代表性菌株HNBSMZXS2021... 鉴定引起海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假芝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明确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马占相思茎腐病发生和防治提供科学理论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对造成海南马占相思的茎腐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后获得代表性菌株HNBSMZXS20211011001。在田间对分离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担子果诱导,所获得的结果与田间植株发病症状相符,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依据其担子果及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及rDNA-ITS、SSU、LSU、TEF1-α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引起海南白沙马占相思假芝茎腐病原菌鉴定为二孢假芝(Amauro⁃derma subresinosum)。该病菌在PDA培养基28℃黑暗条件下培养的菌落呈圆形,生长初期中心呈白色、密集,边缘稀疏透明,生长后期呈淡黄色;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条件:pH5、黑暗条件、28℃、PDA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茎腐病 二孢假芝 生物学特性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实套袋在菠萝蜜栽培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瑶凤 王政 +6 位作者 张绍华 朱恩杭 査学宗 吴刚 林先武 季恒青 孟倩倩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本研究为探明果实套袋在菠萝蜜栽培过程中对果实病虫害发生率、农药使用率及品质的影响,为菠萝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支撑。以10个菠萝蜜品种珍珠果、香饮所11号、香饮所18号、泰国四季红、马来西亚1号、马来西亚2号、马来西亚3号、马... 本研究为探明果实套袋在菠萝蜜栽培过程中对果实病虫害发生率、农药使用率及品质的影响,为菠萝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支撑。以10个菠萝蜜品种珍珠果、香饮所11号、香饮所18号、泰国四季红、马来西亚1号、马来西亚2号、马来西亚3号、马来西亚4号、马来西亚5号和马来西亚6号为试验材料,计算套袋和未套袋果实的病虫害发生率及新增虫孔数,评价果实果皮及果肉色泽等外观品质,测定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整个生长季节的农药使用次数及施用量。结果表明:10个品种未套袋果实的软腐病发生率为10.48%~25.00%,套袋果实的软腐病发生率仅为0~2.62%,套袋后软腐病发生率降低77.55%~100.00%;各品种未套袋果实的炭疽病发生率为10.00%~30.24%,套袋果实的炭疽病发生率为0~4.56%,套袋后炭疽病发生率降低69.99%~100.00%;黄翅绢丝野螟在各品种未套袋果实的发生率为23.33%~37.50%,套袋果实的发生率为4.00%~8.33%,套袋后发生率降低74.62%~88.35%;各品种套袋果实的新增虫孔和出虫数均显著少于未套袋果实;与未套袋果实相比,套袋果实果形更加饱满,果面更加光洁,果皮着色均匀;未套袋果实果形存在畸形和果皮着色不均匀等缺点;套袋对10个品种菠萝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菠萝蜜果实套袋后化学农药使用减少5次、施用量减少85.87%。综上,果实套袋可作为菠萝蜜的一种生态友好管理方法,在减施化学农药的同时,可减轻菠萝蜜病虫为害,且不降低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套袋 病虫害 色泽 可溶性固形物 农药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L6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禄锦鹏 刘文波 +3 位作者 范鸿雁 缪卫国 林春花 秦春秀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为对象,探究丁香酚对其抑菌效果。通过常量稀释法测定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丁香酚处理后菌液的K^(+)、AKP、ATP、核酸和蛋白质含量;... 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为对象,探究丁香酚对其抑菌效果。通过常量稀释法测定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的抑菌活性;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丁香酚处理后菌液的K^(+)、AKP、ATP、核酸和蛋白质含量;测定其电导率,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丁香酚处理后的菌体,从细胞水平探究丁香酚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丁香酚对合果芋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的MIC为800 mg/L,EC_(50)为409.33 mg/L;通过对比丁香酚处理前后的菌体破坏特征,发现K^(+)、AKP、核酸、蛋白质和电导率上升,ATP水平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丁香酚处理的菌体出现裂解、黏连现象。丁香酚通过破坏果胶杆菌(P.aroidearum)L6细胞膜完整性,引起内含物泄露、能量代谢失衡,从而达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果胶杆菌 抑菌作用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A技术的红火蚁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
5
作者 秦磊 张绪风 +2 位作者 袁鸿超 郭技星 周祥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4-1521,共8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严重入侵害虫,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分布,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及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出入境检疫作为防止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关键环节,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检疫对象进行准确鉴定。现有红火...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严重入侵害虫,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分布,对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及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出入境检疫作为防止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关键环节,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检疫对象进行准确鉴定。现有红火蚁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DNA条形码、免疫检测及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这些技术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简便性、检测时间和灵敏度等方面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重组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具有反应条件简单、灵敏度高及扩增效率高的等温扩增技术。为实现红火蚁快速、准确的现场检测,本研究基于RPA技术,建立了一种红火蚁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红火蚁及其近缘种、形近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后选取线粒体NADH2脱氢酶基因作为扩增目标,并设计了RPA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设计引物对红火蚁具有高度特异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的RPA反应灵敏度达到1.0×10^(-4) ng/μL,为PCR反应灵敏度的1.0×10~3倍。同时通过检测添加核酸染料后的荧光反应开发了可视化检测技术,可视化荧光检测的灵敏度约为1.0×10^(-1) ng/μL。最后本研究探索了DNA样品的快速提取方法,采用无菌超纯水研磨蚂蚁样品,并在100℃水浴加热1 min条件下成功粗提DNA,取代传统DNA提取过程。本方法可在37℃下完成对红火蚁基因的扩增,并通过荧光反应判断检测结果,30 min内完成对红火蚁的快速检测,为红火蚁的检疫和防控提供了方便、快速、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重组聚合酶扩增 可视化 快速检测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泌复合体亚基EqExo70调节橡胶树白粉菌生长和致病
6
作者 陈亚龙 殷金瑶 +4 位作者 朱雪鹮 吕焱洋 刘文波 缪卫国 李潇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8-1216,共9页
丝状真菌中,菌丝需要将生长相关的物质不断向菌丝的顶端分泌以完成极性生长,已有研究表明胞泌复合体(exocystcomplex)在真菌分泌、极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专性寄生真菌的菌丝生长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较少。巴西橡胶树(Hevea... 丝状真菌中,菌丝需要将生长相关的物质不断向菌丝的顶端分泌以完成极性生长,已有研究表明胞泌复合体(exocystcomplex)在真菌分泌、极性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专性寄生真菌的菌丝生长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较少。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白粉病是为害巴西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橡胶树白粉菌(Erysiphequercicola)属于专性寄生真菌。本研究在橡胶树白粉菌中鉴定到了胞泌复合体亚基EqExo70,通过电击转化的方法在橡胶树白粉菌中表达GFP标记的EqExo70,表现出荧光在菌丝顶端聚集的现象,表明EqExo70可能与菌丝顶端极性生长有关。通过将EqExo70的反向互补序列电击转化到橡胶树白粉菌中进行基因沉默,发现白粉菌的致病能力下降且菌丝生长减慢,说明EqExo70影响橡胶树白粉菌的致病力。接种沉默EqExo70基因的橡胶树白粉菌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胼胝质沉积和活性氧爆发增强的现象,这表明EqExo70能够抑制寄主的防卫反应。上述结果表明EqExo70是影响橡胶树白粉菌致病的关键因子,并可能参与了橡胶树白粉菌与橡胶树的互作及菌丝的极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白粉菌 胞泌复合体 Exo70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线剂叶面喷施处理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
7
作者 惠仁杰 廖雨祺 +1 位作者 余姿林 丁晓帆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5期692-700,共9页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全球最常见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化学药剂根围施药仍是其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采用叶面喷施杀线剂的方法探索其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盆栽防效,以及根系分泌物(RE)和根系代谢物(RM)对二...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全球最常见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化学药剂根围施药仍是其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本研究采用叶面喷施杀线剂的方法探索其对番茄根结线虫的盆栽防效,以及根系分泌物(RE)和根系代谢物(RM)对二龄幼虫(J2s)和卵孵化的抑杀效果。结果表明,氟吡菌酰胺、噻唑磷、阿维菌素叶面喷施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具有一定的盆栽防效;整体上根系分泌物较根系代谢物对J2s、卵孵化的抑杀效果好,其中,噻唑磷叶面喷施处理获得的RE对J2s表现出极强的抑杀作用,在施药后第1天致死率就达到84.10%。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叶面喷施杀线剂防治根结线虫的可行性,可为热带设施农业减少土壤施药、“老药新用”提供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杀线剂 叶面喷施 根系分泌物 根系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背蒲桃提取物与杀菌剂复配的防病效果研究
8
作者 白永霞 张羲 +3 位作者 符英洁 王帅 李栋 孙然锋 《热带生物学报(中英文)》 2025年第5期728-737,共10页
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本研究结合植物提取物和化学农药的优势,利用室内活性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褐背蒲桃(Syzygium infrarubiginosum)甲醇提取物与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以及苯醚甲环唑4种化学杀菌剂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 为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本研究结合植物提取物和化学农药的优势,利用室内活性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褐背蒲桃(Syzygium infrarubiginosum)甲醇提取物与乙嘧酚、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以及苯醚甲环唑4种化学杀菌剂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配比,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明确增效复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和豇豆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活性测定中,筛选出11种混合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包括5%(w/w)褐背蒲桃甲醇提取物微乳液与5%(w/w)吡唑醚菌酯悬浮液在4∶1和5∶1的配比下,其增效系数分别达到2.349和2.987;与5%(w/w)噻呋酰胺悬浮液在1∶3、1∶4和1∶5的配比下,增效系数分别为2.714、2.455和2.167。室内盆栽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混剂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和豇豆白粉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褐背蒲桃 复配 增效 配方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化合物HAINU-19与嘧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评价及作用机理分析
9
作者 程乐乐 谢佳 +2 位作者 赵静杰 郑帅 孙然锋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表明,N-芳基吡啶-4-酮类新化合物[1-(4-(叔丁基)苯基)-3-羟基-2-甲基吡啶-4(1H)-酮,HAINU-19]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该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控制作用,开展了HAINU-19和嘧菌... 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表明,N-芳基吡啶-4-酮类新化合物[1-(4-(叔丁基)苯基)-3-羟基-2-甲基吡啶-4(1H)-酮,HAINU-19]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该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的控制作用,开展了HAINU-19和嘧菌酯(azoxystrobin)复配对灰葡萄孢多抗菌株的毒力评价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HAINU-19与嘧菌酯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灰葡萄孢菌株的毒力,并筛选出最佳增效配比,还通过孢子萌发抑制率测定、菌丝形态观察与干质量测定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糖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探究复配药剂毒力增效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HAINU-19和嘧菌酯对灰葡萄孢菌株的EC_(50)值分别为7.926μg·mL^(-1)和23.898μg·mL^(-1),二者以W_(HAINU-19)∶W_(嘧菌酯)=4∶3复配的增效系数为2.034,增效作用最显著;经W_(HAINU-19)∶W_(嘧菌酯)=4∶3复配的药剂处理后,灰葡萄孢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细胞膜透性增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这表明增效组合主要通过增加细胞膜损伤程度,提高细胞膜透性,电解质外渗,导致菌丝生长受损;同时抑制蛋白质合成和糖代谢,使胞内活性氧积累胁迫,进而抑制灰葡萄孢菌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HAINU-19 嘧菌酯 毒性比率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白粉病菌效应蛋白CSEP00565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10
作者 刘丽娟 刘玉涵 +4 位作者 方雨萧 单佳馨 左明浩 缪卫国 李潇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389-399,共11页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中国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白粉病菌(Erysiphe quercicola)侵染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大多数植物病原菌通过分泌效应蛋白并干扰植物免疫系统,以促进侵染和定殖。但目前效应蛋白在橡胶...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是中国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白粉病菌(Erysiphe quercicola)侵染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橡胶树最严重的病害。大多数植物病原菌通过分泌效应蛋白并干扰植物免疫系统,以促进侵染和定殖。但目前效应蛋白在橡胶树白粉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较少,限制了抗病育种及相关防控工作的开展。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编码24个较高保守性的候选效应蛋白,在其他多个白粉菌中有同源,可能这类蛋白是白粉菌致病所需的。为了从中鉴定到致病关键的毒性因子,选取了2个保守蛋白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在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上的异源表达发现仅有候选效应蛋白CSEP00565抑制疫霉INF1诱导的植物过敏性坏死,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表达CSEP00565能够抑制真菌几丁质和细菌flg22诱导的胼胝质积累,结果表明CSEP00565具有抑制植物免疫的功能。进一步对编码CSEP00565基因沉默后,白粉菌对橡胶树叶片的侵染能力显著下降。CSEP00565基因表达水平在病菌侵染的吸器形成阶段(接种后24 h)显著升高,且该蛋白编码基因的信号肽具有引导蛋白分泌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效应蛋白CSEP00565是促进白粉病菌在橡胶树上侵染的关键毒性因子。研究结果有利于对该病菌和橡胶树互作机理的进一步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白粉菌 效应蛋白 植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氏隐唇瓢虫对4种粉蚧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书美 王春燕 +5 位作者 张月青 叶政培 陈俊谕 王建赟 朱俊洪 张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12-1918,共7页
为了明确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Mulsant)]对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Maskell)]、柑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Risso)]及新菠萝灰... 为了明确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Mulsant)]对木瓜秀粉蚧[Paracoccus marginatus(Williams&Granara de Willink)]、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Maskell)]、柑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Risso)]及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Beardsley)]等4种重要热带作物粉蚧的控害能力,在室内观察了孟氏隐唇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分别对4种粉蚧的1~3龄若虫及成虫的日捕食量。结果表明: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及高龄幼虫对4种粉蚧的低龄若虫均有较高的捕食量,其中,对大洋臀纹粉蚧、木瓜秀粉蚧的捕食量显著高于新菠萝灰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孟氏隐唇瓢虫1龄虫不捕食上述4种粉蚧的成虫和3龄若虫,2龄虫不能捕食4种粉蚧成虫;孟氏隐唇瓢虫捕食的能力为: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同一龄期瓢虫对不同龄期粉蚧的捕食量为: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成虫。综上,孟氏隐唇瓢虫对4种重要热带作物粉蚧有较强的控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隐唇瓢虫 木瓜秀粉蚧 大洋臀纹粉蚧 柑橘臀纹粉蚧 新菠萝灰粉蚧 捕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幼虫和草地贪夜蛾幼虫之间的双向捕食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祥鑫 黎荟璐 +2 位作者 李盼 唐继洪 李金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7,共9页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4月首次在海口市发现,逐渐在各市县扩散,成为海南省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是海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评价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能力,室内测定了六斑月瓢虫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4月首次在海口市发现,逐渐在各市县扩散,成为海南省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是海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评价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能力,室内测定了六斑月瓢虫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以及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1龄幼虫的双向捕食作用。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与六斑月瓢虫的双向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功能反应模型。六斑月瓢虫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2.40粒、54.63头。草地贪夜蛾幼虫也可捕食六斑月瓢虫幼虫,其捕食量随草地贪夜蛾龄期增加而增大。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1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33.68粒、9.89头,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1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66.04粒、219.08头。而且,不论是六斑月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还是草地贪夜蛾捕食六斑月瓢虫,捕食者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用六斑月瓢虫来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应在草地贪夜蛾出现暴食期前进行,这时防治会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草地贪夜蛾 双向捕食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材小蠹5个化学感受蛋白与信息化合物的分子对接
13
作者 张凯 郭技星 +4 位作者 王倩 邬祺 许哲源 邓礼楠 周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80-2389,共10页
橡胶材小蠹(Xyleborus affinis)是橡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信息化合物对其进行监测或诱集防控已成为橡胶害虫防治的关键手段。在昆虫识别信息化合物的过程中,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化学... 橡胶材小蠹(Xyleborus affinis)是橡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利用信息化合物对其进行监测或诱集防控已成为橡胶害虫防治的关键手段。在昆虫识别信息化合物的过程中,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化学感受蛋白在橡胶材小蠹识别信息化合物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并鉴定了5个橡胶材小蠹化学感受蛋白XaffCSP1~XaffCSP5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XaffCSPs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利用分子对接技术解析了XaffCSPs与橡胶材小蠹15种信息化合物的结合能力及结合模式,其中包括14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和1种聚集信息素。结果表明:橡胶材小蠹5个XaffCSPs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366~417 bp,编码121~1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3.95~16.08 kDa,氨基端含有17~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蛋白质结构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并且5个XaffCSPs均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符合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典型特征。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除XaffCSP5单独聚为一支外,XaffCSP1~XaffCSP4分别与其他小蠹不同CSPs聚为一支。利用trRosetta平台对XaffCSPs进行模型构建,5个XaffCSPs的三维模型均由6个α-螺旋组成,模型评估结果表明模型质量良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XaffCSPs对α-古巴烯和长叶烯均表现出很强的结合能力;此外,XaffCSP4对萜品油烯和柠檬烯结合较强,而XaffCSP5对莰烯、α-蒎烯和β-蒎烯有较强结合;5个XaffCSPs与顺式-马鞭草烯醇结合能力相对较弱。研究表明5个XaffCSPs与寄主植物挥发物有较好的亲和力,可能参与橡胶材小蠹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识别,研究结果为阐明橡胶材小蠹识别信息化合物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对橡胶材小蠹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材小蠹 化学感受蛋白 序列分析 信息化合物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SSK1基因调控暹罗炭疽菌胁迫应答和致病性的功能分析
14
作者 鲁婧文 关小灵 +3 位作者 李潇 张宇 缪卫国 林春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SSK1是双组分系统中的应答调节蛋白,已有研究显示病原真菌中的SSK1与病原菌的形态建成、胁迫反应、耐药性和致病力有关,但在不同菌中其功能存...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SSK1是双组分系统中的应答调节蛋白,已有研究显示病原真菌中的SSK1与病原菌的形态建成、胁迫反应、耐药性和致病力有关,但在不同菌中其功能存在差异。为了解暹罗炭疽菌中同源基因CsSSK1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了CsSSK1基因缺失突变体ΔCsSSK1和回补菌株ΔCsSSK1(CsSSK1),对其进行表型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形态发育上,缺失突变体ΔCsSSK1的菌丝生长速率略有降低,分生孢子较短且产孢量低,孢子萌发率也降低;胁迫应答上,ΔCsSSK1显著提高了炭疽菌对NaCl、山梨醇、蔗糖、葡萄糖、刚果红胁迫的敏感性,提高了对氟康唑和戊唑醇的敏感性,但降低了对咯菌腈的敏感性;致病功能方面,CsSSK1基因缺失明显降低了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CsSSK1基因参与调控暹罗炭疽菌的形态建成,应答盐胁迫、渗透胁迫、刚果红胁迫反应,参与药剂敏感性调控,影响暹罗炭疽菌的致病能力。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暹罗炭疽菌CsSSK1基因功能,解析病原真菌应答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炭疽菌 CsSSK1基因 功能分析 药剂敏感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共生菌Arsenophonus对瓜蚜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杨戬 蔡笃程 李金花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5-1292,共8页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蚜虫是为害黄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共生菌在昆虫宿主体内广泛存在,它们在宿主的生长发育、抵御天敌等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海南地区黄瓜上瓜蚜Aphis gossypii内共生菌的...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蚜虫是为害黄瓜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共生菌在昆虫宿主体内广泛存在,它们在宿主的生长发育、抵御天敌等诸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海南地区黄瓜上瓜蚜Aphis gossypii内共生菌的组成,并采用脱除共生菌的方式探究优势共生菌Arsenophonus对瓜蚜存活率、生长发育以及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Arsenophonus广泛分布于海南瓜蚜中,是当地瓜蚜体内的优势共生菌,脱除共生菌Arsenophonus后,瓜蚜若蚜发育减缓,历期显著延长。成蚜产蚜历期增加,其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均显著提高。可见,共生菌Arsenophonus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瓜蚜适合度。研究结果明确了共生菌在瓜蚜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为利用共生菌开展热区蚜虫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区蚜虫 内共生菌Arsenophonus 生命表 生长发育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捕食胁迫对瓜蚜适合度的影响
16
作者 林幸明 李金花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天敌昆虫是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天敌昆虫不仅可以直接捕食控制害虫数量,还能通过胁迫作用改变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间接影响害虫的适合度。冬季瓜菜是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瓜蚜(Aphis gossypii)是为害黄瓜等瓜类作物的重要害... 天敌昆虫是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天敌昆虫不仅可以直接捕食控制害虫数量,还能通过胁迫作用改变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间接影响害虫的适合度。冬季瓜菜是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瓜蚜(Aphis gossypii)是为害黄瓜等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为综合评价天敌对瓜蚜的种群调节作用,采用生命表法,研究了本地捕食性天敌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对瓜蚜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胁迫时长对瓜蚜产生的效应不同,经历较长时间(24 h)胁迫的瓜蚜,其子代寿命显著缩短,产蚜历期、产蚜量和净增值率也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还表明,六斑月瓢虫胁迫显著改变瓜蚜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参数,影响蚜虫适合度。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瓢虫对蚜虫种群的调节作用,并为瓜蚜(尤其抗性蚜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瓜蚜 捕食胁迫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标记杧果露水斑病病原菌及其侵染部位的确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妹 杨永利 +4 位作者 张贺 李鸿鹏 吴秋玉 钟昌开 蒲金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35-2240,共6页
由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侵染引起的杧果露水斑病是近年杧果上新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明确该菌能否穿透果皮侵入果肉,可为防治该病害选择合适的药剂提供依据。本研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yg... 由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侵染引起的杧果露水斑病是近年杧果上新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害果实。明确该菌能否穿透果皮侵入果肉,可为防治该病害选择合适的药剂提供依据。本研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ygB表达盒插入了经定点突变后Cl.cladosporioides的ITS序列中,成功构建了pITGH重组载体,将其用PEG介导方法转化杧果露水斑病菌原生质体,获得了在菌丝、分生孢子、萌发的分生孢子中稳定发出绿色荧光的GFP标记菌株,该标记菌株与野生菌的菌落形态、颜色及致病力无明显差异,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野生菌。用该标记菌株观察侵染过程,发现杧果露水斑病菌可以在杧果果皮上侵染和扩展,但不能扩展至果肉中。该结果为选择农药类型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活体杧果上的生物学、预测病害和通过观察定殖情况确定杧果品种的抗病性等奠定了良好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露水斑病 ITS定点突变 GFP标记 侵染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鹏 袁伟方 +4 位作者 吕宝乾 卢辉 唐继洪 闫三强 刘彦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5-941,共7页
为探究降雨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种群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外模拟降雨研究了雨水冲刷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0 mm/h(对照)、10.2 mm/h(中雨)、26.5 mm/h(暴雨)、42.8 mm/h(大暴雨)处理下,... 为探究降雨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种群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室外模拟降雨研究了雨水冲刷对草地贪夜蛾卵和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降雨强度0 mm/h(对照)、10.2 mm/h(中雨)、26.5 mm/h(暴雨)、42.8 mm/h(大暴雨)处理下,卵块的掉落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暴雨、大暴雨条件下卵块的孵化率分别为75.14%、43.58%,显著低于对照和中雨;对比有无鳞毛层覆盖的卵块之间的掉落率和孵化率,二者在各个降雨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对比玉米叶片不同位置卵块的掉落率和孵化率,在中雨降雨强度影响下,二者差异不显著,而在暴雨、大暴雨条件下,玉米叶片背面卵块的掉落率低于正面,孵化率高于正面。此外,在相同的降雨强度下,草地贪夜蛾幼虫(2龄、3龄、4龄、5龄)的掉落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降低;当降雨强度增加时,3龄幼虫的掉落率增加。结果表明降雨,特别是暴雨和大暴雨,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和幼虫均有不利影响,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种群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模拟降雨 掉落率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AM2As全基因组分泌蛋白预测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禄锦鹏 秦春秀 +4 位作者 李潇 陈代朋 王佳楠 李志刚 刘文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36-3155,共20页
【目的】对可可毛色二孢AM2As全基因组编码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及功能分析,为挖掘该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及可可抗病基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ignalP 5.0、ProtComp 9.0、TMHMM 2.0、... 【目的】对可可毛色二孢AM2As全基因组编码分泌蛋白进行预测及功能分析,为挖掘该病原菌关键致病基因及可可抗病基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已公布的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ignalP 5.0、ProtComp 9.0、TMHMM 2.0、GPI-SOM、LiPop 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分泌蛋白序列进行预测筛选及功能分析,并依据分泌蛋白序列的相似性,应用PHI1 COG和eggNOG-mapper 5.0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再利用MEGA X、GSDS 2.0、TBtools 1.09等软件对分泌蛋白组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及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共编码13054个蛋白,有638个蛋白具有潜在典型分泌蛋白特征,占总数4.89%。638个分泌蛋白的氨基酸数量为55~1777个,其中以100~400个氨基酸居多,占分泌蛋白序列总数的53.76%,说明大多数分泌蛋白属于小型蛋白。20种氨基酸数量和占比在638个分泌蛋白中存在明显差异,Ala占比最高,其余氨基酸种类占比均未超过10.00%。638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氨基酸数量为15~38个,其中有409个分泌蛋白的信号肽氨基酸数量为17~20个;以非极性氨基酸Ala占比最高,而有带电侧链的Asp和Glu占比最低。信号肽-3和-1位上氨基酸相对保守,切割位点属于A-X-A类型,可被Sp I型信号肽酶识别并切割。将638个分泌蛋白分为七大类群,不同类群成员在蛋白结构、功能和保守基序上呈明显差异。400个分泌蛋白获得功能注释,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过程、蛋白翻译后修饰及氨基酸代谢和运输过程。分泌蛋白组中共预测出221个CAZymes和244个效应蛋白,其中48个效应蛋白可通过PHI数据库得到功能注释。【结论】可可毛色二孢分泌蛋白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翻译后修饰及氨基酸代谢和运输等过程,还有其他未知功能和致病功能,初步推断可可毛色二孢AM2As在侵染致病过程中,受脱落酸反应、生长素反应、低温厌氧反应和光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调控,通过分泌大量碳水化合物降解、代谢、转运等相关蛋白,建立寄生关系,再利用代谢产物帮助自身加速侵染,达到致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 分泌蛋白 基因家族 效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虫酰胺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成滨 王宇心 +3 位作者 孔伟浩 张晓凯 刘诗颖 范咏梅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135-139,164,共6页
以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为生物模型,依据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方法,研究溴氰虫酰胺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通过测定羊角月牙藻生物量、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 以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为生物模型,依据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方法,研究溴氰虫酰胺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通过测定羊角月牙藻生物量、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评价溴氰虫酰胺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对羊角月牙藻的72 h-ErC 50为24.15 mg·L^-1、72 h-EyC 50为20.01 mg·L^-1。随着溴氰虫酰胺浓度的增加,其对羊角月牙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抑制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r)的合成。溴氰虫酰胺诱导羊角月牙藻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其中,SOD活力下降,CAT活力和MDA含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虫酰胺 羊角月牙藻 急性毒性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