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甲基化影响不同倍性西瓜抗旱锻炼相关生理指标的分析
1
作者 王潇晴 高宇 +1 位作者 江雪飞 乔飞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8-977,共10页
为了探索DNA甲基化对不同倍性西瓜抗旱锻炼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倍性西瓜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使用甘露醇(Mannitol)模拟干旱胁迫,经过胁迫、恢复、再胁迫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同时,利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 为了探索DNA甲基化对不同倍性西瓜抗旱锻炼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倍性西瓜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使用甘露醇(Mannitol)模拟干旱胁迫,经过胁迫、恢复、再胁迫的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和抗性相关生理指标。同时,利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处理,探索甲基化对这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抗逆锻炼对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是,5-AzaC抑制了细胞的质外体碱化,提升了丙二醛(MDA)含量,使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降低,加剧了渗透胁迫的损伤,部分逆转了细胞抗旱锻炼的效果,且在西瓜二倍体和三倍体细胞中尤其明显。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MDA、Pro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指标可以作为西瓜细胞干旱胁迫抗逆锻炼效果的主要评定指标。本研究可为DNA甲基化参与西瓜抗性锻炼效果的评价指标筛选和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倍性 DNA甲基化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抗旱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辣椒青枯病的糖类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于岚 高连宝 +4 位作者 傅慧珍 汪志伟 成善汉 朱国鹏 于文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3-1661,共9页
【目的】筛选抗辣椒青枯病的糖类,并分析其抗性机制,为辣椒青枯病防治药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蔗糖、麦芽糖、L-阿拉伯糖、D-乳糖、D-棉子糖、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核糖和D-木糖10种糖为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假茄... 【目的】筛选抗辣椒青枯病的糖类,并分析其抗性机制,为辣椒青枯病防治药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蔗糖、麦芽糖、L-阿拉伯糖、D-乳糖、D-棉子糖、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D-核糖和D-木糖10种糖为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RS03,分析青枯菌对糖的同化作用,采用幼苗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对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最佳的糖。通过抗菌活性、致病性和趋化性测定分析糖与青枯菌的相互作用;接种青枯菌后第2、4、6和8 d,测定经糖处理的辣椒茎部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防御酶活性。【结果】10种糖中,L-阿拉伯糖、D-乳糖和D-棉子糖不被青枯菌同化,选择其进行后续试验;幼苗试验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和D-棉子糖均显著降低辣椒青枯病的发病率(P<0.05,下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达90.67%。分析L-阿拉伯糖与青枯菌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对青枯菌无抑菌作用且对其致病性没有影响,青枯菌对L-阿拉伯糖无趋化性。防御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处理能显著提高辣椒茎部POD、PAL和PPO活性,POD和PPO活性均随着青枯菌接种时间的推移呈增长趋势,在接种8 d后达峰值,分别为571.11和125.33 U/g;而PAL活性呈波动变化趋势,接种后第4 d达峰值,为24.13 U/g。【结论】L-阿拉伯糖对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其能通过提高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来增强辣椒对青枯病的抗性,具有开发成新型辣椒青枯病防治药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青枯病 筛选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Del标记分析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唐芬 赵路宽 +7 位作者 苏一钧 肖世卓 袁蕊 翁宗宽 戴习彬 周志林 陈艳丽 曹清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甘薯育成品种进行亲缘关系评价,是了解其遗传背景并有效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23对InDel引物对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共扩增出56个条带,其中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4.6%。多态信息量(P... 对甘薯育成品种进行亲缘关系评价,是了解其遗传背景并有效利用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23对InDel引物对305份中国甘薯登记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共扩增出56个条带,其中53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4.6%。多态信息量(PIC)、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4098、0.4451、0.6003、0.4460。群体结构分析表明,群体数在K=2时ΔK达到最大值,K=4时有个小高峰;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在2个组群内均匀分布,南方薯区大部分(72.97%)汇聚在组群2。主坐标分析(PCoA)中南方薯区有部分汇聚,整体没有划分出明显的簇群。聚类结果将群体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北方薯区和长江流域薯区的品种在类群Ⅰ、Ⅱ、Ⅲ和Ⅳ中均匀分布,南方薯区主要(77.03%)集中于类群IV,这一聚类结果与群体结构研究、主坐标分析基本一致。通过系谱分析筛选出登记品种的13个主要亲本材料,各育种单位存在重复利用亲本进行正反交培育的情况。本研究将分子标记结果与系谱信息相结合,初步表明中国甘薯登记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背景狭窄,为甘薯的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登记品种 INDEL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耐低钾性生理生化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李婉豫 田丽波 +3 位作者 商桑 李许真 廖道龙 陈虹容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7-1215,共9页
【目的】探讨苦瓜种质资源耐低钾胁迫的鉴定方法,为培育耐低钾丰产优质苦瓜品种提供种质资源。【方法】以11份苦瓜种质为材料,设置低钾(K+浓度0.2 mmol/L)和正常钾(K+浓度4.0 mmol/L)处理,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综合分析低钾胁迫下的苦瓜... 【目的】探讨苦瓜种质资源耐低钾胁迫的鉴定方法,为培育耐低钾丰产优质苦瓜品种提供种质资源。【方法】以11份苦瓜种质为材料,设置低钾(K+浓度0.2 mmol/L)和正常钾(K+浓度4.0 mmol/L)处理,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综合分析低钾胁迫下的苦瓜种质的各项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苦瓜种质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面积、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丙二醛和钾累积量等15个鉴定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10.0%。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5个鉴定指标的胁迫系数经过标准化(Z-score法)后进行降维处理,从所有的因子中聚焦为4个主成分,共解释总变异的83.690%。根据4个主成分得分计算隶属函数值最终确定综合指标(D值),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1份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的04-25、1717、KG01-2和03-8为耐低钾种质,第Ⅱ类的1721、11-8、DD14-1、04-17-4和26-2为中等耐低钾种质,第Ⅲ类的06-16为低钾弱敏感种质,第Ⅳ类的25-15为低钾敏感种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最优的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0.768×株高+0.443×钾累积量+0.390×根表面积+0.595×叶绿素a-0.415。【结论】11份苦瓜种质中04-25为最耐低钾种质,株高、钾累积量、根表面积和叶绿素a可作为苦瓜种质耐低钾性评价指标,该评价体系可用于苦瓜种质耐低钾性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耐低钾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