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中南部地区旱稻(山兰稻)种质资源及保育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春燕 罗文启 +1 位作者 王波 杨小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5-912,共8页
山兰稻是一类适应性很强的旱稻品种,对于开发节水性高产稻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调查了海南中南部地区山兰稻种质资源的组成,并选种5个山兰稻品种开展其农艺性状和生产性状的研究,以期了解山兰稻种质资源在该地区的分布及生产现状,并... 山兰稻是一类适应性很强的旱稻品种,对于开发节水性高产稻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调查了海南中南部地区山兰稻种质资源的组成,并选种5个山兰稻品种开展其农艺性状和生产性状的研究,以期了解山兰稻种质资源在该地区的分布及生产现状,并进一步为其保护模式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38份山兰稻种质资源,含25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保亭、琼中和五指山三个市县,在现有的品种中约有45.0%在种植利用。因此,山兰稻品种资源面临濒危,亟需保护;这25个品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2个类型,共聚成6个类群,不同区域间的种质资源具有亲缘性,其中3个独立聚集的品种有明显区域性分布的特征;5个品种容易种植,生产性状较一致,其全生育期约为138 d,与历史栽培记录时间一致,遗传特性稳定,单位产量为2.0~2.8t·hm-2,平均产量为2.4 t·hm-2。综上说明保护山兰稻品种的成本和技术难度不高,但其育种和栽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种质资源的开发模式应结合生态保护、品种保育、社会需求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旱稻(山兰稻) 种质资源 品种性状 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特有野生花卉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秦新生 钟云芳 +1 位作者 宋希强 邢福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8,共7页
通过对海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初步统计了海南特有野生花卉约320种,隶属于69科182属,主要为茜草科(32种)、樟科(27种)、竹亚科(16种)、桃金娘科(13种)、兰科(13种)、莎草科(11种)、蝶形花科(11种)和萝藦科(9种)等所... 通过对海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初步统计了海南特有野生花卉约320种,隶属于69科182属,主要为茜草科(32种)、樟科(27种)、竹亚科(16种)、桃金娘科(13种)、兰科(13种)、莎草科(11种)、蝶形花科(11种)和萝藦科(9种)等所含种类。对海南特有野生植物资源的种类、重要类群与观赏特性等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其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海南 特有植物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异规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康勇 熊梦辉 +5 位作者 黄瑾 龙文兴 杨小波 臧润国 王茜茜 林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2-1582,共11页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异,有助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也能为预测物种分布和环境变化提供依据。以海南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建立21个20 m×20 m固定样方,划分为336个5 m×5 m小样方;测定胸径在5cm以上所有乔灌木植... 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异,有助于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策略,也能为预测物种分布和环境变化提供依据。以海南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为对象,建立21个20 m×20 m固定样方,划分为336个5 m×5 m小样方;测定胸径在5cm以上所有乔灌木植物个体的功能性状(叶面积LA;叶干重LDW;比叶重LMA;叶绿素含量Chl;叶厚度LTh;木材密度WD)和土壤养分含量,通过方差分解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在个体、种内、种间、群落水平的分异大小,探究土壤养分对功能性状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LA、LDW、LMA、CHl、LTh、WD在个体、种内、种间、群落水平的解释方差范围分别为0.06—0.47、0.09—0.35、0.35—0.72、0—0.07,在个体、种内、种间、群落层次上,种间水平的功能性状分异最大,而群落水平的分异最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尺度的功能性状变化与土壤有机质、氮和磷含量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云雾林 功能性状 分异规律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毯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廖丽 陈玉华 +3 位作者 赵亚荣 王晓丽 白昌军 王志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57,共10页
对26份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外部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毯草种内的外部形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地毯草种内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生殖枝高度(71.11%),而种子长累积变... 对26份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外部形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毯草种内的外部形态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地毯草种内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生殖枝高度(71.11%),而种子长累积变异系数最小(4.41%),平均为19.29%,26个形态指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聚类分析,26份地毯草种质被分为三大类:高花序密度型、相对低花序密度型、中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毯草 种质资源 聚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晓琳 王帅 +3 位作者 王旭 文关四 刘海伟 李佳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2-368,共7页
以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15个样地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贮量.以期揭示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结果显示:(1)吊罗山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 以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15个样地土壤剖面为对象,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贮量.以期揭示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结果显示:(1)吊罗山各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6.86g/kg,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5.31kg/m2。(2)同一土层不同样地问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变小。(3)吊罗山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佳拟合曲线模型是幂函数.回归方程为v=113.796x-0.6,相关系数为0.836。(4)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在0~100cm土层的土壤总有机碳贮量约为281.64万t.土壤表层所贮存的有机碳量的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罗山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有机碳密度 碳贮量 碳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分布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冯丹丹 周文嵩 +5 位作者 杨小波 李东海 何春生 戚春林 李剑碧 罗文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4-28,32,共6页
采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海拔分布范围和出现频率分析了该县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及资源丰富度。结果表明,该县药用植物共179种,其中国家重点中药材42种,海南重... 采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海拔分布范围和出现频率分析了该县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及资源丰富度。结果表明,该县药用植物共179种,其中国家重点中药材42种,海南重点药材20种,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中草药117种,表明该县不仅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而且民间常用中草药知识也较为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相应地分为广幅种(9种,5%)、中幅种(48种,26.8%)和狭幅种(122种,68.2%),表明该县大多数的药用植物多为狭幅种。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县大多数药用植物种类(125种)的出现频率与分布范围呈正相关,物种的出现频率越高,分布的范围越广;反之,分布的范围越窄。在对药用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对野外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 珍稀濒危植物 分布 昌江黎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卜广发 杨小波 +3 位作者 龙文兴 周威 龙成 李东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0,共4页
结合传统的路线法、小样方法与固定样地法调查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136科544属。其中,蕨类植物20种,隶属14科17属;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618种,隶属120科525属... 结合传统的路线法、小样方法与固定样地法调查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136科544属。其中,蕨类植物20种,隶属14科17属;裸子植物1种;被子植物618种,隶属120科525属。640种药用植物中包括4种海南特有种植物,8种濒危珍惜、国家级保护植物。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在植物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如贡甲、海南大风子、赤楠蒲桃等在铜鼓岭保护区的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其中海南大风子是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但在铜鼓岭保护区内却是优势物种,这是铜鼓岭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珍惜植物 特有植物 药用植物 固定样地 铜鼓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毯草种质资源耐盐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廖丽 黄小辉 +2 位作者 胡化广 白昌军 王志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4-709,共6页
选取相对总茎长、相对总二级分枝数、根冠比、叶片枯黄率和坪用质量5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20份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种质的耐盐性差异进行初步评价,以明确地毯草种质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经浓度150mmol.L-1的盐处理后,不同种... 选取相对总茎长、相对总二级分枝数、根冠比、叶片枯黄率和坪用质量5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20份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种质的耐盐性差异进行初步评价,以明确地毯草种质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经浓度150mmol.L-1的盐处理后,不同种质间的生长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指标间的变异系数范围在9.1%~50.9%,其中根冠比最小,而叶片枯黄率最大;部分指标间的相关性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系数最高达-0.927;聚类分析将20份优良品系(种)分为三大类,即耐盐型、中间型和敏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毯草 耐盐性 种质资源 聚类分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草种质资源耐盐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廖丽 张静 +4 位作者 吴东德 张欣怡 王晓丽 白昌军 王志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05-1911,共7页
以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叶片枯黄率、叶片颜色、坪用质量为评价指标,在245 mmol/L Na Cl胁迫下,利用水培法对64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 以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叶片枯黄率、叶片颜色、坪用质量为评价指标,在245 mmol/L Na Cl胁迫下,利用水培法对64份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0.64%(相对地上部干重)-43.40%(相对坪用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参数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12。利用5个指标对64份品系进行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8.0处,分为敏盐型、中间型、耐盐型三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草 种质资源 耐盐性 相关性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节草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廖丽 白昌军 +1 位作者 郭晓磊 王志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1期2042-2047,共6页
利用外部形态指标,对28份竹节草种质的外部形态进行初步评定,以明确竹节草种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竹节草种内形态变异很大,其中,穗长变异系数最大,可高达80.80%,叶宽变异系数最小为12.36%,所有指标变异系数平均为39.41%且达到极显著... 利用外部形态指标,对28份竹节草种质的外部形态进行初步评定,以明确竹节草种质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竹节草种内形态变异很大,其中,穗长变异系数最大,可高达80.80%,叶宽变异系数最小为12.36%,所有指标变异系数平均为39.41%且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竹节草草层越高,生殖枝越高大;花序密度越高,生殖枝愈高且分支数越多,结实率越高;匍匐茎叶片越长,节间越细且越短,直立枝越小;在欧氏距离10.1处,竹节草种质被分为无花序型、花序密度和植株高度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植株高大且花序密度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草 种质资源 聚类 相关性 形态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探索——以海南昌江县青梅种群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丹 张萱蓉 +3 位作者 杨小波 李东海 林泽钦 李苑菱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 在自然保护区外,植物种群受到的负面影响因素很多,森林破碎化、人为砍伐、火烧等人为干扰都会影响濒危植物种群的生存、生长与发育,为了定量探索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种群的保护效果,本文以濒危植物青梅(Vatica mangachapoi)为例,采用样方法对昌江县自然保护区内和自然保护区外开展青梅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进而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等方面对青梅种群的种群特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无论自然保护区内外,青梅种群为集群分布,但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集群程度更强,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2)在自然保护区外,青梅种群的幼苗、幼树很少,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衰退型,而自然保护区内青梅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3)在自然保护区外,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接近DeeveyⅠ型;在自然保护区内,存活曲线表明青梅种群开始时接近DeeveyⅢ型;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植物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海南较多的保护物种与青梅的生态学特性类似,多为濒危物种,需要连续性、少人为干扰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对保护濒危植物种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青梅 空间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属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琳 王健 +1 位作者 张玄兵 沈雁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30-132,158,共4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种到海南的14个薄荷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选取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14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共得到2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72条,多态性达98.32%,说明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引种到海南的14个薄荷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选取12条多态性好、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14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共得到27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272条,多态性达98.32%,说明14个薄荷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181~0.8732之间,平均为0.65。利用UPGMA聚类分析,可在阈值为0.69处将其分为6大类。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法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属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铜鼓岭保护区2个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的分解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陶楚 杨小波 +5 位作者 万春红 李东海 符有利 周文嵩 冯丹丹 杨琦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69-77,共9页
以海南铜鼓岭保护区原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和遭破坏后天然更新的山麓灌木林的共同凋落物优势种—贡甲(Maclurodendron oligophlebium)凋落叶、群落优势种—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凋落叶以及2个演替阶段森林各自的混合凋落... 以海南铜鼓岭保护区原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和遭破坏后天然更新的山麓灌木林的共同凋落物优势种—贡甲(Maclurodendron oligophlebium)凋落叶、群落优势种—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凋落叶以及2个演替阶段森林各自的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解试验,探讨凋落叶分解速率与森林演替过程的关系和养分释放规律。经过1年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1)凋落叶在季雨矮林中的分解速率明显高于灌木林;(2)凋落叶中N的释放规律为"富集-释放",其他元素整体表现为"直接释放";(3)在季雨矮林中,分解系数k与初始N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初始C/N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灌木林中,分解系数k与初始C质量分数及C/N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岭 热带常绿季雨矮林 山麓灌木林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砖红壤有机组分对植胶与橡胶连作的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玲玲 兰天 +1 位作者 朱治强 吴蔚东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以海南天然次生热带雨林、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林下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随着天然次生林开垦为第1代胶园,并更新为第2代胶园以后,土壤有机组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土层的迁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土壤... 以海南天然次生热带雨林、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林下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随着天然次生林开垦为第1代胶园,并更新为第2代胶园以后,土壤有机组分的变化规律以及在土层的迁移。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及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第1代胶园和第2代胶园,第1代胶园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和黑炭碳含量显著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第2代胶园土壤富啡酸和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碳含量呈下降趋势,但与第1代胶园土壤差异不显著;在20~40 cm土层,天然次生林和第1代胶园土壤有机碳及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胡敏酸和黑炭碳含量显著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第1代胶园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胡敏酸碳含量显著高于第2代胶园土壤,其他各有机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植胶和橡胶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各有机组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但不同有机组分含量降低幅度不同。同时植胶和橡胶连作会影响各有机组分在表层和亚表层的分配,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明显的表聚性,胶园土壤有机质和各有机组分含量在表层和亚表层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园 更新 连作 热带砖红壤 有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森林旅游发展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伟 杨福孙 +1 位作者 周兆德 龙文兴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1期91-97,共7页
从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旅游发展关系入手,阐述了海南岛森林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应对策,旨在为海南岛生态环境及森林生态旅游建设可持续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生物多样性 保护 旅游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牧草真菌病害调查(Ⅱ)
16
作者 刘晓妹 刘文波 +1 位作者 丁晓帆 蒲金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9-2463,共5页
热带牧草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在海南调查了10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共鉴定出了12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国内新记录寄主病害9种,海南省新记录寄主病害3种。为害较重的有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ke.)Sacc.]引起的双... 热带牧草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在海南调查了10种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共鉴定出了12种真菌性病害,其中国内新记录寄主病害9种,海南省新记录寄主病害3种。为害较重的有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ke.)Sacc.]引起的双花草梨孢灰斑病、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引起的雀稗或鼠尾粟弯孢菌叶斑病、球黑孢霉[Nigrospora zimmerman(Sacc.)Mason]引起的热研11号黑籽雀稗叶枯病以及蝴蝶豆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entrosematicola)引起的蝴蝶豆褐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热带牧草 真菌病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17
作者 董美超 莫饶 +2 位作者 陈德桥 唐燕琼 尹俊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8期1518-1522,共5页
应用ISSR标记,对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4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3.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9.2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9 6~0.985 1,... 应用ISSR标记,对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34条谱带,平均每个引物能扩增出13.4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达99.25%。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89 6~0.985 1,POPGENE结果分析表明,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0 2,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32 1,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1.369 2。用UPGMA法将96份海南龙血树种质分为4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ISSR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昌化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被引量:50
18
作者 肖明 吴季秋 +3 位作者 陈秋波 金美佳 郝雪迎 张扬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1-238,I0007,共9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找出系列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的关系,该文以海南昌化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CA-Markov模型,基于1998年、2008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结合降雨、坡度、距离等因素对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并模... 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趋势,找出系列变化与其驱动因子间的关系,该文以海南昌化江下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CA-Markov模型,基于1998年、2008年土地利用解译数据,结合降雨、坡度、距离等因素对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并模拟出2009年预测数据与解译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模拟精度为77.67%,说明模型可信度较高。进一步分析了天然地类(河流、天然林)的转出与人均GDP、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口数量3个地类变化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天然林和河流面积主要转出变为了果园。从与变化驱动因子的关系上看,河流转出面积随着人均GDP的升高而增大,天然林在分布上主要在低人均GDP水平的地区转出;人口在20~47万规模的地区河流与天然林面积转出最多,因此,需要加强这些地区的天然资源的保护措施,改变发展模式,保护和利用好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该文的研究可为生态保护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元胞自动机 模型 趋势分析 驱动因子分析 昌化江下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霸王岭海南油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被引量:39
19
作者 陈玉凯 杨小波 +5 位作者 李东海 农寿千 吕晓波 吕洁杰 杨民 李小成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研究分析了海南油杉(Keteleeriahainanensis)所在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9...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研究分析了海南油杉(Keteleeriahainanensis)所在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9个种群组成的171个种对中,有87对表现为正关联,82对为负关联,2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5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44个种对0<PC<40%,仅有21个种对PC≥40%,另有6个种对PC=0,表明171对种对中,只有少数种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相关性较弱。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种间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不同优势种群下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以红椆(Lithocarpusfenzelianus)、海南油杉等为优势种群的群落正负关联比例较高,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总体上,海南油杉与九节(Psychotriarubra)存在最大的正联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油杉 群落 优势种群 种间联结 海南霸王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量生物质炭对2种热带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41
20
作者 邓万刚 吴鹏豹 +2 位作者 赵庆辉 漆智平 吴蔚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4-847,853,共5页
运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生物质炭与土壤质量(0-20 cm)比分别为0.1%,0.5%,1.0%),同时以不加生物质炭作为对照,研究生物质炭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K.Scbumacb×P.typhoideum Rich)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 运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生物质炭与土壤质量(0-20 cm)比分别为0.1%,0.5%,1.0%),同时以不加生物质炭作为对照,研究生物质炭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K.Scbumacb×P.typhoideum Rich)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2种供试牧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对柱花草和王草产草量的影响不显著,0.5%的生物质炭对2种草品质无显著影响;0.1%的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第1茬王草蛋白质的含量,1.0%的生物质炭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第2茬柱花草粗灰分的含量。因此,低量生物质炭施用在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对王草和柱花草生长无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王草 柱花草 产草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