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治理变革与行政法主体理论的回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谭波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社会治理变革本身是政策变化的产物和社会需要的反映,其呼唤法治方面的应对,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都在回应社会治理变化的趋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与制度指向。行政法主体理论实际是整个... 社会治理变革本身是政策变化的产物和社会需要的反映,其呼唤法治方面的应对,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都在回应社会治理变化的趋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都有其特殊的含义与制度指向。行政法主体理论实际是整个行政法理论的浓缩,有必要在行政法主体理论领域对社会治理变革展开回应。这种回应对行政行为模式、行政法律责任的定位有着起始的带动作用,从而迅速构建起“主体-权限-责任”的理论架构,迅速实现“名-权-责”的深度统一。从理论回应需要关注的重点来看,需要精准框定党规国法衔接的重点领域,对政府的权责模式规范化“挤压”,通过“法法衔接”强化“共管共治”,合理配置私主体的社会治理义务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党的领导入法入规 政府负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治论”理念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3,共1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治论”理念内含“法治论”“治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论”等有机组成部分,其围绕“法治”和“治理”衍生诸多新范畴,且新范畴及其关系在运行中表现形式多层多元。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互动关... 习近平法治思想“治论”理念内含“法治论”“治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论”等有机组成部分,其围绕“法治”和“治理”衍生诸多新范畴,且新范畴及其关系在运行中表现形式多层多元。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互动关系。“治理”体系在“法治”体系的配合下形成国家综合治理、政治治理、经济和社会治理、文化治理、生态文明治理、政党治理的不同场域及具体特征。“良法善治”对上述治理场域有不同的回应,包括宪法精神与合宪性审查、多元立法思路、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及全球“善治”、涉外“善治”和突发事件应对“善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论”所对应的现代化之治需要良法(治)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治论” 治理 法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