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提取海南萝芙木活性成分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平怀 刘洋洋 +1 位作者 时杰 刘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0-1123,共4页
考察了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对海南萝芙木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确定水-丙酮混合溶剂为最佳溶媒,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即样品经质量分数1%的盐酸预处理30 m in后,以V(丙酮)∶V(水... 考察了加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对海南萝芙木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以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确定水-丙酮混合溶剂为最佳溶媒,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即样品经质量分数1%的盐酸预处理30 m in后,以V(丙酮)∶V(水)=1∶1为溶媒,在125℃用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所得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9.378%,而索式提取法仅为68.45%。表明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可以作为萝芙木中活性成分的一种高效提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法 海南萝芙木 抗氧化活性 混合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仿生矿化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江 左奕 +3 位作者 杨维虎 周钢 张利 李玉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4-268,共5页
以Ca(NO3)2与Na3PO4为无机相的前驱体,将丝素蛋白直接溶于Ca(NO3)2溶液中,不经过脱盐处理,直接滴入Na3PO4溶液中反应,在37℃下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晶体之间相互作用,仿生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丝素蛋白(SF)生物矿化材料.... 以Ca(NO3)2与Na3PO4为无机相的前驱体,将丝素蛋白直接溶于Ca(NO3)2溶液中,不经过脱盐处理,直接滴入Na3PO4溶液中反应,在37℃下丝素蛋白和羟基磷灰石晶体之间相互作用,仿生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丝素蛋白(SF)生物矿化材料.用FTIR、XRD、XPS和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和丝素蛋白两相间具有较强的化学键合,矿化材料中无机相包含少量碳酸根,为缺钙类骨羟基磷灰石并且呈现一定的长轴取向性,说明丝素蛋白大分子对羟基磷灰石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起着模板和调控作用.矿化物颗粒尺寸在50-200nm之间,其抗压强度为32.21MPa,可作为非承重部位骨组织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矿化 纳米羟基磷灰石 丝素蛋白 仿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铁尾矿粉硫氧镁泡沫水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楠 郝万军 +2 位作者 冯发念 陈伟鹏 赵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391,共7页
以铁尾矿粉为吸波剂制备了硫氧镁泡沫水泥复合吸波材料。首先对铁尾矿粉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再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通过同轴管法和弓形法测量复合材料在2~18GHz频段的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铁尾矿粉主要矿物成分是低介电常数的... 以铁尾矿粉为吸波剂制备了硫氧镁泡沫水泥复合吸波材料。首先对铁尾矿粉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再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通过同轴管法和弓形法测量复合材料在2~18GHz频段的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铁尾矿粉主要矿物成分是低介电常数的SiO2和磁性Fe2O3,以无规则的片状、块状为主,颗粒小于10μm,是良好的透波和吸波介质;随铁尾矿粉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电磁参数的实部减小,虚部增大;随着厚度和铁尾矿粉掺量的增加,硫氧镁泡沫水泥吸波性能增强,当铁尾矿粉掺量为45%、厚度为15和18mm时,干密度为0.8~0.9g/cm3的硫氧镁泡沫水泥,可实现对2~18GHz全频段的吸收均优于-1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镁泡沫水泥 铁尾矿粉 电磁参数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铁尾矿泡沫水泥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楠 郝万军 +1 位作者 陈伟鹏 赵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以海南昌江铁尾矿为掺料,采用物理发泡法制备了泡沫水泥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了铁尾矿用量对材料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能有效改善水泥的电磁参数,在铁尾矿用量为150%(wt,质量分数)条件下,厚度为18mm的泡沫水泥复... 以海南昌江铁尾矿为掺料,采用物理发泡法制备了泡沫水泥复合吸波材料,研究了铁尾矿用量对材料电磁参数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能有效改善水泥的电磁参数,在铁尾矿用量为150%(wt,质量分数)条件下,厚度为18mm的泡沫水泥复合吸波材料,对2~18GHz频段的电磁波的最大吸收值为-22dB,具有较好对电磁波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泡沫水泥 电磁参数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吸水保水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勤奋 黄棣 +4 位作者 王江 王妍媖 江虹 李玉宝 张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用溶液共混及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CMC/CS)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吸水保水能力、吸水速率和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 用溶液共混及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CMC/CS)吸水保水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吸水保水能力、吸水速率和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两组分间有很好的相容性,二者发生了一定的相互交联作用;在不同组分比例的复合材料中,当CMC/CS比例为9/1时其吸水率最高,为(6676.0±50.2)%,其吸水速度极快,且具备优异的保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吸水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预聚物对剑麻纤维/聚碳酸亚丙酯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晓娟 庞素娟 +6 位作者 徐鼐 潘丽莎 林强 马楠松 徐瑞璋 王亦云 杨舒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59,共5页
为了提高剑麻纤维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界面作用力,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剑麻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在剑麻纤维和PPC熔融共混时,加入异氰酸酯预聚物(PUP)进行反应性共混改性。通过FTIR、TGA、SEM、拉伸测试等手段对剑麻纤维/PUP/PPC复合... 为了提高剑麻纤维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界面作用力,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剑麻纤维进行表面预处理,在剑麻纤维和PPC熔融共混时,加入异氰酸酯预聚物(PUP)进行反应性共混改性。通过FTIR、TGA、SEM、拉伸测试等手段对剑麻纤维/PUP/PPC复合体系进行表征,研究加入PUP对复合材料微观相界面性质及宏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KH550硅烷偶联剂处理并加入PUP后,PPC与剑麻纤维在熔融共混时发生原位增容反应,复合材料的两相界面黏结性得到明显改善,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PUP与剑麻纤维存在一定协同效应,使得材料的耐热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剑麻纤维 异氰酸酯预聚物 界面 热稳定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塑料与硅橡胶共混材料的形态与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慧宏 潘莉莎 +3 位作者 徐鼐 卢凌彬 林强 傅送保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1,共3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和硅橡胶(TYPE)的共混物,采用DSC、FTIR、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究共混物配比对体系热、力学性能、形貌的影响。共混物采用套管上吹法吹塑成膜,共混物吹膜性能稳定,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PPC)和硅橡胶(TYPE)的共混物,采用DSC、FTIR、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究共混物配比对体系热、力学性能、形貌的影响。共混物采用套管上吹法吹塑成膜,共混物吹膜性能稳定,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的膜材料,在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碳酸亚丙酯 硅橡胶 共混物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江 李玉宝 +2 位作者 左奕 杨维虎 张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14-1716,1719,共4页
采用硝酸钙-丝素蛋白溶液与磷酸钠反应仿生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HA/SF)复合材料,并以NaHC03和NaCl为致孔剂制备了多孔复合支架材料,采用TEM、IR、SEM和EDX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HA的粒径在20~50nm之间... 采用硝酸钙-丝素蛋白溶液与磷酸钠反应仿生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n-HA/SF)复合材料,并以NaHC03和NaCl为致孔剂制备了多孔复合支架材料,采用TEM、IR、SEM和EDX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HA的粒径在20~50nm之间,是一种CO3^2-部分替代型弱结晶类骨针晶,在形貌和尺寸等方面类似于人体骨磷灰石晶体;HA和SF两相间存在强烈的键合作用,复合支架材料呈高度多乳结构,孔壁上富含微孔,孔隙间贯通性高。EDX分析结果表明,HA在有机基体中分布均匀,钙磷元素比为1.66,当复合材料和致孔剂的比例为1:0.5时,其抗压强度可达20.2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丝素蛋白 仿生合成 复合材料 多孔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与聚羟基丁酸戊酸酯共混型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慧宏 徐鼐 +4 位作者 潘莉莎 林强 卢凌彬 庞素娟 傅送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的共混物,采用DSC、电子拉伸机、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对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界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DSC结果显示共混物为...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的共混物,采用DSC、电子拉伸机、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对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界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DSC结果显示共混物为部分相容体系。扫描电镜照片显示PHBv分散相均匀分散在PPC基体中。共混物薄膜的力学性能较PPC有大幅增强。纯PPC吹膜性能不稳定,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差,而PPC/PHBv共混物吹膜性能稳定,可以获得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较好的膜材料,在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碳酸亚丙酯 共混物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盐浓度对铝硅酸盐固沙材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婷 邓湘云 +2 位作者 李建保 张海涛 章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1-727,共7页
采用化学固沙方法,分别以水玻璃、氯化铝溶液作粘结剂和固化剂制备了固沙材料,重点讨论了氯化铝浓度对固沙材料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固沙块试样力学性能随固化剂浓度增加而提高。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随铝盐浓度增加粘结胶体中裂纹数量... 采用化学固沙方法,分别以水玻璃、氯化铝溶液作粘结剂和固化剂制备了固沙材料,重点讨论了氯化铝浓度对固沙材料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固沙块试样力学性能随固化剂浓度增加而提高。扫描电镜测试表明:随铝盐浓度增加粘结胶体中裂纹数量减少且胶质形态由针状转变为球体,沙粒覆盖效果更好。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差热分析表明,水玻璃中的Si(OH)4与AlCl3反应生成了含有Si-O-Si键、游离Si-OH键、Si-O-Al键的非晶态铝硅酸盐聚合物,从而使固沙体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酸盐 铝盐浓度 热性能 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工艺对溴化天然胶乳结构与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法敏 薛行华 +2 位作者 张子琦 张利伟 李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116,共4页
以胶乳法制备了溴化天然橡胶(BNR),研究了溴化工艺条件如平平加O用量、溴化时间、溴浓度和溴化方式对BNR产物溴含量和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NR产物溴含量和凝胶含量随平平加O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溴化时间为5min时,BNR产物的溴含量和... 以胶乳法制备了溴化天然橡胶(BNR),研究了溴化工艺条件如平平加O用量、溴化时间、溴浓度和溴化方式对BNR产物溴含量和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NR产物溴含量和凝胶含量随平平加O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溴化时间为5min时,BNR产物的溴含量和凝胶含量分别达到14.8%和12.7%;当溴浓度为0.05mol/L时,BNR产物凝胶含量为14.8%,而采用分步溴化的凝胶含量则降至9.2%。BNR产物在甲苯中溶解性能随着凝胶含量降低而增大,凝胶含量小于15.7%的BNR的样品大部分都可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天然橡胶 胶乳法 溴化工艺 凝胶含量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MA/PETG共混型生物降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小文 潘丽莎 +4 位作者 徐鼐 林强 刘慧宏 卢凌彬 庞素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63,共4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封端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的共混物(PPC-MA/PETG),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封端聚碳酸亚丙酯(PP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的共混物(PPC-MA/PETG),采用套管上吹法将共混物吹塑成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共混物的热、力学性能及形貌。结果表明:PPC-MA/PETG共混物为部分相容体系;MA封端PPC可以提高PPC的热分解温度(T-5%),PETG与PPC-MA共混进一步提高了PPC的热性能;当PETG含量低时,PETG作为岛相分散在PPC基体中,随着含量的增加,共混物将发生"海-岛"结构转变成"海-海"结构;共混物薄膜的力学性能较纯PPC大幅增强,从4.7 MPa提高到16.93MPa。PPC-MA与PETG共混可以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膜材料,改善PPC材料的缺陷,在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聚碳酸亚丙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共混物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月芳 郝万军 +1 位作者 段玉平 刘顺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08-2912,共5页
水泥净浆、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也是解决当前电磁辐射污染的关键技术。吸波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波剂本身,本文对各种水泥基材料中吸收剂的种类、数量、性能及匹配特性的研究进行了... 水泥净浆、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水泥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也是解决当前电磁辐射污染的关键技术。吸波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波剂本身,本文对各种水泥基材料中吸收剂的种类、数量、性能及匹配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水泥材料结构致密,需要添加发泡聚苯乙烯(EPS)、粉煤灰、珍珠岩等透波剂来改善阻抗匹配特性。另外,还需要进行多层结构、异形表面等优化设计。在改善吸波性能的同时,还要使材料兼具力学、隔音、隔热等功能。最后,通过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水泥基吸波材料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吸波材料 吸波剂 阻抗匹配 结构设计 问题和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混比对导电炭黑/天然橡胶/环氧化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乐凡 赵鹏飞 +5 位作者 吕臻 许逵 钟杰平 李思东 彭政 汪志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1,66,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导电炭黑(CCB)填充天然橡胶(NR)/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复合材料,研究了NR/ENR共混比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的NR和ENR,CCB在NR/ENR中能形成更优的填料网络结构。随着共混胶...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导电炭黑(CCB)填充天然橡胶(NR)/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复合材料,研究了NR/ENR共混比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的NR和ENR,CCB在NR/ENR中能形成更优的填料网络结构。随着共混胶中NR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当NR/ENR比例为70∶30时,复合材料导电率、介电损耗因子、C波段吸波性能达到最值,分别为0.34S/m,0.31和-23.15dB;共混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能够满足复合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环氧化天然橡胶 导电炭黑 共混比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椰壳与椰壳渣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原料脱灰工艺 被引量:15
15
作者 姚伯元 黄广民 +1 位作者 窦智峰 林白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8-1463,共6页
椰壳、椰壳渣与石油焦性能差异明显,必须脱灰处理才能作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的H3PO4,常温下处理3h,椰壳灰分可脱至0·42%,椰壳渣可脱至0·75%·改进椰壳酸水解工艺后,椰壳渣灰分也可脱... 椰壳、椰壳渣与石油焦性能差异明显,必须脱灰处理才能作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0%的H3PO4,常温下处理3h,椰壳灰分可脱至0·42%,椰壳渣可脱至0·75%·改进椰壳酸水解工艺后,椰壳渣灰分也可脱至0·40%,满足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优质原料要求·活化后产品酸洗脱灰可提高吸附性能9%,浮选脱灰可提高吸附性能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渣 脱灰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淀粉/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网络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雪梅 罗文杰 +4 位作者 李思东 廖双泉 高扬建树 方林 汪志芬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24-1428,共5页
为研究改性淀粉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机理,对改性淀粉/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动态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改善了交联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邵尔A硬度、拉伸... 为研究改性淀粉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机理,对改性淀粉/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动态力学性能及应力-应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改善了交联网络结构的完整性,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定伸应力及撕裂强度;在应变作用下,与纯NR相比,添加了改性淀粉的混炼胶的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均较低,损耗因子(tanδ)则较高,即生热较大;随着应变的增加,混炼胶的G′和G″均增大,tanδ减小,而随频率的变化规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 网络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浩 张容鹄 +3 位作者 窦志浩 梁振益 冯建成 蒋瑶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27,共6页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胡椒中的胡椒碱,通过单因素和L_(16)(4~5)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5℃,乙醇浓度为75%,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0.5h,提取次数为3次。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确定了大孔树脂分离胡椒碱的最佳工艺条...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胡椒中的胡椒碱,通过单因素和L_(16)(4~5)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5℃,乙醇浓度为75%,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0.5h,提取次数为3次。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确定了大孔树脂分离胡椒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树脂种类为AB-8,上柱浸提液浓度为1.1mg/mL,pH值为6,洗脱液为体积分数75%、pH值为5的乙醇溶液,胡椒碱纯度由浸提液的16.46%上升到69.32%。最后,通过C_(18)层析柱对大孔树脂纯化的胡椒碱粗品进一步纯化,用90%乙醇洗脱,经HPLC测定纯化后粗品中的胡椒碱纯度上升为8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提取 分离纯化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盐水凝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慧琼 陈秀琼 +5 位作者 李嘉诚 冯玉红 史载峰 王向辉 于长江 林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30,共3页
海藻酸盐及其水凝胶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和非致免疫性,是理想的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然而海藻酸盐水凝胶缓慢的生物降解性,较弱的细胞粘附性和较差的力学性能制约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因... 海藻酸盐及其水凝胶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和非致免疫性,是理想的生物材料,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然而海藻酸盐水凝胶缓慢的生物降解性,较弱的细胞粘附性和较差的力学性能制约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因此,采用物理共混和化学接枝的方式对海藻酸盐及其凝胶材料进行改性显得十分重要。综述了海藻酸盐水凝胶的物理共混和化学接枝改性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盐 水凝胶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物理共混 化学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型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凝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华明 曹阳 +1 位作者 徐龙 卢凌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3,共3页
将海藻酸钠滴入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海藻酸钙/壳聚糖(SA/CS)复合水凝胶材料,采用IR和SEM对其进行表征。讨论了壳聚糖分子量和含量对复合凝胶材料凝胶可注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A和CS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凝胶... 将海藻酸钠滴入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合成了海藻酸钙/壳聚糖(SA/CS)复合水凝胶材料,采用IR和SEM对其进行表征。讨论了壳聚糖分子量和含量对复合凝胶材料凝胶可注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SA和CS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凝胶表面分布着网格,内部呈多孔结构;壳聚糖对复合凝胶的可注射性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壳聚糖 可注射性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藻酸钠消化工艺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可 李嘉诚 +4 位作者 黄俊浩 王荔宁 张永利 颜慧琼 伍剑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优化了从海南马尾藻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消化工艺,得到最佳消化工艺条件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49%,消化温度为61.42℃,消化时间为2.07 h,预测最高提取率为34.99%,实测值为34.82%,相对误差仅为0.047 7%,模型... 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优化了从海南马尾藻中提取海藻酸钠的消化工艺,得到最佳消化工艺条件为: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49%,消化温度为61.42℃,消化时间为2.07 h,预测最高提取率为34.99%,实测值为34.82%,相对误差仅为0.047 7%,模型拟合度很好。实验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比表征和分析了从海南马尾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与市购海藻酸钠的甘露糖醛酸(M)和古罗糖醛酸(G)的比值及G,M,GG,GM,MM和MG片段的结构数据,其FM/FG值分别为0.41和1.72,说明两者结构相差较大;进而采用凝胶色谱法(GFC)测得市购海藻酸钠和自提海南马尾藻海藻酸钠分子量分别为488 699和93 766,分散系数(PDI)皆小于3,分子量分布较均匀;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观察了2种海藻酸钠在水溶液中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结构及分子量不同的自提海藻酸钠在水溶液中呈线性网状交联分布,在0.15 mol/L Na Cl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分散均匀,粒径约为40 nm的聚集体,并用荧光光谱法测得其临界聚集浓度(cac)为0.884 7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 马尾藻 响应面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