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碳化硅陶瓷过滤膜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苏魁范 邓湘云 +4 位作者 李建保 王春鹏 张国庆 景亚妮 白成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23,共6页
研究了陶瓷纤维过渡层浆料的不同工艺配方对复合碳化硅过滤膜材料结构的影响,陶瓷粘结剂量对过滤膜的孔隙率、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的影响,以及陶瓷粘结剂量为15%(质量分数)时,造孔剂量对过滤膜孔隙率的影响.采用流延成型法在多孔碳化硅... 研究了陶瓷纤维过渡层浆料的不同工艺配方对复合碳化硅过滤膜材料结构的影响,陶瓷粘结剂量对过滤膜的孔隙率、孔径大小和孔径分布的影响,以及陶瓷粘结剂量为15%(质量分数)时,造孔剂量对过滤膜孔隙率的影响.采用流延成型法在多孔碳化硅陶瓷块体上流延制备复合碳化硅陶瓷过滤膜,并用XRD对过滤膜进行物相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过滤膜的形貌,表面过滤膜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则用排水法和泡点法分别测试.结果表明,1 300℃烧结3h后的碳化硅过滤膜在2θ=22°时,有SiO_2衍射峰生成.当陶瓷纤维过渡层浆料各成分的质量比为:硅酸铝纤维:莫来石纤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蒸馏水=1:1:1.565,复合碳化硅陶瓷过滤膜结构最均匀平整.当粘结剂量5%增加到25%时,过滤膜气孔率从46%下降到29%,平均孔径从11.916μm减小至4.017μm;当粘结剂量为15%,造孔剂量从5%增加到25%时,过滤膜气孔率从41%上升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过滤膜 陶瓷纤维过渡层 流延成型 孔隙率 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超群 郝万军 廖双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6,共4页
介绍了制备轻质复合型导电和电磁屏蔽材料的几种方法。讨论了碳纳米粒子在制备轻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利用聚合物发泡制备轻质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原理,并介绍了几种制备轻质电磁屏蔽材料的新方法,最后对轻质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的... 介绍了制备轻质复合型导电和电磁屏蔽材料的几种方法。讨论了碳纳米粒子在制备轻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应用,利用聚合物发泡制备轻质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原理,并介绍了几种制备轻质电磁屏蔽材料的新方法,最后对轻质复合型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 复合 电磁屏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天然橡胶对湿法混炼制备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凡 季欣 +1 位作者 袁天元 廖双泉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62,共8页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天然橡胶/白炭黑(W(NR/SiO_2))复合材料,并采用液体天然橡胶(LNR)为增容剂,探讨了LNR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橡胶加工性能、白炭黑分散性、静态力学性能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NR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使用LNR增... 采用湿法混炼工艺制备天然橡胶/白炭黑(W(NR/SiO_2))复合材料,并采用液体天然橡胶(LNR)为增容剂,探讨了LNR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橡胶加工性能、白炭黑分散性、静态力学性能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NR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使用LNR增容后,胶料的正硫化时间缩短,在白炭黑为70 phr时T_(90)缩短4.16 min,加工性能改善;白炭黑在NR中的分散性提高;胶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在白炭黑为60 phr时最明显,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25.73%和66.59%;LNR增容后胶料的抗湿滑性提高且滚动阻力降低。复合材料良好的相容性是LNR与NR和白炭黑两相同时发生作用形成增容界面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液体天然橡胶 湿法混炼 白炭黑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贮存过程中分子交联网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会丰 蒋冰清 +2 位作者 赵富春 彭政 廖双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9-944,共6页
天然橡胶(NR)在贮存过程中发生轻微的分子交联,塑性初值、门尼粘度和凝胶含量增加,致使其加工性能降低,后续加工能耗增加。采用高速冷冻离心、蛋白酶及脂肪酶处理天然胶乳制备离心天然橡胶(CNR)、脱蛋白天然橡胶(DPNR)、脱脂肪-脱蛋白... 天然橡胶(NR)在贮存过程中发生轻微的分子交联,塑性初值、门尼粘度和凝胶含量增加,致使其加工性能降低,后续加工能耗增加。采用高速冷冻离心、蛋白酶及脂肪酶处理天然胶乳制备离心天然橡胶(CNR)、脱蛋白天然橡胶(DPNR)、脱脂肪-脱蛋白天然橡胶(P-DPNR),并分析其贮存过程中的交联密度、交联点数量、凝胶含量、分子量和塑性初值(P0)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随贮存时间的延长,NR、CNR、DPNR的交联密度、交联点数量、凝胶含量、分子量和塑性初值(P0)均呈现显著的增大趋势。而P-DPNR的交联密度、交联点数量、凝胶含量、分子量和塑性初值(P0)在加速贮存0~12 h时,略有增加,加速贮存12~48 h时,变化比较平缓。红外谱图分析表明NR、CNR、DPNR的1 740 cm-1长链脂肪酸特征峰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略微减小,P-DPNR的长链脂肪酸特征峰减弱。综合分析表明天然橡胶贮存过程中,醛基和环氧基等官能基团、表面蛋白、结合蛋白及脂质均影响分子交联网络的形成,其中脂质对交联网络的形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贮存 凝胶含量 交联密度 交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结合法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及其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白成英 苏魁范 +3 位作者 邓湘云 李建保 王春鹏 景亚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99-1703,共5页
以不同粒径碳化硅为骨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粘结剂,在大气中利用碳化硅颗粒表面氧化成的SiO2粘接在一起低温合成多孔碳化硅陶瓷。分析了粒径大小、烧结温度、成型压力对氧化结合多孔碳化硅陶瓷特性的影响。用TG-DSC、XRD、SEM研究... 以不同粒径碳化硅为骨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粘结剂,在大气中利用碳化硅颗粒表面氧化成的SiO2粘接在一起低温合成多孔碳化硅陶瓷。分析了粒径大小、烧结温度、成型压力对氧化结合多孔碳化硅陶瓷特性的影响。用TG-DSC、XRD、SEM研究了碳化硅陶瓷的氧化性能,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原始粒径越小,碳化硅陶瓷的活性越高,相应的氧化程度越高,在1μm时氧化率最高达到49.58%,但其在1000℃保温100 h质量增重也最高达7.53%;随着烧结温度升高,碳化硅氧化率增加,气孔率相应地降低;成型压力也对碳化硅陶瓷的氧化率,气孔率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氧化结合法 氧化率 二氧化硅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热处理对钛表面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小红 曹阳 +3 位作者 张利 曹献英 金春阳 操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5-280,共6页
利用碱热法处理钛表面,部分样品加热到450和700℃进行热处理,获得不同形貌和不同晶型的TiO2薄膜。实验得出,未经热处理的样品表面以非晶态钛凝胶层为主,450℃热处理样品主要以锐钛矿相TiO2存在,700℃热处理样品主要以金红石相TiO2出现。... 利用碱热法处理钛表面,部分样品加热到450和700℃进行热处理,获得不同形貌和不同晶型的TiO2薄膜。实验得出,未经热处理的样品表面以非晶态钛凝胶层为主,450℃热处理样品主要以锐钛矿相TiO2存在,700℃热处理样品主要以金红石相TiO2出现。700℃热处理后的样品表面分布有大量50nm左右的纳米颗粒,这些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能较好地诱导HA在样品表面沉积形成,提高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因此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450℃热处理后的样品表面相对于未处理样品有更多的HA沉积,是因为表面层的晶型起了主要作用,即锐钛矿TiO2晶体比无定型凝胶态TiO2更利于诱导HA沉积。但相对于未经任何处理的空白样品,仅用NaOH处理后的样品表面较利于HA沉积,可能是碱处理后钛表面羟基增加,进而提高了其诱导HA沉积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热处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除尘用微粉SiC多孔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传方 邓湘云 +6 位作者 杨仁波 韩立仁 张小龙 杨学良 王依山 刘佳 孙扬善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8-1293,共6页
本文以平均粒径为2.4μm微粉SiC颗粒作为多孔陶瓷的主要原料,活性炭和石墨为造孔剂,再添加陶瓷粘结剂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采用逐层包覆工艺混料成型。将成型后的胚体在1300℃下烧结出不同陶瓷粘结剂含量(5~15wt%)(下同)以及不... 本文以平均粒径为2.4μm微粉SiC颗粒作为多孔陶瓷的主要原料,活性炭和石墨为造孔剂,再添加陶瓷粘结剂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采用逐层包覆工艺混料成型。将成型后的胚体在1300℃下烧结出不同陶瓷粘结剂含量(5~15wt%)(下同)以及不同成型压力(5~20 MPa)下的多孔陶瓷并研究了其气孔率、收缩率、过滤压降及抗压强度随陶瓷粘结剂含量以及不同成型压力下的变化。研究表明多孔陶瓷的气孔率随着成型压力由12.2MPa增加到48.8 MPa和粘结剂含量5%增加到15%气孔率逐渐降低,其抗压强度分别随着胚体成型压力的增大和粘结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烧结后胚体收缩率随粘结剂含量有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粘结剂含量为10%时,成型压力19.52 MPa下多孔陶瓷的抗压强度和显气孔率都取得了较高的值,分别为31.75 MPa和29.87%,室温下空气流量为0.016 m3.h-1时,过滤压降为21.23 h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多孔陶瓷 高温除尘 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纳米管晶型对钛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小红 曹阳 +2 位作者 金春阳 杨亮 曹献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59-1364,共6页
利用阳极氧化法在HF电解液体系中制备了高有序TiO2纳米管。样品分别在400和600℃下热处理后,得到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的TiO2纳米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将样品浸泡于模拟体液中,观察表面HA沉积情况,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以探讨样品... 利用阳极氧化法在HF电解液体系中制备了高有序TiO2纳米管。样品分别在400和600℃下热处理后,得到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型的TiO2纳米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将样品浸泡于模拟体液中,观察表面HA沉积情况,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以探讨样品的生物相容性。结果发现,400和600℃退火处理的纳米管样品生物活性高于未退火处理样品,400℃退火处理纳米管活性高于600℃退火处理纳米管。由于不同后处理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管形貌相似,仅为晶型不同,故推断出锐钛矿型TiO2生物活性最好,金红石型TiO2次之,无定型TiO2生物活性相对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晶型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电场对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佳 杨仁波 +7 位作者 邓湘云 李德军 张小龙 王传方 王依山 杨学良 王晓慧 李龙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364-3367,共4页
100nm是介于微米晶和纳米晶之间的重要临界尺寸,研究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00nm的钛酸钡(BTO)陶瓷的微结构和铁电性能,分析了测试温度和外加电场对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的影响。与超细纳米晶BTO陶瓷不同的是,100nm BTO陶瓷主要以四方相形... 100nm是介于微米晶和纳米晶之间的重要临界尺寸,研究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00nm的钛酸钡(BTO)陶瓷的微结构和铁电性能,分析了测试温度和外加电场对纳米晶钛酸钡陶瓷铁电性的影响。与超细纳米晶BTO陶瓷不同的是,100nm BTO陶瓷主要以四方相形式存在的;介电温谱显示,正交到四方相的相变具有典型的弥散特征,低温时介电损耗<0.02。此外,铁电性能测试表明,100nm BTO陶瓷具有良好的铁电滞后特征,随着电场的增加,能量损耗密度、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均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陶瓷的铁电性在逐渐减弱,高于居里温度时由铁电相转为顺电相,铁电性消失。实验结果表明,100nm BTO陶瓷的铁电性与测试温度和外加电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性 纳米晶钛酸钡陶瓷 温度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温度与助剂对聚碳酸亚丙酯热降解性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政 邓运泽 +3 位作者 潘莉莎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通过特性黏度法研究加工温度与助剂对聚碳酸亚丙酯(PPC)热降解性的影响,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评价特性黏度法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PPC对温度敏感,温度升高,特性黏度变低,相对分子质量变低。当加工温度从120℃升高到160℃,PPC的特性... 通过特性黏度法研究加工温度与助剂对聚碳酸亚丙酯(PPC)热降解性的影响,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评价特性黏度法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PPC对温度敏感,温度升高,特性黏度变低,相对分子质量变低。当加工温度从120℃升高到160℃,PPC的特性黏度从2.16 dL/g下降到1.31 dL/g,继续升高到200℃时,特性黏度从1.31dL/g下降到1.18 dL/g,说明温度越高,PPC特性黏度越低,热降解加剧,在120—160℃下降解速率较在160—200℃下快。在加工温度为140℃时,PPC的特性黏度为1.62 dL/g,PPC/MAH和PPC/AO1010的特性黏度比PPC的特性黏度分别提高了0.65 dL/g和0.25 dL/g,说明封端剂MAH、热稳定剂AO1010的加入能抑制PPC的热降解,提高PPC的热稳定性。采用特性黏度法研究PPC热降解的方法是可行的,且经济、方便、快捷,是研究PPC热降解性、可实现在线分析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黏度 加工温度 助剂 聚碳酸亚丙酯 热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相体系萃取油楠种子总皂苷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振益 嵇莎莎 +2 位作者 陈祎平 林昭华 刘平怀 《热带生物学报》 2016年第2期270-273,共4页
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分离油楠种子中的总皂苷,以乙醇/硫酸铵为双水相萃取体系,研究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为3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p H6.0,温度为30℃的萃取... 利用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分离油楠种子中的总皂苷,以乙醇/硫酸铵为双水相萃取体系,研究乙醇质量分数、硫酸铵质量分数、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醇质量分数为30%,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p H6.0,温度为30℃的萃取条件下,油楠总皂苷在两相的分配系数为12.60,回收率为94.8%。该方法可用于油楠种子中总皂苷的提取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楠种子 总皂苷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染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娜 林仕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136-1139,共4页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为无机固态光伏电池提供了可靠的可代替概念。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主要依赖于纳米晶多孔半导体TiO2薄膜电极的染料。由于天然染料的低成本和工艺制备简单的优点,天然染料作为敏化剂已成为DSSC研...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为无机固态光伏电池提供了可靠的可代替概念。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主要依赖于纳米晶多孔半导体TiO2薄膜电极的染料。由于天然染料的低成本和工艺制备简单的优点,天然染料作为敏化剂已成为DSSC研究热点。作为DSSC的敏化剂的天然染料,如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类、叶绿素类、类黄酮,可从不同植物不同部分提取出。主要介绍和讨论天然敏化剂的发展和实用化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天然染料 敏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对(Ba_(0.97)Ca_(0.03))(Ti_(0.82)Zr_(0.18))O_3无铅压电陶瓷铁电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小龙 王传方 +7 位作者 邓湘云 杨仁波 韩立仁 刘佳 杨学良 王依山 邵健 李德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369-237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Ba0.97Ca0.03)(Ti0.82Zr0.18)O3无铅压电陶瓷。在电场1~8kV/cm下,频率为0.01~10Hz范围内,对其电滞回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Ba0.97Ca0.03)(Ti0.82Zr0.18)O3陶瓷的电滞回线随电场值和频率的变化明显,在...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Ba0.97Ca0.03)(Ti0.82Zr0.18)O3无铅压电陶瓷。在电场1~8kV/cm下,频率为0.01~10Hz范围内,对其电滞回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Ba0.97Ca0.03)(Ti0.82Zr0.18)O3陶瓷的电滞回线随电场值和频率的变化明显,在低电场下,随着频率的增加矫顽场(Ec)单调减小,在低频下剩余极化(Pr)增加;而在高电场下,随着频率的增加Ec单调增大,电滞回线达到饱和时,电滞回线随不同测试频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无铅陶瓷 电滞回线 铁电性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尺寸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王小红 曹阳 +2 位作者 刘钟馨 李士普 林仕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7-521,526,共6页
以丙三醇为电解液体系制备出高有序的TiO2纳米管,通过模拟人体体液(SBF)溶液浸泡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不同尺寸TiO2纳米管生物活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同电压下,随着阳极氧化... 以丙三醇为电解液体系制备出高有序的TiO2纳米管,通过模拟人体体液(SBF)溶液浸泡和体外细胞实验探讨不同尺寸TiO2纳米管生物活性的差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同电压下,随着阳极氧化电压的增加,TiO2纳米管管长和管径呈增加趋势。通过羟基磷灰石(HA)的沉积情况、MG-63细胞粘附情况、MTT检测分析,可以得出,随TiO2纳米管管长和管径的增加,诱导HA沉积能力和促进细胞粘附增殖能力增强,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阳极氧化 丙三醇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晶面调控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英文)
15
作者 窦智峰 曹昌燕 +3 位作者 陈永 万耿平 王桂振 宋卫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5-33,共9页
采用氟离子辅助的乙醇和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的削角双六棱锥氧化铁多面体微米晶体。调节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可实现对该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暴露晶面的精细调控。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RhB染料实验发现,利用该法所... 采用氟离子辅助的乙醇和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得到了形貌均一的削角双六棱锥氧化铁多面体微米晶体。调节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可实现对该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暴露晶面的精细调控。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RhB染料实验发现,利用该法所得的各多面体氧化铁对RhB表现出了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且各削角双六棱锥多面体氧化铁的光催化活性与其形貌之间表现出典型的性质与结构的依赖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溶剂热合成 削角多面体 晶面调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茎秆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9
16
作者 余伟光 黎吉辉 +2 位作者 王敦 梁振益 张玉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9-1505,共7页
香蕉茎秆经过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后于600℃缓慢热解制得生物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研究p H、吸附时间、吸附... 香蕉茎秆经过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后于600℃缓慢热解制得生物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元素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对生物炭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研究p 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从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判断吸附类型。结果表明:与未处理香蕉茎秆生物炭对比发现,氧化预处理生物炭表面覆盖有MnO_x微粒,且含有更多的含氧官能团,拥有更大的表面积。其对铜离子的去除主要通过表面吸附包括表面MnO_x颗粒和含氧官能团,对Cu^(2+)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实验中最大吸附容量为81.36mg/g,吸附效果明显好于未预处理生物炭,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来描述,热力学参数ΔH0>0,ΔG0<0,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秆 生物炭 铜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铝源制备莫来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鹏玮 蔡强 +6 位作者 白成英 邓湘云 李建保 刘张敏 李誉 杨杰 朱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0-63,共4页
以碳化硅(SiC)和不同铝源(多孔Al2O3/纳米Al2O3/Al(OH)3)为起始原料,通过原位反应结合工艺制备莫来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不同铝源及温度对多孔陶瓷抗弯强度、气孔率、线性伸缩率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分析表征了样品... 以碳化硅(SiC)和不同铝源(多孔Al2O3/纳米Al2O3/Al(OH)3)为起始原料,通过原位反应结合工艺制备莫来石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不同铝源及温度对多孔陶瓷抗弯强度、气孔率、线性伸缩率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和SEM分析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与断面形貌。结果表明:以多孔Al2O3为铝源,在1450℃下保温3h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综合性能最优,其强度为58 MPa,气孔率为41.9%;烧结温度对3种铝源所制备的多孔陶瓷具有相同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升高,气孔率逐渐降低,线性收缩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多孔陶瓷 铝源 莫来石 抗弯强度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铝添加量对碳化硅/莫来石复合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仪潇 刘张敏 +4 位作者 邓湘云 李建保 石雯怡 张伟 尹沛羊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15-2319,共5页
本文以碳化硅(Si C)、气相Si O2、纳米Al2O3和Al F3·H2O为原料,制备出了碳化硅/莫来石复合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Al F3·H2O添加量、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抗弯强度、气孔率、孔径分布等性能的影响。用SEM、XRD研究了多孔陶瓷的微... 本文以碳化硅(Si C)、气相Si O2、纳米Al2O3和Al F3·H2O为原料,制备出了碳化硅/莫来石复合多孔陶瓷,主要研究了Al F3·H2O添加量、烧结温度对多孔陶瓷抗弯强度、气孔率、孔径分布等性能的影响。用SEM、XRD研究了多孔陶瓷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Al F3·H2O对莫来石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300℃时,添加Al F3·H2O的样品中检测到莫来石相,多孔陶瓷气孔率随Al F3·H2O加入量增加而升高,而抗弯强度随其增高而先增加后减小,Al F3·H2O添加量为4wt%时,多孔陶瓷气孔率为42.8%,抗弯强度为31.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碳化硅 莫来石 氟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结合炭黑复合涂层对硅藻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玉营 吴进怡 +1 位作者 柴柯 闫小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1-306,共6页
随着环境管制条例增多以及社会对传统有毒防污涂料安全问题的关注,研究环保海洋生物防污方法迫在眉睫。采用TTC-脱氢酶活性测试来表征高压脉冲电场(HPEF)结合炭黑环氧防腐复合涂层的防污性能。采用SEM观察分析炭黑复合涂层上的硅藻经脉... 随着环境管制条例增多以及社会对传统有毒防污涂料安全问题的关注,研究环保海洋生物防污方法迫在眉睫。采用TTC-脱氢酶活性测试来表征高压脉冲电场(HPEF)结合炭黑环氧防腐复合涂层的防污性能。采用SEM观察分析炭黑复合涂层上的硅藻经脉冲电场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特征。经HPEF处理后舟形藻和海链藻细胞出现凹陷、破裂及有机质溢出,说明HPEF杀藻可采用"电穿孔"理论解释。在通电时间10 min、频率为23.15 k Hz、占空比为0.5、电压为19 k V条件下,硅藻的失活率达到最大。在炭黑复合涂层上的海链藻最大失活率为89.2%,舟形藻最大失活率为92.1%。适量的炭黑可以增强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炭黑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取决于炭黑的添加量,当炭黑添加量为0.3%时可以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较好的复合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高压脉冲电场 杀藻性能 力学性能 环氧防腐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的液化反应及其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洁 许文茸 +2 位作者 张玉苍 李瑞松 孟繁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85-3091,共7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甲壳素的酸催化液化反应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合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分别对液化残渣和液化物的主要官能团、热稳定性、结晶度及表面形貌特征进行了... 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甲壳素的酸催化液化反应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合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分别对液化残渣和液化物的主要官能团、热稳定性、结晶度及表面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动力学模型探讨了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和残渣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增加催化剂用量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降低残渣率;动力学研究表明甲壳素的酸催化液化为复杂的多级反应,活化能Ea=34.5kJ/mol,指前因子A=254.17s^(–1),平均活化焓ΔHr=30.86kJ/mol,平均活化熵ΔSr=-210J/mol,整个反应为吸热反应,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外界能量输入下,体系有序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甲壳素 液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