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亚铜空心球制备及其在海洋污损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熊杨凯 汪国庆 +3 位作者 谢卓琳 李玉 王爱明 姜宏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5,共11页
采用软模板法和自模板法分别制备了Cu_2O空心球,探索了不同制备方法下反应条件对Cu_2O空心球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以其作为防污剂制备的涂层防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污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采用软模板法和自模板法分别制备了Cu_2O空心球,探索了不同制备方法下反应条件对Cu_2O空心球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以其作为防污剂制备的涂层防海洋污损生物的防污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抑菌测试等手段表征和探讨了Cu_2O空心球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用软模板法得到表面光滑、结晶度高的Cu_2O空心球;用自模板法制备得到由纳米粒子组成的开口空心微球。在抑菌试验中,2种空心球浊液浓度为50μg/m L时,抑菌作用均可以达到95%以上,抑菌效果好。将2种Cu_2O空心球作为防污剂与含氟嵌段共聚树脂SBF改性树脂混合,得到2种杂化防污涂层。通过SEM进行表征,在抗藻类附着试验中,表面基本没有藻类附着,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在浸泡过程中,2种杂化涂层的表面形成了不同的特殊纳米结构表面形貌,这应是少量Cu_2O空心球即可使杂化涂层具有好的防污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模板法 自模板法 CU2O 空心球 杂化涂层 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机胶凝材料制备莫来石多孔陶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弨 陈拥军 +1 位作者 董雷 骆丽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4-498,共5页
本文利用无机胶凝材料成功制备了莫来石多孔陶瓷。以硅藻土和ρ-Al2O3为原料,Al F3和Mo O3为添加剂,利用ρ-Al2O3遇水硬化的特点,来实现陶瓷浆料的固化成型,再将成型后的陶瓷生坯经高温烧结得到莫来石多孔陶瓷。该方法绿色环保,整个制... 本文利用无机胶凝材料成功制备了莫来石多孔陶瓷。以硅藻土和ρ-Al2O3为原料,Al F3和Mo O3为添加剂,利用ρ-Al2O3遇水硬化的特点,来实现陶瓷浆料的固化成型,再将成型后的陶瓷生坯经高温烧结得到莫来石多孔陶瓷。该方法绿色环保,整个制备过程中无有机物的排放。通过使用XRD、SEM等表征测试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对莫来石多孔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线收缩率、开孔孔隙率以及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莫来石多孔陶瓷由生长良好的莫来石晶须构成,在1500℃下烧结的莫来石多孔陶瓷孔隙率可达到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胶凝材料 莫来石 多孔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合成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影响及其对水中Cd(Ⅱ)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贺充恺 杨刚 +2 位作者 汪国庆 陈歌 姜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为有效去除水中Cd(Ⅱ),以Ti O2纳米粉和Na OH为原料,调节水热反应温度分别为100、120、150和190℃,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TNs(钛酸盐纳米材料),分别记为TNs-100、TNs-120、TNs-150和TNs-190,并对其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化学组成等物理化... 为有效去除水中Cd(Ⅱ),以Ti O2纳米粉和Na OH为原料,调节水热反应温度分别为100、120、150和190℃,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TNs(钛酸盐纳米材料),分别记为TNs-100、TNs-120、TNs-150和TNs-190,并对其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化学组成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水中Cd(Ⅱ)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TNs对Cd(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TNs的形貌逐渐从纳米片演变成纳米管,管长逐渐变长,最后变成纳米棒.TNs-100的晶型结构主要是锐钛矿型;随着温度升高,结晶度逐渐增强;TNs-190出现了部分金红石相.TNs-150对Cd(Ⅱ)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平衡吸附量为254.66 mg/g,最佳吸附pH为5.0.再生的TNs-150对Cd(Ⅱ)循环吸附6次的去除率和解吸率均可达93%以上.TNs-150对Cd(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机制主要是TNs层间Na+和H+与溶液中Cd(Ⅱ)的离子交换.研究显示,TNs的饱和吸附量均高于同类吸附剂,能有效去除水中Cd(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盐纳米材料 合成温度 离子交换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银修饰的还原石墨烯和Mn3O4正极材料的镁空气电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春晖 李欣宇 +3 位作者 李晓干 林仕伟 李振峰 陈汉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95-6102,共8页
以乙酸锰、乙酸银、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二维的Ag-Mn3O4/rGO复合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得了Mn3O4/rGO、Ag/rGO、Ag-Mn3O4/rGO3种复合材料,对所得产物形貌进行分析,研究比较3种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并制备电极片成... 以乙酸锰、乙酸银、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二维的Ag-Mn3O4/rGO复合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制得了Mn3O4/rGO、Ag/rGO、Ag-Mn3O4/rGO3种复合材料,对所得产物形貌进行分析,研究比较3种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并制备电极片成品,对电池性能和稳定性进行长时间监测。最后结果表明,Ag-Mn3O4与rGO共掺的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氧还原峰向正偏移0.15V且极化电流明显增大,电池稳定性较好,开路电压可达1.57V,稳定工作时长可达到500h。并可以实现给18650锂电池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水热法 氧还原 催化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用于LiNi0.5Co0.2Mn0.3O2三元正极锂离子电池 被引量:7
5
作者 薛景元 侯博 +4 位作者 莫岩 曹博凯 陈大明 李德 陈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10,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为聚合物基体,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NPGDA)为交联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AIBN)的...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为聚合物基体,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NPGDA)为交联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AIBN)的作用下通过室温现场聚合法制备凝胶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探索不同质量比PVDF-HFP/NPGDA对凝胶电解质性能和LiNi_(0.5)-Co_(0.2)Mn_(0.3)O_2三元正极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比为1∶1时,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为8.45m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78,电化学窗口为4.5V。在电流密度30mA·g^(-1)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3mAh·g^(-1),循环50次后仍高达135.3mAh·g^(-1)。电流密度为300mA·g^(-1)时,放电比容量为100.2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凝胶电解质 LiNi0.5Co0.2Mn0.3O2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表面改性及其涂布膜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鑫 林仕伟 +3 位作者 张苹 胡月英 唐辉 陈文学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8-674,共7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利用粒径和Zeta电位等表征得出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效果更优。将偶联后的粉体分散在聚乙烯醇中,用涂布的方式将其涂覆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上,制备... 采用硅烷偶联剂和钛酸酯偶联剂对二氧化钛进行表面改性,利用粒径和Zeta电位等表征得出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对粉体表面改性效果更优。将偶联后的粉体分散在聚乙烯醇中,用涂布的方式将其涂覆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上,制备了有良好光催化性能的二氧化钛涂布膜。采用微型光泽仪、摩擦系数测定仪、雾度仪等分析了薄膜各项物理性能,当粉体加入量为1%时,涂布膜具有最优的机械性能。通过抗菌和光降解实验分析了涂布膜的光催化性能,当粉体加入量为2%时,薄膜抗菌效果达到最佳的99.2%,并对有机染料降解效果提高近7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性能 二氧化钛 表面改性 涂布 抗菌 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亚铁催化制备硼碳氮纳米管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利华 陈拥军 +3 位作者 李建保 骆丽杰 徐智超 张弨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65,57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无定型硼粉为原料,氯化亚铁为催化剂,在无水乙醇和氨气气氛中高温热处理3 h成功制得大量竹节状的三元硼碳氮(BCN)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所得纳米... 采用固相反应法,以无定型硼粉为原料,氯化亚铁为催化剂,在无水乙醇和氨气气氛中高温热处理3 h成功制得大量竹节状的三元硼碳氮(BCN)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所得纳米管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管的直径在60~90 nm之间,纳米管由B、C、N三种元素组成,其原子比为9.77∶1∶8.65。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属于气-液-固(VLS)机制。同时初步探讨了反应温度对纳米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法 硼碳氮纳米管 竹节状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掺杂钛酸钡纳米管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祝璐 尹沛羊 +3 位作者 邓湘云 李建保 张伟 金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24-1927,共4页
以阳极氧化制备的TiO_2纳米管薄膜为模版,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a_(1-x)Ce_xTiO_3(0≤x≤0.08)纳米管薄膜,研究了Ba_(1-x)Ce_xTiO_3的结构、表面形貌及其电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其晶体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 以阳极氧化制备的TiO_2纳米管薄膜为模版,通过水热法制备了Ba_(1-x)Ce_xTiO_3(0≤x≤0.08)纳米管薄膜,研究了Ba_(1-x)Ce_xTiO_3的结构、表面形貌及其电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其晶体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及断口形貌,采用宽频介电阻抗谱仪测试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立方相结构的Ba_(1-x)Ce_xTiO_3纳米管薄膜,纳米管孔径在80~95nm之间;将制备的Ba_(1-x)Ce_xTiO_3经退火后生成多晶的Ba1-xCexTiO3纳米管薄膜,且样品的管外径尺寸在90~100nm之间,管壁的厚度为25~30nm,介电常数在1kHz下最高可达472,介电损耗为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3+掺杂BaTiO3 水热法 纳米管薄膜 表面形貌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干燥法结合淀粉固化制备莫来石多孔陶瓷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豪 陈拥军 +1 位作者 李建保 骆丽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以高岭土、氢氧化铝为原料,淀粉为造孔剂和粘结剂,Y_2O_3为烧结助剂,采用冷冻干燥法结合淀粉固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连通开孔结构的莫来石多孔陶瓷。研究了淀粉添加量对浆料前驱体的流变性能、多孔陶瓷的气孔率、孔径分布、显微结构以及力... 以高岭土、氢氧化铝为原料,淀粉为造孔剂和粘结剂,Y_2O_3为烧结助剂,采用冷冻干燥法结合淀粉固化工艺制备了具有连通开孔结构的莫来石多孔陶瓷。研究了淀粉添加量对浆料前驱体的流变性能、多孔陶瓷的气孔率、孔径分布、显微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含量由15.84vol%增至20.59vol%,浆料前驱体的粘度增加明显;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浆料前驱体的粘度先显著降低然后趋于稳定,表现为剪切稀化行为。随着淀粉含量的增加,所得多孔陶瓷的孔径尺寸减小,孔径分布趋于均匀,从双峰分布向单峰变化,孔隙率缓慢增加,维持在61.5%~66.2%范围内,当淀粉含量增加到15.84vol%时,抗压强度达到最高值9.5 MPa,孔隙率也达到65.7%。但当淀粉含量进一步增加后,抗压强度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来石 多孔陶瓷 淀粉固化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仿生防污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 汪国庆 +2 位作者 万逸 丁春华 王爱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6,共9页
以甲基硅油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PUF)/硅油微胶囊,探究了微胶囊的形成机理及乳化剂、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 以甲基硅油为芯材、脲醛树脂为壁材,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PUF)/硅油微胶囊,探究了微胶囊的形成机理及乳化剂、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表征了微胶囊的形貌、热力学及价键结构等性能。结果表明:用细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表面光滑、粒径分布均匀的微胶囊;微胶囊包覆率达到91%,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将制得的微胶囊掺杂到丙烯酸锌树脂中制备防污涂层,研究了防污涂层的防污性能。采用SEM分析了防污涂层的形貌,并通过接触角测试及防污试验考察了防污涂层的疏水性及抑菌抑藻效果。结果表明:防污涂层表面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微纳米结构,涂层的疏水性增加,接触角由98.2°增加到123.9°;在抗藻抗菌类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防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细乳液聚合法 微纳米结构 缓释性能 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然椰壳为碳源制备硼碳氮微米线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涛 徐智超 +1 位作者 骆丽杰 陈拥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2-676,681,共6页
首次以天然椰壳为碳源,高温下在流动氨气中用氯化铁(FeCl_3)对无定型硼粉和椰壳进行退火,大规模合成了硼碳氮(BCN)微纳米结构,即由纳米片包覆竹节状纳米管组装而成的微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 首次以天然椰壳为碳源,高温下在流动氨气中用氯化铁(FeCl_3)对无定型硼粉和椰壳进行退火,大规模合成了硼碳氮(BCN)微纳米结构,即由纳米片包覆竹节状纳米管组装而成的微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荧光光谱仪(PL)等手段对所得微米线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微米线的直径约为200~600 nm,纳米片的平均厚度小于20 nm。纳米片大多是以弯曲和皱折的形态分离的。微米线由B、C、N元素组成,计算出B、C、N的原子比为11. 4∶1∶9. 2。提出了汽液固(VLS)和汽固(VS)相结合的生长机理并对B_(11.4)CN_(9.2)微米线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初步讨论了反应温度对微米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椰壳 硼碳氮微米线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