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道思想在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式中的运用
1
作者 杨哲铭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0期344-344,共1页
客观地看,施工管理方式作为一种人为因素的现代管理活动,想要真正意义上提升整个施工管理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现茶道思想的文化理念和精神理念,从而真正意义上构建现代施工管理机制。本文拟从茶道思想的价值内涵理解入手,结合当前土木... 客观地看,施工管理方式作为一种人为因素的现代管理活动,想要真正意义上提升整个施工管理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现茶道思想的文化理念和精神理念,从而真正意义上构建现代施工管理机制。本文拟从茶道思想的价值内涵理解入手,结合当前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方式的实施现状认知,通过探究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活动的实施诉求,从而探究茶道思想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方式创新的运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思想 土木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方式 运用机制 思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荷载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对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占景 王新武 +1 位作者 隋龑 董金爽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7-1869,共13页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 为提高钢结构仿古建筑异形节点的耗能能力,在原有的“雀替”构件处设置可更换黏滞阻尼器件以耗散地震能量。设计制作了6个仿古建筑钢结构节点试件,包含单梁-柱节点(SBJ)系列和双梁-柱节点(DBJ)系列两组。以位移和频率控制进行了正弦波动力加载,分别得到试件和黏滞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分别对试件和阻尼器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中双梁连接器与黏滞阻尼器运行良好,在“雀替”位置附设黏滞阻尼器改变了仿古建筑钢结构异形节点的破坏模式,黏滞阻尼器在试件梁端塑性铰区屈曲后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试件滞回环逐渐变得饱满。阻尼器的阻尼系数越大,节点的滞回环越饱满,耗能能力越强。试件的承载力随着阻尼系数的提高而提高,有控节点试件承载力相比无控节点试件提高了18%~46%,黏滞阻尼器对双梁-柱节点试件的承载力提高作用更加明显。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在1.77~2.05之间,设置黏滞阻尼器后试件的延性略有提高。强度退化系数均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古建筑 钢结构异形节点 动力荷载作用 黏滞阻尼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海岛温室建筑膜材的力学性能与耐候性能
3
作者 王文想 黄斌 +4 位作者 刘喜杰 刘金轲 翟铁健 单波 钟旻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7,共15页
为了研究热带海岛温室建筑膜材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分别对无耐候和半年自然耐候后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与聚烯烃(PO)四类温室建筑膜材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膜材类型、厚度、拉伸方向对其力学性... 为了研究热带海岛温室建筑膜材的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分别对无耐候和半年自然耐候后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与聚烯烃(PO)四类温室建筑膜材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分析了膜材类型、厚度、拉伸方向对其力学性能和耐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耐候和半年自然耐候的ETFE膜材力学性能受厚度和拉伸方向影响很小,而PE、PO与PVC膜材力学性能与厚度和拉伸方向相关。同为100μm厚膜材,无耐候和半年自然耐候的ETFE屈服应力、第二屈服应力、切线模量与割线模量均远大于PE和PO,而其屈服应变和第二屈服应变远小于PE和PO,ETFE、PVC、PO、PE抗拉强度依次减小,PO、PE、ETFE、PVC断裂延伸率依次减小。经过半年自然耐候后,ETFE膜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较小;PVC膜材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降低,最大降幅为11.44%、7.95%;PE和PO膜材的第二屈服应力、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降低,最大降幅分别为13.10%、13.76%、12.24%、4.54%、7.75%和7.06%、3.17%、5.38%、11.36%、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膜材 单轴拉伸试验 屈服应力 抗拉强度 力学性能 耐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投影法的高层建筑附加粘滞阻尼参数优化研究
4
作者 孙宝印 曾祯睿 +1 位作者 孙天舒 张喆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57,共12页
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是高层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其计算量大、耗时严重,应用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梯度投影法的粘滞阻尼器优化设计策略。考虑到地震动的不确定性,... 基于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是高层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其计算量大、耗时严重,应用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梯度投影法的粘滞阻尼器优化设计策略。考虑到地震动的不确定性,该策略以多条地震动作用结构得到的最大均值层间位移角为目标函数,限制总阻尼系数及各层阻尼系数上限值,通过振型分解法得到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利用梯度投影法进行阻尼器参数优化。在8度多遇地震作用下,分别采用振型分解法和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对6层剪切模型和15层平面框架结构进行粘滞阻尼器优化设计,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阻尼器优化参数基本一致。同时,对6层剪切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及约束条件的参数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优化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将振型分解法得到的优化方案应用于15层平面框架,对无附加阻尼、三种工况优化前和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并选取一条典型地震动对三种工况优化前和优化后的结构进行耗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仍可靠有效;通过阻尼器参数优化,可进一步降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提高结构附加阻尼耗能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阻尼优化 梯度投影法 振型分解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县6.8级地震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云 董金爽 张奉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31,140,共12页
为分析泸定县6.8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震中附近的磨西镇、得妥镇、燕子沟镇的村镇建筑开展了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震中附近评估烈度为Ⅸ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地震破坏等级评估、... 为分析泸定县6.8级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对震中附近的磨西镇、得妥镇、燕子沟镇的村镇建筑开展了震害调查,总结村镇结构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对震中附近评估烈度为Ⅸ度区域的村镇建筑进行地震破坏等级评估、统计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上,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是此次地震中震害现象较为明显和严重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震害整体较轻,基本未破坏数量占调研框架结构的72.5%。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楼(屋)面破坏、非结构构件破坏及整体倒塌;框架结构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梁、柱及节点破坏、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此次地震中,砖木结构、砖混结构严重破坏及倒塌的房屋占该两类房屋整体震害的比例较高,严重破坏砖木及砖混结构约为框架结构的6倍,且框架结构未出现倒塌,基本未破坏的框架结构占比较高。3种结构抗震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针对不同结构形式的震害特征,应通过抗震加固全面提升可修复震害房屋及既有农房抗震防灾能力,以提高村镇建筑整体力学性能,减少地震伤亡及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建筑 砖木结构 砖混结构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快速循环加载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董金爽 公衍茹 +1 位作者 隋䶮 黄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针对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将其与黏滞阻尼器相结合以提升其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共设计3个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包括2个设置阻尼器的试件及1个对比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施加快速谐波荷载的... 针对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抗震性能较差的问题,将其与黏滞阻尼器相结合以提升其抗震性能。为了研究该类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共设计3个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包括2个设置阻尼器的试件及1个对比试件,并对其进行了施加快速谐波荷载的试验。结果表明,附设黏滞阻尼器试件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对比试件,滞回曲线更加饱满,耗能能力及延性性能优于对比试件,刚度及强度退化慢于对比试件,表明将黏滞阻尼器与传统风格建筑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黏滞阻尼器 双枋-柱节点 谐波荷载 滞回曲线 承载能力 刚度退化 强度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荷载交替作用下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董金爽 公衍茹 +3 位作者 黄斌 隋䶮 杨亮 李龙建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73,共13页
传统风格建筑枋–柱节点因其构造特点难以满足现行结构抗震设防的要求。选取传统风格建筑典型双枋–柱节点,研究其力学性能,并将其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黏滞阻尼器相结合,共设计3个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试件,包括两个附设黏滞阻... 传统风格建筑枋–柱节点因其构造特点难以满足现行结构抗震设防的要求。选取传统风格建筑典型双枋–柱节点,研究其力学性能,并将其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黏滞阻尼器相结合,共设计3个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试件,包括两个附设黏滞阻尼器的试件及1个未附设阻尼器的对比试件。通过对3个试件交替施加快速往复正弦波荷载及谐波荷载,分析加载全过程中试件的破坏特性及破坏机制,通过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及变形性能、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指标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合理设置黏滞阻尼器可显著提升传统风格建筑双枋–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各试件破坏时形成的梁铰机制,呈现弯剪型破坏形态,试件滞回环的形状呈反“S”形,符合抗震设计要求;附设黏滞阻尼器后,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更为饱满,承载能力提升32.8%~66.4%,延性系数提高13.7%~17.0%,耗能能力提高29.1%~31.1%,刚度退化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且后期趋于稳定,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试件刚度的退化速率。各试件经正弦波荷载循环作用后产生一定的损伤累积,附设阻尼器试件在正弦波及谐波荷载交替作用下的剩余刚度高于对比试件。研究结果可为传统风格建筑的进一步探究及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双枋–柱节点 黏滞阻尼器 力学性能 循环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不对称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董金爽 高辰旭 +1 位作者 彭世震 公衍茹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3,共8页
为研究残损古建筑木结构不对称榫卯节点的力学特性,共设计4个足尺古木结构榫卯节点,包括1个连接完好及3个存在不同松动程度的不对称榫卯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其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对其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规律等... 为研究残损古建筑木结构不对称榫卯节点的力学特性,共设计4个足尺古木结构榫卯节点,包括1个连接完好及3个存在不同松动程度的不对称榫卯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其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对其滞回特性、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残损节点滞回曲线呈反“Z”形,捏缩效应显著;存在松动的不对称榫卯节点峰值弯矩及转动刚度均小于连接紧密的节点试件,而极限转角大于连接紧密的节点试件。随着节点松动程度的不断增大,各试件峰值弯矩、转动刚度峰值及滞回耗能逐渐降低。控制位移不变时,连接紧密完好节点的滞回耗能及刚度明显高于松动节点;各不对称榫卯节点正、负向刚度不等。同时,本研究获得了不同松动程度下节点的正、负向刚度理论公式,为工程加固修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榫卯节点 松动程度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陈佳莹 王傲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和波浪周期3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偏度、不对称度和厄塞尔数峰值的幅值均在礁坪台阶附近达到最大值,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幅值整体上均随入射波高和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随礁坪水深增大而减小。最后,根据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在差异坡度礁坪上随厄塞尔数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其参数化拟合得到不同礁坪区域内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波 珊瑚礁 岛礁地形 非线性特征 偏度 不对称度 厄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MNG模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继发 曾晓辉 +3 位作者 谢友均 龙广成 唐卓 周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5-886,共12页
基于集成学习理论,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进行集成,提出一种全新的算法:HEMNG(hybrid ensemble mode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and gradient boosting),旨在更准确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303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进... 基于集成学习理论,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进行集成,提出一种全新的算法:HEMNG(hybrid ensemble model based on neural networks and gradient boosting),旨在更准确地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303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进行建模,以水胶比、砂率、浆骨比、粉煤灰替代比例和养护龄期5个可解释特征作为输入,抗压强度为输出。为了分析HEMNG模型在抗压强度预测中的优势,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极端梯度提升、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模型进行比较,并将模型迁移到全新数据中,以探究其在未知数据上的泛化能力。基于训练良好的HEMNG模型进行敏感性研究,量化3个重要特征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EMNG模型采用5个可解释特征,可准确、可靠地预测抗压强度,在测试集中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拟合度为0.961,均方根误差为2.704,模型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均明显优于其他模型;将HEMNG模型迁移到新数据中,强度预测值与实际强度值较为吻合,最大绝对误差仅为7 MPa,模型表现出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模型敏感性研究显示,存在一个最佳砂率使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增大水胶比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佳砂率会随水胶比增大而减小;随着浆骨比的增大,最佳砂率会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模型能量化分析各参数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开发的HEMNG模型为评估混凝土抗压强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 集成学习 可解释特征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流对沙漠光伏组件及其发电效率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斌 周之杰 +4 位作者 李正农 宫博 王相军 董金爽 刘喜杰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9,I0002,63,共18页
沙漠光伏组件常年遭受风沙流的侵袭,引发了一系列风沙灾害,包括电站地表蚀积、板面积尘、板面冲蚀磨损以及组件的结构破坏。这些不仅严重威胁了光伏组件的安全运行,还显著降低了其发电效率。然而,当前建筑荷载规范尚未涵盖风沙流对沙漠... 沙漠光伏组件常年遭受风沙流的侵袭,引发了一系列风沙灾害,包括电站地表蚀积、板面积尘、板面冲蚀磨损以及组件的结构破坏。这些不仅严重威胁了光伏组件的安全运行,还显著降低了其发电效率。然而,当前建筑荷载规范尚未涵盖风沙流对沙漠光伏组件运行安全与发电效率的具体影响,也缺乏相应的抗风沙设计指南。本文系统概述了沙漠光伏组件在风沙作用下的多方面研究进展。首先,探讨了风沙流的基本特性及光伏阵列干扰下的风沙运动特性,揭示了光伏电站内复杂的风沙流场结构及其对组件的影响机制。其次,分析了光伏组件在风沙环境中的净风荷载、风沙荷载以及沙颗粒冲击荷载特性,指出沙颗粒冲击荷载对组件安全的重要性。随后,研究了板面积尘的规律和冲蚀磨损特性,明确了积尘和冲蚀对组件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估了风沙作用对组件发电效率的具体影响,并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沙漠光伏组件面临的风沙挑战,本文提出采用现场实测、风沙洞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压电传感和扫描电子显微等先进技术,以深入研究沙漠光伏组件的风沙流场特性、风沙作用机制、发电效率损失规律以及抗风沙设计理论与措施,并提高研究的精度和可靠性。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沙漠光伏组件在风沙环境中行为特性的理解,还为未来抗风沙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沙漠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光伏组件 风沙流场 风沙荷载 板面积尘 冲蚀磨损 发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隧道穿越形式对砌体建筑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路平 耿艳 +1 位作者 张稳军 张友良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确保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上方建筑物的安全,基于天津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至津湾广场站区间平行盾构穿越3座砌体建筑物的全过程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双线平行盾构隧道以先行隧道下穿、后行隧道侧穿和先行隧道侧穿、后... 为确保盾构隧道修建过程中上方建筑物的安全,基于天津地铁3号线和平路站至津湾广场站区间平行盾构穿越3座砌体建筑物的全过程现场监测结果,结合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双线平行盾构隧道以先行隧道下穿、后行隧道侧穿和先行隧道侧穿、后行隧道下穿2种不同的穿越形式掘进通过砌体建筑物时,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双线平行盾构隧道先下穿后侧穿时可对建筑物下伏地层产生二次损伤,这种穿越形式会加重影响与隧道走向呈小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使其墙体的沉降曲线分布趋于"单斜状",墙体的倾斜率为先侧穿后下穿时的2倍; 2) 2种穿越形式对与隧道走向呈大角度斜交的砌体建筑物的沉降与倾斜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平行隧道 沉降 倾斜率 砌体建筑物 穿越形式 数值模拟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夹层铝管-混凝土-钢管组合构件受弯试验
13
作者 宁春珍 曾翔 +1 位作者 曾伟哲 许斌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0,共6页
开展了中空夹层铝管-混凝土-钢管(ACSDST)组合构件的受弯力学性能研究,对ACSDST梁试件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弯矩-曲率曲线、抗弯刚度和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ACSDST组合梁因受拉侧铝合金管(外管)开裂而发生破... 开展了中空夹层铝管-混凝土-钢管(ACSDST)组合构件的受弯力学性能研究,对ACSDST梁试件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弯矩-曲率曲线、抗弯刚度和受弯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ACSDST组合梁因受拉侧铝合金管(外管)开裂而发生破坏,破坏后受压区铝合金管(外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向外鼓曲。将国内外相关规范的抗弯刚度计算结果与试验抗弯刚度进行对比分析表明,EC4(2004)规范和AIJ(1997)规范的设计方法分别是预测ACSDST截面初始抗弯刚度和正常使用阶段截面抗弯刚度的最好方法。通过结合铝合金管混凝土组合轴压强度计算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受弯承载力计算式能对ACSDST截面受弯承载力进行较好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夹层铝管-混凝土-钢管组合构件 弯曲试验 抗弯刚度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层建筑结构风致扭转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红华 谢尚钊 +2 位作者 李正农 胡佳星 沈义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3,共13页
应用RA013新型扭转角加速度计,实测了海口某高层建筑第8、16、24、32层的扭转角加速度响应。通过对扭转角加速度信号的时域统计分析,发现扭转信号波峰因数与峰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在台风作用下扭转向响应不能忽略,且随着平均风速的增... 应用RA013新型扭转角加速度计,实测了海口某高层建筑第8、16、24、32层的扭转角加速度响应。通过对扭转角加速度信号的时域统计分析,发现扭转信号波峰因数与峰度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在台风作用下扭转向响应不能忽略,且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扭转信号趋向于高斯分布。时域上的相关性分析和频谱特性分析表明在台风作用下的扭转振动中一阶振型起绝对主导作用。通过RDT(随机减量法)识别出的一阶扭转振型阻尼比随信号幅值增大而增大,二三阶阻尼比离散性较强未有明显趋势,表明高层结构风致扭转响应主要依靠一阶振型耗散能量。有限元模型前三阶频率与振型和实测信号FDD(频域分解)法识别结果符合良好,随着阶次上升,振型频率差异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扭转角加速度响应 波峰因数 阻尼比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环岛海砂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顺凯 胡伟 +1 位作者 邹贵华 向晖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23-730,共8页
海南岛岛内河砂资源日益匮乏,海砂资源异常丰富,且沿海工程项目主要以海砂地基为主,但至今尚未有针对岛内各海湾海砂物理力学性质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取自环岛13个海湾代表性海砂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和测试,经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据... 海南岛岛内河砂资源日益匮乏,海砂资源异常丰富,且沿海工程项目主要以海砂地基为主,但至今尚未有针对岛内各海湾海砂物理力学性质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取自环岛13个海湾代表性海砂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和测试,经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岛内海砂含泥量均满足建筑用砂Ⅱ级以上标准;除鱼鳞洲粗砂组级配良好外,其他全部级配不良;东线海湾砂样全部属于中砂和细砂范畴,西线海滩则以粗砂为主;所有砂样均在较小预压荷载(50k Pa)下就能达到密实,半数以上砂样在50~100k Pa的预压荷载下密实度变化较小,而在100~200k Pa的预压荷载下密实度则变化相对较大;不同地区海砂强度指标内摩擦角φ值介于39.24°到48.24°之间,其波动趋势与平均粒径基本一致,波动幅度约为25%,岛内各海湾海砂含盐量差异巨大,最高值金海湾(3.1‰)几乎是最低值清水湾(0.4‰)的八倍;除清水湾外,其他海湾砂样的含盐量均远高于0.6‰的国家标准,若作为工程用砂,必须进行淡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海砂 颗粒级配 含泥量 内摩擦角 含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隔震支座力学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穆佳佳 陈云 杨亮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8,共10页
鉴于传统的隔震支座不能隔离竖向地震作用,以及一般的三维隔震支座在较大的竖向地震作用下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在铅芯橡胶支座上串联两组碟形弹簧组,四周布置U型钢条的新型三维隔震支座。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支座的水平、... 鉴于传统的隔震支座不能隔离竖向地震作用,以及一般的三维隔震支座在较大的竖向地震作用下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在铅芯橡胶支座上串联两组碟形弹簧组,四周布置U型钢条的新型三维隔震支座。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支座的水平、竖向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竖向压力、剪应变、加载频率、U型钢条数对水平隔震性能的影响和位移幅值、加载频率对竖向隔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模型的滞回曲线饱满,表明支座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在竖直方向上,碟簧组1有良好的抗拉能力,能够承担较大的竖向地震作用,碟簧组2能有效地承担上部荷载并进行耗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隔震支座 竖向隔震 抗拉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及防腐蚀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云 郑文博 付前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28-141,共14页
为深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氯盐环境下耐久性能演变机制的认识,本文系统阐述了氯化物侵蚀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钢混界面粘结性能演变规律及其粘结强度本构模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扩展,归纳了梁、柱构件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的典型试... 为深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氯盐环境下耐久性能演变机制的认识,本文系统阐述了氯化物侵蚀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腐蚀机理、钢混界面粘结性能演变规律及其粘结强度本构模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扩展,归纳了梁、柱构件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的典型试验结果,总结了目前的主要防腐蚀技术与方法。结果表明:电加速腐蚀试验和拉拔试验的钢混界面粘结性能变化规律,以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腐蚀试验与承载力试验的分阶段进行,都忽略了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且腐蚀过程与自然腐蚀显著不同,应考虑真实环境与材料特性复杂多变的特点。防腐蚀的技术主要是基于水泥基材料的改善、对钢筋的保护及电化学腐蚀控制技术。水泥基材料的改善意味着降低孔隙率和孔隙之间的连通性,以避免氯化物向钢筋转移。通过添加辅助性胶凝材料或在混凝土内掺入纤维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通常用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替代钢筋、在钢筋表面使用防护涂层和使用合金钢等,电化学腐蚀控制包括阴极保护和电化学氯离子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 粘结性能 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聚合物筋 防护涂层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盾构泥浆制备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材料试验研究
18
作者 黄昌顺 段书苏 +3 位作者 冯志升 李豪杰 王志佳 张友良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168,共9页
为提高盾构泥浆资源化利用率,研制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材料。选用硅粉、硅酸钠、粉煤灰替代一部分水泥,以盾构泥浆为主原料替代河沙,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研究不同含量的硅粉、硅酸钠、粉煤灰和水固比对同步注... 为提高盾构泥浆资源化利用率,研制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隧道壁后同步注浆材料。选用硅粉、硅酸钠、粉煤灰替代一部分水泥,以盾构泥浆为主原料替代河沙,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研究不同含量的硅粉、硅酸钠、粉煤灰和水固比对同步注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浆液和纯水泥浆液进行性能对比及微观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协调各材料及施工性能指标要求的最优水固比选取是注浆材料配制的关键因素,对主要性能指标胶凝强度的影响强弱分别为水固比、硅酸钠、硅粉和粉煤灰;硅酸钠掺量对浆液胶凝强度影响较大;硅酸钠和硅粉起到降低泌水率、流动度、凝结时间和提高部分强度的作用;粉煤灰起到降低泌水率、提高流动度和稠度的作用。最优配比为:盾构泥浆∶粉煤灰∶硅酸钠∶硅粉∶水泥=10∶0.8∶0.2∶1.2∶2,水固比为0.85。相应同步注浆材料的技术指标为:流动度208 mm,稠度10.6 cm,凝结时间408 min,泌水率98.6%,28d抗压强度4.5 MPa。微观结构分析可知,新型固化剂与盾构泥浆发生强烈水化反应,在浆液内部生成的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及胶凝材料填充了土颗粒的孔隙,并形成了稳定的骨架结构,使得新型注浆材料强度、稳定性、抗渗性能均优于纯水泥浆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泥浆 同步注浆材料 正交试验 微观结构 最优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处理椰壳纤维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程艳雯 赵菲 +3 位作者 黄振辉 张青松 李良勇 习鑫强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7,90,共9页
为解决海洋和岛礁工程建设中淡水河砂从陆上远距离运输的高成本问题,同时资源化利用椰壳纤维增强增韧性能,提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的建筑材料——碱处理椰壳纤维增强海水海砂混凝土。通过设计三种宏观破坏性试验(抗压、劈裂抗... 为解决海洋和岛礁工程建设中淡水河砂从陆上远距离运输的高成本问题,同时资源化利用椰壳纤维增强增韧性能,提出一种高性能、低成本、低能耗的建筑材料——碱处理椰壳纤维增强海水海砂混凝土。通过设计三种宏观破坏性试验(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试验),结合宏观试验破坏现象以及微观结构电镜分析,研究并验证碱处理椰壳纤维长度和掺量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将碱处理前后的椰壳纤维置于不同溶液中进行吸湿率测试,并利用电镜观测碱处理前后纤维的微观结构,证明碱处理不仅可提高椰壳纤维的粗糙度,削弱纤维的亲水性,还有效增强了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壳纤维 海水海砂混凝土 碱处理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雾对Q235钢在大气环境下早期腐蚀的加速效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欣 秦术杰 李思凡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6,92,共8页
开展Q235钢在大气环境下为期180 d的自然暴露试验和喷洒5%浓度盐雾的加速暴露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腐蚀后的宏/微形貌变化、质量损失和各力学性能指标随锈蚀率的退化规律,研究盐雾对Q235钢在大气环境下早期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雾... 开展Q235钢在大气环境下为期180 d的自然暴露试验和喷洒5%浓度盐雾的加速暴露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腐蚀后的宏/微形貌变化、质量损失和各力学性能指标随锈蚀率的退化规律,研究盐雾对Q235钢在大气环境下早期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雾作用加速了钢材的锈层脱落、裂缝扩展的腐蚀进程;十数倍地提高了腐蚀深度和腐蚀速率,但加速效应随暴露时间不断减小;加剧了力学性能退化的时变效应,但降低了锈蚀率对各力学性能指标的削弱效应,其中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盐雾 腐蚀形貌 腐蚀失重 力学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