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1
作者 徐扬 李颖 +1 位作者 王安艳 徐蓉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I0017-I0017,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故事的日常讲述与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扬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中国亟需重塑一个全新、立体而多元的国家形象。长期以来,中国故事的讲述与跨文化传播,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中心主导的路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为:官方主导、宏大叙事、意识形态话语、宣...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中国亟需重塑一个全新、立体而多元的国家形象。长期以来,中国故事的讲述与跨文化传播,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中心主导的路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体现为:官方主导、宏大叙事、意识形态话语、宣导色彩,“对空言说”的交流无奈依然是对外传播中的常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底层突破的路径,即挖掘社交媒体中三种典型的中国故事资源:中国人家的纪实Vlog、文化漫游者的亲历式讲述、青年人的文化趣味和流行亚文化,将中国形象具象化,使其更为生动鲜活、具体可感。这些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需要政府、资本、民间的三重合力,即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和平台建设、专业力量加持、民间自助等,以促成中国故事真正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底层逻辑 跨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黎族“龙被”艺术之当代价值与活态传承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立尧 冯莉颖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1,共4页
黎族龙被是黎族织锦艺术的珍品,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龙被的纹样特征、设计规律、文化融合等极具考究价值。从黎族龙被保护传承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黎族龙被的传承与当代生活相交融的特征,充分挖掘其文... 黎族龙被是黎族织锦艺术的珍品,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龙被的纹样特征、设计规律、文化融合等极具考究价值。从黎族龙被保护传承的现状入手,深入分析黎族龙被的传承与当代生活相交融的特征,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科技赋能构建新的传承和发展标准,集聚各界优势,构建黎族龙被活态传承路径,为黎族龙被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传承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被艺术 黎族织锦 纺织非遗 活态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流媒体传播力重构与提升 被引量:1
4
作者 江苏佳 郑立波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9-52,共4页
主流媒体作为公共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共识构建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析主流媒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探讨其传播力的内涵并提出提升策略,以增强主流媒体在国家治... 主流媒体作为公共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社会共识构建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分析主流媒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探讨其传播力的内涵并提出提升策略,以增强主流媒体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传播效能与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传播力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传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研究的问题意识反思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研究,既要将其置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综合语境中进行观照,又要将其聚焦于海南区域音乐文化的整体框架中进行深入思考,还应从双视角互视的维度审视东南亚琼籍华侨音乐与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互动关系。同时针对海南国际... 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研究,既要将其置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综合语境中进行观照,又要将其聚焦于海南区域音乐文化的整体框架中进行深入思考,还应从双视角互视的维度审视东南亚琼籍华侨音乐与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互动关系。同时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南自贸区建设背景下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跨学科理论知识,在立足“守正创新”与呼应国家文化战略的前提下,如何全方位展开海南传统乐舞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的研究,是摆在海南音乐舞蹈学界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传统乐舞文化 语言音乐学 应用民族音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节序曲》:中国人的春节文化和情怀
6
作者 曹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春节是传统社会中最古老最重要的节日,凝聚着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追求,承载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记忆。李焕之先生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植根于广袤的黄土大地,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深度契合了中... 春节是传统社会中最古老最重要的节日,凝聚着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追求,承载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记忆。李焕之先生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植根于广袤的黄土大地,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深度契合了中国人在春节时的心灵寄托和情感诉求,成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和春节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春节申遗的成功,这部历经七十载沉淀的艺术杰作,必将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春节序曲》 非遗代表作 文化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术入场到国家回归:论新型生产关系与传媒系统性变革
7
作者 崔保国 虞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传媒业的一场系统性变革。传媒业自新世纪以来的产值跃升和结构优化并非仅得益于技术驱动,其关键在于在“国家回归”下形成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主流媒体从体制改革到媒体融合,商业媒体尤其是数字平... 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是中国传媒业的一场系统性变革。传媒业自新世纪以来的产值跃升和结构优化并非仅得益于技术驱动,其关键在于在“国家回归”下形成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即主流媒体从体制改革到媒体融合,商业媒体尤其是数字平台媒体从资本快速扩张到国家介入治理。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轮技术革命以及外部现实变化,传媒生态多元行动者需要构建传媒新型生产关系来实现传媒业系统性变革,在宏观层面处理好中国传媒业与世界的关系,在中观层面通过国家治理传媒、传媒参与治理以平衡传媒双重属性,在微观层面优化组合新型生产要素以重构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变革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主流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双向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孔泽鸣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关键一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为其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具有的内在关联性,展现出“文明基因—制度实践—学科创新”三位一体的结构关系。首先,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霸权,凸显中国自主...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关键一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为其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具有的内在关联性,展现出“文明基因—制度实践—学科创新”三位一体的结构关系。首先,解构西方现代性话语霸权,凸显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突破与实践价值。这一点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展开:一方面通过文明基因转化与制度实践创新实现本体论突破;另一方面从资源自主、规则自主、结构自主和成果自主四个维度重构知识生产范式。其次,进一步阐述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从经验提炼到理论创新再到学科重组的三级跃迁路径,并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知识生产秩序变革及文明互鉴的重要意义。最后,当前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存在理论滞后性和话语解释力不足等问题,应该从强化内生性知识建构、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发展方向,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双向建构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镇女青年消费实践的平台化与跨地方感的形成
9
作者 徐璐 刘华灿 褚传弘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2,共9页
生活方式平台推动的“种草”实践以平台化逻辑再度编织小镇青年悬浮于城乡之间、亦城亦乡的“两栖式”消费结构,进一步重构了小镇女青年的消费生活。通过深度访谈和反思性主题分析,本研究提出“跨地方感”概念,以理解“种草”如何重构... 生活方式平台推动的“种草”实践以平台化逻辑再度编织小镇青年悬浮于城乡之间、亦城亦乡的“两栖式”消费结构,进一步重构了小镇女青年的消费生活。通过深度访谈和反思性主题分析,本研究提出“跨地方感”概念,以理解“种草”如何重构小镇女青年的地方性消费生活,影响了她们对地方世界的感知。小镇女青年不断往返于“城乡-虚实”之间,并在长期互动中感知和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形成了跨地方的人地情感。由此将平台化实践放置于社会生活语境中考察其文化意义,进一步深化了从城乡结构变迁视角探索县域“两栖”消费的理论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消费 “种草” 平台化 跨地方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法律题材电影中“正义”叙事的演变与阐释
10
作者 刘兴华 汪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法律题材电影对“正义”的追求形式有其推移演变的过程,它验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承于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正义学说的研究,从正义逻辑、正义视角、正义语言三方面,跨越时空界限,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多类型法律题材影片——乡土法律题... 法律题材电影对“正义”的追求形式有其推移演变的过程,它验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承于中国传统哲学对于正义学说的研究,从正义逻辑、正义视角、正义语言三方面,跨越时空界限,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多类型法律题材影片——乡土法律题材电影、主旋律法律题材电影、法庭电影以及法条电影等进行分析,试图梳理我国法律题材电影在不同阶段下的叙事核心点——“正义”,在人、理、法三者之间所形成的平衡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题材电影 正义演变 道德性 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瞽”到“狂瞽”——先秦至汉瞽矇乐人的身份转变及其具身诠释
11
作者 邹如愿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8,共5页
自先秦时期以来,瞽矇乐人以其独特而神秘的听觉能力,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的转变,瞽矇乐人的身份经历了从“神圣”到社会“边缘化”的剧变。汉代时,这一群体不再被视为拥有特殊能力,不但成了“困... 自先秦时期以来,瞽矇乐人以其独特而神秘的听觉能力,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的转变,瞽矇乐人的身份经历了从“神圣”到社会“边缘化”的剧变。汉代时,这一群体不再被视为拥有特殊能力,不但成了“困病”的代表,甚至被污名化为“狂瞽”。这一身份转变,反映了乐文化与失明身体互动中的深层变化,揭示了古代社会对身体与能力认知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瞽矇文化 听觉文化 残疾音乐文化 具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制造的主潮: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模式的生成及其商业化面向
12
作者 孙葳 乔焕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类型文模式是中国网络文学在当下阶段的主要形式,尽管这一形式凝聚着网络时代大众作者-读者的共同劳动,但它并非网络文学自我生产的结果,而是已经内在于出版资本主义推动的文学商业化的历史,并成为资本主义向文学、文化领域扩张的新手... 类型文模式是中国网络文学在当下阶段的主要形式,尽管这一形式凝聚着网络时代大众作者-读者的共同劳动,但它并非网络文学自我生产的结果,而是已经内在于出版资本主义推动的文学商业化的历史,并成为资本主义向文学、文化领域扩张的新手段。从早期论坛和文学网站的实体书出版实践,到文学网站“起点模式”的确立,贯穿着连续性的文学商业化脉络。“起点模式”通过对文学活动的闭环运作和系统的抽象化,打造出中国网络文学生产的行业标准,确立了类型文生产模式,同时也使资本的积累逻辑正当化。对网络类型文主潮的认识,忽略文学商业化的连续性历史,就会失去网络文学研究的批判性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类型小说 资本 文学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咖啡包装设计
13
作者 史文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域下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明洁 王晓慧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传统刺绣工艺融入现代服装设计,能够突出现代服饰的装饰感,改善服装构图,使传统刺绣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传统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分析传统刺绣... 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将传统刺绣工艺融入现代服装设计,能够突出现代服饰的装饰感,改善服装构图,使传统刺绣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促进传统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分析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联性,分析了传统刺绣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达方式,探究了文化传承视域下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策略,以期促进对传统刺绣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以及现代服装样式、造型、风格等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传统刺绣 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科学视域下的福瑟新戏剧:具身性个人记忆对集体记忆的乐感反叛
15
作者 邓菡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9,共11页
福瑟之“新戏剧”既有话剧/“文学戏剧”传统中的清晰、不容更改的剧本,又明确排斥话剧中最常见的角色身份、生活背景等写实设定;它源自于反对“文学戏剧”、强调“演员从对文学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的“后戏剧”的表演史脉络,但福瑟和他... 福瑟之“新戏剧”既有话剧/“文学戏剧”传统中的清晰、不容更改的剧本,又明确排斥话剧中最常见的角色身份、生活背景等写实设定;它源自于反对“文学戏剧”、强调“演员从对文学的依附中解放出来”的“后戏剧”的表演史脉络,但福瑟和他的舞台合作者强调“不相信舞台二度创作”,认为“剧本作者是主持(剧场)文本诞生的关键”,这种态度显然也异于先锋戏剧表演惯例。福瑟的戏剧可被视为对“话剧”和“后戏剧”两种不同样式的“集体记忆”的反叛,调动了演员和观众个人差异化的、具体而丰富的身体性记忆细节。福瑟的“新戏剧”让参与者有可能在“彻底的个人维度上”进入一种音乐性而不是表意性的共同体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恩·福瑟 情绪效力 情绪记忆 程序性记忆 后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新平面设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晓莉 刘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0-454,共5页
目的对当今中国新平面设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平面设计领域。方法对当今中国新平面设计中的“中国风”视觉元素、艺术动线的视觉符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案、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表现、图文蒙版的设计手法、单色处... 目的对当今中国新平面设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服务于平面设计领域。方法对当今中国新平面设计中的“中国风”视觉元素、艺术动线的视觉符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图案、三维立体空间的视觉表现、图文蒙版的设计手法、单色处理的设计风格、金属质感的设计风格、字体与版式的设计风格、孟菲斯风格的设计、未来主义这10种不同热潮的视觉元素及设计风格进行了简要阐述,梳理了不同设计风格的特点和应用方法。结果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视觉审美的需求。平面设计的领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已经从传统的平面设计迈入了新平面设计的领域,视觉传达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因而形成了各个阶段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探寻不同热潮的视觉元素及设计风格已成为了必然。结论设计师不仅要熟悉和掌握新平面设计发展的脉搏,还要大胆地探寻新平面设计的未知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平面设计 视觉元素 设计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闻行业发展的逻辑与实践构想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雷 郑立波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0,共9页
人工智能是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与其他新质生产力紧密协同,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之间存在双向驱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分为结构性互... 人工智能是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作为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与其他新质生产力紧密协同,推动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整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新闻行业的转型之间存在双向驱动关系,这种互动可以分为结构性互动、流程性互动和调试性互动。结构性互动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结构变革;流程性互动包括生产和传播过程的互动;调试性互动涵盖技术适应、管理适应和规范适应。为了推动新闻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各方应通过协作、监管、教育和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并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确保对新质生产力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新闻生产 新闻行业 媒介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孔泽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0,199,200,共9页
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先行”的现代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却因为资本的贪婪、扩张本质也同时造成了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打破这种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是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 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先行”的现代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却因为资本的贪婪、扩张本质也同时造成了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打破这种不平等的世界格局,是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一重要论断,不仅符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客观真理,而且顺应了当前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和必然潮流,深刻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价值旨归。在新征程上,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共建共享的理念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要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世界文明共同繁荣,要以“中国理念”共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以“中国方案”共同破解全球治理危机,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传播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在线而非永久连接:社交媒体中的在线沉默现象 被引量:5
19
作者 荣荣 赵文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中新的生存方式,给用户带来多种情绪的丰富体验,包括但不限于获取大量信息而产生的安全感,持久互动带来的陪伴感和归属感等;同时,在线和连接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牵制,包括情绪、情感和精力。... “永久在线、永久连接”已然成为社交媒体中新的生存方式,给用户带来多种情绪的丰富体验,包括但不限于获取大量信息而产生的安全感,持久互动带来的陪伴感和归属感等;同时,在线和连接也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牵制,包括情绪、情感和精力。对于无法完全脱离线上社交生存的用户来说,“沉默”成为反连接和情绪释放的首选通路。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在线沉默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沉默”也伴随在线生存的主体性反思。用户往往以“在线沉默”状态来回避连接,从而重新支配注意力和精力,获得内在的平衡。在日常网络交往中人们通过温和的方式保卫私人时空不受信息的过度干扰,而在线上工作中则通过保持抵抗来确保个人的隐形离线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在线 永久连接 在线沉默 主体性生存 社交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题材电影的历史回顾、叙事策略与美学表达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兴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非遗类题材电影自诞生起,就背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在不同语境下,其发展重心渐趋转移。电影文本从注重本体的传播,到意识形态的加持,再到极致生命体验的追求,继而到非遗本体美学的回归,非遗文化与电影的融合进行了多次内部更... 非遗类题材电影自诞生起,就背负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在不同语境下,其发展重心渐趋转移。电影文本从注重本体的传播,到意识形态的加持,再到极致生命体验的追求,继而到非遗本体美学的回归,非遗文化与电影的融合进行了多次内部更迭。应当将非遗类题材电影放置于宏大的时空叙事背景之下,对其追根溯源,并从叙事与美学角度出发,站在大众期待视野的立场上,解决这类电影是如何在“去焦虑化”的基础上破除传统模式,并以“游戏化”“戏谑化”的策略发挥非遗文化的内向性,以此来探究关于人性、社会生存的多重影像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题材电影 去焦虑化 叙事策略 美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