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肾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罗灿
于旭东
吴繁花
高鑫
王童欣
-
机构
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农学院/热带珍稀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
出处
《热带生物学报》
2015年第2期204-222,共19页
-
基金
海南省星火产业带专项"海南肾茶高效栽培与示范"(HNXH201319)
海南省产学研一体化专项"海南木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CXY20140027)
+2 种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爱吾园生物除醛创艺坊"(201421)
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农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创新团队"(201417)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儋州校区)基金项目"裂掌榕种质资源调查及资源圃的建立"(HYK1524)
-
文摘
为了探讨中国肾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100条ISSR引物对87份肾茶种质资源进行试验分析,发现20条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在87份供试材料中,20个ISSR引物共产生144条扩增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0条,多态率83.3%,平均每个ISSR标记能产生6.0条多态性片段.87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 ~0.98,但6份栽培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88 ~ 0.98显示出栽培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供试材料可聚为2类,其中栽培品种单独聚成1类,野生材料聚为1类.结果显示,中国野生肾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
关键词
肾茶
CTAB法
ISSR
遗传多样性
-
Keywords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 Y. Wu.
CTAB methods
ISSR
genetic diversity
-
分类号
S326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