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贸易港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传播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明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7,共5页
电影节既是推动电影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的先行兵,又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国家战略都造就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与众不同的气质.通过梳理海南岛电... 电影节既是推动电影艺术创作和产业发展的先行兵,又是展示国家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亮丽名片.海南岛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国家战略都造就了"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与众不同的气质.通过梳理海南岛电影的地域特色和国家赋予海南新的历史任务,分析"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传播国家与城市形象的独特功能,探索"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世界舞台中的特色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国际电影节 传播 国家形象 城市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22
2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译介和传播在台湾主要是在70年代,在大陆则主要是在八九十年代。作为新时期引进的众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之一,它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的过程中。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文学人类学批评 中国比较文学 文化人类学 中国神话 文学研究 结构主义 心理学 原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苏文魁 黄丽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5,共2页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从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教育态度和大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家庭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求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关键词 家庭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因子的激发与重塑——以海南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军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47,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形态下如何焕发生机,在继承的同时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成为学者及各级地方政府孜孜以求的命题。笔者以海南为例,以科学保护和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从推动具有产业化潜质的"非遗"项目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形态下如何焕发生机,在继承的同时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造血功能,成为学者及各级地方政府孜孜以求的命题。笔者以海南为例,以科学保护和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从推动具有产业化潜质的"非遗"项目走向当下市场的现实意义出发,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化运行机制里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当前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场化 保护性开发 本真性 可解读性 文化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城市化进程中“非遗”保护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军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70,共6页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市场化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而微妙。2010年海南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国际旅游岛,从而使海南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通过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新时期海南"...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市场化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密而微妙。2010年海南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国际旅游岛,从而使海南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通过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新时期海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特殊意义、海南城市化进程中"非遗"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海南"非遗"保护与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索海南城市化快速发展与"非遗"保护传承之间切实可行的双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 保护与传承 市场化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使命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8,共10页
是否存在共同的学术使命,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人文学者共同的学术使命,这既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话题,也是思想史的时代课题。本文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世界视野为参照,以中国当下社会存在的现实困境和面临的难题为基点,把"完成未竟的... 是否存在共同的学术使命,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人文学者共同的学术使命,这既是学术共同体的公共话题,也是思想史的时代课题。本文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世界视野为参照,以中国当下社会存在的现实困境和面临的难题为基点,把"完成未竟的理性启蒙"和"赓续断裂的生命寻义"作为当代人文学者两大历史使命,并对其使命提出的原由、内容、任务进行了历史、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学术使命 理性启蒙 生命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观光农业的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萍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6-89,共4页
海南的热带观光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观光农业形式 ,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产品的开发。文章论述了热带观光农业的概念及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分析了热带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指出了海南应重点开发的产品种类 ;
关键词 热带观光农业 开发 海南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俄周边影视传播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明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5,共6页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周边国家与世界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周边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沿线国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
关键词 影视传播 中俄 周边国家 综合实力 周边外交 人类命运 中国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述良知与现实钩沉:路学长电影底层观照的人文性
9
作者 董楠楠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4-77,共4页
路学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多数第六代导演一样,路学长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他的作品也因此逼近巨大社会变革中底层民众的生活,直击小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思想灵魂。2014年2月... 路学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多数第六代导演一样,路学长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他的作品也因此逼近巨大社会变革中底层民众的生活,直击小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思想灵魂。2014年2月,路学长因病猝然离去,他的去世是中国电影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具人文性的底层观照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路学长 第六代导演 个体命运 底层民众 思想灵魂 人文性 小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以德:眉山苏氏家学传承及其意蕴
10
作者 严孟春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2,共8页
眉山苏氏家学以德性为核心而展开,针对社会关系做出了三大原则性的文化规范,即孝、忠、仁。三大规范共同构建起一套责任框架。在此框架下,血缘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依靠德性实现了连接,从而为以家国一体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做出... 眉山苏氏家学以德性为核心而展开,针对社会关系做出了三大原则性的文化规范,即孝、忠、仁。三大规范共同构建起一套责任框架。在此框架下,血缘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依靠德性实现了连接,从而为以家国一体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做出论证。在传承路径上,苏氏家学凭借独特的地位实现了对于血缘范围限制的突破,并实现了对文化传播主体的拓展。苏氏家学的独特意蕴也在德性要求与实践效果互动的过程中得以体悟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山苏氏 家学家风 文化传承 责任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专题讨论)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敏 方长安 +3 位作者 翟兴娥 刘复生 李润霞 邓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0,共2页
近百年来的中国诗歌因其发生机制、传播途径,特别是其内在生命体验、思想意蕴和书写方式所呈现出的与民族古典诗歌极为不同的新质,故而被命名为新诗。这一命名,使得它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不断地被人提起。特别是以世界... 近百年来的中国诗歌因其发生机制、传播途径,特别是其内在生命体验、思想意蕴和书写方式所呈现出的与民族古典诗歌极为不同的新质,故而被命名为新诗。这一命名,使得它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在特定历史时期不断地被人提起。特别是以世界性眼光评说其特征与成就时,有人责难它因切断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而失去民族个性和汉语独特的张力,有人则认为它的现代性活力正是由于摆脱民族诗歌传统束缚后向外国学习的结果,也有人看到了它与民族诗歌精神之间难以言说的关联所带来的复杂性。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确实是考察、言说新诗最重要的角度与话语平台,然而,这一关系因长期以来许多言说者过于激动的情绪而一定程度地被扭曲或膨胀了。言说者个人的许多情绪性话语被阐释到了这一关系之中,不仅使这一关系在评说新诗时的有效性没有被充分利用,而且关系本身也因情绪化阐释而变成了一个问题。 所谓对新诗与民族诗歌传统关系的重审,就是要剥离长期以来积淀、附着于这一关系上的多余话语,回到关系本身,以新诗既有的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未来发展为目的意识,用现代眼光对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重新追问。诸如,新诗发生之初,诗人们到底是以怎样一种姿态面对、审视民族诗歌的?他们言说、择取民族诗歌传统时遵循的话语逻辑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传统 新诗 言说 思想意蕴 内在生命 诗歌精神 中国诗歌 情绪性 评说 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一种基层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35
12
作者 蒋锐 俞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6,共4页
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单是地方性媒体或媒介机构,也不仅仅是各级政策的在地传播者,它应被视作为在国家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对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安吉新闻集团、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调研发现,深耕县域内公共服务正在成为县级融... 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单是地方性媒体或媒介机构,也不仅仅是各级政策的在地传播者,它应被视作为在国家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对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安吉新闻集团、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的调研发现,深耕县域内公共服务正在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接基层群众和社会的有效突破口。通过调动地域资源与机构体制改革,拓展公共服务的内涵外延,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社会发展与百姓生活,亦可为扩大主流价值在基层的影响力提供创新性实践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中心 媒体融合 公共服务平台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尴尬的文坛地位与暧昧的文学史段落——“主旋律”小说的文学处境及现实命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复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6,共7页
关键词 文坛地位 “主旋律” 小说创作 乡土题材 《分享艰难》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叶舒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4-51,共8页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关键在于能否在传统文献材料的范围之外去找到新的论证途径和论证依据,给考据学提供可以相互参照的客观标准。如果说以文字训诂为主的传统治学方式是“一重证据法”,利用甲金文等地下材料所进行的印证性研究是...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关键在于能否在传统文献材料的范围之外去找到新的论证途径和论证依据,给考据学提供可以相互参照的客观标准。如果说以文字训诂为主的传统治学方式是“一重证据法”,利用甲金文等地下材料所进行的印证性研究是“二重证据法”,那么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成果而对文字、实物,乃至民俗、神话材料所进行的演绎和闽释则可称之为“三重证据法”。中国传统的人文学术方法在本世纪以来所经历的这种由“一重”到“多重”、由训诂考据到文化阐释的变迁,可以看作是新材料的发现和西方学术的输入在国学领域所激起的反应和调适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用文化人类学的“涵化”概念在理论上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考据学 文化人类学 人文学术 梁启超 国学 新材料 文化变迁 “二重证据法” 闻一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吟诵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亮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三者应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吟诵的使用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掌握音长、音高... 应该提倡一种广义的吟诵概念,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吟唱、吟诵以及朗诵,三者应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吟诵的使用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学生课余自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自身要提高对吟诵教学的认识,掌握音长、音高、平仄、节奏、古音发声等吟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当今高校吟诵教学中存在教师自身的吟诵知识和艺术修养积累不够、对教学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吟诵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等误区,教师应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吟诵水平,虚心向音乐学领域的专家请教,重视吟诵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诵 高校 古代文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尔维尔的视界与19世纪美国文学中人神关系的转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安斌 卢俊霖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08,共4页
作为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麦尔维尔以冷静的笔触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在如何认识人与神的关系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麦尔维尔的早期经历以及美国文学作品中人神关系的发展演变,是解读麦尔维尔的作品及其思想的两条重要... 作为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麦尔维尔以冷静的笔触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在如何认识人与神的关系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麦尔维尔的早期经历以及美国文学作品中人神关系的发展演变,是解读麦尔维尔的作品及其思想的两条重要线索。美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世俗界与宗教界对人性本质的争论,也反映在美国文学人神关系的变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尔维尔 清教主义 人神关系 《白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混血中寻求美德——论阿库乌雾的民族志诗学 被引量:7
17
作者 耿占春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69,共4页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在诗集《混血时代》中揭示了关于民族记忆的一种普遍的处境:神话叙事早已模糊,宗教社会学的思索也未成熟,图腾符号已分崩离析为一种关于族群或种族意识形态的可疑的知识碎片。诗人探索这个"混血时代"给每一...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在诗集《混血时代》中揭示了关于民族记忆的一种普遍的处境:神话叙事早已模糊,宗教社会学的思索也未成熟,图腾符号已分崩离析为一种关于族群或种族意识形态的可疑的知识碎片。诗人探索这个"混血时代"给每一个族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诗人认为必须打破二元对立传统思维模式,观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景观,用宽容的视角和心态看待处于边缘位置的少数族群和边缘群体,给他们表达和说话的机会,审视他们如何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特征。各民族之间只有在承认并学会相互尊重各族群原有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传统的基础上,才能相互共处,相互学习,并达到共生共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血时代 阿库乌雾 民族志 母语文化 共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文学史观的合法性及其限度——以程光炜《文化的转轨》为例看当代文学史写作的观念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复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文学史观 当代文学史研究 程光炜 合法性 “十七年” 文化 历史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三绝三弃”辨正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1-68,共8页
从句法、语序、义理等角度看,它本《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都要优于郭店楚简版。《周礼》"六德"说早就将圣知仁义并提,故老子具备提出这类主张的时代条件。这种思想与其他章节没有任何矛盾,相反,它... 从句法、语序、义理等角度看,它本《老子》"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都要优于郭店楚简版。《周礼》"六德"说早就将圣知仁义并提,故老子具备提出这类主张的时代条件。这种思想与其他章节没有任何矛盾,相反,它是"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必然要求。楚简版"三绝三弃"应是摘抄者改动的结果,其原因可能是想在同为教材的儒道思想材料之间做一调和,也可能是未能吃透老子思想而妄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周礼》 圣智 仁义 简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之“玄德”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韶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3,共6页
老子所说的"玄德"是天地自然之道及法道者所具备的德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没有偏私地呴育万物,化贷万物而不自知,不宰万物而使其自己。老子道论要给政治和人生立一个行动的理想标准,而这标准就是玄德。老子哲学的根本目的... 老子所说的"玄德"是天地自然之道及法道者所具备的德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没有偏私地呴育万物,化贷万物而不自知,不宰万物而使其自己。老子道论要给政治和人生立一个行动的理想标准,而这标准就是玄德。老子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呼吁世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将其玄德贯通到人世间,造就一个万类并生、各适其天的世界。无疑,这种思想可以作为我们处理现实中各种关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玄德 无弃 天布 不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