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果实与种子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涛 王猛 +5 位作者 李佳雪 王周雯 丁一 胡文斌 李洪立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的果实为材料,对火龙果的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性状进行考察,研究果实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探索火龙果的产量形成机制。对火龙果果实按照大小分组取样,对火龙果的种子产量性状和果实产量... 以红肉火龙果(Hylocereus polyrhizus)的果实为材料,对火龙果的果实和种子的产量性状进行考察,研究果实产量性状与种子产量性状的相关关系,探索火龙果的产量形成机制。对火龙果果实按照大小分组取样,对火龙果的种子产量性状和果实产量性状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个火龙果的种子数量、种子质量与火龙果的果实质量高度相关;火龙果果实的横径、纵径与果实质量高度相关;火龙果的种子百粒重(质量)与果实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的相关不显著。因此,在火龙果栽培中,采取合适的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果实中的种子数量,有利于提高火龙果的果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果实 种子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嘉宝果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左世友 朱美惠 +1 位作者 詹震霖 王华锋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5期530-535,共6页
为了探究嘉宝果(Plinia cauliflora)不同品种间的种质多样性,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对23份栽培种植的嘉宝果种质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23.35%,其中,嘉宝果品种‘肯布卡黄大果’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32.5... 为了探究嘉宝果(Plinia cauliflora)不同品种间的种质多样性,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对23份栽培种植的嘉宝果种质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23.35%,其中,嘉宝果品种‘肯布卡黄大果’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32.52%;‘艾斯卡’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17.81%。23份嘉宝果描述性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287~0.855之间。以上结果说明海南嘉宝果表现出丰富的资源与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宝果 种质资源 表型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重要热带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军 张越冉 +4 位作者 周海鸿 王守创 沈双欠 杨君 罗杰 《热带生物学报》 2023年第3期248-258,F0003,共12页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已经在植物研究领域中显现其重要作用,同样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也推进了热带植物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重要热带作...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组学技术,近年来已经在植物研究领域中显现其重要作用,同样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也推进了热带植物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代谢组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重要热带作物[椰子(Cocos nucifera L.)、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和药用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胡椒(Piper nigrum L.)、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中的综合运用,并介绍了结合多组学技术开展相关研究的进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的热带植物代谢生物学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植物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多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对冬季补光诱导开花的表达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雪 丁一 +8 位作者 王猛 李涛 郭攀阳 刘成立 韦双双 黄家权 李洪立 胡文斌 汤华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2期198-209,共12页
为了获得较完整的候选基因,探讨HubHLH基因在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冬季补光诱导开花过程的表达响应,对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53个HubHLH基因;这些基因的编码蛋白含有176~687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9.28~7... 为了获得较完整的候选基因,探讨HubHLH基因在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冬季补光诱导开花过程的表达响应,对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分析。鉴定出153个HubHLH基因;这些基因的编码蛋白含有176~687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9.28~74.44 kDa,等电点(pI)为4.81~9.88,均为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大多定位到细胞核。为鉴定HubHLH基因家族的同源性,本研究将153个火龙果HubHLH和120个拟南芥AtbHLH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系统发育比较分析结果:火龙果HubHLH基因家族成员被分为12个组,25个亚族;对HubHLH基因家族的保守motif、基因结构及在染色体的位置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亚族的基因具有相似的基序组成和基因结构。对HubHLH基因家族的内部复制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有78条片段复制被鉴定为片段重复基因,说明片段复制是HubHLH基因家族的主要扩张力量。此外,基于已测定的关于火龙果冬季补光诱导开花的4个时期转录组数据,筛选到59个HubHLH基因在冬季补光诱导成花过程中有差异表达,随后对这59个HubHLH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发现它们在红光或远红光的反应、对光刺激的反应、有性生殖功能、对辐射的反应等功能上均有富集,说明HubHLH基因家族可能在冬季补光诱导火龙果成花过程中起到了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bHLH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 补光诱导开花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及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林 杨成东 +3 位作者 张雪 于戈 陈泰旭 陈庆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48-1453,共6页
【目的】明确TOR(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致病性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荔枝霜疫霉菌,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荔枝霜疫霉的菌丝生长及形态、孢子囊产生... 【目的】明确TOR(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致病性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处理荔枝霜疫霉菌,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荔枝霜疫霉的菌丝生长及形态、孢子囊产生数量、游动孢子释放和致病性的影响,并通过丹酰戊二胺(MDC)染色观察细胞自噬。【结果】雷帕霉素处理后,荔枝霜疫霉的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半最大效应浓度(EC 50)值为29.18 ng·mL^(−1),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加,菌丝生长抑制不同程度增加;当雷帕霉素深度为25.0 ng·mL^(−1)时,菌落生长抑菌率为45.3%,孢子囊产生数量为8.0×10^(4)个·mL^(−1),仅为对照组的27.9%;雷帕霉素处理能促进游动孢子的释放;同时严重影响荔枝霜疫霉菌的致病性。通过自噬体观察表明,雷帕霉素处理后荔枝霜疫霉菌丝中自噬体的数量显著增加,促进荔枝霜疫霉的细胞自噬。【结论】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通过调控荔枝霜疫霉的细胞自噬,从而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性,研究结果为荔枝霜疫霉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霜疫霉 雷帕霉素 TOR抑制剂 生长发育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