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年度变更下耕地保护技术创新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常超明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1期58-59,共2页
伴随年度土地利用格局的频繁变更以及人口与城市用地的持续扩张,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度变更导致土地用途、种植结构、政策倾向等发生动态调整,对耕地数量、质量及利用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提升耕... 伴随年度土地利用格局的频繁变更以及人口与城市用地的持续扩张,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年度变更导致土地用途、种植结构、政策倾向等发生动态调整,对耕地数量、质量及利用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技术创新成为提升耕地保护效益、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路径。该文从年度变更机制出发,系统分析其对耕地保护带来的复杂影响,并聚焦土壤改良、智能农业、土地信息化与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深入剖析其技术原理、典型应用与推广路径,旨在为当前和未来耕地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技术创新 土壤改良 智能农业 土地管理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某地耕地资源变更预测及缓解措施
2
作者 麦兰芳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海南省某地耕地资源紧张程度,并对2023—2032年耕地资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2年,研究区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粮播面积、粮食自给率、复种指数等均呈下降趋势,耕...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海南省某地耕地资源紧张程度,并对2023—2032年耕地资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2年,研究区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粮播面积、粮食自给率、复种指数等均呈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呈逐渐增大,耕地资源紧张程度逐年上升;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复种指数的级比检验值和C值均符合行灰色GM(1,1)预测模型,2023—2032年都将呈继续下降趋势,且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复种指数在现有基础上会降低50%以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以期能为当地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压力指数模型 灰色GM(1 1)预测模型 耕地资源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耕地保护困境突破与路径创新
3
作者 李海丰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的根基。海南省作为热带农业基地,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该文采用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海南省耕地现状及相...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的根基。海南省作为热带农业基地,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面临新的挑战。该文采用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深入剖析海南省耕地现状及相关数据,发现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受种粮经济效益低、监管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影响,并针对性提出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严格监管、完善激励机制等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非粮化 非农化 海南自贸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兰霞 秦大海 +1 位作者 孟祥民 苗日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0期179-182,共4页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选取16个典型评价因子,遵循客观、科学、简明可行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结构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选取16个典型评价因子,遵循客观、科学、简明可行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结构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2008—2014年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熵值法 鸡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项目中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冯桂山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主要介绍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高精度、快速、灵活等特点。其次探究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基于无人机的遥感影像采集与处理方法、在地形地貌... 主要介绍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首先阐述了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包括高精度、快速、灵活等特点。其次探究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包括基于无人机的遥感影像采集与处理方法、在地形地貌、植被状况、水资源等方面的应用、在土地整治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应用分析,展示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为土地整治项目提供高精度、快速、低成本的遥感数据支持,协助决策者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和监测,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无人机航测 遥感影像采集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智慧技术在耕地保护管理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明玲 云飞雪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35期88-89,共2页
随着智慧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管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该文探讨了智慧化技术在耕地保护管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的高精度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大数据的决策支持。遥感卫星数据和地面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为耕... 随着智慧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管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该文探讨了智慧化技术在耕地保护管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的高精度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大数据的决策支持。遥感卫星数据和地面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为耕地监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数据处理层的清洗和特征提取技术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应用服务层的耕地监测和规划功能,为耕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化 耕地保护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M+AHP的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
7
作者 麦兰芳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落实好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首先基于项目逻辑模型构建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对海南省2017~2022年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投入、活动、产出、效... 为落实好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首先基于项目逻辑模型构建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指标的权重值,对海南省2017~2022年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投入、活动、产出、效果、影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7、5.6、4.3、6.0、5.5分,2017~2022年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得分整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特征,具体排序为2019年>2020年>2022年>2017年>2021年>2018年;文昌市和陵水县分别是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最好和最差的地区。根据2017~2022年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实施评价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改进工作的建议,旨在为海南省今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逻辑模型 耕地占补平衡 层次分析法 实施效果 评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等指数的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损益研究
8
作者 徐飞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为实现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效益量化分析,基于土地利用等指数,构建起不同耕地方式下生态服务指标与土地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将其应用到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损益分析中。结果表明: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养分循环以及水源涵养随国家... 为实现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效益量化分析,基于土地利用等指数,构建起不同耕地方式下生态服务指标与土地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将其应用到耕地占补平衡生态损益分析中。结果表明: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养分循环以及水源涵养随国家利用等别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土壤保持随国家利用等别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食物生产与气体调节、养分循环以及水源涵养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保持负相关关系;土地利用等指数与粮食产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与国家利用等别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土地利用等指数、食物产出、生态服务物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不同耕地利用方式下生态服务指标与土地利用指数关系模型,通过该模型对某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该项目无法达到生态占补平衡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利用指数 生态服务 关系模型 生态损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适宜性和稳定性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关美婷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以永久基本农田优质、连片、永久、稳定的特征为切入点,以海南岛中部山区市县为研究范围,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壤条件、灌排条件、生态条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5个方面,构建适宜性和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二维坐标轴对评价结果进行分... 以永久基本农田优质、连片、永久、稳定的特征为切入点,以海南岛中部山区市县为研究范围,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壤条件、灌排条件、生态条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5个方面,构建适宜性和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二维坐标轴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区划分,进而对研究区的永久基本农田进行布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适宜性 稳定性 基本农田空间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刚 梅珍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6期242-244,共3页
目前,海南省新增耕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对调查认定的程序、内容、方法等进行规范与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内容缺失、过程随意、程序混乱、数据失真等问题,影响了新增耕地调查认定的有序开展,阻碍了从数量、质量、生态上有效地保护耕... 目前,海南省新增耕地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对调查认定的程序、内容、方法等进行规范与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内容缺失、过程随意、程序混乱、数据失真等问题,影响了新增耕地调查认定的有序开展,阻碍了从数量、质量、生态上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为指导和规范海南省新增耕地调查认定工作,提升海南省耕地管理水平,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海南特点的新增耕地调查认定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 调查认定 技术规范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志辉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关系到耕地保护的全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项目后期的管理和保护是否到位,关系到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生态改善。文章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项目后期管理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关系到耕地保护的全局。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项目后期的管理和保护是否到位,关系到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和生态改善。文章从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项目后期管理保护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重实施轻管理轻保护”的三大原因,并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加强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加强后期管理和保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耕地 后期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璐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第9期65-66,共2页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对于土地的资源并没有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导致实际可用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当前粮食的出产率也有所降低,对于土地管理相关机制加以健全的手段,是有效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鉴于此,该文详细分析...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中国对于土地的资源并没有做好相应的规划工作,导致实际可用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当前粮食的出产率也有所降低,对于土地管理相关机制加以健全的手段,是有效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鉴于此,该文详细分析了中国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新机制的相关举措,以促使相关部门能够与土地管理工作者之间形成更加直观的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土地管理 管理新机制 现状 存在问题 相关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补充耕地指标认定规范
13
作者 陈芸芸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合理开发耕地十分重要。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中实施综合利用方案,既能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又能提高耕地合理利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耕地保护,制定有效的耕地综合利用计划,为耕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方法...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合理开发耕地十分重要。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中实施综合利用方案,既能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又能提高耕地合理利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耕地保护,制定有效的耕地综合利用计划,为耕地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支持,解决耕地保护中利用不足和闲置耕地的问题。通过制定具体的耕地综合利用规划,将耕地保护与耕地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耕地保护的有效实施,提高耕地保护的效果。在对问题分析和思考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设计方责任不到位导致的,可借助改进设计加以解决。但有些问题,需要在设计以外,借助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 补充耕地 认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S+GWR模型的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飞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探究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ER)模型对海南省儋州市部分地区非粮化耕地影响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用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时,对中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南... 为探究不同非粮化利用方式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基于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ER)模型对海南省儋州市部分地区非粮化耕地影响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采用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时,对中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东南和西南土壤pH值、东南地区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影响较大,景观苗木种植方式是这3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果树种植方式时,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西部地区土壤破碎指数、东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影响较大,果树种植方式是这3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草坪种植方式时,对研究区东部地区破碎化指数和种植规模的影响较大,草坪种植是这2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区采用挖塘养殖方式时,对中部、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土壤pH值、东南部分地区种植规模影响较大,挖塘养殖是这2项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非粮化 耕地质量 关键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都市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关联性分析——以海口市秀英区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樊应凭 金晓斌 +2 位作者 陈传钊 马丽 周寅康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24,132,共10页
以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推动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资源利用不当,土地利用方式与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景观格局特征愈发复杂,受格局影响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变化。为探究沿海都市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文章以海口市秀英区为案例区,... 以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推动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资源利用不当,土地利用方式与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景观格局特征愈发复杂,受格局影响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变化。为探究沿海都市区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性,文章以海口市秀英区为案例区,利用4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对1990—2015年区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估,结合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景观因素,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主导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景观格局经历了显著变化。边缘密度(ED)和斑块个数(NP)不断减小,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减弱;斑块平均规模增大,形状复杂程度减小;邻近度和蔓延度(CONTAG)波动变化,结合度(COHESION)渐高;景观类型多样性有所下降,优势景观类型的主导性逐步降低。(2)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整体下降”的态势,北部沿海地带生态环境条件较优。1990、2002、2007和2015年RSEI优良区面积占比分别为91.60%、75.28%、69.64%和84.04%。生态质量提升区主要集中于秀英区中西部乡镇,生态质量下降区集中于南部地区。(3)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欧式平均最邻近距离(MNN)、结合度指数(COHE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相关。其中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欧式平均最邻近距离(MNN)对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负向影响,而结合度指数(COHESIO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的影响效应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指数 RSEI指数 时空变化 机制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的“非粮化”与“非农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秋霞 《农村实用技术》 2022年第8期19-20,共2页
粮食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属于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一直被我国置于战略性发展高度。而粮食安全得以保证的基础为耕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得以实现的基石,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 粮食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发展,属于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一直被我国置于战略性发展高度。而粮食安全得以保证的基础为耕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得以实现的基石,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当前,土地流转整体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土地流转未能构建健全监督体系的情况下,进行土地流转时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并且呈现了加速扩张发展趋势,这实际上对于粮食安全以及耕地保护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与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非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耕地认定面积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体系的策略
17
作者 麦兰芳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7期35-36,共2页
新增耕地管理与资源配置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增耕地是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基础和抓手。为更充分掌握新增耕地变化情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该文提出新增耕地认定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体系的策略,通过分析新增耕地认定相关概... 新增耕地管理与资源配置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增耕地是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基础和抓手。为更充分掌握新增耕地变化情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该文提出新增耕地认定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体系的策略,通过分析新增耕地认定相关概念和阐述新增耕地认定主要做法,以信息处理技术中的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提出分析工具模型、信息叠加处理等建立新增耕地认定数字化体系策略,依据该策略实现新增耕地认定数字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认定 信息技术 数字化体系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有效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理论探究
18
作者 陈秋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5期1-3,共3页
文章先分析《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内涵,随后介绍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求,最后介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相关理论方法,包括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立地条件和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创建合理的划定标准,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 保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