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脑血管痉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
作者 吴海燕 向茉 +2 位作者 廖婵彤 陈水洁 王卉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7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脑血...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科大学附属海南医院)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307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脑血管痉挛分为脑血管痉挛组63例和非脑血管痉挛组244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脑血管痉挛组年龄≥65岁、Hunt-Hess分级Ⅲ~Ⅵ级、Fisher分级3~4级、手术时机晚期比例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P<0.01);脑血管痉挛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显著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P<0.01)。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unt-HessⅢ~Ⅵ级、Fisher 3~4级、手术时机为晚期及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升高是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unt-HessⅢ~Ⅵ级、Fisher 3~4级、手术时机为晚期及白细胞计数、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升高是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72,95%CI:4.032~32.073,P=0.000;OR=12.415,95%CI:4.979~30.959,P=0.000;OR=9.568,95%CI:3.945~23.206,P=0.000;OR=2.898,95%CI:1.217~6.901,P=0.016;OR=1.762,95%CI:1.125~2.761,P=0.013;OR=1.153,95%CI:1.035~1.283,P=0.009)。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敏感性为85.40%,特异性为90.50%。结论年龄≥65岁、Hunt-HessⅢ~Ⅵ级、Fisher 3~4级、手术时机为晚期及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1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水平升高会对术后并发脑血管痉挛产生不良影响,依据这些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评估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具有一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痉挛 颅内 列线图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高峰 钟伟兴 +3 位作者 黄小力 解寅 李义凯 秦庆广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3-800,共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治疗LDH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确切。本文系统梳理了针灸治疗LDH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LDH与缓解椎间盘退变、促进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维持...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治疗LDH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确切。本文系统梳理了针灸治疗LDH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LDH与缓解椎间盘退变、促进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维持脊柱稳定、改善神经结构功能、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调节炎症微环境、调节免疫反应、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等多种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上述机制,并期望为针灸治疗LDH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持,同时为未来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制 基础研究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修饰在HHcy引起的肾功能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揭育祯 丁宁 +1 位作者 卢冠军 马胜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1,共7页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治疗费用高、预后差。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影响在C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的...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治疗费用高、预后差。作为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的影响在CKD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体内常见的一种含有氨基酸的硫醇基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涉及脏器多,危害性大。本文介绍了HHcy与慢性肾功能损伤关系,进一步对表观遗传修饰在同型半胱氨酸介导慢性肾功能损伤机制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加深入的了解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机制,为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调控 慢性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摩羯”登陆文昌后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
4
作者 陈净 苏秀莹 +3 位作者 田佳 杨召伍 陈山 郑常睿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3-1041,共9页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摩羯”灾后文昌地区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灾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台风登陆前(2024年8月6日—9月5日)、后(2024年9月6日—10月5日)组及历史同期组(A2023、B2022、C2021、D2020... 目的研究超强台风“摩羯”灾后文昌地区特殊病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灾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台风登陆前(2024年8月6日—9月5日)、后(2024年9月6日—10月5日)组及历史同期组(A2023、B2022、C2021、D2020、E2019,2019—2023年每年9月6日—10月5日)共7个组9种人兽共患病原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数据,比较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菌株耐药性等。结果台风登陆后组检出26例感染患者,整体感染率高于除B2022组外的所有组(均P<0.05)。病例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感染途径以医院外为主(88.5%);男性占80.8%,农民占53.9%,69.2%的病例在台风后10 d内发生。感染部位以多部位合并感染、血流感染和软组织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临床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准确率偏低(登陆后45.5%VS既往同期62.8%)。临床治愈率降至76.9%,病死率升至7.7%。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肾脏钩端螺旋体感染者病死率分别为25.0%、50.0%。结论台风灾后特殊病原菌感染显著增加且预后较差,建议重视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实现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完善防控措施并提高临床经验性用药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台风 病原菌 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性 分子诊断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关性IgA肾病的诊疗新进展
5
作者 陈瑞科 魏佳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5-720,共6页
药物相关性IgA肾病(DA-IgAN)是继发性IgA肾病(sIgAN)的重要亚型,其临床表现隐匿,病理特征与原发性IgA肾病(IgAN)高度重叠,易被误诊。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药物多样。既往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为多见,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多种药物[如肿... 药物相关性IgA肾病(DA-IgAN)是继发性IgA肾病(sIgAN)的重要亚型,其临床表现隐匿,病理特征与原发性IgA肾病(IgAN)高度重叠,易被误诊。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药物多样。既往以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为多见,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多种药物[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3(IL-12/IL-23)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抑制剂、口服抗凝剂、硫脲衍生物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不同机制可能引发或加重IgAN。本文总结了药物诱发IgAN的致病药物、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伤 IgA肾病(IgAN) 诊疗 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声动力疗法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前期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剑康 景香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1218,共8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即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表达的一种乳腺癌亚型,其在病理和分子水平上具有广泛的肿瘤异质性,且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目前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即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表达的一种乳腺癌亚型,其在病理和分子水平上具有广泛的肿瘤异质性,且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目前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治疗后复发及转移可能性大。而肿瘤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因其无创性及较高的组织穿透能力,逐步被引入各种癌症治疗的研究中。文章简要介绍了SDT的基本原理及目前基于SDT治疗TNBC的前期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动力疗法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异质性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令雯 蔡兴俊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6-792,共7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待进一步研究。维持线粒体稳态并清除衰老和受损线粒体的自噬机制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机制失调会诱导过量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的产...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仍待进一步研究。维持线粒体稳态并清除衰老和受损线粒体的自噬机制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机制失调会诱导过量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的产生和各种炎性细胞因子、蛋白质的分泌,加重哮喘的疾病进展。清除受损的线粒体对维持细胞平衡至关重要,且与哮喘患者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综述线粒体自噬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支气管哮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支气管哮喘 气道免疫炎症 气道重塑 线粒体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噪声性耳聋听力保护中的作用
8
作者 廖康 潘明杰 +3 位作者 李美华 何四海 祝园平 姜鸿彦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尾静脉注射对噪声性耳聋小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hUC-MSCs的原代分离与培养,获得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选取6周龄听力正常的雄性C57BL/6J小鼠15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各5只。3组小鼠分别在噪声暴露前1 d及暴露后第1、3、7、14 d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评估听力阈值。实验结束后,以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取出耳蜗进行固定、脱钙和基底膜铺片,再使用Alexa Flour 488-Phalloidin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4',6-diamidine-2'-phenylindole dihydrochloride,DAPI)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听觉毛细胞损伤情况。结果人脐带中分离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贴壁生长特性、符合鉴定标准。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32 kHz时ABR阈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短声,8、16 kHz时ABR阈值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hUCMSCs组32 kHz时ABR阈值与噪声暴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暴露后,噪声暴露组与噪声暴露+hUC-MSCs组耳蜗顶回OHCs仍排列整齐,无明显缺失,中回OHCs可见部分缺失,底回OHCs大量缺失,残余OHCs排列明显不规则,噪声暴露+hUC-MSCs组中回、底回OHCs损伤程度轻于噪声暴露组,小鼠耳蜗OHCs缺失率从顶回至底回呈现指数增加趋势,噪声暴露+hUC-MSCs组OHCs缺失率低于噪声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尾静脉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改善噪声暴露小鼠的听觉功能,减轻耳蜗毛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听力保护 耳蜗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周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王中乾 符天旭 +1 位作者 王振平 罗是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4,210,共5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早期无创诊断、个体化治疗、分子标志物、病理分级、复发预防为近年研究热点,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影像特征,为肿瘤异质性提供了信息,广泛应用于HCC研究...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早期无创诊断、个体化治疗、分子标志物、病理分级、复发预防为近年研究热点,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影像特征,为肿瘤异质性提供了信息,广泛应用于HCC研究领域。既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肿瘤本身,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瘤周区域的研究价值逐渐被挖掘。本文综述了瘤周影像组学在HCC的病理分级、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分子标志物、早期复发及非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阐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存在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HCC的精准治疗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瘤周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参与NF-κB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城阔 周塏 +1 位作者 杜秀藩 王广积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400,共8页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疾病,与软骨破坏、骨赘形成和滑膜炎症有关。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被广义地定义为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前沿研究表明,lncRNAs参与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尤其在骨... 骨关节炎(OA)是一种慢性疾病,与软骨破坏、骨赘形成和滑膜炎症有关。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被广义地定义为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前沿研究表明,lncRNAs参与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尤其在骨关节炎的软骨细胞分化、增殖、损伤和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核因子kappa B(NF-κB)是一种转录因子,负责体内细胞的炎症、分化、增殖和存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OA中NF-κB通过桥接骨稳态和细胞炎症来加重OA。近年来,研究者发现lncRNAs可以通过调节NF-κB通路来影响OA的发生和进展。本综述总结不同的lncRNAs会通过哪些途径参与NF-κB通路从而影响OA,探讨lncRNAs促进NF-κB通路在OA中的意义,旨在提供更加明确的OA分子机制,OA研究的新思路和揭示未来治疗可能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F-ΚB信号通路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脑出血后神经损伤
11
作者 郭大闯 邵哲 +1 位作者 冯基高 彭浩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目的:探讨白杨素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以铁死亡作为药物靶点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CH组(脑出血模型组)和ICH+Chrysin组(脑出血模型+白杨素组),每组22只。将大鼠... 目的:探讨白杨素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以铁死亡作为药物靶点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CH组(脑出血模型组)和ICH+Chrysin组(脑出血模型+白杨素组),每组22只。将大鼠自体尾静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Sha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自体尾静脉血。模型建立后6 h进行Z-longa评分,ICH+Chrysin组连续灌胃给药3 d,Sham组与ICH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Niss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Fe^(2+)、GSH、MDA、SOD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CSL4、GPX4、FTL、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ICH组Z-longa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明显损伤,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活细胞比率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CH+Chrysin组较ICH组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活细胞比率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Sham组比较,ICH组Fe^(2+)、MDA、ACSL4、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增高,GSH、SOD、GPX4和FTL表达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CH+Chrysin组较ICH组Fe^(2+)、MDA、ACSL4、IL-1β、TNF-α、GSH、SOD、GPX4和FTL表达逆转,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杨素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铁死亡 白杨素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3在胃肠道疾病中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钟壮霞 苏培强 +2 位作者 陈益耀 陈超超 蓝程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1276,共6页
CD73又称胞外-5-核苷酸酶(eNT),是一种分子量为70 kD的多功能跨膜糖蛋白,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在细胞膜上,普遍存在于人体多种细胞,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CD73可联合CD39完成腺苷信号通路,ATP、ADP在CD39... CD73又称胞外-5-核苷酸酶(eNT),是一种分子量为70 kD的多功能跨膜糖蛋白,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在细胞膜上,普遍存在于人体多种细胞,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CD73可联合CD39完成腺苷信号通路,ATP、ADP在CD39的催化下生成AMP,再由CD73将AMP催化生成腺苷。近年来,针对CD73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综述旨在阐述CD73的生物学作用,并从炎症、肿瘤等方面分析CD73在胃肠道疾病中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指出CD73在肠道疾病中治疗与预后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3 胃肠道疾病 免疫 炎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3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钱牧 刘运运 +3 位作者 祝毓帅 冯基高 张帆 赵建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7-462,共6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eptidase 3,MMP‑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在损伤修复及神经病理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MMP‑3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促进轴突和髓鞘再生... 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eptidase 3,MMP‑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在损伤修复及神经病理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MMP‑3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促进轴突和髓鞘再生,并抑制神经再生抑制因子。此外,MMP‑3还通过调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和调控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MMP‑3的异常表达与脑肿瘤的侵袭性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MMP‑3在这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深入解析MMP‑3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推动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高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中枢神经系统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症 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中自噬和铁死亡相关特征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杨小红 陈旭永 +4 位作者 应卓鹏 方贾栩 战跃福 关莹 陈建强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7-1068,共12页
目的: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脑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自噬和铁死亡在Glioma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揭示自噬和铁死亡与Glioma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确定差异特征基因的... 目的:神经胶质瘤(Glioma)是最常见的脑原发性恶性肿瘤,对人们构成巨大威胁。研究表明自噬和铁死亡在Glioma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了揭示自噬和铁死亡与Glioma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确定差异特征基因的潜在功能,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将GEO数据库的4个Glioma数据集进行合并,然后进行免疫细胞侵润评估。随后将相关基因与自噬和铁死亡数据库交集,筛选出差异基因后进行生物功能预测。随后采用两种机器学习算法获得与Glioma相关的自噬-铁死亡特征基因,并利用差异分析法、ROC曲线、IHC分析以及构建miRNA-genes调控网络分析确定这些特征基因的潜在价值。结果: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 376个Glioma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Glioma中的CD4+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更高。然后DEGs与自噬-铁死亡相关基因交集筛选出12个差异表达自噬-铁死亡基因(DEAFGs),通过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DEAFGs主要富集于传染性病毒感染通路、癌症相关的通路和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通路等。接下来,使用两种机器学习最终鉴定出6个与Glioma相关的自噬-铁死亡特征基因,其中5个上调(HIF1A、TNFAIP3、YAP1、BIRC5、AIM2)和1个下调(NEDD4L),ROC曲线分析显示这些特征基因AUC值范围为0.723至0.867。根据IHC分析,验证了YAP1和BIRC5的表达水平在胶质瘤中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miRNA-genes调控网络表明相关的miRNAs参与特征基因的调控,在Glioma中发挥潜在作用。结论:Glioma中自噬和铁死亡相关的6个特征基因具有诊断和预后的潜在功能,未来可能作为临床上的治疗靶点被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自噬 铁死亡 生物信息学 特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萝芙木果胶多糖通过MAPK/NF⁃κB信号通路调控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焦亡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柳丹 陈旭永 +1 位作者 吴海东 苗新普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0期721-731,共11页
目的:研究海南萝芙木果胶多糖(pectic polysaccharides,PPs)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其通过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 目的:研究海南萝芙木果胶多糖(pectic polysaccharides,PPs)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其通过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对结肠上皮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6~8周龄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果胶多糖治疗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2组分别予以5%葡聚糖硫酸钠盐(DSS)自由饮用7 d制备UC小鼠模型,成功造模后,果胶多糖治疗组小鼠继续灌胃治疗7 d。记录小鼠体重变化、便血情况和疾病活动指数(DAI),分离完整结肠测量长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Caspase⁃1、IL⁃1β与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细胞焦亡(Caspase⁃1、IL⁃18、IL⁃1β、NLRP3、Cleaved⁃GSDMD)和MAPK/NF⁃κB通路(p38、p⁃p38、p65、p⁃p65、JNK、p⁃JNK、ERK、p⁃ERK)蛋白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焦亡形态;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ChIP实验检测NF⁃κB p65与NLRP3启动子的结合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Ps治疗组能减缓小鼠体重下降,抑制结肠缩短、减轻结肠病理损伤,DAI评分低于DSS模型组(P<0.05),结肠上皮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Caspase⁃1、IL⁃1β、IL⁃18、TNF⁃α、Cleaved⁃GSDMD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p38、p⁃p38、p65、p⁃p65、JNK、p⁃JNK、ERK、p⁃ER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焦亡形态在部分细胞呈现焦亡的改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ChIP实验证实NF⁃κB p65基因靶向作用于NLRP3基因的启动子区域,PPs通过增强促进NLRP3的转录。结论:PPs可通过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焦亡,从而抑制DSS小鼠结肠炎症;NF⁃κB转录结合NLRP3启动子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细胞焦亡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果胶多糖 海南萝芙木 MAPK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预测价值:随访5年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汝满 白亚飞 +6 位作者 王春莉 安娜 徐明芝 贺纪清 祁永慧 王利恒 李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397-4402,4411,共7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及NLR联合CAR能否增强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NLR联...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少有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及NLR联合CAR能否增强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目的探讨NLR联合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为提高MHD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选取175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人口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12-3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CAR及NLR联合CAR在MHD患者全因死亡中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的NLR及CAR患者随访过程中累积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95%CI=0.669~0.817,P<0.001);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0.710(95%CI=0.627~0.794,P<0.001);NLR联合CA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0.799(95%CI=0.732~0.867,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至随访终点,基线NLR>4.93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NLR≤4.93的患者(χ^(2)=32.753,P<0.001)。基线CAR>0.795的患者随访期间累积生存率低于基线CAR≤0.795的患者(χ^(2)=38.09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4.93(HR=2.071,95%CI=1.226~3.499)、CAR>0.795(HR=1.903,95%CI=1.155~3.136)是MHD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透析龄增加(HR=0.984,95%CI=0.976~0.992)及铁蛋白升高(HR=0.998,95%CI=0.998~0.999)、25-羟维生素D[25-(OH)D]升高(HR=0.964,95%CI=0.941~0.987)、三酰甘油(TG)升高(HR=0.695,95%CI=0.506~0.955)是MHD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NLR、CA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有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同时NLR及CAR升高均是MHD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全因死亡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研究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肝细胞癌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符天旭 罗是是 王振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3-1606,共4页
肝细胞癌(HCC)细胞角蛋白19(CK19)阳性与其侵袭性强、患者预后不良相关;通过影像学方法无创、精准预测CK19表达对制定恰当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像学针对CK19阳性HCC相关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 肝细胞 角蛋白19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 +10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 《磁共振成像》编委会 孙洪赞 居胜红 龚明福 黄薇园 李伟华 佘德君 唐作华 王星皓 徐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8,共10页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 近年来,癌症免疫疗法,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发生,尤其是神经系统irAEs,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主要限制之一,相关死亡率超过5%。MRI在检测和评估神经系统irAEs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国内尚缺乏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及诊断中的规范化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磁共振学组、神经学组及《磁共振成像》编委会致力于制订针对ICIs引起的神经系统irAEs在MRI检查方案和诊断报告等方面的规范化共识。在借鉴文献、专家经验以及成员的内部讨论之后,本委员会达成此共识,旨在为影像和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实证支持,推动MRI技术在诊断神经系统irAEs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神经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N家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19
作者 陈瑶 魏佳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71-1275,1280,共6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一类以进行性肾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在明确糖尿病为肾损害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KD)前提下,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白蛋白尿,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大于3个月,或肾活检符合...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一类以进行性肾组织纤维化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在明确糖尿病为肾损害病因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KD)前提下,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白蛋白尿,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大于3个月,或肾活检符合DKD病理诊断,可诊断为DKD。细胞通讯网络(CCN)家族蛋白是一组细胞间基质蛋白,参与调解生长、凋亡、衰老、自噬、迁移、分化和炎症等重要细胞病理生理改变。新近研究显示,CCN家族蛋白在DKD大鼠肾脏模型中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其在DKD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CCN家族蛋白介导DKD肾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以探索DKD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家族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合并结肠膀胱瘘1例
20
作者 郭永波 马妍 +2 位作者 王亮 符谨诚 邹科见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240-1241,共2页
患者男性,54岁。因解稀水样血便6个月于2023年4月收入海南省人民医院,曾于外院行肠镜检查示“结肠肿瘤”。入院后CT示:直肠上段及乙状结肠管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3.1 cm,邻近管腔狭窄,病灶突破浆膜面,累及膀胱壁大部分,膀胱内积气,伴... 患者男性,54岁。因解稀水样血便6个月于2023年4月收入海南省人民医院,曾于外院行肠镜检查示“结肠肿瘤”。入院后CT示:直肠上段及乙状结肠管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3.1 cm,邻近管腔狭窄,病灶突破浆膜面,累及膀胱壁大部分,膀胱内积气,伴盆腔及腹膜后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结肠癌(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肿瘤 化疗 靶向治疗 肠瘘 膀胱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