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NK信号通路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秦庆庆 王一坤 +1 位作者 阳庆林 王勇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005,共5页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局部浸润和转移倾向。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中极为重要的一员,而且JNK信...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具有很高的局部浸润和转移倾向。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中极为重要的一员,而且JNK信号通路已被证明参与调控了OS的发生发展。该文就JNK信号通路调控OS的增殖、迁移、侵袭、血管生成、自噬、凋亡和焦亡等生物学行为,以及氧化应激和非编码RNA通过JNK信号通路对OS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探究JNK信号通路的内在调控机制,为寻找OS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NK 骨肉瘤 信号通路 MIRNA lncRNA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囊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爱珠 黄旴宁 +2 位作者 王乐华 魏云鹏 徐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诊断囊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CPT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PCPTC(共32个结节)及50例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PCTN)患者(共52个结节);比较2组US及CEUS表现,评估单一US及US联合CEUS诊断PCPTC的效能...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诊断囊实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CPT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30例PCPTC(共32个结节)及50例良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PCTN)患者(共52个结节);比较2组US及CEUS表现,评估单一US及US联合CEUS诊断PCPTC的效能。结果组间US所示病灶边缘、实性部分回声、液性部分位置、微钙化、血流分布,以及CEUS所示病灶增强时相、增强强度、增强均匀性、周边高增强环及消退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S联合CEUS诊断PCPT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2,显著高于单一US(AUC为0.750,P<0.001)。结论US对诊断PCPTC具有一定价值;联合CEUS可有效提高US诊断PCPTC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γ-氨基丁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聂滢潭 李彦芳 +4 位作者 韩金珂 吴菲菲 王小丹 林莉 燕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87例为T2DM组,根据年龄(±3岁)、性别1∶1选取同期就诊的非T2DM人群187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 目的探讨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选择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187例为T2DM组,根据年龄(±3岁)、性别1∶1选取同期就诊的非T2DM人群187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GABA、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比较两组GABA、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MDA)的水平差异,Spearman法分析GABA与氧化应激指标相关性;将GABA和氧化应激指标分别按其对照组四分位分为3组[低水平组(Q1:25),中水平组(Q2:P_(25)~P_(75)),高水平组(Q3:>P_(75))],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ABA、氧化应激指标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GABA、氧化应激指标与T2DM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GABA水平、GSH-Px活性降低(P<0.05),MDA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GABA水平与SOD、GSH-Px活性呈正相关(P<0.001),与MDA水平呈负相关(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各组低水平相比,中水平SOD、GSH-Px以及中、高水平GABA是T2DM的保护因素(P<0.05)。RCS结果显示,GABA、GSH-Px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存在负向剂量-反应关系,SOD与T2DM的发病风险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血清GABA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有关联。随着血清GABA水平的升高,T2DM发病风险可能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发病风险 剂量-反应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脑出血后神经损伤
4
作者 郭大闯 邵哲 +1 位作者 冯基高 彭浩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7,共9页
目的:探讨白杨素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以铁死亡作为药物靶点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CH组(脑出血模型组)和ICH+Chrysin组(脑出血模型+白杨素组),每组22只。将大鼠... 目的:探讨白杨素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中以铁死亡作为药物靶点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ICH组(脑出血模型组)和ICH+Chrysin组(脑出血模型+白杨素组),每组22只。将大鼠自体尾静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Sham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自体尾静脉血。模型建立后6 h进行Z-longa评分,ICH+Chrysin组连续灌胃给药3 d,Sham组与ICH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Nissl染色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Fe^(2+)、GSH、MDA、SOD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ACSL4、GPX4、FTL、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ICH组Z-longa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明显损伤,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活细胞比率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CH+Chrysin组较ICH组脑组织和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海马CA1和CA3区神经元活细胞比率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Sham组比较,ICH组Fe^(2+)、MDA、ACSL4、IL-1β和TNF-α表达明显增高,GSH、SOD、GPX4和FTL表达明显下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CH+Chrysin组较ICH组Fe^(2+)、MDA、ACSL4、IL-1β、TNF-α、GSH、SOD、GPX4和FTL表达逆转,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杨素通过抑制铁死亡减轻大鼠脑出血后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铁死亡 白杨素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异种移植
5
作者 朱许源 张宇 +3 位作者 陈羽翔 李涛 马晓杰 蒋鸿涛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异种移植是克服供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异种移植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分子不相容性会引起排斥反应,大大限制了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猪-猴及猪-脑死亡受者异种移植模型深入探究了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发现固有免... 异种移植是克服供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异种移植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分子不相容性会引起排斥反应,大大限制了异种移植的临床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猪-猴及猪-脑死亡受者异种移植模型深入探究了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发现固有免疫在排斥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中的吞噬细胞,不仅通过吞噬作用损伤异种移植物,还与其他免疫细胞交互影响异种移植的免疫微环境。但由于巨噬细胞具有异质性,其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型和功能仍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就巨噬细胞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巨噬细胞参与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异种移植 排斥反应 炎症反应 固有免疫 调节性巨噬细胞 凝血失调 信号调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与预防策略
6
作者 陈人腆 袁泽华 +4 位作者 蒋鸿涛 李涛 杨檬 徐亮 王毅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0-647,共8页
肾移植术后高凝状态(HCS)是肾移植受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HCS指的是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亢进,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在肾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手术创伤和严重排斥反应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HCS... 肾移植术后高凝状态(HCS)是肾移植受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HCS指的是血液凝固功能异常亢进,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在肾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手术创伤和严重排斥反应等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HCS的发生率,不仅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还可能导致移植肾衰竭,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HCS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预防策略等,以期为优化肾移植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 免疫抑制药 凝血因子 血小板 排斥反应 血管性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1蛋白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进展及Th1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王布飞 陈聪 李建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蛋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RPV1抑制剂组,每组12只。EAE模型构建采用皮下注射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蛋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进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TRPV1抑制剂组,每组12只。EAE模型构建采用皮下注射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混合结核杆菌乳剂,联合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模型+TRPV1抑制剂组小鼠每日连续腹腔注射TRPV1抑制剂辣椒平溶液(30 mg/kg)。连续35 d观察并评估小鼠EAE症状。第35天处死小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劳克坚牢蓝染色评估脊髓髓鞘脱失,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脊髓单核细胞中CD4^(+)T细胞分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V1蛋白和炎症反应信号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脊髓组织出现明显的髓鞘脱失。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CD4^(+)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分化比例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模型+TRPV1抑制剂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脊髓中炎性细胞因子浸润与髓鞘脱失明显减少,CD4^(+)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分化比例减少。TRPV1抑制剂明显抑制了TRPV1蛋白表达并降低了p-NF-κB、caspase-1和NLRP3蛋白表达。结论TRPV1蛋白对EAE进展起重要作用,抑制TRPV1蛋白表达能够抑制Th1和Th17细胞分化,减少脊髓组织髓鞘脱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CD4^(+)T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MDA受体脑炎合并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杨慧 刘青丽 +3 位作者 邢槐杰 胡胜 游咏 陈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本文报道4例初诊为癫痫持续状态的抗NMDA受体脑炎合并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策略和预后,探讨罕见疾病易被忽视的发作特点,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关键词 抗NMDA受体脑炎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肺癌中的双重角色:机制探讨与治疗前景
9
作者 李承道 彭东阁 孙伟 《中国肺癌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肺癌是中国居民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微环境中,中性粒细胞所分泌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在肺癌的形成与进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NETs促进肿瘤发展的确切... 肺癌是中国居民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微环境中,中性粒细胞所分泌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在肺癌的形成与进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NETs促进肿瘤发展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现有的研究已经揭示了它们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以及癌症相关血栓形成中发挥多重作用。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综述NETs在肺癌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中性粒细胞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在狼疮性肾炎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翁克霞 李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LN的临床病程通常以缓解期和加重期交替为特征。LN的发作可导致肾功能恶化,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activat...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LN的临床病程通常以缓解期和加重期交替为特征。LN的发作可导致肾功能恶化,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dsion molecule,ALCAM)的存在和变化可能与LN的发展以及活性有关。尿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urinary activated leuk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uALCAM)有望作为评估SLE患者LN活性的非侵入性标志物。uALCAM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活动的指示和预测疾病复发。ALCAM在多种细胞中表达,发挥不同生物学效应,包括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也有病理表达,具有致癌特性。本文将围绕ALCAM在LN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的现有研究,及ALCAM作为新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活化的白细胞黏附分子 生物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非编码RNA BprsB的生物学功能初步评价
11
作者 谭君 李雪苗 +6 位作者 罗妮妮 王彦双 陈垂这 邓泽芳 罗江慧 方俊德 夏乾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Hfq相关sRNA(BprsB)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速率、泳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耐药性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依赖Hfq蛋白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rsB为靶标,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prsB缺失株(ΔBprsB);选取野生... 目的:探讨Hfq相关sRNA(BprsB)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速率、泳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耐药性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依赖Hfq蛋白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rsB为靶标,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prsB缺失株(ΔBprsB);选取野生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菌株(HNBP001)作为对照组,ΔBprsB作为实验组;通过酶标仪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从而评估生长速率的变化;采用点板培养法和测量群区直径进而评价细菌泳动能力;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量生物膜形成情况;最后,通过MIC试验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结果:ΔBprsB生长速率低于HNBP001;与HNBP001相比,ΔBprsB的群区直径小(P<0.0001);ΔBprsB的生物被膜形成比HNBP001少(P<0.0001);与HNBP001相比,ΔBprsB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氨曲南)的敏感性升高。结论:BprsB促进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速率、泳动、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为进一步研究BprsB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病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SRNA 基因敲除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3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2
作者 钱牧 刘运运 +3 位作者 祝毓帅 冯基高 张帆 赵建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7-462,共6页
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eptidase 3,MMP‑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在损伤修复及神经病理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MMP‑3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促进轴突和髓鞘再生... 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eptidase 3,MMP‑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在损伤修复及神经病理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MMP‑3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促进轴突和髓鞘再生,并抑制神经再生抑制因子。此外,MMP‑3还通过调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和调控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MMP‑3的异常表达与脑肿瘤的侵袭性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MMP‑3在这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深入解析MMP‑3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推动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高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3 中枢神经系统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症 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酪摄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因果关系: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3
作者 吴志杰 傅祥炜 +1 位作者 张黎 李传真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8-616,共9页
目的:饮食习惯已被证实会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影响,然而奶酪摄入是否与自身性免疫病有关仍不明确。方法: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数据来源于UK Biobank数据库,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奶酪摄入与自身免疫性... 目的:饮食习惯已被证实会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影响,然而奶酪摄入是否与自身性免疫病有关仍不明确。方法: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数据来源于UK Biobank数据库,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奶酪摄入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本研究严格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IV),并采用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值、简单模式及加权模式等方法进行MR分析。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异质性测试、水平多效性测试、逐一剔除分析法及MR-PRESSO分析,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3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1型糖尿病、系统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局限性硬皮病、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炎症性肠病及乳糜泻)。IVW分析结果显示,奶酪摄入仅对溃疡性结肠炎(P=0.017,OR=0.997,95%CI=0.994~0.999)、类风湿关节炎(P=0.001,OR=0.993,95%CI=0.990~0.997)及局限性硬皮病(P=0.009,OR=12.936,95%CI=1.904~87.894)有影响。此外,研究还显示低脂硬质奶酪可能加重类风湿关节炎(P=0.022,OR=1.001,95%CI=1.0001~1.002)。结论:高奶酪摄入可能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患病风险,但显著增加局限性硬皮病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奶酪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残余分流对偏头痛及隐源性脑卒中的影响
14
作者 廖陆枭 张顺利 +3 位作者 谢彩婵 张石龙 陈永昆 王小啟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75-682,共8页
目的:评估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程度对合并偏头痛及隐源性脑卒中(CS)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程度及有无再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析2021年6月~2023年2月间于海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73例PFO合并偏头痛... 目的:评估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后残余分流程度对合并偏头痛及隐源性脑卒中(CS)患者术后症状缓解程度及有无再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析2021年6月~2023年2月间于海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73例PFO合并偏头痛和73例PFO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术后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结合右心声学造影(ASCE)对残余分流程度进行评估,再通过反常性栓塞量表(RoPE)、偏头痛失能程度评估问卷(MIDAS)等测试问卷分别评估脑卒中与反常性栓子的关系及偏头痛程度,根据术后残余分流量大小分别对两类不同合并症的患者进行分组:无残余分流组、轻度残余分流组、中度及以上残余分流组,比较各自3组不同术后残余分流量的患者脑卒中诱发及偏头痛程度的差异。结果: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无残余分流或轻度残余分流合并偏头痛的100%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效改善,67.1%的患者偏头痛症状完全消除,所有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在术后均无再发脑卒中且术前伴随的相关脑梗后遗症均得到改善。结论: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隐源性脑卒中的患者在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即使存在残余分流也可达到治疗目的。术后无残余分流可能是偏头痛负担完全消除的独立预测因子。偏头痛先兆症状中视物模糊可能是术后产生残余分流现象的一个关联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残余分流 偏头痛 隐源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IRA到NON⁃IRA:全面血运重建在STEMI合并MVD患者PCI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能元 曾梦雅 +1 位作者 罗颖 陈跃武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8,共9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在临床实践中发病率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治疗策略的精准选择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目前,专家们主要关注三种PCI的策略:(1)仅对梗死相关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在临床实践中发病率高,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治疗策略的精准选择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影响。目前,专家们主要关注三种PCI的策略:(1)仅对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血运重建;(2)同步处理IRA与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3)先对IRA进行PCI,随后在适当时机对non-IRA进行分期PCI。尽管对IRA的处理方案已相对明确,但对non-IRA的处理策略仍存在争议。考虑到MVD中的non-IRA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精准制定血运重建的策略和选择适宜的时机,对于提升患者临床预后具有关键性作用。虽然相关研究持续深入,但针对non-IRA PCI的最佳治疗策略和时机,仍缺乏统一的临床指南。本文综述了该领域对于non-IRA PCI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非梗死相关动脉 经皮冠脉介入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下鼻咽癌放疗疗效1例
16
作者 邵羚 戢楠楠 曾越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8-219,共2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病理类型多为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已是晚期。晚期NPC因解剖结构复杂,治疗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磁共振引导下放疗(Magnetic reso nance-guided rad...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主要集中在亚洲南部,病理类型多为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已是晚期。晚期NPC因解剖结构复杂,治疗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磁共振引导下放疗(Magnetic reso nance-guided radiotherapy,MRgRT)因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和实时成像的能力,提高了临床放疗的精准度[1]。病例女,5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堵塞感,伴耳鸣、听力下降及咽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致病菌与脑梗死关联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陈敏哲 常睿 +2 位作者 薛逢明 贺小宁 刘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913-1920,共8页
牙周炎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生态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存在关联,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是牙周炎释放的炎症介质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性低度慢性炎症;牙周致病菌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 牙周炎是一种由多种微生物生态失调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存在关联,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是牙周炎释放的炎症介质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性低度慢性炎症;牙周致病菌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进一步导致脑梗死的发展。牙周致病菌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息息相关。本文阐述了牙周炎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牙周致病菌影响脑梗死的可能机制,为牙周炎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带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牙周致病菌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O血型不相容器官移植的研究趋势与展望——文献计量分析
18
作者 陈人腆 袁泽华 +2 位作者 陈泰志 吴狄威 王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2-949,共8页
目的通过系统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容(ABOi)器官移植相关研究文献,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间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ABOi器官移植... 目的通过系统性分析ABO血型不相容(ABOi)器官移植相关研究文献,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对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间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ABOi器官移植相关文献,清洗后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文献发表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和关键词等。结果共纳入有效外文作者发表文献588篇和有效中文作者发表文献85篇。自2021年起国外文献发表量呈下降趋势,而国内文献发表量则总体呈现波动性上升。中国发文量排名前2的核心作者为王毅、朱志军;外文发文量排名前3的核心作者依次是Nakatani Tatsuya、Tanabe Kazunari、Uchida Junji。国内发文最活跃的机构为华中科技大学,其后依次是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相关机构间的合作密切程度相对不足。国外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依次为韩国蔚山大学、首尔国立大学和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英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依次为日本、韩国、美国,中国位列第5。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ABOi器官移植、冷沉淀、肾移植、肝移植、血型抗原检测技术、移植术后并发症等9个主题群。结论目前ABOi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肾移植和肝移植,呈现出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未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扩大研究投入及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等手段,有望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不相容 器官移植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肝移植 肾移植 血型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类鼻疽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19
作者 叶丽香 蔡小霞 +1 位作者 王晓闪 李敏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分析类鼻疽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重症类鼻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降低死亡风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海南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类鼻疽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目的分析类鼻疽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重症类鼻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重症病例早期识别、降低死亡风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收集海南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类鼻疽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类鼻疽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80例病例中,有32例为重症病例,重症病例早期出现胸闷、胸痛及休克症状,24 h内出现感染指标升高、肝功能异常是重症类鼻疽患者的临床特征。糖尿病(OR=6.038,95%CI:1.070~34.083)、胸闷/胸痛(OR=20.375,95%CI:2.447~169.636)、休克(OR=1.756,95%CI:1.756~227.29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01,95%CI:1.001~1.042)和直接胆红素(OR=1.013,95%CI:1.013~1.214)升高是类鼻疽发展为重症的相关因素。结论重症类鼻疽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及休克为主,感染指标升高和肝功能异常是其重要的检验特征;糖尿病病史、胸闷/胸痛、休克以及入院时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直接胆红素的升高为重症类鼻疽的相关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类鼻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 伯克霍尔德菌 重症 临床特征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挑战与应对策略
20
作者 李善达 陈羽翔 +3 位作者 施浩然 马晓杰 李涛 蒋鸿涛 《器官移植》 2025年第5期805-811,共7页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致病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确诊率低、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器官移植受者因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成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宏... 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一种罕见的机会性致病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确诊率低、误诊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器官移植受者因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成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靶向抗真菌治疗及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等措施是改善器官移植术后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在器官移植受者中的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器官移植受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马尔尼菲篮状菌 真菌感染 侵袭性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免疫抑制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