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TS2基因对海南岛热带环境白纹伊蚊的分子鉴定
1
作者 徐艺嘉 冯行之 +3 位作者 王玉铌 李明玉 夏乾峰 芦亚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海南岛白纹伊蚊ITS2基因的分子鉴定,分析岛内白纹伊蚊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以揭示海南岛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结构。方法采集海南岛18个行政市(县)白纹伊蚊,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ITS2基因。使用MEGA 11.0软... 目的通过对海南岛白纹伊蚊ITS2基因的分子鉴定,分析岛内白纹伊蚊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以揭示海南岛白纹伊蚊种群的遗传结构。方法采集海南岛18个行政市(县)白纹伊蚊,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ITS2基因。使用MEGA 11.0软件分析碱基组成,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关系。使用DnaSP 6软件和PopArt 1.7软件计算单倍型数量,绘制单倍型拓扑网络图,并分析单倍型多样性。结果获得海南岛18个市(县)白纹伊蚊共计360条ITS2基因,序列长度为536~586 bp,GC含量为51.29%~55.31%,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0.0154,共存在25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标为0.9870,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错综复杂的亲缘关系。海南岛白蚊伊蚊与洪都拉斯白纹伊蚊的系统发育关系最近。结论海南岛白纹伊蚊种群内部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种群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充足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白纹伊蚊 ITS2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26,一株诱导自海南MRSA临床株的溶原性噬菌体
2
作者 李艳梅 田申 夏乾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1-330,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海南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株所携带的溶原性噬菌体,确认此类噬菌体的裂解能力,探究其在毒性/抗性基因传播上的能力。方法:收集MRSA临床株,以丝裂霉素C诱导产生噬菌体,经裂解能力比较,筛选得到一株噬菌体φ... 目的:分离鉴定海南岛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株所携带的溶原性噬菌体,确认此类噬菌体的裂解能力,探究其在毒性/抗性基因传播上的能力。方法:收集MRSA临床株,以丝裂霉素C诱导产生噬菌体,经裂解能力比较,筛选得到一株噬菌体φ26,并对其环境稳定性和基因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3%的MRSA临床菌株(n=19)可诱导产生噬菌体。其中噬菌体φ26的裂解率最高为95.7%,可在pH=3~11或<60℃的条件下稳定存在。测序确认其基因组为42061 bp线性双链DNA,GC含量34.71%,未检出tRNA,由66个开放阅读框构成,可编码杀白细胞素相关蛋白。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一株新型的溶原性MRSA噬菌体,可能介导了临床毒力基因的水平转移,但较高的裂解特性和较好的稳定性提示其与菌体裂解的有关元件存在进一步开发为抗菌试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原性噬菌体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白细胞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湘湘 文少白 张军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0-1319,共10页
微塑料摄入导致的健康风险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通过饮用水摄入是微塑料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在饮用水中广泛存在,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在人体内转运、累积,导致体液、组织器官和人体粪便中均存在微塑料,且微塑料进入... 微塑料摄入导致的健康风险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通过饮用水摄入是微塑料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表明微塑料污染在饮用水中广泛存在,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在人体内转运、累积,导致体液、组织器官和人体粪便中均存在微塑料,且微塑料进入人体后会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了更好的评估通过饮用水摄入微塑料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需要开发高效准确的微塑料检测技术,准确评估饮用水中微塑料赋存现状,同时开展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分布及相关毒性机制研究.结合以上数据开发更科学、合理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才能为饮用水中微塑料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本文综述了饮用水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以供研究人员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饮用水 健康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区橡胶林下适栽红托竹荪的菌株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凯鹏 程汉亭 +6 位作者 罗贞全 徐林 步连燕 丁野 严廷良 李勤奋 杨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5-1144,共10页
为推动热区红托竹荪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对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进行ITS分子条形码鉴定和菌丝体拮抗试验,并基于种质资源评价开展热区适栽菌株的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均为红托竹荪,其中有2株菌株... 为推动热区红托竹荪产业的快速发展,本研究对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进行ITS分子条形码鉴定和菌丝体拮抗试验,并基于种质资源评价开展热区适栽菌株的筛选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收集的11株竹荪菌株均为红托竹荪,其中有2株菌株为同一菌株,即共获得10株不同的红托竹荪菌株;(2)室内菌丝评价中,147、160、H29和L70菌株的菌丝体在红糖培养基和橡胶木屑培养基上均长势较好、吃料较快,且菌丝体在10℃和35℃胁迫后均能恢复生长,适合热区的反季节栽培;(3)在橡胶林下进行出菇试验,4株红托竹荪菌株均能出菇,其中H29出菇整齐、朵型好、耐储存、产量较高(750 kg/667 m2),适合就地出花;L70菌株出蛋多、生育期短、产量高(800 kg/667 m2),适合竹蛋集中出花;(4)单因素试验中,H29和L70菌丝体的营养需求基本一致,最适碳源为海藻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麦芽浸粉,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为4~5;(5)正交试验中,2株菌株的菌丝体均在配方4(可溶性淀粉、麦芽浸粉、25℃、pH=4)中长势最好,论证了单因素试验结果,但在配方6中2株菌株的菌丝体更洁白浓密,适合用于红托竹荪的菌种保藏;SPSS分析显示,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氮源>pH>碳源>温度(H29),氮源>pH>温度>碳源(L70),氮源和pH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托竹荪菌株育种、热区规模化栽培红托竹荪,以及热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热带地区 营养需求 生长条件 橡胶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饲喂小鼠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蜱虫共吸血传播中的影响
5
作者 陈京晶 陈晨 +2 位作者 周祥 袁传飞 夏乾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8,共8页
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一种新发的蜱传病原体。探讨小鼠肠道菌群在SFTSV传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抗生素治疗和微生物再定殖对昆明小鼠肠道菌群进行调控。然后将... 目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是一种新发的蜱传病原体。探讨小鼠肠道菌群在SFTSV传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抗生素治疗和微生物再定殖对昆明小鼠肠道菌群进行调控。然后将感染SFTSV的长角血蜱成蜱和未感染的若蜱共同吸血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饱血若蜱体内SFTSV水平。结果:将粪便均匀涂抹在LB琼脂平板上,证实肠道细菌的改变。与对照组和再定殖组相比,抗生素治疗组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单一。在共吸血传播模型中,qPCR分析显示抗生素治疗组的病毒载量较对照组和再定殖组有所增加。结论:小鼠肠道菌群可抑制SFTSV的传播。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SFTSV传播中宿主肠道功能菌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长角血蜱 肠道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非编码RNA BprsB的生物学功能初步评价
6
作者 谭君 李雪苗 +6 位作者 罗妮妮 王彦双 陈垂这 邓泽芳 罗江慧 方俊德 夏乾峰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Hfq相关sRNA(BprsB)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速率、泳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耐药性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依赖Hfq蛋白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rsB为靶标,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prsB缺失株(ΔBprsB);选取野生... 目的:探讨Hfq相关sRNA(BprsB)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速率、泳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以及耐药性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依赖Hfq蛋白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rsB为靶标,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prsB缺失株(ΔBprsB);选取野生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菌株(HNBP001)作为对照组,ΔBprsB作为实验组;通过酶标仪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从而评估生长速率的变化;采用点板培养法和测量群区直径进而评价细菌泳动能力;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量生物膜形成情况;最后,通过MIC试验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结果:ΔBprsB生长速率低于HNBP001;与HNBP001相比,ΔBprsB的群区直径小(P<0.0001);ΔBprsB的生物被膜形成比HNBP001少(P<0.0001);与HNBP001相比,ΔBprsB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氨曲南)的敏感性升高。结论:BprsB促进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生长速率、泳动、生物被膜形成和耐药,为进一步研究BprsB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病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SRNA 基因敲除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蜱传脑炎全球研究现状、热点分析及趋势展望
7
作者 冯行之 徐艺嘉 +1 位作者 夏乾峰 芦亚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目的探讨全球范围内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软件VOSviewer对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中TBE领域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构建TBE领域的研究框... 目的探讨全球范围内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使用文献计量分析和知识图谱软件VOSviewer对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CNKI中TBE领域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构建TBE领域的研究框架,展示该领域的主要关键词、研究国家、研究机构及出版期刊之间的关联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46篇英文文献和582篇中文文献,出版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TBE及其病毒是研究焦点,同时关注感染、流行病学、病原体分类、患病率、传播及临床症状。美国、德国等国家发文及引文位于前列。俄罗斯科学院、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是TBE研究的重要力量。以《Ticks and Tick-borne Diseases》为代表的期刊在发文和引文方面领先,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版物。结论TBE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广泛而蓬勃的发展趋势。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趋势演变,对推动TBE的深入研究及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脑炎 文献计量分析 研究现状 热点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