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免疫学试题库的构建及运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刘君 王丽欣 +2 位作者 于姝 郑力 魏晓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7-450,共4页
目的:研究构建和运用医学免疫学试题库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海南医科大学2019级475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试题库,将2018级463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级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及试题库与期末卷面成绩的相关性。结果:2019级学... 目的:研究构建和运用医学免疫学试题库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海南医科大学2019级475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试题库,将2018级463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级学生期末卷面成绩及试题库与期末卷面成绩的相关性。结果:2019级学生期末卷面成绩虽然最高分没有2018级高(P>0.05),但2019级学生卷面成绩分布、平均成绩、最低分及及格率均较2018级更优(P<0.05),实验组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学免疫学试题库的构建和运用有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试题库 构建 运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滴鼻对抑郁小鼠行为的影响及单胺类递质释放水平的改变观察
2
作者 田梦思 郑育杰 +2 位作者 沈雅婷 郭青云 易西南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21-1129,共9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MSCs-EXO)滴鼻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分别施加EXO或PBS,每日1次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造模。采用悬尾、强迫游泳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免疫...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MSCs-EXO)滴鼻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分别施加EXO或PBS,每日1次持续8周,正常对照组小鼠不造模。采用悬尾、强迫游泳实验评估抑郁行为。免疫荧光观测PKH26标记的EXO入脑路径。再次行为学测试后,ELISA实验检测海马单胺类递质变化。结果:EXO滴鼻后72 h内,EXO达海马等脑区。给药8周后,CMS+EXO组小鼠抑郁行为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海马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MSCs-EXO滴鼻可改善小鼠抑郁行为,提升单胺类递质含量。EXO滴鼻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抑郁 行为 小鼠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MCF10A上皮细胞衰老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王增盛 牛祖彪 +7 位作者 张波 郝佳慧 朱一超 杨瑞刚 任禾 刘辰瑜 孙强 任立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稳定的上皮细胞衰老模型,以期用于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研究。探究了阿霉素(doxorubicin)诱导人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衰老的最佳条件,包括最佳诱导浓度、最佳干预时长和最佳衰老天数,并多... 本研究旨在构建稳定的上皮细胞衰老模型,以期用于衰老细胞清除剂(senolytics)药物的筛选和评价研究。探究了阿霉素(doxorubicin)诱导人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衰老的最佳条件,包括最佳诱导浓度、最佳干预时长和最佳衰老天数,并多维度验证了MCF 10A作为细胞衰老模型的可行性。阿霉素诱导MCF 10A细胞衰老的最佳条件是:用0.6μmol/L的阿霉素处理16 h在第8 d MCF 10A细胞达到最佳衰老状态。在最佳诱导条件下,加药组的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 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阳性率达到97%;同时,检测mRNA、蛋白质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的表达,结果显示:加药组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aecretory phenotype,SASP)、p16、p21和p53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显著下降(P<0.001)。加药组细胞与衰老细胞特有特征一致。本研究用阿霉素成功构建了MCF 10A上皮细胞衰老模型,为基于衰老上皮细胞的衰老细胞清除剂的筛选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衰老模型 阿霉素 人非转化乳腺上皮细胞系MCF 10A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仁抑制PFKFB3介导的糖酵解对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4
作者 李小燕 袁勇 +5 位作者 王晶 马天鹏 李丽丹 颜子杰 肖曼 谢毅强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1-489,共9页
目的:利用体内和体外模型探究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潜在治疗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恩格列净组)、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 目的:利用体内和体外模型探究益智仁对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潜在治疗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db/m小鼠作为空白组,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恩格列净组)、益智仁低、中、高剂量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中PFKFB3、E-cadherin、Col3α1和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将HK-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益智仁含药血清不同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恩格列净阳性对照组。经过24 h的药物干预后,首先通过划痕实验评估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并据此确定最佳药物浓度。随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K-2细胞中PFKFB3、E-cadherin、Col3α1和Viment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验证EMT中关键蛋白Col3α1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HE染色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益智仁及恩格列净干预后各治疗组肾脏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cadherin表达上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体外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以及恩格列净组的HK-2细胞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以10%含药血清组降低最为明显;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E-cadheri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FKFB3、Col3α1、Viment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ol3α1荧光表达水平升高,给予药物处理后Col3α1荧光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益智仁通过抑制PFKFB3介导的异常糖酵解改善糖尿病肾病上皮间充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仁 糖尿病肾病 糖酵解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视角下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最新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晨 周可丽 +4 位作者 支芸芸 黄雪青 梅蒙玉 牛海艳 任守忠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22-1031,共10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特点为直肠黏膜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各种因素的改变,U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高峰年龄群体呈现年轻化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特点为直肠黏膜的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各种因素的改变,U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发病高峰年龄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UC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系统紊乱、信号通路传导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的持续炎症,从而引发UC的一系列症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遗传、环境、肠道菌群、免疫系统紊乱及信号通路异常等因素在UC中的作用,但多集中于单一因素的独立影响,缺乏对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性分析。本文创新性地从多维度视角出发,首次整合了遗传易感基因、肠道菌群动态平衡、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及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这些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的机制。通过这种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性分析,不仅为UC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开发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基因编辑 多因素交互作用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泉益肾方通过抗脂代谢紊乱和抗氧化应激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作用
6
作者 李丽丹 王诗芸 +6 位作者 李小燕 王琦 陈彤 于欣 肖曼 马天鹏 谢毅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 探讨缩泉益肾方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作用。方法 评估缩泉益肾方水提取物的抑菌能力。将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及daf-16(mu86)I、skn-1(mg70)Ⅳ和TJ356 (daf-16:GFP)突变株在含或不含缩泉益肾方的培养液中培养,评估其寿命、生殖力(... 目的 探讨缩泉益肾方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的作用。方法 评估缩泉益肾方水提取物的抑菌能力。将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及daf-16(mu86)I、skn-1(mg70)Ⅳ和TJ356 (daf-16:GFP)突变株在含或不含缩泉益肾方的培养液中培养,评估其寿命、生殖力(线虫产卵数)、运动能力(咽泵频率、头部运动、身体扭动)、抗应激能力、脂褐素沉积及TJ356(daf-16:GFP)突变株的核移位变化;油红O染色法检测线虫脂质积累变化,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线虫ROS水平,RT-qPCR法检测daf-16、sod-3、gst-4、skn-1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缩泉益肾方各剂量组抑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缩泉益肾方中剂量组野生型线虫寿命增加,daf-16(mu86)I和skn-1(mg70)Ⅳ突变株寿命、线虫产卵数无显著差异(P>0.05);缩泉益肾方中剂量组野生型线虫运动能力升高(P<0.05,P<0.01),抗热应激和抗氧化应激能力升高,脂褐素沉积减少(P<0.01);TJ356(daf-16:GFP)突变株核移位升高;脂质堆积减少(P<0.01);抗氧化应激和衰老相关基因daf-16、sod-3、gst-4、skn-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缩泉益肾方可通过抗脂代谢紊乱和抗氧化延缓秀丽隐杆线虫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泉益肾方 秀丽隐杆线虫 衰老 脂代谢紊乱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A4表达缺失的Lynch综合征相关性卵巢转移性去分化子宫内膜癌1例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张馨 牛海艳 +2 位作者 肖军 吴文婷 丁莉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4-529,共6页
目的探讨SMARCA4表达缺失的Lynch综合征相关性去分化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机制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SMARCA4表达缺失的Lynch综合征相关性去分化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二代测序检测,分析其临... 目的探讨SMARCA4表达缺失的Lynch综合征相关性去分化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分子机制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SMARCA4表达缺失的Lynch综合征相关性去分化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二代测序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下段子宫内膜样癌,FIGO 1级,侵及≥1/2子宫肌层及子宫颈管间质;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去分化癌伴SMARCA4表达缺失;子宫和卵巢肿瘤都存在MSH6基因、PTEN基因以及PPP2R1A基因共4个相同位点的体细胞突变,卵巢肿瘤存在SMARCA4基因32号外显子可变剪切突变,子宫、卵巢肿瘤和正常组织都存在MSH6基因9号外显子剪切区域胚系突变;分子分型:MMRd/MSI;病理分期:FIGOⅢA1期。患者于术后2个月余死亡。结论SMARCA4表达缺失的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原发的卵巢转移性去分化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基因检测对去分化子宫内膜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分化子宫内膜癌 SMARCA4 LYNCH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调控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
8
作者 刘春亚 贾炳豪 +2 位作者 唐琴 孙元田 任立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1-1452,共12页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有效诱导剂,其对红系分化过程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为研究ATRA在红系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本文以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红系分化为模型,对ATRA干扰红系分化过程的调控机制进行研... 全反式维甲酸(ATRA)是早幼粒细胞分化的有效诱导剂,其对红系分化过程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为研究ATRA在红系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本文以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红系分化为模型,对ATRA干扰红系分化过程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血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TRA影响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的谱系变化,阻滞细胞分化进程;ATRA处理分化中的细胞后,红系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通过3C、FAIRE和ChIP技术对其中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探究发现,ATRA处理细胞后,β-珠蛋白家族基因座位内的染色质可及性降低,LCR与其靶基因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频率降低;而基因座位染色质可及性降低导致了红系相关转录因子GATA1、LDB1、LMO2和TAL1在LCR及珠蛋白家族基因座位的启动子区的富集频率降低。上述结果表明,ATRA处理分化中的细胞导致红系分化相关基因的染色质可及性降低,更加封闭的染色质结构阻碍了LCR招募转录因子与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进而抑制β-珠蛋白家族基因表达,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阐明了ATRA调控红系分化的表观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红系分化 染色质构象捕获 染色质免疫沉淀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DNA提取试剂盒对溺死硅藻检验后续分析的影响
9
作者 哈山 王博 +3 位作者 蔡杰 徐玉钊 陈建华 邓建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8-1507,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DNA提取试剂盒对水中溺死尸体器官组织中硅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后续分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经案件侦查、病理学检验,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硅藻形态学检验确认为溺水死亡的组织及水样,本研究选择了4种不同原理的DNA提... 目的:研究不同DNA提取试剂盒对水中溺死尸体器官组织中硅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后续分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经案件侦查、病理学检验,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硅藻形态学检验确认为溺水死亡的组织及水样,本研究选择了4种不同原理的DNA提取试剂盒,从该死者的肺、肝、脾、肾组织及水样中提取DNA。首先,本研究测量了4种试剂盒提取产品的核酸含量和测定260 nm和280 nm下吸光度(absorbance,A)值,以评估DNA提取的质量;其次,使用真核18S rDNA V4区域通用引物对提取的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以比较不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的硅藻种类和数量;第三,应用硅藻特异性引物对不同的目的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以显示不同试剂盒提取不同来源DNA的效果。结果:水样和组织的硅藻形态学检验共鉴定出19属硅藻。4种DNA提取试剂盒的提取产物A_(260 nm)/A_(280 nm)均低于1.8,PowerSoil试剂盒的相对DNA含量高于其他试剂盒,最低的是BioTeKe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显示共有49种硅藻,不同试剂盒提取的硅藻DNA的质量和数量不同,不同试剂盒获得的硅藻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群也不同,在4种试剂盒中,PowerSoil试剂盒在水样中提取的硅藻最多,TIANGEN试剂盒从水样中提取的硅藻种类最多,有38种。电泳结果表明,不同试剂盒对提取产物的扩增效果不同,同一试剂盒对不同的样本和不同的目标基因也有不同的扩增效果。结论:不同原理的试剂盒对后续硅藻分子学水平分析也存在不同效果,在法医学实践中应根据后续分析需求选择最适合的DNA提取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溺水 硅藻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溺死大鼠盲肠微生物群落变化及结合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死亡时间推断
10
作者 徐玉钊 覃小诗 +6 位作者 周云超 哈山 卢江寰 马一新 段智奥 陈建华 邓建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8-1519,共12页
目的:研究海水中溺死大鼠和CO_(2)窒息死后入水大鼠盲肠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并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的推断。方法:本研究将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海水... 目的:研究海水中溺死大鼠和CO_(2)窒息死后入水大鼠盲肠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并结合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死后淹没时间(postmortem submersion interval,PMSI)的推断。方法:本研究将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海水溺死组(seawater drowning group,D组)和死后入水组(postmortem submersion group,PS组)。建立动物模型后置于25℃恒温气候箱,按照死后经历时间(0、12、24、36、48、72、96 h)对盲肠内容物进行取材,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DNA,细菌16S rDNA V3-V4区特异性扩增,高通量测序等得到测序数据,对盲肠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多样性分析;结合微生物组测序结果和RF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生物标志物,建立海水溺死和死后入水组大鼠尸体的PMSI预测模型。结果:海水溺死组和死后入水组的盲肠微生物群落特征存在差异。结合RF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16种推断PMSI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分别建立了海水溺死组(D组)和死后入水组(PS组)的PMSI推断模型。海水溺死组预测模型结果: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13.272 h,R^(2)=0.798;死后入水组预测模型结果:MAE=9.956 h,R^(2)=0.793。结论:本研究表明,海水溺死和死后入水2种死因的盲肠微生物群落存在规律性差异,证明了结合RF机器学习算法的盲肠内容物微生物群落演替能够成为海水尸体PMSI推断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死 死后浸没时间 随机森林 微生物组学 死亡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仁提取物谷甾醇通过抑制铁死亡中的ETS-5基因表达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
11
作者 李军仪 陈思源 +10 位作者 谢力遥 王劲 程奥 张绍伟 林继瑜 方志涵 潘一锐 崔翀鹤 陈庚鑫 张超 李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751-1757,共7页
目的阐明益智仁(AOF)提取物的抗衰老潜力,重点关注其对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寿命的调控作用及ETS-5基因在铁死亡中的功能。方法用10μg/mL的谷甾醇(BS)处理秀丽隐杆线虫,记录线虫的生存时间并计算平均寿命,同时检测体长、运动能力和... 目的阐明益智仁(AOF)提取物的抗衰老潜力,重点关注其对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寿命的调控作用及ETS-5基因在铁死亡中的功能。方法用10μg/mL的谷甾醇(BS)处理秀丽隐杆线虫,记录线虫的生存时间并计算平均寿命,同时检测体长、运动能力和生殖功能等生理指标。利用RNAi技术敲低ETS-5基因的表达,统计敲低后线虫的生存时间和平均寿命,并利用油红O染色、MDA水平和GSH/GSSG比值评估线虫体内的脂肪积累和脂质氧化还原稳态。通过q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基因(FTN-1、GPX-1、AAT-9)的表达水平,通过酶活性分析检测谷甾醇处理和ETS-5 RNAi对AAT-9酶活性的影响,并在HUVEC细胞模型中验证BS对FEV核定位的影响。结果益智仁提取物BS延长线虫寿命(P<0.05)并促进脂质蓄积并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P<0.05),对谷甾醇响应的关键基因ETS-5敲低也有相同的效果(P<0.05);ETS-5 RNAi导致铁死亡抑制因子GPX-1、AAT-9及FTN-1表达上调(P<0.05),GSH/GSSG上调表达(P<0.05)。结论BS通过影响ETS-5转录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铁死亡关键基因AAT-9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线虫的铁死亡,进而对线虫的衰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衰老 铁死亡 ETS-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