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氧化物应用于CT成像进行人体血管3D可视化重建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卫民 石小田 +3 位作者 易西南 周小兵 秦将均 郭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重金属氧化物填充剂对人体标本血管进行灌注,经CT扫描后进行血管3D可视化重建。方法:采用金属氧化物粉末(氧化铅、氧化铋、氧化铈)与填充载体配制成填充剂进行新鲜尸体血管灌注,X线摄影,CT扫描获得数据集,采用Mimics10.01... 目的:探索应用重金属氧化物填充剂对人体标本血管进行灌注,经CT扫描后进行血管3D可视化重建。方法:采用金属氧化物粉末(氧化铅、氧化铋、氧化铈)与填充载体配制成填充剂进行新鲜尸体血管灌注,X线摄影,CT扫描获得数据集,采用Mimics10.01或3d-Doctor软件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金属氧化物造影填充剂灌注的血管标本,X线摄影下标本动脉血管显影清晰,细小血管也充分显示;CT连续扫描断面图像血管显影均匀,三维重建所得图像清晰,管道饱满,边缘连续平滑,无齿状伪影,立体感强。结论:重金属氧化物是一种理想的人体标本管道造影材料,适用于人体血管3D可视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造影术 CT成像 血管3D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状叶静脉的应用解剖与CT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坤菊 丁自海 +4 位作者 陈敏 黄海伟 石小田 秦将钧 易西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状叶静脉 应用解剖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阻塞性病变的CT表现
3
作者 俞安乐 黄海伟 +2 位作者 涂蓉 黄玉勇 伍保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145-148,152,共5页
目的:确定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之肺部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18 例周围型肺癌和12 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均经常规CT 扫描,绝大多数病人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 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的肺部阻塞性病变... 目的:确定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之肺部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方法:18 例周围型肺癌和12 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均经常规CT 扫描,绝大多数病人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 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的肺部阻塞性病变计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及肺静脉癌栓。结论:注重CT 图像上周围型肺癌的各种肺部阻塞性病变,可为肺癌确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 周围型肺癌 肺部阻塞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薄层深呼吸CT
4
作者 俞安乐 涂蓉 +2 位作者 黄海伟 黄玉勇 伍保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 :通过仰卧位与俯卧位薄层深呼吸CT扫描 ,观察肺叶内血流变化对肺叶通气会产生何种影响。方法 :对22名健康志愿者 ,取中或中下肺门层面扫描。测量仰、俯卧位呼、吸气各肺叶膨胀伸缩性及肺密度值。部分人还测量了肺叶面积。结果 :正... 目的 :通过仰卧位与俯卧位薄层深呼吸CT扫描 ,观察肺叶内血流变化对肺叶通气会产生何种影响。方法 :对22名健康志愿者 ,取中或中下肺门层面扫描。测量仰、俯卧位呼、吸气各肺叶膨胀伸缩性及肺密度值。部分人还测量了肺叶面积。结果 :正常组肺叶呼气较吸气密度增加值是从下垂部到非下垂部逐级减少。正常组大多数下垂肺叶前后膨胀伸缩性大于非下垂肺叶(P<0.005)。肺叶膨胀伸缩性与肺叶面积变化基本一致。结论 :肺叶内血流变化可影响肺叶顺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肺循环 CT 薄层深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肺增强CT扫描初探
5
作者 涂蓉 俞安乐 +3 位作者 郑妙琼 庄惠玲 施蓉萍 赵平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21-622,共2页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增强CT 扫描方法能否提高CT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并判断局部肺功能。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症17 例,分别做CT 平扫和超声雾化增强扫描,用双盲法比较病变检出情况;并配对测量58 对兴趣区增...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增强CT 扫描方法能否提高CT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并判断局部肺功能。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症17 例,分别做CT 平扫和超声雾化增强扫描,用双盲法比较病变检出情况;并配对测量58 对兴趣区增强前与增强后5 分钟及10 分钟的CT值变化情况。结果 病变显示没有明显增多,肺实质增强前后CT 值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超声雾化肺CT 增强扫描,不能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CT 增强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铸型后CT扫描三维重建
6
作者 汪坤菊 石小田 +4 位作者 陈敏 黄海伟 秦将均 易西南 丁自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24-1026,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管道铸型标本CT扫描法对肝门静脉系统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非肝胆疾病死亡成人新鲜标本10例,经肝门静脉注入氧化铅与明胶混悬液,64层CT连续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进行三维... 目的:探讨利用管道铸型标本CT扫描法对肝门静脉系统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非肝胆疾病死亡成人新鲜标本10例,经肝门静脉注入氧化铅与明胶混悬液,64层CT连续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横断面原始图像及其三维图像重建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可清晰显示5级以上门静脉分支,重建后的模型可以任意三维旋转。结论:管道铸型标本CT扫描法是肝门静脉系进行三维重建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对腹腔镜肝外科术前的计划制定和术中操作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铸型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肝脏数字化及其管道三维重建的研究
7
作者 石小田 易西南 +6 位作者 郭宇 胡爱华 汪坤菊 张雨生 秦将均 黄海伟 赵久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探索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方法:采用4例新鲜肝脏标本进行聚乙烯醇-氧化铋造影填充剂管道灌注,经64层螺旋CT无间断连续扫描后,获得肝脏断层图像数据集加以数字化处理,利用Mimics10.01、3D-... 目的:探索应用放射造影术进行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研究。方法:采用4例新鲜肝脏标本进行聚乙烯醇-氧化铋造影填充剂管道灌注,经64层螺旋CT无间断连续扫描后,获得肝脏断层图像数据集加以数字化处理,利用Mimics10.01、3D-Doctor、Amkira4.1等电脑软件,构建数字化虚拟肝脏模型及其管道三维可视化重建,并对其各管道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结果:(1)4例标本灌注全部满意,管道连续、饱满圆滑、无伪影,构建的数字化肝脏可视模型,其形态逼真,能随意旋转、放大和缩小;肝内管道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外形的三维关系显示清晰,将肝脏外形与内部管道透明成像显示,可进行虚拟肝切实验;(2)肝内管道显影清晰,肝静脉显示级数为(11.7±0.81),门静脉显示级数为(11.8±0.76),胆管显示级数为(10.1±0.98),肝动脉显示级数为(10.2±0.98);管道三维重建图像质量平均优秀率依次为:96.21%、97.05%、97.63%、97.82%;肝内管道图像平均优秀率为97.18%。结论:应用放射造影术,结合螺旋CT扫描可获得精确完整的肝脏数据资料,构建出理想的数字化虚拟肝脏及管道模型,图像质量高、空间立体感强烈,可进行临床术前虚拟肝切实验及数字化网络教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造影术 CT 肝脏管道 三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