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伍陈海 周冬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70-170,172,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妇科手术 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安定及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符少川 顾颖红 周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度氟合剂用于妇科手术中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 1~2级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1.0μg/kg,B组:哌替啶1.0mg/kg... 目的:比较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与度氟合剂用于妇科手术中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ASA 1~2级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1.0μg/kg,B组:哌替啶1.0mg/kg+氟哌利多0.05mg/kg。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术中镇静程度以及术后24h调查遗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15、30、60min的OAA/S评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遗忘程度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遗忘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咪唑类 麻醉药 清醒镇静 麻醉 硬膜外 妇科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多志 谢海 +3 位作者 刘健 李铁军 任建军 董振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83-1285,128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45-55)和BIS-II组(BIS:55-65)。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抽取静脉血,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前一天记录MMSE评分,并在术后3、7天随访。记录患者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IS-I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浓度高于BIS-II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时,BIS值在45~65,患者的术中应激、苏醒、拔管、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BIS值在45~55较55~65的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可能伴有更好的应激水平的控制,维持BIS值在45-55之间麻醉深度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MMSE评分 脑电双频谱指数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和全麻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冬青 伍陈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59-160,162,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和气管内全麻腹腔镜下妇科手术CO2 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妇科腹腔镜 (GL)病人随机分成硬外和全麻两组 ,监测两组各时点的血压、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 )、VT(潮气量 )、f(呼吸频率) ,PETCO2(呼气末C...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和气管内全麻腹腔镜下妇科手术CO2 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妇科腹腔镜 (GL)病人随机分成硬外和全麻两组 ,监测两组各时点的血压、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 )、VT(潮气量 )、f(呼吸频率) ,PETCO2(呼气末CO2 分压 )、血气分析等。结果 :全麻组各项指标平稳 ,PETCO2、PaCO2 值均在正常范围 ;硬外组气腹后15min变化最大 ,表现在SBP(收缩压 )、DBP(缩张压 )、HR、f、PaCO2、PETCO2 升高 ,P<0.01 ,气腹后30min各值基本恢复到气腹前水平。结论 :GL下妇科手术 ,气管内全麻优于硬膜外麻 ,但可选择性地采用硬膜外阻滞 ,而对有心肺疾病 ,年老体弱或肥胖病人以及手术难度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妇科外科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先天性膈疝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高莹华 周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228-1229,1232,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资料。结果:32例患儿麻醉过程较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中麻醉死亡。其中22例术后按时拔除气管导管,9例患儿延迟拔管,1例患儿放...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处理和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的麻醉资料。结果:32例患儿麻醉过程较平稳,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中麻醉死亡。其中22例术后按时拔除气管导管,9例患儿延迟拔管,1例患儿放弃治疗。结论:婴儿先天性隔疝手术麻醉有其特殊性,术中应加强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遗传性新生儿疾病和畸形 横隔/外科学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一例
6
作者 顾颖红 周期 +3 位作者 李敏仙 刘苏 莫秀兰 华少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79-779,共1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妊娠期 麻醉 先天性心脏病 关闭不全 心功能Ⅲ级 宫内妊娠 左房增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经验及教训
7
作者 周期 符少川 +2 位作者 顾颖红 林友才 谢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69-1570,共2页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处理,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准备、麻醉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其中1例术中死亡;7例术中血压升高,4例需降压药控制处理...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处理,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方法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准备、麻醉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其中1例术中死亡;7例术中血压升高,4例需降压药控制处理。肿瘤切除后2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术中3例出现心律失常,术后低血糖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严密的麻醉监控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麻醉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椎截骨的麻醉处理
8
作者 陈立 周冬青 符少川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9-169,172,共2页
关键词 麻醉 脊椎弯曲 全脊椎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麻醉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文婷 徐志新 李孟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恶性肿瘤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是困扰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难题。目前虽然可使用根治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免疫学治疗和新的激素治疗,但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难治的关键问题,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恶性肿瘤居高不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是困扰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难题。目前虽然可使用根治手术、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免疫学治疗和新的激素治疗,但癌症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难治的关键问题,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麻醉技术和其他围术期因素是影响恶性肿瘤手术后长期转归的潜在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作用机制 局部麻醉药 恶性肿瘤 根治手术 激素治疗 免疫学治疗 人类生命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对比观察及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选发 唐婧英 +2 位作者 徐志新 刘丽丽 韦雪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016-2021,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对比及对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78例作为对象,根据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咪...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对比及对机体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78例作为对象,根据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两组手术后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0、T1、T2及T3时间点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及T3时间点心率,高于T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及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低于T0(P<0.05);观察组T1、T2及T3时间点心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及T3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后CD8+水平,高于麻醉前(P>0.05);观察组麻醉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嗜睡、恶心呕吐、寒战、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急性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中能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水平,对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急性脑出血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细胞免疫水平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麻醉前应用咪达唑仑与布托啡诺对小鼠麻醉效果影响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雪梅 冯海妹 徐志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0-75,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异氟醚麻醉前接受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给药后的麻醉效果、内环境稳定,评价安全性。方法选择7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布为:对照组,仅予以小鼠异氟醚麻醉;观察组,小鼠异氟醚麻醉前接受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给药;空白组,不予... 目的观察小鼠异氟醚麻醉前接受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给药后的麻醉效果、内环境稳定,评价安全性。方法选择7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布为:对照组,仅予以小鼠异氟醚麻醉;观察组,小鼠异氟醚麻醉前接受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给药;空白组,不予以小鼠任何麻醉处理。每组25只。分别于诱导即刻及诱导后1 h内每5 min测定心率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麻醉前、麻醉中各组小鼠血清血糖(Glu)及皮质醇(Cor)水平。比较各组小鼠诱导和恢复时间、镇痛镇静效果等指标的差异。比较诱导过程中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诱导时间、镇静起效时间与疼痛消失时间显著较低(P<0.05),而恢复时间无差异(P>0.05)。空白组心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0.05);诱导后5~35 min时刻,对照组心率高于观察组(P<0.05);诱导后35~60 min时刻,对照组心率低于观察组(P<0.05)。诱导后1 h对照组SpO2低于观察组及空白组(P<0.05);观察组及空白组SpO2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心率的变化趋势有差别(F=15.215,P=0.000)。三组SpO2的变化趋势无差别(F=1.015,P=0.180)。麻醉前三组Cor、Gl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中对照组Cor、Glu水平高于空白组和观察组(P<0.05),而空白组和观察组Cor、Gl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Cor、Glu较术前升高(P<0.05),而空白组和观察组Cor、Glu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26)。结论异氟醚麻醉前接受咪达唑仑联合布托啡诺给药后的麻醉效果确实,麻醉诱导平稳,呼吸抑制减轻,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咪达唑仑 异氟醚 诱导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杨 韩永正 +9 位作者 李娇 王明亚 曲音音 房景超 金辉 李民 王军 徐懋 王圣林 郭向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 目的: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E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22年2月因颈椎病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择期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SEH的患者作为SEH组,将术后未出现SEH的患者以4∶1的比例随机纳入非SEH组,匹配条件为相同术者、相同性别、相同手术年份和相似年龄(±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术前合并症、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术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颈椎病分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颈部残障指数评分、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手术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与术后苏醒期间平均动脉压、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术后发生SE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指标的准确性。结果:共有8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EH组共17例,非SEH组68例。17例SEH患者均接受了血肿清除术,所有患者均成功治疗并出院。椎体次全切除术(OR=7.247;95%CI:1.962~26.766;P=0.003)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OR=1.056;95%CI:1.002~1.113;P=0.043)是导致SEH的危险因素,其AUC分别为0.713(95%CI:0.578~0.848)和0.665(95%CI:0.51~0.82)。SEH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35)。结论:椎体次全切除术和术后苏醒期间最高平均动脉压增高是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出现术后SEH的危险因素,应在围术期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脊髓硬膜外血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瑞马唑仑时艾司氯胺酮抑制日间宫腔镜手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瑞琪 卢斌 +4 位作者 朱婕 林冠文 张文奇 吴多志 王志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日间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目前推荐采用镇静、镇痛药物组合的麻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性[1]。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案,但有呼吸抑制的风险。去阿片化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OFA)是采用多种非阿片类药... 日间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手术,目前推荐采用镇静、镇痛药物组合的麻醉方式,提高患者舒适性[1]。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案,但有呼吸抑制的风险。去阿片化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OFA)是采用多种非阿片类药物或技术获得高质量麻醉效果的新麻醉理念[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阿片类药物 呼吸抑制 麻醉方案 妇科手术 半数有效剂量 镇痛药物 氯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合理输血的有效性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Meta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伍陈海 谢海 陈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护理学数据库(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护理学数据库(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围术期应用TEG指导临床合理输血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文献的质量,并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9条文献纳入研究,共计776例患者。TEG指导输血与常规输血对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输血比较,TEG指导输血能明显减少围术期患者的出血量[WMD=-85.17,95%CI(-140.97,-29.38),P<0.01],降低浓缩红细胞的使用率[OR=0.64,95%CI(0.45,0.92),P=0.01],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量[WMD=-146.45,95%CI(-255.17,-37.73),P<0.01]。结论围术期应用TEG指导输血能显著减少输血率及各种血液制品的使用量,是围术期较为理想的输血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输血 血液保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鞘阻滞在幼儿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艳 谢海 +1 位作者 屠伟峰 欧阳碧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6-817,共2页
近年来随着各级医院监护设备的完善及舒适化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幼儿围术期疼痛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双侧腹直肌鞘阻滞(bilateral rectus sheath block,BRSB)用于小儿脐疝修复术术后镇痛中效果较好.本研究比较BRSB与局部伤口浸润(lo... 近年来随着各级医院监护设备的完善及舒适化医疗的要求不断提高,幼儿围术期疼痛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双侧腹直肌鞘阻滞(bilateral rectus sheath block,BRSB)用于小儿脐疝修复术术后镇痛中效果较好.本研究比较BRSB与局部伤口浸润(local anesthetic infiltration,LAI)在幼儿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腹部手术 腹直肌鞘 幼儿 阻滞 应用 监护设备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瞳孔直径变化对术后疼痛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谢海 李艳 +3 位作者 吴多志 周期 陈勇 马乃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瞳孔直径变化对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的反应性,探讨瞳孔直径变异度对术后疼痛评估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术后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24-79岁,ASAⅠ-Ⅲ级。入PACU后评估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 目的通过观察术后患者瞳孔直径变化对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评分的反应性,探讨瞳孔直径变异度对术后疼痛评估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术后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24-79岁,ASAⅠ-Ⅲ级。入PACU后评估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当NRS评分为0-3分时,不作镇痛处理;NRS评分为4-10分5min后静脉单次注射芬太尼50μg。记录NRS评分开始20min内每分钟的NRS、瞳孔直径(pupillary diameter,PD)、SBP和HR值,计算NRS评分均为0-3分10min内时,NRS评分由0-3分变为4-10分后5min内时,NRS评分由4-10分变为0-3分后5min内时,NRS评分均为4-10分10min内时的最大变化率(Δmax),分别记为ΔPD、ΔSBP、ΔHR。以NRS评分变化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ΔPD、ΔSBP和ΔHR对NRS的反应性,寻找诊断临界值(cutoff值)。结果与NRS评分为0-3分时比较,NRS评分为4-10分时的PD明显增大、S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ΔPD、ΔSBP和ΔH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ΔPD0.904(95%CI 0.822-0.987)、AUCΔSBP0.651(95%CI 0.510-0.781)和AUCΔHR0.588(95%CI 0.444-0.733);AUCΔPD明显大于AUCΔSBP和AUCΔHR(P〈0.05);当ΔPD的cutoff值为41.3%时,敏感度80.0%,特异度93.5%;当ΔSBP的cutoff值为10.3%时,敏感度62.4%,特异度71.5%。结论ΔPD比ΔSBP、ΔHR对术后疼痛/镇痛的评价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是评估术后疼痛/镇痛平衡的有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瞳孔扩张反射 瞳孔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变异度和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海 赵建农 +2 位作者 陈勇 周期 李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比较每搏变异度(SVV)和中心静脉压(CVP)与临床低血容量状态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手术开始后,分别以1、2和3μg·kg-1·min-1为剂量递增,静脉... 目的:比较每搏变异度(SVV)和中心静脉压(CVP)与临床低血容量状态的相关性,探讨其对低血容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肝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在全麻插管机械通气下手术开始后,分别以1、2和3μg·kg-1·min-1为剂量递增,静脉泵注硝酸甘油,检测前后4个时点[输注前即刻(T0),硝酸甘油1μg·kg-1·min-1输注15 min后(T1),硝酸甘油2μg·kg-1·min-1输注15 min后(T2),硝酸甘油3μg·kg-1·min-1输注15min后(T3)]患者的SVV、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指数(SV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心指数(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SVV和CVP对CI反应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与特异度之和最高值;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SVV和CVP与CI的相关性。结果:CVP和SVV对CI反应的AUC分别为AUCCVP0.713(95%CI 0.623~0.804)、AUCSVV0.930(95%CI 0.883~0.977);SVV值为12.5%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其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95%;CVP为5.5mmHg时,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其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59%;AUCSVV高于AUCCVP(P<0.05);SVV、CVP与CI相关系数rSVV-CI=-0.671(95%CI-0.455^-0.67);rCVP-CI=0.551(95%CI0.744~0.591);rSVV-CI与rCVP-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和CVP均是低血容量诊断的良好指标;SVV比CVP对低血容量预见性更高,对低血容量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变异度 中心静脉压 低血容量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膝神经射频消融术对比膝关节注射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苗羽 林鹋 +4 位作者 朱谦 刘德胜 毛鹏 司马蕾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3-933,共11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普通射频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膝关节腔内注射羧甲基壳多糖(医用几丁糖)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顽固性KOA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普通射频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与膝关节腔内注射羧甲基壳多糖(医用几丁糖)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收治的顽固性KOA病人6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35例和注射组31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评分、药物使用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病人的满意度进行随访评估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手术组疗效优于注射组,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手术组NRS评分和WOMAC评分、术后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下降;两组术后均未观察到下肢麻木、下肢无力、感觉减退、感觉异常、神经痛等严重不良反应。术后12个月,手术组82.9%的病人对术后疗效满意,注射组38.7%的病人对术后疗效感到满意。结论:膝神经射频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外的顽固性KOA的替代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KOA 射频热凝术 脉冲射频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羧甲基壳多糖 NRS评分 WOMAC骨关节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温度变化对截瘫患者下肢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世禄 谢海 +6 位作者 马乃全 周期 陈立 符少川 顾颖红 金辉 肖志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皮温)变化对感觉缺失区域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肌痉挛松解手术的截瘫患者58例,在手术侧行超声引导下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周围注射2.5 mg/L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5.0 mg/...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皮温)变化对感觉缺失区域神经阻滞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肌痉挛松解手术的截瘫患者58例,在手术侧行超声引导下单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周围注射2.5 mg/L罗哌卡因15 mL,坐骨神经周围注射5.0 mg/L罗哌卡因10 mL。随机在两侧下肢股神经支配的股内侧肌区域、隐神经支配的小腿内侧区域、坐骨神经支配的股二头肌区域、小腿腓肠肌区域皮肤上各取一个测量点,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 min的皮温。阻滞侧和非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_阻和T_非)为注药前后皮温的差值,校准的阻滞侧皮温变化值(T_校)=T_阻-T_非。结果:两侧各有232个测量点,T_阻=-(1.8±0.5)℃,T_非=-(0.5±0.3)℃,T_校=-(1.2±0.6)℃。其中阻滞侧202个点神经阻滞效果佳,30个点神经阻滞效果差。T_校与神经阻滞效果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_S=-0.758,95%CI=-0.790^-0.572)。以T_校对神经阻滞效果绘制ROC,则曲线下面积为0.912(95%CI=0.806~0.973),诊断临界值为-1.2℃,此时的诊断敏感度达83.3%,特异度达81.7%。结论:皮温变化是评估皮肤感觉缺失情况下神经阻滞效果的有价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皮肤温度 神经阻滞效果 截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通过MAPK/STAT3信号通路诱导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世禄 马乃全 +3 位作者 周期 符少川 衣小卓 李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用2~10μmol/L七氟烷作用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PI双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TAT3信号通...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用2~10μmol/L七氟烷作用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PI双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以及通过加入MAPK抑制剂检测MAPK与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七氟烷对Tca-8113细胞具明显的杀伤效应,IC_(50)=8μmol/L。七氟烷能够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促进Bax、cle-cas-3、cle-PARP、p-p38及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p-STAT3蛋白的表达;加入MAPK抑制剂后,细胞中p-p38、p-JNK、cle-cas-3及cle-PARP表达量降低,p-STAT3、p-ERK表达量增多。结论:七氟烷可能通过调控MAPK/STAT3信号通路从而导致Tca-8113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 细胞凋亡 MAPK信号通路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