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时白介素⁃33表达及失控性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余锋 李洁垚 +1 位作者 王川江 徐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7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探讨生大黄灌肠对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调控及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脓毒症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AP并发ARDS... 目的:探讨生大黄灌肠对炎症因子及白细胞介素‐33(IL‐33)表达调控及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脓毒症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AP并发ARDS患者39例,随机分为SAP并发ARDS脓毒症组(脓毒症组)19例和SAP并发ARDS非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20例,两组均按照2013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在常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抑酸、生长抑素、抗生素以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进行保留灌肠15 min以上,每日2次,共7 d。记录两组各项炎症指标WBC、PCT、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_(2)/FiO_(2)),胰腺严重程度评分(BISAP)以及IL‐33和各项细胞因子变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第1天,脓毒症组炎症指标、氧合指数及细胞因子表达与非脓毒症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给予生大黄灌肠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脓毒症患者ΔIL‐33、各细胞因子下降程度以及氧合指数改善程度较非脓毒症组疗效更佳(P<0.01),两组转有创通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合并脓毒症导致ARDS的患者采用生大黄灌肠能明显改善IL‐33这一“靶点”因子的浓度,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IL‐6及IL‐8的水平,改善患者的氧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重症急性胰腺炎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L‐33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仲艳 徐志育 +3 位作者 吴婵姬 赵二义 黄丹 黄仕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6岁,以头痛起病,随后出现肢体抽搐,并进展为意识障碍。入院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IgG抗体阳性,脑脊液和血清NMDAR抗体检测阳性,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右侧枕叶白质异常信号,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数月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症状,血清NMDAR抗体和GABA_(BR)抗体均阳性,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和抗GABA_(BR)脑炎。给予激素冲击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遗留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结论:HSVE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再度恶化时,应高度怀疑继发AE的可能,应尽快完善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抗体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林时辉 范晶 +3 位作者 廖晓辉 甯仪万 杨远征 张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d 预后分为生存组(48 例)和死亡组(9 例)。记录患者入 ICU 时的 SI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score,APACHE 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 SII、血 PCT、APACHE Ⅱ及 SOFA 的差异。 Spearman 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SII、PCT、APACHE Ⅱ及 SOFA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 SII 为[391.62(343.18,492.00)]×10^9/L,低于脓毒性休克组[1 454.17(689.96,2 467.52)]×10^9/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 PCT 为[10.03(1.02,51.47)] ng/mL,脓毒性休克组[12.56(2.00,53.57)] n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 SⅡ、APACHE Ⅱ及 SOFA 均高于生存组(P<0.05);而血 PCT 水平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分别分析 SII 与 APACH Ⅱ、SOFA 的相关性,SII 与 APACH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r=0.628,P=0.001);脓毒症患者 SII 与 SOFA 进行相关性分析(r=0.638,P=0.001)。根据 ROC 曲线分析,SI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 0.914(P<0.05),PCT 的 AUC 为 0.519(P>0.05),APACHE Ⅱ与 SOFA 的 AUC 均为 0.868(P<0.05)。 SII 其截断值 0.743。结论:SII 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毒性下UCP2介导的胰岛功能紊乱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莹晖 李裕明 +3 位作者 邓波 李丽华 高海波 陈璐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高糖对胰岛INS-1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UCP2基因与高糖刺激下氧化应激和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糖毒性的发病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INS-1细胞,镜下观察INS-1细胞的形...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高糖对胰岛INS-1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UCP2基因与高糖刺激下氧化应激和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糖尿病糖毒性的发病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INS-1细胞,镜下观察INS-1细胞的形态改变,应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运用ELISA方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UCP2基因的表达。结果①随着糖浓度的增加,INS-1细胞的凋亡增多,MDA含量逐渐增加,GSIS值逐渐下降,不同糖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INS-1细胞UCP2 mRNA的表达总体逐渐增强。结论高糖可促进INS-1细胞凋亡,在高糖作用下活性氧物质(ROS)代谢产物MDA增多,通过激活UCP2的途径引起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这可能也是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损害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2 INS-1细胞 糖毒性 氧化应激 高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临床免疫学监测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苜 甯议万 +3 位作者 范晶 林时辉 杨远征 徐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ICU时AP...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1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7例)和脓毒性休克组(34例);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58例)和死亡组(13例)。记录患者入ICU时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检测免疫学指标,统计分析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D4+/CD8+及C4浓度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性休克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C3浓度低于脓毒症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CD4+/CD8+、C3的浓度低于生存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FA和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D4+/CD8+、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AUC分别为0.807、0.843、0.853(P<0.05);CD4+/CD8+最佳临界值为21.9%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6.2%;APACHEⅡ最佳临界值为22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SOFA最佳临界值为17.5分时,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9.3%。结论: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补体C3和C4浓度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潜在价值。C3浓度是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指标。CD4+/CD8+能够反映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康福新 王小智 +1 位作者 刘润 陈志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56-2458,共3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后的白细胞水平、体温等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水平(7.8±0.5)×109/L、平均体温(36.7±0.2)℃,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水平(13.6±0.5)×109/L、平均体温(37.8±0.2)℃,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PCT(2.16±0.21)μg/L、CRP(11.3±1.9)μg/L、TNF-α(11.8±2.0)pg/m L、IL-6(52.7±2.7)pg/m 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心率PCT(3.24±0.28)μg/L、CRP(17.8±2.0)μg/L、TNF-α(19.6±2.2)pg/m L、IL-6(73.9±2.6)pg/m L,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心率(99.6±2.3)次/分、平均动脉压(70.8±3.0)mm Hg、中心静脉压(6.7±0.2)mm Hg,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心率(113.6±2.5)次/分、平均动脉压(62.6±2.6)mm Hg、中心静脉压(5.8±0.2)mm Hg,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脓毒症患者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的借鉴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清炎症因子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1α、MIP-1β和MCP-1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远征 冼丽娜 +1 位作者 邓小彦 向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在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12例,包括轻症胰腺炎(MAP)组4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在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12例,包括轻症胰腺炎(MAP)组44例、中度重症胰腺炎(MSAP)组36例及重症胰腺炎(SAP)组32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入院当日、第4天、第7天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水平。结果:(1)入院当日MAP、MSAP及SAP组的血清MCP-1、MIP-1β和MCP-1浓度均明显升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MSAP组和SAP组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浓度在第1天达到峰值,在第4天及第7天逐步下降。MAP组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浓度在第4天达到峰值,于第7天降至第1天水平(P>0.05)。各时间监测点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浓度均为MSAP大于MAP组,SAP大于MSAP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MIP-1α、MIP-1β和MCP-1水平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可能对急性胰腺炎病情诊断及治疗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抗AT-Ⅲ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伟 胡志华 陈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1060-1061,1065,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nticoagulant enzyme,AT-Ⅲ)活性变化,探讨AT-Ⅲ活性变化对预测脓毒症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非脓毒症患者30例,脓毒症患者7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25例,应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方法测定血浆中... 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nticoagulant enzyme,AT-Ⅲ)活性变化,探讨AT-Ⅲ活性变化对预测脓毒症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非脓毒症患者30例,脓毒症患者76例,其中严重脓毒症25例,应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方法测定血浆中AT-Ⅲ活性,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和APACHEⅡ(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结果: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严重脓毒症组AT-Ⅲ活性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AT-Ⅲ活性开始降低,随病情加重,其测定值进一步降低,提示AT-Ⅲ活性测定对预测脓毒症发生的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抗凝血酶(AT-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血浆滤过吸附与连续血液透析改善ICU脓毒血症患者免疫水平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远征 胡志华 +1 位作者 邓小彦 冼丽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627-1629,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血浆滤过吸与连续血液透析在治疗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血症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连续血浆滤过吸附,对照组给予连续血液透析。... 目的:探讨连续血浆滤过吸与连续血液透析在治疗脓毒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血症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连续血浆滤过吸附,对照组给予连续血液透析。于治疗前后抽取采集患者的血标本,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细胞指标、炎症因子水平、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统计,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免疫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然而研究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反应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然而研究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血浆滤过吸附治疗在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中效果更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连续血浆滤过吸附 连续血液透析 免疫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氧化应激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莹晖 李裕明 +1 位作者 林松挺 谭光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INS-1细胞及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氧化应激在葡萄糖对INS-1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葡萄糖(11.1、16.7、22.2、33.3mmol/L)作用于INS-1细胞,镜下观察INS-1细胞的形态改变,应用可见分光光...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对INS-1细胞及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氧化应激在葡萄糖对INS-1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葡萄糖(11.1、16.7、22.2、33.3mmol/L)作用于INS-1细胞,镜下观察INS-1细胞的形态改变,应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运用ELISA方法检测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结果: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INS-1细胞的凋亡增多,MDA含量逐渐增加,GSIS值逐渐下降,不同浓度葡萄糖组间MDA含量、GSI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高糖可促进INS-1细胞凋亡,在高糖作用下活性氧物质(ROS)代谢产物MDA增多,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胰岛Β细胞 胰岛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对MODS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伟 胡志华 陈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铜蓝蛋白动态变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因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于入院当天分别检测60例MODS患者(MODS组)、30例非MODS患者(对照组)血清铜蓝蛋白(CP)、超敏C反应蛋白(CRCP)、α-酸性糖蛋白(AAG)及... 目的:探讨血清中铜蓝蛋白动态变化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因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于入院当天分别检测60例MODS患者(MODS组)、30例非MODS患者(对照组)血清铜蓝蛋白(CP)、超敏C反应蛋白(CRCP)、α-酸性糖蛋白(AAG)及乳酸的含量,并对MODS组进行组内比较,入选的住院患者均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MODS评分;于第3、5、7天分别对MODS组患者进行血清CP、CRCP、AAG乳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行组内比较。结果:MODS组APACHEⅡ、MODS评分、CP、CRCP、AA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善或恶化的MODS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比较上述指标在各时间段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DS患者CP、CRCP、AAG的检测有助于MODS早期诊断;随着病情的进展,铜蓝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有助于对MODS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铜蓝蛋白(CP) 超敏C反应蛋白(CRCP) α-酸性糖蛋白 (A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LA干预对INS-1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12
作者 陈莹晖 李裕明 林松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58-1561,1580,共5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干预对INS-1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先用α-硫辛酸(200μmol/L)加入INS-1细胞中一起培养6 d,再应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INS-1细胞48 h,抽取上清液测定MDA含量,并检测GSIS值,同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UCP 2基...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干预对INS-1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先用α-硫辛酸(200μmol/L)加入INS-1细胞中一起培养6 d,再应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作用于INS-1细胞48 h,抽取上清液测定MDA含量,并检测GSIS值,同时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UCP 2基因的表达,并与不加α-硫辛酸组互相比较。结果:(1)在相同糖浓度下,LA干预组与未加LA干预组相比,MDA含量升高,GSIS值降低,各浓度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在相同糖浓度下,-αLA干预组与未加-αLA干预组相比,UCP2mRNA表达增强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αLA为一个促氧化剂,能引起MDA含量增加,UCP2mRNA表达增强,GSIS值下降,说明-αLA在较长时间作用于胰岛细胞时起到促氧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2 促氧化 氧化应激 GSIS -α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和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任娜 刘名胜 +1 位作者 周森 邢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64-2769,共6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与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与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144)和死亡组(n=36)。收集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院后24 h内的SOFA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乳酸(Lac)水平以及血浆AGEs、sRAGE水平。比较两组的PCT、CRP、SOFA评分和血浆AGEs、sRAGE水平。比较不同SOFA评分组28 d病死率以及血浆AGEs、sRAGE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血浆AGEs、sRAGE水平与SOFA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AGEs、sRAGE、SOFA评分及其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年龄、糖尿病发生率更高,CCI评分、SOFA评分、血清PCT和Lac水平以及血浆AGEs和sRAGE水平显著升高(P <0.05)。随着SOFA评分升高,28 d病死率以及血浆AGEs和s RAGE水平显著升高(P <0.05)。血浆AGEs和sRAGE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s=0.293、0.309,P <0.05)。CCI评分、SOFA评分、AGEs和sRAGE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SOFA评分、AGEs、sRAGE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Cut-off值分别为8分、28.21μg/mL、2 465.32 pg/mL,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明显大于单独预测(Z=2.245,P=0.025;Z=2.717,P=0.007;Z=2.485,P=0.013)。结论血浆AGEs和sRAGE水平能更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血浆AGEs和sRAGE水平结合SOFA评分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28d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SOFA评分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对COPD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强 杨远征 +4 位作者 陈志林 郑盼盼 陈佩莹 孙广晓 刘建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不吸烟者(30例)、健康吸烟者(30例)和COPD患者(29例)并诱导其产生痰液,检测内皮素-1在诱导痰中的浓度。采用香烟烟雾提取物刺激SD大鼠,构建肺气肿模... 目的:研究内皮素-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不吸烟者(30例)、健康吸烟者(30例)和COPD患者(29例)并诱导其产生痰液,检测内皮素-1在诱导痰中的浓度。采用香烟烟雾提取物刺激SD大鼠,构建肺气肿模型,采用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和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进行干预,实验分为对照组、香烟烟雾干预组、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组和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明胶酶谱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采用生物抗氧化能力(BAP)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BAP。结果:内皮素-1在健康吸烟者和COPD患者诱导痰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不吸烟者(P<0.05);COPD患者诱导痰中内皮素-1的浓度高于健康吸烟者(P<0.05)。香烟烟雾干预组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MMP-2和MMP-9的活性及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抑制肺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MMP-2和MMP-9的活性及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香烟烟雾干预组血清中的BA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能显著增加血清中的BAP(P<0.05)。结论:内皮素-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炎症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在COP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3在肺脏区域免疫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铭 徐昉 +1 位作者 林时辉 杨远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8期1695-1698,1702,共5页
目的:白介素(IL)33是与Ⅱ型免疫和气道疾病相关的一个关键细胞因子,在肺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固有免疫中,IL-33能迅速反应及时产生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态。而在适应性免疫之中,IL-33与各种免... 目的:白介素(IL)33是与Ⅱ型免疫和气道疾病相关的一个关键细胞因子,在肺上皮细胞大量表达,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固有免疫中,IL-33能迅速反应及时产生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态。而在适应性免疫之中,IL-33与各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同时,IL-33在气道慢性炎症及其重构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IL-33的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在肺脏免疫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IL-33作为肺脏免疫检测点和治疗靶标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肺脏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冼丽娜 邓小彦 +1 位作者 梁娴 杨远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3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究动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中、重型颅脑损伤(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重型CI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 目的:探究动态超声监测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中、重型颅脑损伤(C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重型CI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分别按临床症状/颅脑CT和ONSD监测指导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ICP)。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预后情况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伤后1个月时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GCS高于入院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个月时,观察组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积水比例、并发症总发生率、重残比例、植物生存比例、死亡比例、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良好比例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超声监测ONSD指导中、重型CI患者脱水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ICP,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视神经鞘直径 颅内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用晶体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小彦 冼丽娜 +3 位作者 庄亚萍 林志星 钟昌会 杨远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晶体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R组)、生理盐水组(NS组)以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RS组),每组患者接受相应晶体液进行... 目的探究临床常用晶体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R组)、生理盐水组(NS组)以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RS组),每组患者接受相应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比各组治疗24 h乳酸清除率及前后APACHEⅡ得分,并就各组总体住院时间、病死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治疗前各组HR、MAP及心输出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后乳酸林格氏液组患者HR低于LR及NS组,MAP及心输出量高于LR及NS组(P<0.05);(2)治疗前后各组PCT、CRP、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 h内的各组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组APACHEⅡ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总体住院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林格液能够较好维持循环容量、血压,可以缓解脓毒症休克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乳酸清除无明显作用,使用临床常用晶体液乳酸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以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复苏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液 脓毒症休克 乳酸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郑芳昆 龙登毅 +1 位作者 贝筝 于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疗程14 d。检测临...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血流量指标(Vm、PI)、血管内皮细胞因子(NO、ET⁃1、AngⅡ)、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Vm、NO升高(P<0.05),NIHSS评分、PI、ET⁃1、AngⅡ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脑血流灌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宫牛黄丸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恢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闫丽敏 代鸣明 于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参数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术后联合药物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脑血流灌注参数、认知功能、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闭塞、血管再狭窄、新发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1.61%vs 11.29%,4.84%vs 19.35%,1.61%vs 14.52%,4.84%vs 17.74,P<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提高认知功能,预防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脑血流灌注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