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发型与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
作者 栗菲 刘婷 +5 位作者 杨逸昊 林慧霞 童婧怡 黎宗军 梁斌基 李其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EO-NMOSDs)与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LO-NMOSDs)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首次在我院确诊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是否≥50岁分为EO-... 目的:分析早发型(EO-NMOSDs)与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LO-NMOSDs)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首次在我院确诊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是否≥50岁分为EO-NMOSDs组22例和LO-NMOSDs组2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血和脑脊液化验指标。结果:两组间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上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0、P=0.048、P=0.014、P=0.061、P=0.001),以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微量蛋白定量和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8、P=0.034、P=0.025),其中LO-NMOSDs脑脊液微量蛋白定量的水平与患者残疾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52,P<0.03)。结论:LO-NMOSDs与EO-NMOSDs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及临床特征,但与EO-NMOSDs相比,LO-NMOSDs组患者易患有脂质代谢异常,脑脊液中有较高的微量蛋白以及更易致残,并且在LO-NMOSDs中,脑脊液微量蛋白越高,患者的致残状况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晚发型 脑脊液微蛋白定量 ED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欧小凡 林斯革 +4 位作者 蔡雪峰 陈皓 凌卫仙 周俊 陈志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托吡酯组和普奈洛尔组,每组4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偏头痛患者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托吡酯组和普奈洛尔组,每组45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严重程度)、脑电图变化、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脑白质变性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α波频率变慢发生率、δ波增多发生率及θ波增多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普奈洛尔组有4例(8.9%)、托吡酯组有5例(11.1%)患者存在脑白质变性,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托吡酯用于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对脑血管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托吡酯 治疗结果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研究
3
作者 李仙 刘婷 +6 位作者 李丽娟 郭晓鹏 何春丽 桂英 贾丹丹 王淑荣 马琳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86-1094,共9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的局部脑功能变化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6~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的NHISS评分≤5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1... 目的:本研究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的局部脑功能变化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6~10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区住院的NHISS评分≤5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41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颅脑SWI检查,依据SWI是否合并脑微出血灶(CMBs)分为微出血阴性组(Non-CMBs组)16例和微出血阳性组(CMBs组)2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rs-fMRI扫描及MoCA量表评估,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这两项rs-fMRI的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中ReHo和ALFF存在差异的脑区,并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Ho值、ALFF值与MoCA总分及其认知域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on-CMBs组相比,CMBs组在右中央前回ReHo值增加(P<0.05,GRF校正),在左顶上回和左中央前回ALFF值减低(P<0.05,GRF校正)。CMBs组左中央前回ALFF值与定向力(r=0.445,P=0.026)呈正相关,左顶上回ALFF值与MoCA总分(r=0.417,P=0.038)、抽象能力(r=0.414,P=0.040)和定向力(r=0.440,P=0.028)呈正相关。在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控制后,CMBs组左顶上回ALFF值只与定向力(r=0.477,P=0.025)呈正相关性。结论:脑微出血增加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缺血性卒中伴脑微出血患者的定向力改变可能与顶上回的脑功能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缺血性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某酒店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少文 苏应雪 +7 位作者 刘丹 洪蕾 林兴华 袁伟 陈潇男 陈静 黄虹 赵振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分析海南省三亚市某酒店方舱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8月10日~8月30日三亚市某酒店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目的:分析海南省三亚市某酒店方舱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8月10日~8月30日三亚市某酒店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截至2022年8月30日,该酒店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703例,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男性328例,占46.7%,女性375例,占53.3%,男女比例0.87∶1,年龄跨度为8个月~85岁,M(P25,P75)为37(20,49)岁,以31~59岁人群为主,占51.4%;无症状感染者占39.8%,轻型感染者占60.2%,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24.8%(105/423)、发热18.7%(79/423);8.8%的感染者有慢性基础疾病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最常见;累计出院416例感染者,总体住院时间的M(P25,P75)为14(10,15)d;未接种COVID-19疫苗者占10.1%,完成1次疫苗接种者占5.0%,完成2次疫苗接种者占36.3%,完成3次疫苗接种者占48.6%,≥60岁感染者中完成2次和3次疫苗接种的仅占10.1%和8.8%。结论:此次毒株为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国内首次报道,传染性和隐匿性更强,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因此需要加强个人防控,做好外防输入和内防扩散;加强核酸检测,做到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加强COVID-19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减少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方舱医院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398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Aβ肽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俩燕 倪志 +4 位作者 许荣华 姚茂忠 王埮 蔡美华 陈志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37-539,544,共4页
目的:研究NS398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肽损伤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NS398实验组。以10μmol... 目的:研究NS398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肽损伤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NS398实验组。以10μmol/L Aβ25~35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通过四唑盐(MTT)比色试验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Cox-2的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丙二醛(MDA)含量,观察NS398对Aβ25~35诱导的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Aβ肽损伤模型组比较,NS398使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Cox-2的表达下降,MDA含量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NS398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Β淀粉样蛋白 ALZHEIMER病 环氧合酶-2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的短期升高和海南万宁候鸟老人急性脑梗死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家兴 胡兰 +1 位作者 王源江 赵振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分析海南万宁短期气温升高与“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诊治的年龄≥60岁的外地老人290例,将到海南1周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132例作为病例组,其余158例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海南万宁短期气温升高与“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诊治的年龄≥60岁的外地老人290例,将到海南1周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132例作为病例组,其余15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基线临床资料和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前7 d的气温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向前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到海南4 d内发生急性脑梗死占97.7%。病例组与对照组高血压(71.2%vs 22.8%)、糖尿病(32.6%vs 14.6%)、冠心病(20.5%vs 1.3%)、血压异常(75.8%vs 46.2%)、血脂异常(40.2%vs 18.4%)、血糖异常(40.9%vs 62.0%)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向前分析显示,发病前第1天和第4天的平均气温与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显著关联(OR=1.061,95%CI:1.006~1.118,P=0.028;OR=1.029,95%CI:1.010~1.049,P=0.002);糖尿病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高风险因素(OR=1.919,95%CI:1.060~3.474,P<0.05),而高血压不是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0.123,95%CI:5.554~14.668,P=0.001)。结论气温短期升高的前4 d为海南万宁“候鸟老人”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期,且合并糖尿病的老人在此环境易发急性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环境 温度 糖尿病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Uhthoff现象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慧 徐从杰 +2 位作者 刘涛 吴瑜 胡诗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9-670,共2页
Uhthoff现象(Uhthoff phenomenon, UP)指外部(如洗热水澡、夏天时)或内部(如发热、体育运动)因素导致体温升高而出现短暂的(少于24 h)、刻板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由温度效应导致神经传导速度短暂减慢甚至阻滞所致[1]。UP最常见于多发性硬... Uhthoff现象(Uhthoff phenomenon, UP)指外部(如洗热水澡、夏天时)或内部(如发热、体育运动)因素导致体温升高而出现短暂的(少于24 h)、刻板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由温度效应导致神经传导速度短暂减慢甚至阻滞所致[1]。UP最常见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但仍有可能发生于其他传入通路障碍或视神经病如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2]。目前国内尚无对NMOSD患者中出现UP的报告。本文报告1例20岁以UP为首发症状的NMOSD患者,旨在提高临床对此现象的重视而及早给予正确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hoff现象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 排尿困难 四肢乏力 AQ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398对Aβ肽损伤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8
作者 郑俩燕 许荣华 +2 位作者 姚茂忠 蔡美华 陈志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肽细胞模型组和NS398实验组。以10μmol/L Aβ25-35制作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以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NS398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β肽细胞模型组和NS398实验组。以10μmol/L Aβ25-35制作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以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Caspase-3的表达。结果:Aβ25-35细胞模型组神经元形态变化明显,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Cox-2和Caspase-3表达增强,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NS398使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并使Cox-2和Caspase-3表达减弱,与Aβ肽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β25-35导致Cox-2和Caspase-3的表达增强,并使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变性、死亡。NS398可能通过抑制Cox-2和Caspase-3的表达保护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海马神经元 Β淀粉样蛋白 半胱氨酸蛋白酶-3 环氧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忠胜 梅元武 +1 位作者 苏庆杰 容琼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3,408,共5页
目的研究bcl-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基因转染治疗脑血管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cl-2基因转染入神经细胞,建立氧糖剥夺模型,实验分为正... 目的研究bcl-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基因转染治疗脑血管病寻找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cl-2基因转染入神经细胞,建立氧糖剥夺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bcl-2转染组(转染bcl-2基因24h后,进行氧糖剥夺),采用Western blot法、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细胞活力及凋亡率。结果 S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可纯化体外培养,纯度达到90%以上。成功建立了大鼠神经细胞体外氧糖剥夺模型,成功进行了质粒pc-DNA3.1-hbcl-2的转化、扩增及基因转染。对照组神经细胞bcl-2少量表达,氧糖剥夺组bcl-2蛋白微弱表达,转染组细胞bcl-2蛋白高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的吸光度值(A)为(0.851±0.034);氧糖剥夺组的A值为(0.648±0.030),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转染组的A值为(0.787±0.004),低于对照组(P<0.05),但明显高于氧糖剥夺组(P<0.05)。对照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为4.6%;氧糖剥夺损伤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为19.6%;转染组细胞凋亡率与氧糖剥夺组相比有明显下降,为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的bcl-2基因转染对氧糖剥夺损伤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神经细胞 基因转染 氧糖剥夺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籍黎族和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声妹 李其富 +4 位作者 王淑荣 陈蓉 赵文杰 贾丹丹 马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1059 G/C,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脑梗死患者115例为汉族脑梗死组和黎族脑梗死患者52例为黎族脑梗死组,分别与...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1059 G/C,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脑梗死患者115例为汉族脑梗死组和黎族脑梗死患者52例为黎族脑梗死组,分别与健康的汉族对照组116例和黎族对照组51例对照研究。测定CRP-1059 G/C、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4),并且CRP-1059 G/C位点GG+G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汉族对照组(78. 3%vs 8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9)。黎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IL-18-607 C/A及IL-18-137 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黎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1059 GG+GC基因型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RP-1059 GG+GC基因型是海南籍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18-607 C/A、IL-18-137 G/C基因多态性均与海南籍黎、汉族脑梗死患者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18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佳丽 李鹏翔 +2 位作者 龙发青 吉贞料 杨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91-2294,共4页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14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14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肌电图、生活质量评分(QOL)、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TFGS)改善情况,并根据House-Braek-mann(H-B)分级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1潜伏期及CMA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R1潜伏期(9.52±1.55)ms、CMAP(1.45±0.31)m V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0.39±1.93)ms、CMAP(1.12±0.29)m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及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QOL评分及TFGS评分(88.39±8.12)分、(89.43±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2.19±7.99)分、(83.13±8.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时,改善肌电图变化,临床疗效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治疗疗程缩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针刺疗法 中药熏蒸法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士良 容琼文 苏庆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建立良好的SD乳鼠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用SD乳鼠大脑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过滤、胰酶消化、percoll(硅石胶态悬浮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脑皮质细胞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 目的:建立良好的SD乳鼠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用SD乳鼠大脑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过滤、胰酶消化、percoll(硅石胶态悬浮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脑皮质细胞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利用分离纯化的幼鼠大脑皮质,制作细胞爬片,利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大脑皮质细胞贴壁生长,4~7d基本达到融合,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原代细胞培养97%为神经细胞。而后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氧糖剥夺发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采用机械研磨、过滤、胰酶消化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氧糖剥夺发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为以后实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缺血再灌注模型 原代培养 硅石胶态悬浮液 密度梯度离心法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及其信号传导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贲新宇 易西南 李其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825-1830,1835,共7页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作为一种鞘脂代谢物已成为调节各种生理过程的关键物质,参与分化、增殖、迁移、形态发生、细胞骨架形成、黏附、凋亡等过程。1-磷酸鞘氨醇既可以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S1P-S1PR信号通...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作为一种鞘脂代谢物已成为调节各种生理过程的关键物质,参与分化、增殖、迁移、形态发生、细胞骨架形成、黏附、凋亡等过程。1-磷酸鞘氨醇既可以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S1P-S1PR信号通路,也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水平变化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综述了1-磷酸鞘氨醇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及治疗中的最新认识,并进一步阐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及发展中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 鞘脂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鞘氨醇激酶 S1P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对脑缺血神经元细胞凋亡时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14
作者 张士良 容琼文 苏庆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74-1676,共3页
关键词 钙离子通道 神经元凋亡 BCL-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通道与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元兴奋性相关性研究进展
15
作者 马媛媛 陈志斌 +1 位作者 王埮 周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1期1672-1676,共5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而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纹状体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存在相关性,其中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静息膜电位、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不过离子... 帕金森病是一种由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丧失而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纹状体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与帕金森病发病存在相关性,其中离子通道在维持细胞静息膜电位、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中起重要作用,不过离子通道对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对离子通道及其调控机制与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元兴奋相关性,以及离子通道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期望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通过改变离子通道功能治疗帕金森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选择性钠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神经元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于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仲艳 徐志育 +3 位作者 吴婵姬 赵二义 黄丹 黄仕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2,共7页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 目的:分析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E)继发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_(BR))双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HSVE继发抗NMDAR和抗GABA_(BR)双阳性A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36岁,以头痛起病,随后出现肢体抽搐,并进展为意识障碍。入院后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异常,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IgG抗体阳性,脑脊液和血清NMDAR抗体检测阳性,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右侧枕叶白质异常信号,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数月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等症状,血清NMDAR抗体和GABA_(BR)抗体均阳性,诊断为HSVE继发抗NMDAR脑炎和抗GABA_(BR)脑炎。给予激素冲击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年,患者精神症状完全消失,遗留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结论:HSVE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再度恶化时,应高度怀疑继发AE的可能,应尽快完善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抗体 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连续发生的机制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符雨思 赵振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0,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ACS)是中老年群体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ACS、AIS院内连续发生的情况在心血管和神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ACS)是中老年群体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ACS、AIS院内连续发生的情况在心血管和神经科学领域备受关注[1]。据相关文献报道,ACS发生后AIS首周、首月、首年和十三年的脑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8%、1.1%、2.2%和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卒中 危险因素 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绪芳 冯晓丽 +3 位作者 黄婷 曾潮坤 王康萌 赵振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与客观发病风险两种评估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明确脑卒中知识在自我感知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老... 目的了解海口地区老年人群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与客观发病风险两种评估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因素,明确脑卒中知识在自我感知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老年人群584例,基于横断面问卷调查形式展开。根据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的准确性分为低估组170例、准确评估组329例和高估组85例。根据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问卷评估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项目的筛选标准评估脑卒中客观发病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准确性与脑卒中知识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低、中、高的人群分别占75.5%、20.5%、3.9%。通过与客观发病风险评估比较,低估组、准确评估组、高估组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人群分别占29.1%、56.3%、14.6%。各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运动、油腻饮食、水果、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低估组为对照,准确评估组和高估组吸烟、经常运动、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准确性相关(P<0.01)。低估组、准确评估组和高估组脑卒中知识总分分别为(6.81±3.63)分、(7.17±3.47)分和(8.07±3.24)分,脑卒中自我感知发病风险准确性与脑卒中知识相关(F=3.756,P=0.024)。结论应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使老年人树立正确的脑卒中发病风险感知意识,促进健康的行为习惯,达到脑卒中早期预防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自我评估 自我感知发病风险 海口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中Th17/Treg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琳 闫丽敏 +3 位作者 邢槐杰 陈敏 黎晓艳 曾超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07,共11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模型小鼠脑组织损伤及脑脊液(CSF)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阐明其治疗作用。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血必净组和高剂量血必净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给予抗原注射与免疫刺激结合法建立抗NMDA受体脑炎模型,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分别给予腹腔注射5和10 mL·kg-1血必净注射液。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表现,TUNEL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CSF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t)、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IL-10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和Foxp3阳性细胞率。结果:HE染色,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结构清晰,未见明显病变;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部分锥体细胞呈三角形固缩浓染,顶树突拉长,少数神经细胞脱失,组织稀疏;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减小,形态恢复正常,排列较为整齐,且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损伤的改善情况更明显。TUNEL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ELISA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CSF中CD4+IL-17A+Th17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及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RORγt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Foxp3和IL-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血必净组比较,高剂量血必净组小鼠脑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5),Foxp3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有效改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脑组织损伤,调控细胞因子水平,干预抗NMDA受体脑炎小鼠Th17/Treg免疫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血必净 神经元凋亡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