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谈顺 姚志仁 +1 位作者 吴文川 黎日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分析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为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pPNET组织常规处理,瑞氏-苏木素(HE)、过碘酸Schifff反应(PAS)、网织纤维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临床上大部分为青年... 目的:分析软组织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为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pPNET组织常规处理,瑞氏-苏木素(HE)、过碘酸Schifff反应(PAS)、网织纤维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临床上大部分为青年人,四肢软组织肿块,生存期短,预后差,2年生存率为33%,5年生存率为0。组织学上小圆、卵圆或梭形瘤细胞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小叶,可有或无菊形团。PAS染色阴性,网染细胞间网状纤维少或无,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表达2个以上神经性标记。结论:软组织pPNET为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上皮瘤,临床病理与骨外Ewing瘤、Askin瘤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年轻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明华 罗志飞 +4 位作者 陈明净 吴文婷 郑艺菲 袁振亚 翁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一组年龄≤40岁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一组年龄≤40岁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年龄≤40岁ENKTL病例共24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D20、CD3、CD5、CD56、TIA-1、Granzyme B和Ki-67在ENKTL中的表达,应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V表达,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分析该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年龄≤40岁的ENKTL病例中,患者年龄15~40岁,中位年龄29岁,男女比为2∶1。免疫表型:CD20、CD5(-),CD3、CD56、TIA-1和Granzyme B(+),Ki-67增殖指数30%~95%,EBER原位杂交肿瘤细胞均阳性;肿瘤原发部位主要位于上呼吸道,尤其多见于鼻腔及鼻咽部;中位生存期21个月,预后与病变部位(鼻或鼻外)、是否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及是否接受治疗相关。结论本组≤40岁ENKTL病例具有与其他年龄组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伴有较高的HBV感染率,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预后与病变部位(鼻或鼻外)、是否同时伴有其他疾病及是否接受治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HBV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血管玻璃样变是血管扩张和动脉瘤部分切除术后复发的主要病理基础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洪 白亚飞 +3 位作者 安娜 徐明芝 陈汝满 李新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09-4213,4221,共6页
背景2019年中国已有60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登记在册,其中80%以上患者的透析"生命线"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AVFAs)是AVF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对AVFAs的研究有助于其防控。目的通过研究AVFAs部分... 背景2019年中国已有60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登记在册,其中80%以上患者的透析"生命线"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而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AVFAs)是AVF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对AVFAs的研究有助于其防控。目的通过研究AVFAs部分切除术中切除的病变血管组织学,追踪患者AVFAs复发情况,探索AVFAs组织病理与AVFAs复发相关机制,制定相应可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以AVFAs部分切除术为主的修复手术的13例复杂型AVFAs患者,取切除动脉瘤血管组织(5~10)mm×(5~10)mm做病理分析;追踪AVFAs变化。结果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追踪3~39个月,平均(22.4±11.9)个月;其中7例患者术后3~6个月AVFAs复发;12例患者内瘘通畅。病理:血管内皮细胞(ECs)明显减少或消失;内中膜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组织增生、排列紊乱,内外弹力层不完整或完全消失,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减少;平滑肌细胞(SMAs)减少或完全消失。13例患者瘤壁存在既往从未报道的大范围玻璃样变性,其中10例累及血管壁全程,同时散在黏液样变性、局灶性钙化混合或单独存在;玻璃样变性累及管壁全程者追踪期间6例复发。结论AVFAs瘤体部分切除术对预防血管破裂、保留血管资源有效;术中利用的内瘘血管存在严重玻璃样变、散在黏液样变、局灶性钙化多种变性,使AVFAs容易复发,尤其是在修复部位继续穿刺;扣眼穿刺可能降低AVFAs患病率和修复术后复发率;瘤体早期局部加压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干预;更大样本AVFAs组织学研究、不同AVF穿刺方法对AVFAs患病率影响的对照研究、AVFAs患病相关基因谱研究需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 动脉瘤部分切除术 玻璃样变性 黏液样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影像及病理检查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谈顺 吴文川 蔡仁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关键词 骨疾病 骨肿瘤 骨软骨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凤 周学军 +5 位作者 苏炳泽 冯勇军 郑少江 冼德生 黄家军 刘世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地区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清变应原,了解海南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分布情况,探讨有效实施变应原避免的措施,为成功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UniCAP100全自动变应原检测仪对318例CRS患者进行吸入物变应... 目的:通过检测海南地区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清变应原,了解海南地区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分布情况,探讨有效实施变应原避免的措施,为成功开展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UniCAP100全自动变应原检测仪对318例CRS患者进行吸入物变应原过筛试验(Phadiatop)并检测7种常见变应原的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水平,同时检测其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水平。结果:血清TIgE阳性率为64.15%,吸入变应原过筛实验阳性率为37.74%。SIgE阳性的总发生率为33.96%。其中户尘螨(28.30%)、热带螨(27.36%)、粉尘螨(21.07%)、蟑螂(13.52%)、屋尘(11.64%)、猫皮屑(7.86%)、狗皮屑(0.63%)。在伴鼻息肉的CRS和不伴鼻息肉的CRS之间,TIgE阳性及SIgE阳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户尘螨、热带螨、粉尘螨是海南地区CRS患者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变应原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谈顺 吴文川 谢富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94-96,共3页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histiocytosis简称MH)以往又称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该病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具有全身性、进行性和侵袭性等特点,本病首先由Robb-smit...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histiocytosis简称MH)以往又称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该病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具有全身性、进行性和侵袭性等特点,本病首先由Robb-smith和Scot于1939年最初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临床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抓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谈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0-61,64,共3页
猫抓病在国外较多见,随着豢养宠物人群不断扩大,国内报道近几年也逐渐多了起来.过去不少研究者认为猫抓病的病原体是猫阿菲波菌(Afipia felis),但现以确定汗氏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其病原.
关键词 猫抓病 巴尔通体感染 流行病学 病理学 临床诊断 化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淋巴瘤组织学类型的分布特点
8
作者 王明华 翁阳 +2 位作者 郑晶 杨丞 罗志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1,510,共2页
淋巴瘤或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发生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第10位,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征,如... 淋巴瘤或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指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发生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第10位,是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淋巴瘤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地区特征,如地方性伯基特淋巴瘤主要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而T细胞性非何奇金淋巴瘤(T—NHL)则以中国和亚洲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组织学类型 海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及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谢仲鹏 李海荣 +3 位作者 吴余 何艾桦 肖归 李新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deficent,MMR)蛋白与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存档的707例结直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结直肠癌中...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deficent,MMR)蛋白与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存档的707例结直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结直肠癌中MSH2、MSH6、MLH1、PMS2、P-gp、GSTπ、TopoⅡ蛋白的表达,分析MMR蛋白和MD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7例结直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7.8%;MMR蛋白表达与MDR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类型、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P-gp蛋白表达与组织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GSTπ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TopoⅡ蛋白表达与发病部位、分化程度等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R蛋白及MDR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对评估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 微卫星不稳定 多药耐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9c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张永芳 李京城 +3 位作者 解娜 陈艳 陈俊明 黄幼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3期968-974,共7页
目的:探讨miR-29c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预测miR-29c靶基因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微小RNA表达及临床数据,分析miR-29c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胃癌及正常组织石蜡标本... 目的:探讨miR-29c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预测miR-29c靶基因生物学功能。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微小RNA表达及临床数据,分析miR-29c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胃癌及正常组织石蜡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使用miRNAscope技术检测miR-29c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卡方检验分析miR-29c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TargetScan、Pictar、miRTarbase和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29c的靶基因,并对潜在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n=41),miR-29c在胃癌组织(n=434)中表达显著下调(P<0.001)。miRNAscope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织相比,miR-29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P<0.001),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显著相关(P<0.05)。数据库预测得到18个潜在靶基因,主要富集在DNA甲基化转移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以及癌症相关miRNAs等信号通路。结论:miR-29c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相关,有望成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潜在标记物及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croRNA-29c miRNAscope TCG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11
作者 王凤凤 李传真 王名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表型及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meshwork pattern,FDCMP)特点。方法收集33例腮腺沃辛瘤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抗体套餐(CD3、CD10、BCL-6、BCL-2、Ki-67、CD20)检测3例标本... 目的探讨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表型及滤泡树突细胞网型(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meshwork pattern,FDCMP)特点。方法收集33例腮腺沃辛瘤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应用抗体套餐(CD3、CD10、BCL-6、BCL-2、Ki-67、CD20)检测3例标本的淋巴间质的免疫表型,应用CD21、D2-40检测30例标本的FDCMP特点。结果CD3+细胞在淋巴滤泡间成片分布;CD10+及BCL-6可显示边界清楚的生发中心;CD20+细胞除聚集于滤泡,在滤泡外呈片状强阳性染色;BCL-2在滤泡外周呈密集的阳性;Ki-67在生发中心暗区呈密集的核阳性,在明区阳性细胞明显稀疏。观察1151个淋巴滤泡,59.95%(690/1151)淋巴滤泡表现为典型滤泡树突细胞网,3.91%(45/1151)为非典型,36.14%(416/1151)为退化型。结论沃辛瘤淋巴间质具有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表型特征,但个别病例具有肿瘤性滤泡的FDCMP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辛瘤 滤泡树突细胞网型 淋巴滤泡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解娜 黄幼生 +1 位作者 吴文婷 翁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2-827,共6页
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好发于头颈部,为世界卫生组织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中新增的肿瘤类型。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左舌部的GLI1基因改变的间叶性肿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复习。
关键词 舌肿瘤 GLI1 间叶性肿瘤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部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2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李影 黄幼生 解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报告2例耳部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2例患者均为先天性,皮损发生于耳部。例1.患者男,20岁。左耳前反复出现溢脓,伴瘙痒和疼痛近20年。皮肤科检查:左侧耳轮脚前方一瘘口,皮肤表面可见一约1cm破溃口,表面红肿。例2.患者女,31岁。出生后即... 报告2例耳部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2例患者均为先天性,皮损发生于耳部。例1.患者男,20岁。左耳前反复出现溢脓,伴瘙痒和疼痛近20年。皮肤科检查:左侧耳轮脚前方一瘘口,皮肤表面可见一约1cm破溃口,表面红肿。例2.患者女,31岁。出生后即发现右耳郭后方肿物。皮肤科检查:右耳郭后方一隆起的2.0cm×1.2cm类圆形肿物,表面皮肤完整,质中,界清。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表现为真皮内毛囊漏斗部扩张,毛囊周围皮脂腺呈结节状增生,毛囊及皮脂腺周围的胶原纤维增生、硬化;其中例1可见软骨成分及一些粗大的神经。2例患者均诊断为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囊性 毛囊皮脂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系统不同点探区间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伟宏 凌奕 +6 位作者 张峻霄 牛海燕 吴小妹 陈华 曾蓉蓉 王丽 金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评价宫颈癌筛查系统不同点探区间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例50例,用宫颈癌筛查系统进行15~20点、21~32点及2种不同点数的联合检测,再与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阳性... 目的:评价宫颈癌筛查系统不同点探区间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例50例,用宫颈癌筛查系统进行15~20点、21~32点及2种不同点数的联合检测,再与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阳性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理学检测结果异常者21例,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0例,CINⅡ6例,CINⅢ4例,浸润癌1例。宫颈癌筛查系统15~20点探检测阳性率为56.00%(28/50),敏感度为76.19%(16/21),特异度为58.62%(17/29);宫颈癌筛查系统21~32点探阳性率为70.00%(35/50),敏感度为90.48%(19/21),特异度为44.83%(13/29);宫颈癌筛查系统15~20点与21~32点联合点探阳性率为48.00%(24/50),剔除2种点探结果不一致病例20例,漏检病理学异常病例8例,其敏感度为84.62%(11/13),特异度为35.29%(6/17)。与病理学符合率分别为66.00%、64.00%和56.67%,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分别为0.49、0.54、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果异常时均为CINⅡ以上高级别病变。结论:宫颈癌筛查系统与病理学诊断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2种点探区间联合检测结果均异常时提示有高级别病变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系统 宫颈病变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microRNA表达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幼生 解娜 +2 位作者 张艺馨 罗志飞 薛逢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Exiqon miRNA芯片检测3对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NA差异表达情况,随机选取10个上调或下调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qPCR技术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Exiqon miRNA芯片检测3对胃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NA差异表达情况,随机选取10个上调或下调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qPCR技术验证;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向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在3对胃癌组织中有111个miRNA出现差异表达(差异倍数>2,P<0.05),其中上调表达95个,下调表达16个。进一步行qPCR验证的10个miRNA的表达情况与miRNA芯片结果一致(P=0.040)。聚类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涉及胃癌的凋亡、周期转换、分化、侵袭、转移及各种肿瘤通路的激活等。结论胃癌组织中miRNA存在异常表达,可能涉及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IRNA 差异表达 生物信息学 MIR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中CDC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志飞 黄幼生 +5 位作者 解娜 杨丞 阮细玲 张艺馨 王惟江 王敏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C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21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C6的表达,分析CDC6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C6在93.39%(113/121)的结肠癌组织中呈细胞核和细胞质阳...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CDC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121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C6的表达,分析CDC6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DC6在93.39%(113/121)的结肠癌组织中呈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仅在5.79%(7/121)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呈细胞核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C6表达升高与肿瘤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级等无关(P>0.05)。CDC6高表达组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54.9%(28/51),而低表达组为81.82%(1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C6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与癌转移、TNM分期及患者生存期相关,其有望成为结肠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CDC6 免疫细胞化学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少江 吴焕明 +2 位作者 王伟 吴时敏 孙冰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LRP)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及放疗的NSCLC组织中LRP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LRP)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术前均未进行化疗及放疗的NSCLC组织中LRP的表达。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1例新鲜肺癌组织中LRPmRNA的表达。结果:在NSCLC中LRP蛋白及mR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8%(47/62例);61.9%(13/21例)。LRP蛋白表达与LRPmRNA的表达呈一致性(P<0.05)。LRP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LRP与NSCLC的耐药明显相关,是一个有效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表达 临床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mRNA表达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战跃福 梁贤文 +6 位作者 韩向君 陈建强 张淑芳 谈顺 李群 王雄 刘凡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开始,取实验组大鼠48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计算b值=800 s/mm^2时的ADC值。DWI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采用RT-PCR检测TIMP-1 mRNA表达。成模大鼠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又分为S0期组(n=4)、S1期组(n=11)、S2期组(n=12)、S3期组(n=10)和S4期组(n=9),比较肝纤维化各组ADC值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肝纤维化S1~4期组大鼠肝ADC值及TIM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6.54和53.87,均P<0.05),ADC值除对照组与肝纤维化S1期组、S1期组与S2期组、S2期组与S3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P-1 mRNA除肝纤维化S1期组与S2期组、S3期组与S4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肝ADC值与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随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不断加深,ADC值逐渐减低,TIMP-1 mRNA表达逐渐升高,二者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Fas/Apo-1基因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震 冯建章 +3 位作者 焦解歌 翁阳 尹瑞兴 顾申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488-493,共6页
目的:观察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Fas/Apo-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I)、缺血预适应(IP)、持续缺血(CI)和control模型。实验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 目的:观察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促进基因Fas/Apo-1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适应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I)、缺血预适应(IP)、持续缺血(CI)和control模型。实验方法: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基因表达。②采用逆转录扩增(PCR)方法观察Fas/Apo-1表达情况。结果:①免疫组化检测bcl-2基因蛋白标记阳性者,在病变边缘区,IP组为(46.5±11.0)%,CI组为(42.9±9.9)%,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均明显高于RI组(19.4±5.6)%和对照组(1.92±0.88)%(P<0.01);在病变中心区,IP组为(52.5±8.8)%,均明显高于RI组(32.2±10.2)%和CI组(28.0±10.2)%(P<0.01);而RI组与CI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仅为(1.92±0.88)%和(1.92±1.02)%,说明正常心肌中bcl-2无表达或弱表达。从自身不同部位对照来看,RI组在病变中心区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强于边缘区(P<0.01);而IP组2个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CI组则表现出病变边缘区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P<0.01)。②在RT-PCR方法观察Fas蛋白的表达中,可见凝胶电泳在control和IP组的心肌细胞中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极低,在RI组和CI组的心肌细胞中则见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对照β-act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缺血可诱发凋亡促进基因Fas/Apo-1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强,而再灌注则加重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BCL-2 FAS/AP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shRNA沉默Rac1表达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艺馨 黄幼生 +4 位作者 解娜 周晓明 王敏健 吴文婷 郑艺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促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TCGA数据及qPCR法分析Rac1基因在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 目的探讨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促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TCGA数据及qPCR法分析Rac1基因在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慢病毒包装Rac1 shRNA沉默胃癌MGC-803细胞Rac1基因表达;CCK-8、细胞克隆实验检测Rac1基因表达沉默前、后胃癌细胞增殖、克隆能力的变化情况;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Rac1基因沉默前、后EMT标志物、ERK1/2及p-ERK1/2表达变化。结果与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Ra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增高(P<0.05),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相关(P<0.05)。应用慢病毒沉默MGC-803细胞Rac1表达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ac1干扰组细胞增殖、克隆能力显著下调(P<0.05);胃癌细胞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Snail、MMP-9表达下调,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Rac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TNM分期有关;下调Rac1基因表达后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EMT,可能与阻断ERK1/2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上皮-间质转化 RAC1 ERK1/2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