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胡英 周立花 +1 位作者 黄勇 郝佳渊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COS不孕症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妇女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按不同预后将PCOS不孕症患者分为妊娠组[66(82.5%)]和未妊娠组[14(17.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炎症因子及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重点分析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与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绘制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预测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进一步分析其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表达与PCOS不孕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CD45^(+)T细胞及CD4^(+)CD6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妊娠组患者外周血总睾酮(T)、TNF-α、IFN-γ、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为影响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CD4^(+)CD45^(+)T细胞预测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756(0.721~0.826),最佳诊断截点为48.1%,CD4^(+)CD63^(+)T细胞的AUC为0.746(0.711~0.834),最佳诊断截点为31.2%,而CD4^(+)CD45^(+)T细胞、CD4^(+)CD63^(+)T细胞联合预测的AUC为0.948(0.897~0.986),决策曲线分析显示,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联合预测的总体净收益率高于单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不孕症患者外周血CD4^(+)CD45^(+)T和CD4^(+)CD63^(+)T细胞表达与T、TNF-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FN-γ、IL-2及IL-10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CD4^(+)CD45^(+)T及CD4^(+)CD63^(+)T细胞表达越高,PCOS不孕症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活化相关膜分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不同受精方式对子代出生缺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宝国 马燕琳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2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采用不同受精方式[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年龄小于35岁的不孕症...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采用不同受精方式[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年龄小于35岁的不孕症患者,在我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后,单胎分娩新生儿4229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受精方式,分为IVF组2967例和ICSI组1262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新生儿出生的一般情况、出生缺陷和出生缺陷发生的部位。结果: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孕周和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0.90%)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其中IVF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30例(1.01%),ICSI组的新生儿出生缺陷8例(0.63%);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中,不同受精方式(IVF和ICSI)对单胎活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出生缺陷 体外受精 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地中海贫血筛检者的基因结果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揭秋玲 李崎 +5 位作者 孙文页 周繇 陈宏健 黄慧敏 卢伟英 马燕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人群中α、β-地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450名受检者采用gap-PCR法、PCR-RBD法进行α、β-地贫基因型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450例受检者中共检出4031例(21.03%)地贫基因携带者。α-地贫3627例(17.74%),共20...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人群中α、β-地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对20450名受检者采用gap-PCR法、PCR-RBD法进行α、β-地贫基因型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450例受检者中共检出4031例(21.03%)地贫基因携带者。α-地贫3627例(17.74%),共20种基因组合类型,以-α3.7/αα最为常见,其中静止型2419例(66.69%),轻型1144例(31.54%),中间型64例(1.77%)。β-地贫465例(2.27%),共15种基因组合类型,以41-42M/βN最为常见,其中轻型427例(91.83%),中间型34例(7.31%),重型4例(0.86%)。αβ-复合地贫209例(1.02%),共39种αβ-复合地贫基因组合类型,以-α4.2/αα复合41-42M/βN最为常见,其中重型地贫5例(2.40%)。结论海南地贫发生率较高,遗传背景复杂,对海南地区人群进行地贫基因诊断,为地贫的防治提供基础,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携带率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锦婧 钟婉 +1 位作者 黄元华 马燕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56-1168,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黄芪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疾病靶点;运用Venny在线工具筛...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黄芪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黄芪有效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筛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疾病靶点;运用Venny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互基因;通过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采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PPI)信息,进一步通过CytoNCA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核心靶点蛋白;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互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最后,采用血清饥饿法建立POI细胞模型,给予黄芪中的有效化合物槲皮素进行干预,通过Tunel染色、蛋白质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WB)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黄芪的32个有效化合物及552个基因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筛选出730个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疾病靶点,两者共62个交集基因,其中黄芪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丁子香萜(Mairin)、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和芒柄花黄素(astragaloside IV),10个POI的潜在核心靶基因为ALB、INS、AKT1、ACTB、TP53、TNF、ESR1、CASP3、STAT3和PTEN;潜在靶点基因主要参与调控JAK2/STAT3、PI3K/Akt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黄芪主要活性化合物与核心蛋白STAT3和Akt1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细胞实验结果发现,黄芪中的重要活性化合物槲皮素能促进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JAK2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改变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表明中药黄芪能通过调节对雌二醇的反应、抑制凋亡过程以及调控JAK-STAT和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黄芪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GnRH拮抗剂方案的标准剂量及早发LH峰后的剂量调整 被引量:2
5
作者 韩众益 吴婷婷 马燕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拮抗剂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作为GnRH激动剂方案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适...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拮抗剂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性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周期中,作为GnRH激动剂方案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卵巢反应的不孕女性患者。尽管拮抗剂促排卵方案的临床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中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GnRH拮抗剂方案的优缺点、最佳标准用量的选择以及出现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后拮抗剂用量的调整策略等问题,旨在为该方案的应用提供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拮抗剂方案 标准剂量 早发LH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雪梅 张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05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并给予术前和术后精心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106... 目的:探讨电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2005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6例采用腹腔镜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并给予术前和术后精心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106例,其中有效85例(80.19%);基本有效13例(12.26%);无效5例(4.72%);复发3例(2.83%)。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受孕率,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GNRH-Α 子宫内膜异位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陈竞茜 揭秋玲 +6 位作者 龙平 钟高布 孙超 卢惠 王樱瑾 王军 马燕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50-3655,共6页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到我中心就诊的3251例孕妇,在B超引导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行羊水细胞培养...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到我中心就诊的3251例孕妇,在B超引导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行羊水细胞培养及其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251例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核型分析成功率100%,共检出异常核型182例,占5.60%。其中,染色体三体异常138例,占异常核型的75.8%,以21三体为主,占数目异常的68.8%;结构异常34例,占异常核型的18.7%;嵌合体10例,占异常核型的6.60%。产前诊断指征中,NIPT高风险、B超胎儿多发畸形、唐氏筛查高风险、高龄、父母染色体异常及父母地贫携带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诊断,对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从优生方面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由母源18号染色体倒位引发的18q部分三体综合征患儿的产前遗传学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惠 黎明红 +3 位作者 薛欣怀 王关辉 云天英 马燕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0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报告1例由于母源性18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导致的2次自然流产、1次引产的病例,并对胎儿羊水行细胞遗传学检测与分析。方法:联合运用传统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Y,rec(18),dup(18)(q12... 目的:报告1例由于母源性18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导致的2次自然流产、1次引产的病例,并对胎儿羊水行细胞遗传学检测与分析。方法:联合运用传统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结果: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Y,rec(18),dup(18)(q12.3q23);孕妇核型46,XX,inv(18)(P11.3q12);其丈夫核型正常。结论:在1个有不良生育史家系的胎儿中检测出一个染色体18q部分三体变异,为1例少见的染色体18q部分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病例报道。运用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的同时结合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预防不良家系中胎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倒位 18q部分三体综合征 产前诊断 细胞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人早孕绒毛组织IGF1、TGFβ1、ADAM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梅梅 张毅 +1 位作者 黄元华 马燕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双酚A(BPA)水平与人早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2(ADAM12)表达的关系,探讨BPA对绒毛组织可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以40例早期妊娠(6~8)周的新鲜绒毛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培养... 目的:研究双酚A(BPA)水平与人早孕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2(ADAM12)表达的关系,探讨BPA对绒毛组织可能带来的影响。方法:以40例早期妊娠(6~8)周的新鲜绒毛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PA:A组为1 000×10-6g/L,B组为500×10-6g/L,C组为1×10-6g/L,D组为对照组。收集培养第1天,培养第3天的培养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收集的培养上清中TGFβ1、ADAM12及IGF1的分泌水平。结果:绒毛组织培养液第3天的TGFβ1、ADAM12的浓度降低(P<0.05)。第3天培养液中IGF1浓度变化不大(P>0.05)。结论:BPA对绒毛组织具有细胞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12 绒毛组织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rhFSH与果纳芬对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艳坤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海南省生殖医学中心 徐雯 +2 位作者 卢伟英 周雪梅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金赛药业)与果纳芬(雪兰诺公司)对排卵障碍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的疗效,评价国产rhFSH的治疗作用,了解卵泡生长速率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将排卵障碍不孕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34例... 目的:比较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金赛药业)与果纳芬(雪兰诺公司)对排卵障碍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的疗效,评价国产rhFSH的治疗作用,了解卵泡生长速率及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的规律。方法:将排卵障碍不孕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34例、B组20例,进行促排卵治疗,A组给予国产rhFSH促排卵,B组给予果纳芬促排卵,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的用药总量、平均每日用药量、平均促排卵天数、HCG日≥18mm卵泡数目、优势卵泡平均生长速率、HCG日血E2、LH、P水平、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后6d的P值、排卵率、妊娠率、分娩率分别为(1062.5±505.7)(375~2175)IU和(1157.5±470.6)(375~2325)IU;(105.8±28.2)(75~150)IU和(114.9±30.3)(75~150)IU;(10.0±4.3)(5~20)d和(10.4±4.0)(5~20)d;(1.3±0.7)个和(1.3±0.6)个;(1.7±0.2)mm/d和(1.5±0.2)mm/d;(2283.1±2350.0)pg/mL,(6.9±5.4)pg/mL,(1.4±1.2)ng/mL和(2098.2±2454.2)pg/mL,(8.4±5.8)pg/mL,(1.3±0.8)ng/mL;(10.7±0.4)mm和(10.3±0.7)mm;(31.7±37.8)ng/mL和(33.3±29.1)ng/mL;82.4%和90.0%;17.6%和25.0%,66.7%和80.0%(P>0.05)。结论:国产rhFSH具有良好的促排卵疗效,身体反应过程一致,作用不弱于果纳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卵泡刺激素 促排卵 卵泡生长速率 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产前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珊珊 凌奕 +5 位作者 许琳 麦扬青 王梅红 陈雪银 黄元华 黎明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索国产13、18、21、X和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在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妊娠17~32周产前检查先天缺陷高危孕妇的羊水标本85例,采用国产13/21、18/X/Y号染色体探针对间期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 目的:探索国产13、18、21、X和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在产前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妊娠17~32周产前检查先天缺陷高危孕妇的羊水标本85例,采用国产13/21、18/X/Y号染色体探针对间期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时与羊水细胞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对比。结果:所有探针杂交良好,背景暗、信号明显。核型分析的报告率为98.82%,国产FISH各探针的信号率为100%,与核型分析的一致性为100%,且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为0%。从采集羊水标本至得到核型分析结果平均需(15±5)d。FISH发出报告的时间为24h内。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的84例中,发现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核型为46,XX,-4,-15,+t(4;15),+mar,本例应用13、21、18、X和Y号染色体探针进行FISH检测未见异常。结论:国产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具有较高的细胞遗传学的检测效率,可以与核型分析相结合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间期羊水细胞 产前诊断 染色体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滋养细胞与PE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俎维华 刘晶 +3 位作者 马燕琳 李崎 王珍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发生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胎盘及胎儿的娩出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滋养层细胞是胎盘的主要细胞成分,胎盘的正常发育依赖滋养细胞的正常分化、增殖、迁移和侵袭。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PE患者中呈现差异... 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发生的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胎盘及胎儿的娩出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滋养层细胞是胎盘的主要细胞成分,胎盘的正常发育依赖滋养细胞的正常分化、增殖、迁移和侵袭。micro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在PE患者中呈现差异性表达,其通过调控滋养细胞的功能参与PE的发生。miRNA有望成为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标记物,并为PE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子痫前期 滋养细胞 胎盘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地中海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花梅 孙菲 +1 位作者 马燕琳 李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6-820,共5页
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是地中海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尽管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输血、铁螯合、脾切除、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但在治愈地中海贫血的道路上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异常而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是地中海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尽管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输血、铁螯合、脾切除、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但在治愈地中海贫血的道路上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根据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系统阐述其目前的临床治疗策略,并着重叙述基因治疗技术如何治愈β-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 Β-珠蛋白 γ-珠蛋白 慢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卵巢组织体外激活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帮勇 易红艳 +1 位作者 马燕琳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始基卵泡的激活发育是女性配子成熟的关键。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由于体内卵泡休眠和发育调控失衡的现象,体内无法完成始基卵泡激活发育,导致女性不孕。卵巢组织体外激活(IVA)技术现已成为解决这类无法通过自体激活始基卵泡的患... 始基卵泡的激活发育是女性配子成熟的关键。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由于体内卵泡休眠和发育调控失衡的现象,体内无法完成始基卵泡激活发育,导致女性不孕。卵巢组织体外激活(IVA)技术现已成为解决这类无法通过自体激活始基卵泡的患者获得自身成熟卵母细胞的新途径。在IVA的研究中,PI3K/PTEN/Akt和Hippo等信号通路成为当前研究焦点。本综述将对IVA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研究进行阐述,为卵巢组织体外培养与激活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组织 始基卵泡 体外激活 PI3K/PTEN/Akt HI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ET中注射HCG后不同授精时间对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佳星 王良盛 +2 位作者 龙平 毛记龙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研究在IVF-ET中HCG注射后的授精时间对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最佳授精时间,为优化IVF-ET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提供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女方年龄≤38岁、因输卵管因素不孕在本... 目的:研究在IVF-ET中HCG注射后的授精时间对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最佳授精时间,为优化IVF-ET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改善临床妊娠结局提供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女方年龄≤38岁、因输卵管因素不孕在本中心行IVF-ET助孕的1140例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CG注射后不同的授精时间分组:注射HCG后38~39 h授精为A组、注射HCG后39~40 h授精为B组、注射HCG后40~41 h授精为C组、注射HCG后41~42 h授精为D组,对各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2PN卵裂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利用胚胎率)和临床指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分析在最佳授精时间内进行IVF-ET助孕患者的促排方案对其受精结局的影响。结果:分析各组2PN卵裂率、胚胎着床率、可利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受精率:A组(65.9%)<B组(67.8%)<C组(70.1%)<D组(71.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胚胎率:A组(33.9%)<B组(39.5%)<C组(41.8%)<D组(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患者促排方案中正常受精率:拮抗剂方案(78.1%)>超长方案(72.3%)>长方案(69.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中心行IVF-ET助孕患者的最佳授精时间为HCG注射后41~42 h,此时患者受精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和较低的流产率,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且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随注射HCG后授精时间延长而呈现上升的趋势;(2)本中心IVF-ET助孕患者在HCG注射后41~42 h范围内,其拮抗剂方案优于长方案和超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授精时间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浩僡 李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在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从2014年11月—2016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不孕症专科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克罗米... 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在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从2014年11月—2016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不孕症专科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加服补肾活血方治疗。观察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包括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的厚度、注射HCG日血清E2值,对患者宫颈黏液及月经失调进行评分,并计算月经恢复率、排卵率及妊娠率;测定治疗前后FSH、LH、E2、T及PRL水平。结果: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及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熟卵泡数、内膜厚度、注射HCG日血清E2值、宫颈黏液评分及月经失调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泌乳素(PRL)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改善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患者内分泌紊乱症状,促进其排卵而治疗不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活血方 不孕 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方法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海玲 符津山 商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5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与260例正常孕妇进行相关变量的匹配,成功匹配到68对。最终确立不良情绪、高同型半胱... 目的探讨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5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与260例正常孕妇进行相关变量的匹配,成功匹配到68对。最终确立不良情绪、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C型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血清钙离子浓度、血红蛋白水平、叶酸水平、维生素B12水平为最终变量,比较匹配后两组受试者上述因素的发生情况,进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血清钙离子浓度、叶酸、维生素B12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CRP浓度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基础上进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能够有效降低变量间的混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丽君 马燕琳(综述) +1 位作者 揭秋玲 孙菲(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7-431,共5页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早期子宫颈癌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并辅助放化疗,而晚期及复发性子宫颈癌多数因无法行手术治疗且放化疗效果有限,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难题。...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早期子宫颈癌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为主并辅助放化疗,而晚期及复发性子宫颈癌多数因无法行手术治疗且放化疗效果有限,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主要难题。近年,免疫治疗在肿瘤的临床应用中取得巨大突破,成为一种继传统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后,对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生存及预后具有全新价值的治疗手段。目前,HPV治疗性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或联合疗法、抗体-药物偶联物及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等,在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子宫颈癌中表现出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反映了免疫疗法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子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为子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免疫生物标志物ORMDL2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东明 梁健堂 +7 位作者 刘晓迁 李蒙勇威 丁顺 孟庆雯 张思远 唐才颖 刘启兵 杨堃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28-437,共10页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RMDL2 鞘脂 免疫浸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L/ICOS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梅娇琪 杨晓惠 +2 位作者 李蒙勇威 马燕琳 黄元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3期1831-1835,共5页
共信号分子指细胞表面的配体与T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向细胞内传递刺激或抑制信号,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一类分子。共信号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共信号分子也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共信号分子... 共信号分子指细胞表面的配体与T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向细胞内传递刺激或抑制信号,来调节免疫反应的一类分子。共信号分子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认为共信号分子也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的调节,共信号分子的异常会导致母胎免疫耐受失衡从而引起复发性流产、子痫等妊娠并发症。ICOSL/ICOS是共刺激信号的配体和受体,通过参与T细胞分化、Th1、Th2细胞因子分泌调节母胎免疫耐受。因此,本文就ICOSL/ICOS结构、母胎界面中的分布及其在妊娠过程中的免疫调节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共信号分子异常引起的妊娠并发症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ICOSL/ICOS 免疫耐受 TH1 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