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晓宁 刘晓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方法:放免技术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胃动素(MTL)、促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方法:放免技术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胃动素(MTL)、促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MTL测值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FD组空腹血浆CCK测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1);FD组空腹与餐后血浆VIP测值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FD组空腹及餐后血浆SS测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D患者血浆MTL、CCK水平下降,VIP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肠激素类 放射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汤净 陈军 +1 位作者 谭安萍 谭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09,415,共5页
目的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 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 目的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 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 cm及远离PC6 15~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46)m L,FD患者GA(539±36)m L(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胃容受 神经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胆囊排空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晓宁 李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探讨胆囊运动与FD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检测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空腹及试餐后胆囊排空,并与21例正常成人(NC组)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作比较。结...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患者胆囊排空功能,探讨胆囊运动与FD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检测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组)空腹及试餐后胆囊排空,并与21例正常成人(NC组)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作比较。结果:FD组患者十二指肠显像时间为(43.2±2.6)min,对照组(NC组)为(25.7±3.8)min;空腹及试餐后40,50,60min胆囊排空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时相的胆囊排空分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D患者存在胆囊排空障碍,考虑系胆囊收缩无力和Oddis括约肌运动不协调所致,胆囊排空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础和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胆囊排空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地区黎、汉族人群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和临床疗效分析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坚强 陈军 谭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对黎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讨黎、汉族人群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昌江县人民医院和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 目的:对黎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为防治酒精性肝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探讨黎、汉族人群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省昌江县人民医院和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08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黎、汉族人各54例,其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共31例,其中黎族15例,汉族16例。对以上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因素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黎族患者日饮酒量200~800 g/d,平均日饮酒量为640.8 g/d,平均年龄(51.5±26.5)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3±7)年。汉族患者日饮酒量为50~1 500 g/d,平均日饮酒量为155.66 g/d,患者平均年龄(52.8±13.6)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6.4±13.5)年;黎族与汉族患酒精性肝病时GGT变化明显,两组间比较,黎族AST/ALT>2的患者较汉族多;黎族患者间断大量饮酒者较多,汉族患者持续少量饮酒者较多。比较黎族、汉族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变化差值均数分别为5.40±1.85,3.40±1.53。A、B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黎族与汉族患者患酒精性肝病的相关因素有一定差异。在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Child-Pugh评分变化黎族人群优于汉族人群,以此为据点,我们推测可能黎族人群体内存在某种保护机制,可以进一步从基因角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 汉族 酒精性肝病 相关因素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昌高 昝慧 +1 位作者 牛彦锋 颜悦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红蓝球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红蓝球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单药治疗,研究组采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联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天数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短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除白细胞计数外,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Rockall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Rockall评分和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能够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合并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缩短出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奥曲肽 消化性溃疡 胃十二指肠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黏膜屏障损伤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小优 万燕 +1 位作者 陈超超 蓝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9-946,共8页
肠道是人体持续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最大器官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物理及化学屏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易位,与多种疾... 肠道是人体持续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最大器官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物理及化学屏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易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对肠道损伤具有特异性,在肠道发生损伤、缺血、肠黏膜屏障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时会迅速释放入血液循环,I‑FABP水平升高是反映肠道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临床上很多疾病常合并肠道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对I‑FABP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与肠黏膜屏障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结构特征 功能 肠黏膜屏障 肠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炎症性肠病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沐莉 田元元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7,共9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以慢性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复杂多因素疾病,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聚集,为人类高发的一种免疫性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以慢性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复杂多因素疾病,主要表现为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聚集,为人类高发的一种免疫性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大量研究表明遗传、环境、微生物、免疫、自噬等因素均可能参与IBD发病。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IBD的病理生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证实miRNA在靶向调节肠道屏障内稳态、免疫反应和肠上皮自噬的作用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被证实为IBD的重要诊断性生物标记物,还为IBD治疗策略展示新前景。本文主要阐述miRNA在UC和CD中的表达差异,总结miRNA与IBD发病中的肠道屏障、免疫稳态、细胞自噬机制的联系,以及miRNA参与IBD诊断与治疗过程的研究进展,为IBD疾病发展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发病机制 微小RNA(miRNA) 肠道屏障 免疫稳态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FG⁃AS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冰 田元元 +1 位作者 孙晓宁 王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患病群体年轻化。许多研究开始着手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监测标志物、发生机制及耐药性相关方面的研究。近几年,随着生信技术的发展,lncRNA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患病群体年轻化。许多研究开始着手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监测标志物、发生机制及耐药性相关方面的研究。近几年,随着生信技术的发展,lncRNA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癌症进展过程中负责多种生物学功能。尤其lncRNA MAFG‐AS1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相关,具有致癌基因的功能,并与不良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显著相关。本文就lncRNA MAFG‐AS1在癌症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日后临床上癌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lncRNA MAFG‐AS1 诊断 预后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林尤冠 孙龙 +1 位作者 蔡笃雄 曾仕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其中76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出血组,59例未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食管...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3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跟踪随访6个月,其中76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出血组,59例未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红色征(RC)、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主干内径(PVD)、脾门静脉内径(SVD)、脾长径(SPL)、脾厚度(SPT)、腹水最大液性暗区深度(ASmax)等相关指标。结果:出血组RC、PT、PVD、SVD、SPT、ASmax)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经Logistic逐步分析发现,RC、PT、PVD、ASmax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密切。结论:RC、PT、PVD、ASmax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及早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7
10
作者 廖绍筑 陈少兴 汤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2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为12个月。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2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为12个月。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组有1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5%,阿德福韦酯组无病毒变异发生。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治疗至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且随着疗程的延长进一步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与拉米夫定相似,但病毒耐药突变率较拉米夫定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LR9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谭琰 邹开芳 +2 位作者 钱伟 陈胜 侯晓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0-527,共8页
目的从Toll样受体9(TLR9)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和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的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 目的从Toll样受体9(TLR9)的角度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和微生态制剂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的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SASP组(B组)10例、SASP组(C组)10例,疗程均为4周;正常对照组10例(肠镜及结肠病检均示正常)。于治疗前后取病变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9的表达水平,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9mRNA的表达,比较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LR9蛋白和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UC患者治疗前后TLR9蛋白和mRNA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对3组UC患者治疗前后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大便菌群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免疫组化显示TLR9在UC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T-PCR检测UC患者结肠组织可见TLR9mRNA表达,而正常对照组未检出TLR9mRNA的表达。且TLR9与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及大便菌群积分呈正相关性。2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A、B、C 3组治疗前病变肠组织中TLR9及TLR9mRNA均为阳性表达,治疗后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各组治疗前后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比较,A、B组间无差异,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积分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组间)比较:Sutherland DAI、肠镜分级积分、病理组织学分级变化差值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便菌群变化A、B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前后大便菌群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9失调可能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微生态制剂能有效降低UC患者的TLR9表达水平,TLR9下调可能是益生菌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TOLL样受体9 肠道菌群 先天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反流性胃炎1440例临床内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莫青 汤净 +3 位作者 王铿 王志英 陈月美 陈鸿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总结10年中内镜检出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以探讨其发病情况。方法:对1440例BRG临床及内镜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全部慢性胃炎(CG)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总检出率为9.4%,占同期所有CG的15.8%。前5年与后5年... 目的:总结10年中内镜检出的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以探讨其发病情况。方法:对1440例BRG临床及内镜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全部慢性胃炎(CG)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总检出率为9.4%,占同期所有CG的15.8%。前5年与后5年BRG检出率分别为5.6%和12.8%(P<0.01)。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单纯性BRG患者与同期其他C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2.5%和51.4%(P<0.05)。结论:本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发病以年青人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特征具诊断意义。HP感染率较CG为低,认为胆汁反流是本病独特的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胆汁反流 螺杆菌 幽门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易省阳 邹姣玲 +1 位作者 王翔 谢会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363-236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5年入住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及消化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5年入住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及消化内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A组)和加倍剂量组(B组),各51例。依据患者就诊时既往出血次数(是否<2次)对A、B两组依次再分为A1组(既往出血<2次)、A2组(既往出血≥2次),B1组(既往出血<2次)、B2组(既往出血≥2次)。A组给予生长抑素首剂4.1 ml静脉注射后,再给予生长抑素4.1 ml/h持续泵入,持续5 d。B组给予生长抑素首剂8.2 ml静脉注射后,再给予生长抑素8.2 ml/h持续泵入,持续5 d。比较A组和B组、A1组和B1组、A2组和B2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治疗有效率、病死率。结果 B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再出血率低于A组(P<0.05)。B2组的首次止血成功率高于A2组,再出血率低于A2组(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加倍剂量生长抑素治疗是有效的,尤其是对于既往出血≥2次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再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生长抑素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便血全麻下成人型结肠镜诊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莫青 王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成人型结肠镜对全身麻醉下的小儿便血患者进行同步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40例便血患儿全麻下的成人型结肠镜检查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顺利进行了诊断及治疗,37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2... 目的:探讨使用成人型结肠镜对全身麻醉下的小儿便血患者进行同步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40例便血患儿全麻下的成人型结肠镜检查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顺利进行了诊断及治疗,37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2.5%。病变以大肠息肉最多30例,炎症病变6例,大肠钩虫症1例。大肠息肉全部分布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分别为22例及8例。除1例直肠息肉"自截"脱落遗留残根外,其余息肉全部一次性高频电圈套摘除。术后即发出血1例,迟发出血1例。麻醉意外1例。术后随防,1例多发性息肉患儿术后1年余复发。结论:儿便血主要原因为大肠息肉,且位于直肠者居多;成人型结肠镜应用于2岁以上小儿是安全可靠的,且具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据小儿结肠息肉大多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的特点,插镜深度达全乙状结肠为宜;全身麻醉为小儿成人型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态势;治疗性镜检术后卧床休息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结肠镜检查 麻醉 全身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玲 游颜杰 +5 位作者 包树臻 张雪 虎金朋 马梅娟 杨珍 白飞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5-661,667,共8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收录于PubMe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幽门螺杆菌与骨质疏松症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关系的相关文...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7月收录于PubMed、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幽门螺杆菌与骨质疏松症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维生素D关系的相关文献。由两位评审员提取数据,采用Stata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Q检验和I2检验评估异质性,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RR值和95%CI,否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并有显著性差异(RR:1.45,95%CI:1.22~1.72)。亚组分析显示,在老人及女性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男性及总人群中无显著性差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降低骨密度水平并有统计学差异(SMD:-2.16,95%CI:-3.96~-0.36)。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影响维生素D水平并有显著性差异(SMD:-0.70,95%CI:-1.13~-0.27)。但在血清钙、碱性磷酸酶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促进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降低骨密度和维生素D的水平,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予以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血清钙 碱性磷酸酶 维生素D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慢性肝病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桂凤 吴雄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肝疾病 红斑痕疮系统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类癌5例内镜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青 汤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10-411,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对大肠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直肠类癌的内镜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无皮肤潮红、哮喘及瓣膜性心脏病等类癌综合征。除1例疑癌外,余均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接受肠镜检查。病变直径均<1cm,最... 目的:探讨内镜对大肠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直肠类癌的内镜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无皮肤潮红、哮喘及瓣膜性心脏病等类癌综合征。除1例疑癌外,余均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接受肠镜检查。病变直径均<1cm,最小者约0.3cm;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向肠腔内突起性肿物,较大者具有黏膜下肿瘤特征。除1例镜下钳除治疗外,余均行经腹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定期复查,未见复发。结论: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较小类癌结节可在内镜下摘除或高频电切,>2cm或提示类癌已侵犯肌层者则采用根治术。术后复查除常规肠镜检查外,应同时注意其他脏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类癌瘤 内窥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桂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紫癜 误诊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黑变病59例临床与内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莫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内镜特点。方珐:总结我院2000~2005年间电子结肠镜检查4439例所发现的59例大肠黑变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首次确诊。在59例大肠黑变病中,年龄大于60岁者占50.85%,便秘占69.49%...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病因及内镜特点。方珐:总结我院2000~2005年间电子结肠镜检查4439例所发现的59例大肠黑变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首次确诊。在59例大肠黑变病中,年龄大于60岁者占50.85%,便秘占69.49%,长期服用泻剂者占62.71%;一次或多次结肠镜复查共5例,其中4例大肠黑变病病变消失时间为6个月、1年、1年10个月及2年。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伴单发或多发性息肉13例,其中腺瘤性息肉10例。结论:病因主要是因便秘而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内镜下具有独特表现;是一种良性可逆疾病;常合并具癌变倾向的腺瘤型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黑变病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鳞状细胞癌、腺鳞癌3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莫青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