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鸿颜 谢权 +2 位作者 孙雯 王超群 王身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的选择在护理恶性淋巴瘤患者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及显像需求,采用积极地护理干预,在不同的注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99mTc-硫化锑胶... 目的:探讨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的选择在护理恶性淋巴瘤患者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及显像需求,采用积极地护理干预,在不同的注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99mTc-硫化锑胶体;40例同期在我科行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为对照组,静脉注射99mTc-DTPA。观察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护理干预在核素淋巴显像中的价值。结果:经过恰当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成功的完成核素淋巴显像。淋巴显像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10/32),对照组肾动态显像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5%(2/40)。结论: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护理上对患者的心理安抚,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的选择及恰当的护理干预对图像的采集、图像的质量、显像效果,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显像 恶性淋巴瘤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及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影 潘卫民 +6 位作者 孙雯 王超群 严娟娟 谢权 黄莹 肖欢 颜卫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6期1237-1241,1249,共6页
目的:对比唑来膦酸及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11年7月到2015年11月选择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23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云克组116例与唑来膦酸组116例,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治... 目的:对比唑来膦酸及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11年7月到2015年11月选择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23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云克组116例与唑来膦酸组116例,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1年1次。云克组给予云克治疗,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3个月1个疗程,共连续观察3年,记录两组预后疗效与骨密度、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组与云克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9.1%和90.0%,唑来膦酸组高于云克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腰椎与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唑来膦酸组高于云克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云克组明显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血磷含量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e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含量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云克组ESR含量也显著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和云克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能提高骨密度,缓解关节压痛症状,降低ESR含量。但唑来膦酸提高骨密度比云克显著,云克缓解关节疼痛比唑来膦酸显著,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血钙、血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云克 骨质疏松症 红细胞沉降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潘卫民 王身坚 +3 位作者 王超群 颜卫文 谢权 周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在骨质疏松症(OP)治疗中对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及提高骨密度的作用。方法入选的12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前瞻对照配对分组,分为4组:A组(n=31),给予云克注射液静...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在骨质疏松症(OP)治疗中对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及提高骨密度的作用。方法入选的12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前瞻对照配对分组,分为4组:A组(n=31),给予云克注射液静推;B组(n=31),给予PEMFs治疗;C组(n=31),给予云克+PEMFs治疗;对照组D组(n=31),给予阿仑膦酸钠(70mg/片),晨起空腹每周一片口服。A、B、C三组均20d一疗程,行3个疗程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变情况;测定第四腰椎(L4)及股骨颈骨密度(BMD),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B、C、D四组治疗3月后疼痛改善效果的有效率分别为67.7%、74.2%、93.5%、35.5%;治疗6月后疼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分别为80.6%、77.4%、96.8%、61.3%。②C组治疗3月、6月后,L4及股骨颈的BMD增加明显,与A组、B组、D相比显著性显著(P<0.05)。结论云克联合PEMFs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的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骨质疏松症 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mB7-H4对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欢 潘卫民 +2 位作者 孙雯 陈鸿颜 徐军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mB7-H4蛋白对肝脏的免疫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mB7-H4表达,通过纯化、复性以及去除内毒素,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mB7-H4蛋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 目的:探讨可溶性mB7-H4蛋白对肝脏的免疫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mB7-H4表达,通过纯化、复性以及去除内毒素,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mB7-H4蛋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Con A组和mB7-H4蛋白100、200及400μ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mB7-H4蛋白组小鼠在注射Con A前2h和注射后8h分2次给予mB7-H4蛋白),并于注射Con A后24和48h,摘取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及引颈处死取肝脏,分离血清,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Con A组比较,mB7-H4蛋白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mB7-H4蛋白组小鼠肝脏损伤均较Con A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可溶性mB7-H4蛋白对Con A诱导的肝脏免疫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L-4和IFN-γ的产生和(或)分泌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7-H4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卫民 王身坚 +3 位作者 颜卫文 谢权 周影 王超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云克)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8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阿仑膦酸钠组(n=40)和云克组(n=40),两组服用足量基础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分别...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云克)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80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阿仑膦酸钠组(n=40)和云克组(n=40),两组服用足量基础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同时分别增行阿仑膦酸钠和云克的治疗。疗程结束后,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及测定骨密度(BMD)评定疗效。结果:阿仑膦酸钠组、云克组两组治疗后腰背痛均有缓解,组间比较云克组止痛起效快,改善最为显著(P<0.05)。阿仑膦酸钠组、云克组两组治疗后BMD均有一定增加,BMD的增加以云克组治疗后6个月最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云克可在短期内迅速缓解疼痛,增加BMD。阿仑膦酸钠安全性较好,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长期药物治疗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症 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 阿仑膦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方程和肌酐全年龄段方程用于成人慢性肾脏病 被引量:6
6
作者 孙雯 谢权 +2 位作者 陈鸿颜 胡宗宁 肖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比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组方程(CKD-EPI)和肌酐全年龄段方程(FAS)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CKD,以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法所测GFR(Tc-GFR)为金标准,采用3个CKD-EPI方程及3个FAS方程... 目的比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组方程(CKD-EPI)和肌酐全年龄段方程(FAS)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CKD,以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法所测GFR(Tc-GFR)为金标准,采用3个CKD-EPI方程及3个FAS方程,分别为流行病学-血肌酐(EPI-SCr)、流行病学-胱抑素C(EPI-Cys-C)、流行病学-血肌酐联合胱抑素C(EPI-SCr-Cys-C)、FAS-血肌酐(FAS-SCr)、FAS-胱抑素C(FAS-Cys-C)和FAS-血肌酐联合胱抑素C(FAS-SCr-Cys-C)方程计算GFR(eGFR),比较其eGFR与Tc-GFR差异、相关性、方程偏倚,观察方程评价CKD患者GFR水平的适用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精确度等。结果①总样本中FAS-SCr-Cys-C偏倚最小、精确度最好,FAS-Cys-C和FAS-SCr次之,EPI-SCr偏倚最大、精确度最差;②FAS-Cys-C在P10和P30准确率最高,FAS-SCr-Cys-C次之,EPI-SCr最低;③方程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FAS-SCr-Cys-C>EPI-SCr-Cys-C>FAS-Cys-C>EPI-Cys-C>FAS-SCr>EPI-SCr;FAS-SCr-Cys-C的AUC最大,为0.941[95%CI(0.909,0.973),P<0.001],eGFR截断值取41.71 ml/(min·1.73 m 2)时,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51.3%,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2.3%,约登指数为0.756;EPI-SCr-Cys-C敏感度最高(89.0%),阳性预测值略低于FAS-SCr-Cys;EPI-SCr的AUC最小,敏感度最低。结论FAS-SCr-Cys-C方程可用于测定CKD患者各期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小球滤过率 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地区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变化及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4
7
作者 周影 潘卫民 +2 位作者 肖欢 胡宗宁 谢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 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年龄≥46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BMD值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51岁以上男性BMD值>同年龄段内女性,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6~70岁年龄段BMD明显增加,其中L1~4最明显;女性51~55岁年龄段内BMD值下降最明显。海口地区城市女性Ward’s、Troch的BMD高于农村女性(P<0.05)。海口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58.17%,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段内,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男性在66~70岁、76~80岁两个年龄段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略下降。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女性76~80岁年龄段内骨折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发生率最高,81岁及以上年龄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口地区常住居民BMD随年龄增加下降,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上升,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加强中老年群体干预与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 常住居民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身坚 颜卫文 吴龙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采用90Sr-90Y单纯敷贴和手术切除加90Sr-90Y敷贴2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患者68例,共89处病损。结果:经过1~4年的随访观察,全部病损中有效76处,无效13处,总有效率为85.39%。结论:...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采用90Sr-90Y单纯敷贴和手术切除加90Sr-90Y敷贴2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患者68例,共89处病损。结果:经过1~4年的随访观察,全部病损中有效76处,无效13处,总有效率为85.39%。结论: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90Y 放射疗法 瘢痕疙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中肿瘤吸收剂量不确定度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1-121,12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吸收剂量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淋巴瘤诊断及初始分期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童良前 随燕芳 +3 位作者 殷艳海 符礼青 钟佳玲 姜圣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7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淋巴瘤病人诊断及初始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48例最终病理确诊为淋巴瘤并且确诊前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病人。(1)将病人按不同病理类型分成霍奇金淋...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淋巴瘤病人诊断及初始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48例最终病理确诊为淋巴瘤并且确诊前行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病人。(1)将病人按不同病理类型分成霍奇金淋巴瘤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和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组,按有无结外组织侵犯分成结内组及结外组,按不同临床Ann Arbor分期分成I+Ⅱ期组和Ⅲ+Ⅳ期组,分别计算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及常规影像学检查(CI)对其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组间T/N比值。(2)分别对48例病人进行临床Ann Arbor分期、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分期(SPECT/PET分期)及CI分期,对比SPECT/PET分期与CI分期效能,对比SPECT/PET分期与临床Ann Arbor分期的一致性情况。结果:(1)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比CI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及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组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也高于CI的(P<0.05)。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霍奇金淋巴瘤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及其它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的诊断符合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结内组及结外组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19/19)与21.1%(4/19)(χ^2=24.783,P=0.000)。(4)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CI对分期较早(I+Ⅱ期组)的淋巴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5%(2/8)与0(0/8)(χ^2=2.268,P=0.131),对分期较晚(Ⅲ+Ⅳ期组)的淋巴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20/40)与20%(8/40)(χ^2=7.912,P=0.002)。(5)不同病理分组之间、结内组与结外组之间、I+Ⅱ期组与Ⅲ+Ⅳ期组之间淋巴瘤病灶T/N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6)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与CI对淋巴瘤初始分期总的符合率分别为79.2%(38/45)与64.4%(31/48)(χ^2=18.774,P=0.000);SPECT/PET分期与临床Ann Arbor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96,P=0.000)。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淋巴瘤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初始分期符合率均比较高,能够在淋巴瘤诊断及初始分期中发挥重要的临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期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sprosin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海娥 陈鸿颜 陈洪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骨折发生率、髋部骨密度、平衡指数评分(BIS),前后比(FBR)和左右比例(RLR)。分析白脂素与BMD、BIS、FBR、RLR以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非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3.56±0.54)pg/mL,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6.56±1.01)pg/mL,两组血清白脂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试验结果显示,白脂素与BIS、FBR和RLR及BMD呈负相关(P<0.05);白脂素与年龄(r=0.384)、身高(r=0.343)、体质量指数(r=0.181)和髋部BMD显著相关(r=0.387),但与体重无显著相关性(r=0.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白脂素的独立因素。结论白脂素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出现骨密度降低和平衡能力下降及出现骨折的危险因子,与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脂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平衡能力 骨折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甙联合碳酸钙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量、骨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翔 颜卫文 王雅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探索红景天甙联合碳酸钙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量、骨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影响。方法将40只24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P组),红景天甙组(H组),碳酸钙组(Ca组)和红景天甙联合碳酸钙组(H+Ca组),而将10只3个月大鼠作... 目的探索红景天甙联合碳酸钙对老年雌性大鼠骨量、骨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影响。方法将40只24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P组),红景天甙组(H组),碳酸钙组(Ca组)和红景天甙联合碳酸钙组(H+Ca组),而将10只3个月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观察各组大鼠腰椎和双侧股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水平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骨代谢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结果与OP组比较,H、Ca和H+Ca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双侧股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水平显著升高;治疗12周,H、Ca和H+Ca组血清I型胶原C端肽(CTX-1)、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I型前胶原N端肽(PIN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H、Ca和H+Ca组血清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H+Ca组上述指标变化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甙联合碳酸钙可显著提高老年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增加骨密度,降低骨代谢水平,减少骨矿物质流失,从而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红景天甙 碳酸钙 骨密度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估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琦 李天发 +2 位作者 王军 孙雯 肖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 目的评价^(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99)Tc^m-MIBI G-MPI)对诊断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A组26例合并糖尿病,B组34例不合并糖尿病,应用^(99)Tc^m-MIBI G-MPI检查检测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范围,比较两组心肌缺血的差异。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显像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96.15%比73.53%,χ~2=5.43,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部位供血冠状动脉总支数显著多于B组(82.67%比62.67%,P<0.05);A组心肌灌注异常总节段数显著多于B组(P<0.05),其中A组前壁、间壁及心尖部位和下壁心肌灌注异常节段数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单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异常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99)Tc^m-MIBI G-MPI对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心肌缺血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心绞痛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 心肌缺血 门控血池显像 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康复疗效及费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敬 陈喜 +3 位作者 谭琰 肖欢 李小六 江丽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康复治疗效果及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康复医学科住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分为2组,A组为骨质疏松症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2例,B组为骨质疏松症不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康复治疗效果及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康复医学科住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31例,分为2组,A组为骨质疏松症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2例,B组为骨质疏松症不伴低蛋白血症患者1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康复功能评定指标:是否有疼痛、疼痛缓解程度、Bobath平衡、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休息和活动时疼痛(VAS)分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休息和活动时疼痛(V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平衡情况、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直接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蛋白血症延缓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对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未见明显差异,但纠正患者营养状况将是骨质疏松症治疗及康复的重要环节,骨质疏松症并发低蛋白血症对直接住院费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低蛋白血症 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