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年龄≥46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BMD值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51岁以上男性BMD值>同年龄段内女性,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6~70岁年龄段BMD明显增加,其中L1~4最明显;女性51~55岁年龄段内BMD值下降最明显。海口地区城市女性Ward’s、Troch的BMD高于农村女性(P<0.05)。海口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58.17%,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段内,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男性在66~70岁、76~80岁两个年龄段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略下降。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女性76~80岁年龄段内骨折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发生率最高,81岁及以上年龄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口地区常住居民BMD随年龄增加下降,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上升,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加强中老年群体干预与健康教育。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骨折发生率、髋部骨密度、平衡指数评分(BIS),前后比(FBR)和左右比例(RLR)。分析白脂素与BMD、BIS、FBR、RLR以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非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3.56±0.54)pg/mL,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6.56±1.01)pg/mL,两组血清白脂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试验结果显示,白脂素与BIS、FBR和RLR及BMD呈负相关(P<0.05);白脂素与年龄(r=0.384)、身高(r=0.343)、体质量指数(r=0.181)和髋部BMD显著相关(r=0.387),但与体重无显著相关性(r=0.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白脂素的独立因素。结论白脂素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出现骨密度降低和平衡能力下降及出现骨折的危险因子,与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海口地区常住居民各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并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海口地区常住居民2 176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椎正位BMD、左髋部BMD,并根据性别、年龄分组对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分析,统计中老年(年龄≥46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BMD值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51岁以上男性BMD值>同年龄段内女性,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66~70岁年龄段BMD明显增加,其中L1~4最明显;女性51~55岁年龄段内BMD值下降最明显。海口地区城市女性Ward’s、Troch的BMD高于农村女性(P<0.05)。海口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58.17%,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同年龄段内,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女性,男性在66~70岁、76~80岁两个年龄段内骨质疏松发生率略下降。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年龄段内男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女性,女性76~80岁年龄段内骨折发生率最高;脊柱骨折发生率最高,81岁及以上年龄骨折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海口地区常住居民BMD随年龄增加下降,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且随年龄增加上升,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因此应加强中老年群体干预与健康教育。
文摘目的探讨血清Asprosin(白脂素)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平衡能力和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骨折发生率、髋部骨密度、平衡指数评分(BIS),前后比(FBR)和左右比例(RLR)。分析白脂素与BMD、BIS、FBR、RLR以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非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3.56±0.54)pg/mL,骨折组血清白脂素水平为(6.56±1.01)pg/mL,两组血清白脂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试验结果显示,白脂素与BIS、FBR和RLR及BMD呈负相关(P<0.05);白脂素与年龄(r=0.384)、身高(r=0.343)、体质量指数(r=0.181)和髋部BMD显著相关(r=0.387),但与体重无显著相关性(r=0.02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白脂素的独立因素。结论白脂素可能是绝经后女性出现骨密度降低和平衡能力下降及出现骨折的危险因子,与髋部BMD、身高、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