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江朝娜 范平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实验 教育 医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胸外科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机制及耐药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运仲 刘苏 潘松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铜绿假单胞菌(PA)的传播机制及耐药性。方法:采用ERIC-PCR和接合转移试验分析PA的传播途径;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PA药物敏感性。结果:检测到76种基因图谱,其中有两种类型分别有12株(A型)和18株(B型)。接合转移试验的阳...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铜绿假单胞菌(PA)的传播机制及耐药性。方法:采用ERIC-PCR和接合转移试验分析PA的传播途径;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PA药物敏感性。结果:检测到76种基因图谱,其中有两种类型分别有12株(A型)和18株(B型)。接合转移试验的阳性率为79.41%(54株),可以传播部分耐药性的PA占92.59%(50株),其中参与接合转移试验的A型PA(8株)和B型PA(12株)均100%试验阳性并分别100%(8株)和83.33%(10株)传播部分耐药性。A型和B型均可以感染多个部位,均以感染呼吸道最为常见(分别66.67%和44.44%)。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00%,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A型PA对头孢他啶等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图谱型PA。结论:PA耐药形势严峻,并可感染多个部位,同时存在垂直传播的现象和拥有水平传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心胸外科 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高危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
3
作者 张建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59-360,共2页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高危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诊断标准:年龄≥70岁;重症:肺瘤直径≥5 cm或CT检查和术中探查判定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高危:术前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最大通气量(MVV)<50%者。在手术治疗肺癌患者...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高危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诊断标准:年龄≥70岁;重症:肺瘤直径≥5 cm或CT检查和术中探查判定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高危:术前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最大通气量(MVV)<50%者。在手术治疗肺癌患者637例中,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118例。其中全肺切除13例,肺叶切除105例;术前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按RVEF值分成<0.45及≥0.45两组。术后TNM分期:1期12例,2a期24例,2b期39例,3a期35例,3b期8例;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34.7%、27.0%。全组116例治愈,住院死亡2例,发生并发症64例。结论:年龄不是手术禁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和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基础上,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重症、高龄、高危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随RVEF的降低而升高,强调重视右心功能与并发症的关系。术后强化呼吸道管理及合理使用呼吸机能为手术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期间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凌青 张建中 +1 位作者 崔海宁 翁杰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22-424,共3页
背景与目的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清扫依据,... 背景与目的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为确定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清扫依据,对155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55例非小细胞肺癌共清除淋巴结1553枚。总转移率为58.7%(91/155),N1占20.0%(31/155),N2占38.7%(60/155),跳跃性N2共9.7%(15/155)。肺原发肿瘤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呈线性关系。淋巴结转移率在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间无差异。肺癌淋巴结可呈跳跃式纵隔转移,且区域性转移与非区域性转移均多见。结论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多组别、多区域及跳跃性特点。除临床分期为T1者外,系统性胸内淋巴结清扫在肺癌术中应常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转移 淋巴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 被引量:8
5
作者 石书萍 王鹿婷 +2 位作者 赖敏 张屏 王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预防降低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复习文献,总结出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子。借助于国外新版护理指南,制订出集束护理预防策略并在神经外科ICU实施。评价集束护理预案实施前后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预防降低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复习文献,总结出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子。借助于国外新版护理指南,制订出集束护理预防策略并在神经外科ICU实施。评价集束护理预案实施前后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术后平均携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结果:集束护理预案实施后的感染发生率为2.36%,低于实施前的8.55%,术后平均携管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集束护理可以使脑室外引流管相关感染降到较低的水平,是控制该类院内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神经外科 集束护理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救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邦勇 杨堃 +2 位作者 蔡雄 王子珍 黄秋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81-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手术的58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格拉斯哥治疗... 目的:探讨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进一步提高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8年6月手术的58例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估,良好33例,中残8例,重残9例,死亡8例;术前GCS>8分的19例中良好17例,中残2例,无重残及死亡。结论:对于额颞部对冲性脑损伤患者,临床上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头颅CT,早期及时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充分减压,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对冲伤 额颞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堃 蔡雄 +7 位作者 王子珍 何理盛 黄秋虎 戴琳孙 马春阳 郑传宜 孙邦勇 陈政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28-1630,1633,共4页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9月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9月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患者临床表现与其术中所见三叉神经受血管压迫有密切关系。57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5年,41例(72.0%)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6例(28.0%)术后疼痛明显减轻;6例(10.5%)术后同侧面部有一过性轻度麻木,3例(5.2%)有轻度眼部干涩表现,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手术时在三叉神经近脑干区发现责任血管并进行充分分离、松解,实现三叉神经彻底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承气汤对结肠吻合术后患者血浆胃肠激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史南 欧善际 彭晓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小承气汤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结肠吻合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正常组20例。观察组术后鼻饲小承气汤,对照组自术后保持禁食至肛门排气;术前及术后7d空腹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 目的:探讨小承气汤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结肠吻合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正常组20例。观察组术后鼻饲小承气汤,对照组自术后保持禁食至肛门排气;术前及术后7d空腹采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SP)和生长抑素(SS)的水平。比较各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MTL、SP、SS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MTL、SS、S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承气汤通过调节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协调平衡而促进胃肠动力,治疗结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承气汤 胃肠动力障碍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夏立平 张进芳 +3 位作者 张嵩 杜庆锋 李荣 刘晓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953-2955,共3页
目的:探讨TGF-β1/Smad4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乳腺癌临床标本及恶性程度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TGF-β1及Smad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GF-β1和Smad4mRNA表达及蛋白表... 目的:探讨TGF-β1/Smad4信号通路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乳腺癌临床标本及恶性程度不同的乳腺癌细胞株中TGF-β1及Smad4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TGF-β1和Smad4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随着乳腺癌细胞恶性程度增加而逐步下降。结论: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Smad4信号通路可能在乳腺癌演变中起抑制作用,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GFΒ1 TGF—βR1 SMA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生长抑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早喜 王福生 +3 位作者 孙诚谊 邢利和 雷周云 施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3-195,199,共4页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llogenicantigen,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方法:体外分别用人GM-CSF、IL-4、TNF-a、BEL-7402肿瘤相关抗原(TAA)和人...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allogenicantigen,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方法:体外分别用人GM-CSF、IL-4、TNF-a、BEL-7402肿瘤相关抗原(TAA)和人IL-2刺激正常人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6d后混合培养DC和免疫效应细胞1d。体外实验时效应细胞分无DC刺激组(A0组)、细胞因子培养的DC刺激组(A1组)、细胞因子和TAA培养的DC刺激组(A2组)。体内实验时,裸鼠分为3组:预防组(Ⅱ),于接种BEL-7402前2天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组(Ⅲ),待全部裸鼠移植瘤长出时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组Ⅱ、Ⅲ于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再间断给予DC培养上清液6次。对照组(Ⅰ)给等量的1640培养液。结果:体外实验中最大杀伤效率:A2组为81%,A1组为68.1%,A0组为3.5%。体内实验中:组Ⅰ和组Ⅲ第12天时12例全部发生移植瘤;组Ⅱ,观察30d时,6例有1例发生移植瘤,观察45d时,仍只有1例发生移植瘤,组Ⅰ、Ⅱ相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466);于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组Ⅰ、Ⅱ、Ⅲ两两比较相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单核细胞 疫苗 生长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栓塞与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秋虎 杨堃 +4 位作者 蔡雄 王子珍 马春阳 孙邦勇 陈政刚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38例,9例行血管内栓塞术,29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直视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34例,26例恢复良好,1例植物生存,2例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痫。结论:只要...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38例,9例行血管内栓塞术,29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直视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34例,26例恢复良好,1例植物生存,2例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痫。结论:只要病情许可,前循环动脉均应手术治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利于及时降低颅内压,手术困难者可行栓塞治疗,但对术前已出现的颅神经损伤的恢复,不如开颅手术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血管内栓塞术 颈内动脉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部位对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机率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春阳 蔡雄 +1 位作者 莫业和 王子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部位并发上消化出血发生机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9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头颅CT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胃液潜血试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不同部位脑出血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率经卡方检验及率的多重比较,再分丘脑、...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部位并发上消化出血发生机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9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头颅CT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胃液潜血试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不同部位脑出血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率经卡方检验及率的多重比较,再分丘脑、丘脑旁型和非丘脑型两类卡方检验。结果:丘脑、丘脑旁型和非丘脑型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机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部位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相关。丘脑、丘脑旁型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部位 上消化道 出血特点 发生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fhit对肝癌细胞HuH-7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荣华 郑武平 夏立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高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uH-7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一个包含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hit,转染fhit阴性的人肝癌细胞HuH-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 目的:研究外源性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高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uH-7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一个包含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hit,转染fhit阴性的人肝癌细胞HuH-7,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目的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通过细胞生长试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通过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fhit基因对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RT-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pcDNA3.1(+)/fhit后HuH-7细胞的fhit-mRNA(1.1kb)、fhit蛋白(16.8kDa)表达阳性,转染后对HuH-7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早期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51±1.17)vs(47.25±0.61)、(51.25±1.21),P<0.05]。fhit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与HuH-7和HuH-7-C比较HuH-7-fhit细胞形成的肿瘤出瘤时间较晚,生长慢,肿瘤体积和瘤重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分别为85.17%and87.14%。结论:fhit基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导致其发生G1期阻滞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基因治疗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晓华 崔海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接受择期开放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8例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为15.5%;体质指数(BMI)>25 kg/m2、... 目的研究接受择期开放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8例择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病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为15.5%;体质指数(BMI)>25 kg/m2、术中血压下降和TNMⅢ和Ⅳ期与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BMI、TNMⅢ期、Ⅳ期和术中低血压是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的相关因素,降低体质量和维持术中血压正常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结直肠癌 择期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君举 莫业和 +2 位作者 蔡雄 王子珍 黄秋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GLUT3基因RNA干扰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传宜 陈政纲 +2 位作者 白恩琪 李争争 杨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462,共8页
目的:筛选出人GLUT3基因有效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序列,并构建出慢病毒RNAi载体。方法:根据GLUT3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片段4个,分别定向克隆至pLV-shRNA载体上,并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目的:筛选出人GLUT3基因有效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序列,并构建出慢病毒RNAi载体。方法:根据GLUT3基因mRNA序列设计合成siRNA片段4个,分别定向克隆至pLV-shRNA载体上,并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GLUT3mRNA的表达量验证其干扰效果。筛选出其中有效的质粒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包装,收获并浓缩重组慢病毒颗粒,测定病毒颗粒滴度后,将病毒感染U251胶质瘤细胞以测定感染慢病毒干扰载体后胶质瘤细胞内GLUT3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RNAi质粒pLV-shRNA-GLUT3-1,pLV-shRNA-GLUT3-2,pLV-shRNA-GLUT3-3,pLV-shRNA-GLUT3-4经测序证实质粒载体构建成功;4个干扰质粒在HeLa细胞中均可以明显抑制GLUT3-mRNA的表达。pLV-shRNA-GLUT3可以在293T细胞中成功包装。收集293T细胞分泌的病毒上清浓缩后测定病毒颗粒LV-GLUT3滴度为1.5×10^9TU/mL。与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颗粒(0.3641±0.044)相比,胶质瘤U251细胞感染慢病毒颗粒LV-GLUT3后,GLUT3蛋白相对表达明显降低(0.108±0.016,t=16.267,P〈0.001)。结论:成功构建了人GLUT3基因有效的慢病毒RNAi载体,为进一步研究GLUT3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葡萄糖转运体3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涂蓉 罗建光 +1 位作者 何冬雷 王小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487-492,497,共7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恢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研究59例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及其CT图像。将术前非肿瘤区肝实质的肝硬化分级,与术前临床肝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分级之间各生... 目的:研究肝硬化CT分级与肝切除术前后肝功能恢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研究59例原发性肝癌手术病人及其CT图像。将术前非肿瘤区肝实质的肝硬化分级,与术前临床肝功能分级、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曲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分级之间各生化指标的术后峰值或谷底和20 d后的时间区段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B(白蛋白)和PAB(前白蛋白)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而TBIL(总胆红素)和DBIL(直接胆红素)在C-P分级的A、B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CT分级与现有的临床常用的肝储备功能,如C-P分级有互补性,可以作为临床肝癌术前评估肝储备功能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硬化 肝功能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比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能 张寿 孙早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w,观... 目的:分析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61例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病患,随机分为28例普通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和33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结果: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w,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w,观察组的愈合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评价和功能性评价,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4.8%和78.8%,面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78.6%和71.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与雷公藤甲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富跃 郑传宜 +4 位作者 马春阳 王子珍 陈政纲 吴然 杨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2-1257,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天然药物双氢青蒿素(DHA)与雷公藤甲素(TP)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抑制和体内治疗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DHA与TP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给药后细胞核的形态变... 目的探讨两种天然药物双氢青蒿素(DHA)与雷公藤甲素(TP)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体外抑制和体内治疗的作用。方法 CCK-8法检测DHA与TP单独及联合用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Hochest 33258染色观察给药后细胞核的形态变化,采用Rhodamine123和PI染色技术在流式细胞仪下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周期的情况。建立神经胶质瘤小鼠移植瘤模型,给药后分别监测小鼠体质量以及肿瘤体积大小并作统计学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主要脏器的病理切片,观察药物的在体毒性。结果 12μg/m L的DHA与TP单独及联合用药处理神经胶质瘤C6和U87细胞48 h可明显抑制细胞的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85%和80%。DHA与TP单独及联合用药组分别都引起细胞核固缩,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明显,联合用药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明显高于单独用药组(P<0.01)。DHA与TP联合处理细胞主要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ub-G1和G2/M期。在体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和单独给药组,联合用药组更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病理切片H-E染色发现联合用药几乎没有在体毒性。结论DHA与TP联合用药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效果,并且在体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为临床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雷公藤甲素 联合用药 神经胶质瘤 体内治疗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癌症基因图集数据库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MARCB1对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健 张升敏 +7 位作者 吴佳勉 卢卓才 杨建荣 巫泓生 陈浩 林波 许荣华 曹天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4-75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SMARCB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的表达,阐明其对HC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SMARCB1基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 目的:通过研究SMARCB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的表达,阐明其对HC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在癌症基因组图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筛选出SMARCB1基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和TCGA分析SMARCB1在HCC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阐述其在HCC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结果:IHC结果证实,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中SMARCB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IHC的结果显示SMARCB1的蛋白表达量与原发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0.05),即SMARCB1表达量越高,原发肿瘤分期越趋向晚期。TCGA的结果显示SMARCB1的高表达是HC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SMARCB1可能起着促癌基因的作用,临床上根据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可鉴别早期的HCC及良性组织,并可能有效地进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MARCB1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