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肌肉生长抑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卢斋 陈华 +2 位作者 陈曼玲 金松 李跃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1242-1244,1247,共4页
目的:研究肌肉生长抑素(MSTN)与PCOS患者肥胖、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将16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同时选取142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非肥胖的PCOS患者与对... 目的:研究肌肉生长抑素(MSTN)与PCOS患者肥胖、胰岛素抵抗、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将16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同时选取142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对非肥胖的PCOS患者与对照组,肥胖与非肥胖的PCOS患者之间的MSTN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BMI、腰围、腰臀比及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用回归分析判断MSTN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MSTN水平明显升高,但排除肥胖因素后,对照组与非肥胖PCOS患者MST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MSTN水平与腰围、腰臀比、BMI、血清睾酮水平有明显相关性。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矫正BMI和血清睾酮水平后,MSTN水平与PCOS有明显相关性(β=0.356,P=0.0005)。本研究并不支持MSTN水平与代表胰岛素抵抗的HOMA-IR有相关性,尽管后者与PCO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MSTN与肥胖及血清睾酮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PCOS也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并不支持MSTN水平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肌肉生长抑素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抑制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雯 唐敏 +3 位作者 王咸寿 冯秋芳 郑琳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561-565,571,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黄芩素组、高糖组、高糖加黄芩素组共4组,荧光定量PCR分析α-SMA、SM22-α和OPN mRNA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分析α-SMA、SM... 目的:研究黄芩素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黄芩素组、高糖组、高糖加黄芩素组共4组,荧光定量PCR分析α-SMA、SM22-α和OPN mRNA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分析α-SMA、SM22-α和OPN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比较高糖处理组与高糖加黄芩素组,高糖处理组α-SMA mRNA为0.419±0.090,高糖加黄芩素组α-SMA mRNA为0.699±0.079,后者较前者升高66.8%;高糖处理组α-SMA蛋白为0.213±0.034,高糖加黄芩素组α-SMA蛋白为0.393±0.062,后者较前者升高84.5%;黄芩素能明显抑制高糖导致的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P<0.05)。高糖处理组SM22-αmRNA为0.369±0.063,高糖加黄芩素组SM22-αmRNA为0.583±0.049,后者较前者升高58.0%;高糖处理组SM22-α蛋白为0.343±0.047,高糖加黄芩素组SM22-α蛋白为0.486±0.051,后者较前者升高41.7%;黄芩素能明显抑制高糖导致的SM22-α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P<0.05)。高糖处理组OPN mRNA为2.023±0.281,高糖加黄芩素组OPN mRNA 1.511±0.091,后者较前者降低25.3%;高糖处理组OPN蛋白为1.063±0.132,高糖加黄芩素组OPN蛋白为0.761±0.089,后者较前者降低28.4%;黄芩素能明显抑制高糖导致的OPN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P<0.05)。结论:黄芩素能明显抑制高糖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型到合成型的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高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SynDIG1的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雯 蔡望伟 +1 位作者 周代锋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突触分化诱导基因SynDIG1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获得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 目的:研究突触分化诱导基因SynDIG1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获得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和PROMOTER 2.0分析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CpG Island Searcher分析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分析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SynDIG1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1个CAAT-box,没有GC-box和TATA-box;SynDIG1基因可能存在5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516bp区间(1 686~2 201bp);结果显示评分在8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85.0)时,该区域具有406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0.0)时,该区域具有16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5.0)时,该区域具有72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9分以上(ScoreThreshold:99.0)时,该区域具有2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于SynDIG1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分化诱导基因 SynDIG1 5′调控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雯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20-823,共4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对claudin-10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SCAN和PROMOTER2.0分析cl...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对claudin-10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SCAN和PROMOTER2.0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和CpGIsland Searcher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1个CAAT-box和3个GC-box,没有TATA-box;claudin-10基因可能存在4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444bp区间(1700bp-2143bp)或834bp区间(1367bp-2200bp);评分在85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15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4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于claudin-10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最终的结论还需要实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0 5′调控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雯 蔡望伟 +1 位作者 周代锋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685-1688,共4页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5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获得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 目的: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5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获得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和PROMOTER 2.0分析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和CpG Island Searcher分析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分析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Claudin-15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1个CAAT-box和1个GC-box,没有TATA-box;Caudin-15基因可能存在4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70bp区间(51~120bp)、77bp区间(312~388bp)、72bp区间(2 029~2 100bp)、204bp区间(1 745~1 948bp);结果显示评分在8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85.0)时,该区域具有470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0.0)时,该区域具有162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5.0)时,该区域具有5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100分(ScoreThreshold:99.0)时,该区域具有14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于Claudin-15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5 5′调控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电视放像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符皎荣 郑小桃 +2 位作者 钟南田 何忠平 王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是以学生观察显微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显微镜视野小而封闭,难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捷而准确地找到有关结构,这是带教老师长期以来的棘手问题。当前,在幻灯...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是以学生观察显微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显微镜视野小而封闭,难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捷而准确地找到有关结构,这是带教老师长期以来的棘手问题。当前,在幻灯、投影、录像、计算机课件等多种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实验课教学 显微电视放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蚀性角膜溃疡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周晓棠 易冰 周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732-733,共2页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4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结果:48例患者血清检测带状疱疹...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取48例临床确诊为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患者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TP-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结果:48例患者血清检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均为阴性。结论:蚕蚀性角膜溃疡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蚀性角膜溃疡 带状疱疹病毒 血清学检测 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udin-10与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8
作者 周雯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8期1413-1421,共9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claudin-10表达与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提取claudin-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预后的数据,...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claudin-10表达与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 MEDLIN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提取claudin-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预后的数据,应用RevMan 5.3和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篇文献,512例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claudin-10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22,95%CI(2.26,4.60),P<0.01]。claudin-10高表达与肿瘤大小[OR=6.21,95%CI(2.44,15.83),P<0.01]、分化程度[OR=0.56,95%CI(0.32,0.99),P=0.05]、淋巴结转移[OR=3.41,95%CI(1.09,10.65),P=0.03]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OR=1.62,95%CI(0.91,2.90),P=0.10]、年龄[OR=1.72,95%CI(0.97,3.07),P=0.06]、远处转移[OR=4.51,95%CI(0.55,36.70),P=0.16]、患者预后[HR=1.99,95%CI(0.93,4.23),P=0.08]无关。结论:claudin-10表达与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udin-10 原发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META分析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周雯 王青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拟对claudin-10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启动子区域进行预测,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SCAN和PROMOTER ... 目的:拟对claudin-10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和启动子区域进行预测,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利用BLAST比对分析TATA-box、GC-box和CAAT-box;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SCAN和PROMOTER 2.0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和CpG Island Searcher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分析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claudin-10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1个CAAT-box和3个GC-box,没有TATA-box;claudin-10基因可能存在4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444bp区间(1 700~2 143bp)或834bp区间(1 367~2 200bp);评分在85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15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4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时,该区域具有9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于claudin-10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最终的结论还需要实验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10 5′调控区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