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靳帅 余一凡 +2 位作者 宋佳华 李涛 王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目的: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以筛选出与该疾病发展相关的潜在致病靶点,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谱综合数据库下载基因微阵列数据,并进行交叉计算以确定差异表达基... 目的: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以筛选出与该疾病发展相关的潜在致病靶点,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谱综合数据库下载基因微阵列数据,并进行交叉计算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DEGs)。将DEGs与基因本体(GO)分析是用来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差异以及其功能和相互关系的方法,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则是用来探索基因在特定生物过程中的功能和通路的工具。通过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分布进行计算,可以将排斥组的免疫浸润结果作为性状,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中进行分析,以获得与排斥相关的基因。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以识别枢纽基因标记。结果:从3个数据集(GSE7392、GSE181757、GSE222889)共获得60个整合后的DEGs。通过GO及KEGG分析,GEDs主要集中在免疫应答的调节、防御反应、免疫系统过程的调节、刺激反应等。通路主要富集在抗原处理和呈递、EB病毒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同种异体移植排斥、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再利用WGCNA和PPI网络筛选后,HLA-A、HLA-B、HLA-F、TYROBP被鉴定为枢纽基因(Hub基因)。选择带有临床信息的数据GSE21374构建4个枢纽基因的诊断效能及风险预测模型图,结果认为4个Hub基因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在0.794-0.819)。从推理上可以得出结论,HLA-A、HLA-B、HLA-F和TYROBP这4种基因可能在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DEGs在研究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富集分析和枢纽基因筛选,以及相关诊断效能和疾病风险预测的推断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病 肾移植 慢性排斥反应 生物信息学分析 GEO数据库 Hu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相关人群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莹 陈佳弘 +3 位作者 何松哲 李涛 齐津浩 王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3-690,共8页
目的调查移植相关人群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等待肾移植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个群体抽取400名,共1600名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分析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对异种... 目的调查移植相关人群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等待肾移植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患者家属及医学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每个群体抽取400名,共1600名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分析受访者的一般资料、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及不能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原因。分析受访者对异种肾移植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493份,回收有效率93.31%。能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占93.10%;知晓异种肾移植的占66.78%。795名受访者表示“在异种肾移植与同种异体肾移植有着相同结果及风险时”能接受异种肾移植;698名表示“不能”或“不确定”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χ^(2)=16.409,P=0.001)。698名表示“不能”或“不确定”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受访者中,在不符合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条件下,愿意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占10.9%;如果与同种异体肾移植相比,异种肾移植有着更小的风险及更好的预后的条件下,愿意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占35.8%;如果与同种异体肾移植相比,异种肾移植等待时间更短,愿意接受异种移植的占21.2%;如果与同种异体肾移植相比,异种肾移植花费更少,愿意接受异种肾移植的占24.5%。受访者不能接受异种肾移植的主要原因为担心手术风险及担心其他未知风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受访者、能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受访者、知晓异种肾移植的受访者对异种肾移植态度更积极。结论不同移植相关人群对异种肾移植态度存在差别,总体态度良好。积极推进异种肾移植的研究、开展相关科普教育有利于提高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肾移植 器官捐献 器官短缺 患者家属 医学生 态度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肾移植:生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3
作者 宋佳华 余一凡 +5 位作者 邓文艺 宋相钦 靳帅 李涛 钱坤 王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8-904,共7页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者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相关的问题,在异种肾移植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肾脏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类终末期器官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者短缺的问题,人们开始探究异种移植。目前人们普遍关注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及病毒感染相关的问题,在异种肾移植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较少。肾脏通过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素,激活维生素D来执行内分泌功能。虽然这些途径在同种移植中通常保存良好,但物种特有的差异,特别是猪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差异,仍然可能会影响移植器官的生理机能。本文尝试从猪与人的EPO、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有活性的维生素D3等在异种移植后的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异种移植亚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肾移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1 25-二羟维生素D_(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非人灵长类动物 亚临床研究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